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Issue (5): 12-22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205002

引用本文  

陈扬乐, 林艳鸿. 驱推拉阻模型: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实证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 12-22.
Chen Yangle, Lin Yanhong. Drive-Push-Pull-Block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s Nansha Islands[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22, (5): 12-2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沙旅游开发国际合作的动能与路径研究”(21BGL019);海南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南沙群岛旅游开发国际合作机制与可行性方案研究”(420RC5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及法治保障研究”(18ZDA156);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改革研究”(Hnjg2020-3)

作者简介

陈扬乐(1965-),男,湖南隆回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旅游、旅游地理、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2-05-16
驱推拉阻模型: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实证研究
陈扬乐 , 林艳鸿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旅游发展动力的推拉理论和推拉阻理论都有混淆内力和外力之嫌,由此提出“驱推拉阻”模型,其中驱力是内力,推力和拉力是外力,阻力既有内生的也有外生的。进而以意义重大的南沙群岛旅游发展为例,结合“驱推拉阻”模型、已有文献和南沙群岛的特殊性,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由4个准则层动力、11个因素层动力和38个指标层动力构成的南沙旅游发展动力指标体系,并系统阐释各层级动力及其对南沙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动力指标体系的复合权重,最后运用线性加权法测算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强度。研究表明,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强度有待提升,维权是根本动力,政府推力是最重要的外部作用力,外部异议是最大阻力,从主要矛盾看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型为维权驱动型,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则为维护岛礁主权驱动型。进而提出增强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两高一低”建议。
关键词驱推拉阻模型    旅游发展动力    南沙群岛    
Drive-Push-Pull-Block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s Nansha Islands
Chen Yangle , Lin Yanhong     
School of Tourism,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 The push-pull theory and push-pull-block theory are accused of confusing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us, the study is aimed to construct a drive-push-pull-block model that distinguish endogenous (drive) and exogenous (push and pull) driving force, in which block includes bo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components. Tak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th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rticularity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the drive-push-pull-block model, and existing literature, applies Delphi method to build a tourism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index system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which consists of four criterion-level, 11 factor-level and 38 indicator-level driving force. The driving force index system and its mechanism a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Composite-weights of the driving force index system are measur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strength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tourism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is finally determined by using linear weighted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ength of tourism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needs to be increased; rights safeguarding is the fundamental momentum, government promo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external force, and outside opposition is the greatest resis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in contradicti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model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is sovereignty-driven; however, looking from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contradiction it is to maintain sovereignty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and reefs. And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the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Nansha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drive-push-pull-block model    the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hina's Nansha Islands    

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万里长堤”“万生石塘屿”等,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自万安滩,东止海马滩,是中国位置最南、岛礁滩数量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个群岛。[1]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以下简称南沙)的历史性权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基础,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南沙的权益遭受威胁,为更好地维护中国在南沙的主权和权益,需要军事、民事、外交、国际合作等多轨并行。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南沙相关海域进行旅游开发,企图通过发展旅游达到实际占领的目的。[2]按照对等原则,中国也应适时发展南沙旅游,这对维护南沙岛礁和海域主权、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强国和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及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在南沙的旅游开发至今尚未起步,甚至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而且针对南沙旅游的专门研究奇缺,南沙旅游发展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对南沙旅游发展动力进行实证研究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前瞻性,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

20世纪晚期以来,旅游发展动力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3]而推拉理论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式。在国内学者将推拉理论修正为推拉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旅游发展动力的“驱推拉阻模型”,并以南沙旅游发展进行实证,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一、旅游发展驱推拉阻模型的提出

对区域旅游发展动力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范式,即系统论、内外因论、推拉论和其他。[1]推拉理论是人口流动和迁移的重要理论,自1977年丹恩(Dann)首次将其应用于旅游领域以来,尤其自20世纪晚期以来,该理论一直是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基础框架和基本范式。推拉理论的推力是指内推力,拉力是指外拉力,但仅从内推力和外拉力进行研究会忽视旅游发展动力中的阻力、外推力和内拉力,[4]于是,吴必虎和党宁提出了“滑雪旅游阻力指数”,首次明确提出旅游动力机制中的阻力概念,并将推拉理论修正为“推拉阻”模型,[5]随后亢雄和马耀峰对阻力展开了专门研究。[6]

根据内外因理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不管有多大作用,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非常必要区分旅游发展中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尽管丹恩(Dann)所指的推力包括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7]从内涵来说是源于旅游者自身的动力,属于内生动力,但从字义上看,或者从力学分析,无论推力还是拉力都属于外力,因而推拉理论和推拉阻理论都有把内力和外力混为一谈之嫌。正是基于这种考量,我们根据内外因理论和力学理论,提出旅游发展动力的“驱推拉阻”模型(见图 1)。其中,驱力是内生动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力和拉力是外生动力,无论其作用力有多大,只有通过驱力才能发挥作用;阻力既有内生阻力又有外生阻力。只有当驱推拉阻的合力大于0才能推动南沙旅游发展。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该模型。南沙的特殊性决定了南沙旅游发展困难重重。可以将“困难重重的南沙旅游发展”比喻为正在爬陡坡的“车”,它要受到自身重力与地面摩擦力等多重阻力的作用,要想顺利爬上这个陡坡,首先需要启动发动机,松开手刹,加大油门,即“车”自带的内驱力是第一位的,是基本动力;如果依靠内驱力无法顺利爬上陡坡,就需要有人在后面推或/和在前面拉,只有向前上方的合力大于向后下方的合力,才能顺利爬上陡坡。

图 1 南沙旅游发展动力:驱推拉阻模型
二、南沙旅游发展驱推拉阻的阐释

已有关于旅游发展动力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郑文俊结合推拉理论、已有研究成果及柳州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乡村旅游“推力—拉力”指标体系。[8]刘涛和徐福英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区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缓解“三农”问题,而外力有来自市场的拉力和源于政府政策和产业要素的推力。[9]徐福英和刘涛将海岛旅游发展动力分为内力和外力,并将外力区分为政府推动力和市场拉动力。[10]根据这些文献和南沙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可识别性与可比较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驱推拉阻”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初步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邀请来自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对海洋旅游和南海问题有一定研究或关注的27位专家对南沙旅游发展动力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修改和优化;最终形成包括驱力、推力、拉力和阻力4个准则层动力,维权驱力、发展驱力、政府推力、企业推力、技术推力、旅游能力、旅游动机、信息刺激、外部异议、环境敏感和基础较差等11个因素层动力,以及38个指标层动力的南沙旅游发展动力指标体系(见表 1)。

表 1 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指标体系、权重和强度
(一) 驱力

驱力源于系统内部,属于内生动力,是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内部各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南沙旅游发展的驱力包括维权驱力和发展驱力。

1、维权驱力

维权是南沙旅游发展的关键驱力。南沙是中国领土和领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的岛礁,并试图通过修建民用设施和设立国内法等手段合理化和固化对非法侵占的岛礁及其海域的权益。以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海洋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强国建设无疑是捍卫和维护南沙主权和权益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路径,但加强行政管理、增强民事存在、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低敏感性产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因此不仅要进行必要的岛礁建设,更要在岛礁上建设民事设施,开展经济活动。发展旅游业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对于更好地捍卫和维护中国对南沙的主权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公民前往南沙旅游,可以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通过领略南沙的神秘与美丽,可以更好地激发公民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爱国热情;通过旅游了解部分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非法侵占、对中国南沙海域的非法瓜分和对中国南沙资源的非法掠夺的事实,可以激起中国公民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危机意识。

2、发展驱力

发展是南沙旅游开发的基本驱力。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鉴于三沙市拥有发展海洋旅游的所有要素,再加之低敏感性,旅游业无疑应该成为三沙市产业结构中的先导产业,即发展旅游业是三沙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选择和应然模式,尤其要大力发展邮轮旅游产业。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世界邮轮旅游高地、世界邮轮旅游国际合作标杆和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创新实验区。

当然,在南沙发展旅游业需要走国际合作之路,要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总体方针下,不断探索海洋旅游开发的国际合作机制和模式,充分利用南沙周边国家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救援系统、通信系统,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将南沙打造成世界海洋旅游开发国际合作的高地。

此外,南沙旅游发展也需要开展企业协作。由于远离海南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加之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南沙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表现为数量少、协调性不强,因此加强邮轮码头、游艇码头、淡水供给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发展南沙旅游的客观要求。如果不同企业各自为政建设基础设施,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不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也无益于南沙生态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不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各自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二) 推力

推力是从物体后方所施的、推动物体运动发展的作用力,它源于系统外部,属于外生动力,对事物运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只有通过内生动力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南沙旅游发展的推力主要包括政府推力、企业推力和技术推力。

1、政府推力

政府推力是南沙旅游发展的关键推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的态度对南沙旅游发展具有“一票否决”性质。南沙是军事敏感区、外交敏感区、地缘政治敏感区和生态敏感区,是否在这里发展旅游业以及发展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态度——准许或者限制甚至禁止。如果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南沙旅游发展将水到渠成,反之则不可能。

第二,南沙旅游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南沙是中国最特殊的区域之一——敏感、偏远、待开发,在这里发展旅游业的成本高、不确定性强、盈利能力弱,实施海域使用、岛礁建设、土地供给、融资、税收、船舶登记和产业补贴等优惠政策能有效促进南沙旅游发展。

第三,南沙旅游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由市场供给必然短缺;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由市场供给容易出现资源闲置,不利于共享;再加之在南沙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本高、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在南沙进行旅游开发客观上要求政府提供基础设施。

第四,南沙旅游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安全保障。一是军事安全保障,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的武装力量多次在南海“驱赶”和“抓捕”在自己的“祖宗海”上作业的中国渔民的事实可以推断,如果中国在南沙发展旅游业,有可能遭受外国武装力量的威胁。二是灾害救援保障,南沙最可能发生台风灾害,要建立卫星通信系统、海上救助系统等灾害救援系统。

第五,南沙旅游发展需要外交斡旋。无论有序科学开发南沙资源还是有效维护南沙权益,中国都应该增强在南沙的民事存在,旅游开发因其低敏感性和国际性等特征而成为首选项。要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说服和激励南海周边国家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南沙旅游开发的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将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打造成世界旅游之海。

2、企业推力

企业是南沙旅游发展的现实推力。南沙旅游资源具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气候优越、品质优异、垄断性强等特征,可以发展观光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渔业等多种旅游业态,具有建成世界旅游之海的优越条件,发展南沙旅游的预期利润大。而且,南沙是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空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沙旅游只能实行特许经营,对企业来说是开拓发展空间的绝佳选择。当然,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起点和归宿,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前提。

3、技术推力

技术进步推动南沙旅游发展。一是邮轮运营管理能力提高推动南沙邮轮旅游发展。中国邮轮旅游发展速度快,目前已经拥有多艘8万吨级邮轮,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邮轮旅游市场,尤其是三亚(海口)—西沙邮轮旅游航线为南沙邮轮旅游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岛礁建设为南沙旅游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中国已在南沙的永暑、渚碧和美济等地进行陆域吹填,而且这些岛礁上住房、医院、运动场、灯塔、港口、机场航站楼和机库、海洋观测站、海水淡化站等军民设施均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11]三是海水淡化技术推动南沙旅游发展。中国已掌握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成套制造技术。四是防风建筑技术推动南沙旅游发展。南沙位于台风多发区域,既是南海台风发源地,也是西太平洋台风向西的主要途经地。因此,在南沙发展旅游业,防风很关键,超大型海上浮式平台是理想的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五是气象预报技术保障南沙旅游发展。未来24小时和72小时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分别达90%和80%左右。[12]

(三) 拉力

南沙旅游发展的拉力源于旅游需求,随着旅游能力提高、旅游动机增强和旅游信息的刺激,将会有更多的公民期望去南沙旅游,必将拉动南沙旅游发展。

1、旅游能力

旅游能力是旅游行为的必要条件,主要取决于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其中,法定节假日增多和带薪假期延长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时间保障。根据现行规定,中国全体公民每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非工作时间”超过115天。个人收入提高、家庭财富增加和恩格尔系数降低为人们出游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8.8元,其中城镇居民达到43833.8元。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又一必要条件,而追求新奇是旅游的基本动机。目前去过南沙的公民非常少,南沙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公民而言是神秘而新奇的,也是向往的。正因为只有极少数人去过南沙,而且受条件约束未来能够去的人也将有限,所以前往南沙旅游是一种“稀缺资源”和一项奢侈活动,是值得炫耀的。

3、信息刺激

信息刺激是旅游决策的基础前提,目前关于南沙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媒体宣传。例如,2013—2016年,菲律宾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挑起“南海仲裁案”,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表明了中国的态度——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这一事件让更多公民了解了南海问题的渊源、现状和中国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公民的爱国热情和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与信心。当然,随着南沙旅游开发的推进,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营销,在自媒体时代尤其要维护良好的口碑,正面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对维持忠诚顾客也有一定贡献,[13]负面口碑不仅会减少潜在顾客,降低企业利润,还会损害企业形象,阻碍长远发展。[14]

(四) 阻力

阻力是指妨碍南沙旅游发展的作用力。从南沙的特殊性出发,妨碍南沙旅游发展的阻力主要有外部异议、环境敏感和基础较差。

1、外部异议

外部异议是南沙旅游发展不容忽视的阻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分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并提出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诉求。[15]例如,越南于1975年提出对南沙的主权要求,菲律宾于1978年对南沙部分岛礁和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主张。这些国家推行固守既得利益的政策,在非法侵占的岛礁修建军事和民用设施,并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会议议程,使南海问题东盟化。而且在冷战结束后,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美国的南海政策从“不表态”发展到“选边站”,甚至将南海“航行自由”纳入美国的核心利益,使得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获得了相对有利的应对南海问题的环境。这样,原本通过双边谈判即可解决的问题演变为涉及地区安全形势的相对复杂的国际问题。在这样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在南沙发展旅游业和开展旅游活动,很可能遭遇越南和菲律宾等主权声索国的异议,并且有可能将这种异议带进东盟相关会议议程,而以美国为主的域外大国也有可能以影响“航行自由”为由提出异议。

2、环境敏感

环境敏感是南沙旅游发展的重要阻力。一是生态脆弱。南沙岛礁面积狭小,基本由珊瑚礁(沙)组成,流动性较强,淡水缺乏,植被稀少,野生动物以鸟类和龟类为主;尽管南沙是世界上珊瑚生长条件最好的海域,但由于周边国家渔民的非法掠夺性挖采,珊瑚礁生态系统破坏比较严重。二是军事管制。在南沙发展旅游业和开展旅游活动,既需要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也必须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为前提。三是台风较多。南沙每年有14个左右的台风。

3、基础较差

基础较差加大了南沙旅游的发展难度。南沙远离客源市场,距离三亚的直线距离超过1000公里,邮轮航线时间在20小时以上,这对南沙旅游发展很不利,而且尽管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已在南沙开发旅游,但中国在南沙的旅游开发还是空白,甚至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因而不确定性较强。

三、南沙旅游发展驱推拉阻指标体系的权重 (一) 层次分析法确定专家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群决策方法,本文运用yaahp软件计算专家权重。首先在南沙旅游发展“驱推拉阻”模型和动力系统阐释的基础上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生成AHP调查表,再邀请专家填写调查表。邀请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机关共11个单位的24位专家填写AHP调查表。将专家调查表读入软件并对每位专家的调查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后,选择“平均权重”“计算结果集结”“等级平均”进行群决策计算,得到每个指标层、因素层和准则层的专家权重值。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准则层中驱力的专家权重最高,为0.4436,推力、拉力和阻力分别为0.2045、0.1860和0.1659(见表 1),说明专家认可“驱推拉阻”力模型,并认为驱力对南沙旅游发展最为重要。因素层中专家权重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维权驱力(0.3552)、政府推力(0.1267)和外部异议(0.1060),也就是说,按照专家们的意见,维权是南沙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政府推力非常重要,但外部异议不容忽视。

(二) 因子分析法确定市场权重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市场权重。首先根据动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邮件、QQ和微信等线上形式向专业人士定向发送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18份,问卷有效率97.85%,样本的人口学特征见表 2,从中可见,样本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较高,与本次调查的目标相符。

表 2 问卷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统计

调查问卷量表数据的克隆巴哈系数在0.785以上(见表 3),达到“非常理想”的标准,说明调查数据可信,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在指定提取11个公因子的情况下,量表数据的KMO值为0.906,累计方差百分比为76.09%;而在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情况下,每个维度的KMO值都在0.752以上,且累计方差百分比都超过70%(见表 3),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 3 问卷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利用主成分法计算市场权重主要采用以下三个公式:

$a_{i j}=\frac{f_{i j}}{\sqrt{\lambda_j}}, \lambda=1, 2, \cdots, m $ (1)
$ b_i=\frac{\sum\limits_{j=1}^m a_{i j} \theta_j}{\sum\limits_{j=1}^m \theta_j}, j=1, 2, \cdots, m $ (2)
$ \delta_i=\frac{b_i}{\sum b_i} $ (3)

其中,aij为主成分得分;λj为第j个主成分的特征值;fij为各指标在主成分中的载荷的平移值;θj为第j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bi为各指标在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中的份额;δi为各指标的权重;m为公因子数量。

计算结果显示,推力的权重最高为0.3632,其次是拉力为0.2697,驱力和阻力的权重较低,分别为0.1854和0.1817(见表 1)。这表明,在市场看来,对南沙旅游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推力。

(三) 确定复合权重

将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专家权重与因子分析法确定的市场权重进行综合,得到各指标的复合权重ωi*。计算公式为:

$ \omega_i^*=\frac{\omega_i \delta_i}{\sum\limits_{i=1}^n \omega_i \delta_i} $ (4)

其中,ωi*为第i个指标的复合权重;ωi为第i个指标的专家权重;δi为第i个指标的市场权重;n为指标的数量。计算结果见表 1

四、南沙旅游发展驱推拉阻的强度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南沙旅游发展驱推拉阻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 F_j=100 \times \frac{1}{n} \sum\limits_{i=1}^p \omega_j^* \ \ \ g_{i j}, j=1, 2, \cdots, n $ (5)
$ F_k=\sum\limits_{j=1}^P F_j $ (6)

其中,Fj为第j个指标的动力强度;Fk为第k个因素的动力强度;p为样本个数;gij为第i个样本第j指标的归一化值。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 g_{i j}=\frac{X_{i j}- {min} _j}{ {max} _j- {min} _j} $ (7)

其中,Xij为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实际值;minjmaxj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从式(5)可知,动力强度指数介于0—100之间,越接近100,动力强度越大,反之亦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因此,计算结果显示的是相对指数,而不是绝对指数。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1,从中可以看出,南沙旅游发展动力强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强度有待提升。测算结果表明,南沙旅游发展的驱力、推力和拉力的强度指数分别为34.31、17.29和12.66,这三个力对南沙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强度指数合计为64.26,但同时受到强度指数为9.28的阻力作用,这种阻力对南沙旅游发展的作用方向与驱力、推力和拉力所形成的合力方向相反,对南沙旅游发展起到抑制和阻碍作用,因此,南沙旅游发展的综合合力仅为54.98,与习惯上60分的及格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南沙旅游发展的驱力强劲,但推力和拉力不足。驱力的强度指数为34.31,占正向动力的53.39%,而推力和拉力占正向动力的比重仅分别为26.91%和19.70%。这意味着发展南沙旅游具有强劲的内生驱力,南沙旅游发展有了基本根据,规定了南沙旅游发展的客观必要性。然而,南沙旅游还没有起步,其发展需要外部的推力和拉力。南沙旅游发展这台“车”的内部驱力即“发动机”是强劲的,但问题是没有初速度,且“电池”不足,无法正常启动,必须借助政府推力和市场拉力等外力作用,使其得以启动,并形成自我“行驶”甚至“加速行驶”的能力。

第三,阻力不容忽视。阻力的强度指数为9.28,如果仅考虑力的大小,而不考虑力的作用方向,则阻力比拉力仅小26.72%。阻力与拉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阻力几乎可以抵消掉三分之二的拉力。要特别强调,阻力的作用是反作用和负面影响,具有双重抵消功效,因此,消除阻力的反作用力对于南沙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维权驱力是南沙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在11个因素层动力中,维权驱力的强度指数最高,为27.43,占正向动力强度指数的42.68%,几乎接近一半,占驱力强度指数的79.94%。根据主导动力命名原则,南沙旅游发展为“维权驱动型”。事实上,现阶段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沙的主要矛盾是“维权”。南沙是我们的“祖宗海”,但部分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试图通过修建军事和民用设施、国内立法等途径确立所侵占岛礁的法理地位,使中国南沙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严重威胁。我们不仅要采取必要的军事措施,更要发挥民事功能和民事活动在维护南沙主权和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旅游业作为民生事业、低敏感与和平产业,无疑可以作为先行产业。

第五,政府推力是南沙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外生正向动力。在11个因素层动力中,政府推力的强度指数仅次于维权驱力,为11.18,占正向动力强度指数的17.40%,占推力强度指数的64.66%。如果把南沙旅游发展比喻为“点不着火的车”,那么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就是“外部蓄电池”,有了政府的积极态度、扶持政策、安全保障和外交斡旋等推动南沙旅游发展的积极举措和行动,南沙旅游就会起步,就将获得初速度,就会激发内生驱力,点燃维护主权和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如果没有各有关部委的支持,无论具有多么强大的内生驱力,要想在南沙这一具有较高国际敏感性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和发展旅游产业,几乎不可能。三亚(海口)—西沙邮轮旅游航线的开通历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海南省有关部门早在20世纪晚期就提出了开发西沙旅游的设想,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直到2013年有关部门才正式批准开通三亚(海口)—西沙邮轮旅游航线,历时近20年。

第六,外部异议是南沙旅游发展的最大阻力。外部异议的动力强度指数为5.95,低于维权驱力、政府推力和发展驱力,位居动力因素的第四位,占阻力的64.12%。站在中国立场,南海问题从根本上是南沙问题,本质上是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端。然而,从国际视角看,对南沙主权的声索也正是菲律宾等部分国家的诉求。于是,中国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维护南沙主权的目标与部分国家的诉求形成了几乎完全对立、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干预以及以美国为主的域外大国的“航行自由”的幌子也是中国发展南沙旅游所不得不考虑的阻力。

第七,维护岛礁主权是南沙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维护岛礁主权的动力强度指数为13.43,占维权驱力的比重高达48.96%,占正向动力强度的20.90%。因而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型为维护岛礁主权驱动型。事实上,拥有岛礁主权,就拥有了海域主权,而且该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正因为南沙岛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中国迫切需要在南沙增强民事存在,以便更好地维护南沙的主权和权益,而以邮轮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无疑是增强中国在南沙民事存在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五、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首先,在分析推拉理论和推拉阻理论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依据内外因理论和力学理论提出了旅游发展动力的“驱推拉阻”模型,并以意义重大的南沙旅游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驱推拉阻”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优化了旅游发展动力模型。

其次,根据所提出的模型、已有文献和南沙的特殊性,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指标体系,并对各层级动力进行系统性阐释,进而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复合权重,为南沙这类特殊区域的旅游发展动力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测算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强度,找出南沙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维权驱力、政府推力和外部异议,并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出发,将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界定为维权驱动型和维护岛礁主权型,这对南沙旅游发展的精准发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当然,由于中国在南沙旅游开发还没有付诸实践,缺乏客观数据,实证分析仅建立在专家咨询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二) 增强南沙旅游发展动力的建议

尽管南沙旅游发展的驱力强劲,但由于推力和拉力不足,加之阻力较大,中国至今没有在南沙有任何旅游开发实践。为推进南沙旅游发展,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政府积极行动,提高政府推力

表 1可见,政府推力的权重仅次于维权驱力,且显著高于其他动力,表明提高政府推力是促进南沙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的积极行动对南沙旅游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政府的态度,对南沙旅游发展具有“一票否决”性,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和允许,南沙旅游发展就无法启动,其他一切相关工作都将毫无意义。作为地方政府,三沙市政府应尽快向海南省政府提出开启南沙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请示报告。海南省政府一方面要指导三沙市政府开展南沙旅游发展可行性论证工作,指派省发改委或省旅文厅具体对接,另一方面要及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恳请党中央、国务院早日批准启动南沙旅游发展。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国家发改委或文旅部等部委发出明确信息,尽快启动南沙旅游发展的相关工作。同时,政府重点要在两方面给予南沙旅游发展政策扶持。一是投融资政策扶持。例如,各级财经通过相关产业奖补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允许国资委企业和资产进入南沙旅游开发领域;允许执行南沙旅游开发且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上市融资。二是税费政策扶持。例如,对南沙旅游发展推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企业所得税下调为15%,且前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邮轮船供物资按出口商品给予退税;南沙旅游全面实行进口商品免税消费政策。

2、培育旅游需求,提高市场拉力

区域旅游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访游客的数量和人均消费支出,但由于至今没有起步,南沙旅游尚未形成实质性旅游需求,市场对南沙旅游发展的拉力明显不足。一要提高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尽管旅游目的地在提高工资率和就业率以及增加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缺乏能动性,但可以通过降低旅游交通费用和旅游服务价格等措施来提高旅游者的支付能力。目前三亚—西沙邮轮航线的平均费用在5000元左右,平均每天超过1000元,显著高于国际邮轮航线的价格。未来南沙旅游可以通过扩大邮轮规模等措施获得规模效益进而降低价格。二要发挥全媒体作用,正面宣传前往南沙旅游对于维护南沙权益和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前往南沙旅游的动机。三要塑造南沙旅游品牌。既要围绕“南沙美境”和“国家主权”设计南沙旅游形象,又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创新南沙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旅游者在南沙的旅游体验质量。

3、消除外部异议,降低发展阻力

阻力是反作用力,要设法消除乃至转化为正向动力。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在南沙的主权,以法律武器抑制外部异议。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既符合以官方和私人的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的“发现和占有”原则,又符合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中法续议界务专条》为依据的“条约和禁止反言”原则。越南等国之所以能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与中国疏于对这些岛礁的有效管理不无关系。为进一步明确中国在南沙的主权,一要加强对南沙的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对南沙的主权;二要加大中国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宣传教育,形成更为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三要向越南等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的国家提出严正声明,要求他们尊重历史和国际法,停止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四要适时划定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沙的领海基点和领海基线。其次,要加强南沙旅游开发的外交斡旋,以外交手段缓和外部异议。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亲诚惠容”四字箴言,为正确处理南沙问题指明了方向。就南沙问题进行外交斡旋很可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斗争,要在继续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实质性成效。最后,加强南沙旅游发展国际合作,以共同利益冲抵外部异议。以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为根本目的,以“亲诚惠容”为基本准则,以“共同开发”和“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方针,扎实推进以邮轮航线国际串联、旅游营销国际合作、旅游救援和保险多国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合作,将南海打造为世界旅游之海,为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创新国际合作机制,积累国际合作经验,使相关国家在南沙旅游发展国际合作中获得相关利益,从而冲抵对南沙旅游发展的外部异议,甚至将异议转化为促进南沙旅游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扬乐, 陈曼真, 黎春红. 南沙旅游发展研究: 动力机制与对策[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1. (0)
[2]
邓颖颖. 以海洋公园为合作模式促进南海旅游合作[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2(3): 43-49. (0)
[3]
年四锋, 李东和. 国内关于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述评[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 184-186.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11.02.025 (0)
[4]
高军, 吴必虎, 马耀峰. 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 2011, 26(2): 35-40.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1.02.010 (0)
[5]
吴必虎, 党宁. 中国滑雪旅游市场需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3(6): 78-82. (0)
[6]
亢雄, 马耀峰. 旅游动力机制中阻力探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 (7): 82-85. DOI:10.3969/j.issn.1002-3240.2009.07.021 (0)
[7]
Dann G M S. Anomie, 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7, (4): 184-194. (0)
[8]
郑文俊. 基于推拉理论的柳州市乡村旅游动机实证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10): 1606-1610.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12.10.1606 (0)
[9]
刘涛, 徐福英.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4): 2102-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0.04.171 (0)
[10]
徐福英, 刘涛.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1): 118-120. (0)
[11]
周桂银. 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战略战术博弈[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 (4): 48-63. (0)
[12]
肖祥. 气象预报越来越准[J]. 城市与减灾, 2012, (2): 19-20. (0)
[13]
刘卫梅, 林德荣. 基于信任的旅游目的地口碑推荐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 2018, 33(10): 63-74. (0)
[14]
Mitchell V W, Walsh G., Yamin M. Towards a conceptual model of consumer confusion[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005, 32(1): 143-150. (0)
[15]
吴士存. 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发展[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