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各国对自然资源不加限制的索取使得资源逐渐减少,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凸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进行否定,各国在努力调整经济转型和升级。绿色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均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平衡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寻求经济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的一致期盼。
我国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2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经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遵循坚持新发展理念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走向更高质量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2][3]经济发展要和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经济的绿色发展,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
绿色经济的思想已经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Pearce在其1989年的《绿色经济蓝图》里最先阐述了这一概念。[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分别就绿色经济发展给出定义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绿色发展路径、影响因素、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等方面。在发展路径研究方面,刘纯彬等通过建立绿色转型的三维结构模型,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进行分析探讨;[5]曹东等对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阐述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绿色经济的发展策略。[6]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内学者黄建欢等及印度Soundarrajan, P.等学者分别阐述了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7][8]Wang, T.等探讨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是否影响绿色经济策略的制定;[9]在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利用CO2排量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如Diakoulaki, D.等比较评价了14个欧盟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工业增长的脱钩,[10]Ramanathan, R.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了CO2排放、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11];任嘉敏、马延吉运用障碍度模型考虑多因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11个典型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2]在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度绿色发展效率,[1][13][14]评价中国271个地级市,[15]中国20个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16]此外,研究还包括绿色增长战略的跨国比较,Kim, S.E.等学者在经合组织的框架下选用了12个指标,对包含韩国在内的30个国家进行评估。[17]
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重视程度均很高并取得积极的进展。在研究尺度上,已有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较多立足于全国或区域以省份为单位,以特定区域地级市为单位研究绿色经济较少;在研究方法上,有数据包络分析(DEA)、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变异系数、投影寻踪模型等方法,[7][10][11][12][13][14][15][16][18][19][20]将脱钩追赶模型运用到绿色经济发展分析较少。基于此,本文构建环渤海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模型,衡量环渤海各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变化;根据城市发展等级水平选择不同的标杆城市,分别进行脱钩追赶计算,力求客观地比较处在同一发展阶段各城市的绿色发展差距。一般脱钩的程度越高,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会越低,绿色发展的质量随之提高,因此,脱钩可以用作一种测度绿色发展的量化指标之一。[15]希望对促进环渤海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区域概况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其以京津冀为中心,将山东半岛经济圈、辽东半岛经济圈作为双翼。[19]此区域工业基地集聚,拥有先进的工业,具有代表性的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均坐落于此。随着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先进观念逐渐融入到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由于其环绕首都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的转型、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对首都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首都身旁之“护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开展研究。
(二)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脱钩始于物理学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响应关系的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再存在,近年来被不同领域的学者借鉴并运用。[21]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脱钩分析模型有OECD模型、Tapio模型等。[22]Tapio脱钩模型在OECD脱钩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因此当前应用的较多,计算公式为:
![]() |
表 1 脱钩状态的划分及得分 |
1、Tapio脱钩模型
$ e(E T, G D P)=\frac{\Delta E T}{\Delta G D P}=\frac{\left(E T_{t}-E T_{t-1}\right) / E T_{t-1}}{\left(G D P_{t}-G D P_{t-1}\right) / G D P_{t-1}} $ | (1) |
式中,e(ET, GDP)为脱钩弹性指数;ETt、ETt-1分别为第t年和第t-1年的综合环境污染程度,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表示;GDPt、GDPt-1分别为第t年和第t-1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以1978年作为基期的人均实际GDP表示。其中,环境污染程度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并转化为介于50—100的数据,最终得到污染综合值。[20][25]即:
$ E_{i j}=\frac{X_{i j}-\min X_{i j}}{\max X_{i j}-\min X_{i j}} \times 50+50 $ | (2) |
$ E T_{i t}=\frac{\sum E_{i t}}{n} $ | (3) |
式中,Eij为第i种污染指标的第j个标准化处理数据;Xij为第i种污染指标的第j个原始数据;minXij、maxXij代表最小值与最大值;ETit为i城市第t年的污染综合值;∑Eit为i城市第t年各污染指标之和;n为工业污染物指标的总个数。
本文对这八种脱钩状态的具体形式分别赋予了分值,分值越大则脱钩状态越好,绿色经济发展能力越强,具体见表 1。
2、脱钩追赶模型
$ e^{*}=\frac{\Delta E P^{*}}{\Delta G D P^{*}}=\frac{\left[\left(E T_{t}^{*}-E T_{t}\right)-\left(E T_{t-1}^{*}-E T_{t-1}\right)\right] /\left(E T_{t-1}^{*}-E T_{t-1}\right)}{\left[\left(G D P_{t}^{*}-G D P_{t}\right)-\left(G D P_{t-1}^{*}-G D P_{t-1}\right)\right] /\left(G D P_{t-1}^{*}-G D P_{t-1}\right)} $ | (4) |
式中,e*表示脱钩追赶弹性系数;ETt*、GDPt*分别为标杆城市第t年的污染程度及人均实际GDP情况;ETt、GDPt为其他城市第t年的污染程度和人均实际GDP情况;ETt-1*、GDPt-1*、ETt-1、GDPt-1分别为标杆城市和其他城市第t-1年的污染程度及人均实际GDP数额。
对于标杆城市的选取,为更好体现绿色经济发展下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地和谐,参考陆琳忆等的方法,[20]计算2011—2018年各年实际人均GDP与各年环境污染综合值的比值的平均值,数值越大者则绿色发展水平越好,可作为标杆城市。以研究区间各城市的平均实际GDP对环渤海地区城市进行划分,分别选择标杆城市进行比较,如表 2;对脱钩追赶类型的划分如表 3。
![]() |
表 2 标杆城市与普通城市 |
① 莱芜市,山东省原地级市,于2019年1月归属于济南市。本文统计段截止到2018年,故莱芜市按原地级市计算。
![]() |
表 3 脱钩追赶类型划分 |
以环渤海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衡量污染程度,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指标,以2011—2018年为区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人均GDP、GDP数据的获取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山东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参考中国统计信息网,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潍坊市、莱芜市2018年污染物排放量暂缺。为减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GDP以1978年为基期转换成实际GDP。
三、环渤海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脱钩效果时空演变 (一) 基于脱钩模型的结果分析根据Tapio脱钩模型计算出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在2011—2018年的脱钩弹性指数,得到相对应的脱钩状态及得分,如表 4。
![]() |
表 4 环渤海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得分 |
② 由于潍坊2018年污染物排放量暂缺,依据2018年潍坊空气质量通报,2018年潍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关环境质量具体内容可知,污染物排放量相比上一年为下降,人均实际GDP相比2017年为增加,因此脱钩状态为强脱钩10、11、12,此处取中间值为强脱钩11。
结合数据及Arcgis10.7可视化分析(见图 1)可以发现,2011—2018年,各地级市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呈现波动变化,绿色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向好态势,脱钩得分12的城市由9个波动增长为15个。各地级市之间绿色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从强脱钩及脱钩得分大于等于8所出现的频率看,沿海城市脱钩状态较好,总体优于内陆城市。脱钩效果好的城市大多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这些城市一方面有充足的环保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发展理念先进,产业结构也得到优化和升级,节能减排的力度相对较大,脱钩效果也就好于其他城市。
![]() |
图 1 2011—2018年环渤海地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 |
2011—2018年,辽宁省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总体大致为东南部城市优于西北部城市的格局,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11—2013年,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沈阳、大连脱钩得分不变,其余城市脱钩得分有增有减,整体上绿色经济发展缓慢;2014—2016年,绿色经济发展衰退,2014年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为强负脱钩状态,这种衰退在2015年有所缓解,除沈阳、大连、辽阳、葫芦岛外,其他城市虽得分增加,但由于经济尚未回升,多数为衰退性脱钩;2016年全省均为衰退性脱钩或弱负脱钩,这与辽宁省对GDP统计指标的调整有关,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绿色经济发展再次增强,多数城市的脱钩状态为强脱钩,2018年辽宁省各个地级市的脱钩状态空间格局演化为同一脱钩类型较为集中分布的半环状格局。综合各年情况来看,在辽宁省11个城市中,大连、沈阳发挥着绿色经济的带头领跑作用。大连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坐落在渤海之滨,着力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投资,绿色经济发展较好;沈阳是辽宁的省会城市,基础设施齐全,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环境保护措施也更加完备。
2012年,河北省一半以上的城市脱钩效果为强脱钩,2013—2015年,不同城市先后表现出绿色经济的倒退,2016年、2017年恢复到强脱钩状态,2018年,部分城市绿色经济又出现下滑,脱钩状态不是很稳定。总体来看,河北省绿色经济发展大致为东部北部较好于西部南部地区,唐山、廊坊的脱钩效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唐山市身为一座百年工业城市,因工业而生,实现经济转型有一定的压力,唐山市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名片,通过建设绿色工厂、推广新能源汽车、去产能、改造传统产业等一系列措施,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步伐,节能减排获得一定效果;作为京津走廊的廊坊,环境质量与京津唇齿相依,廊坊市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引进创新资源,积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绿色走廊、生态走廊;石家庄的脱钩效果也较好,与其是省会城市、政府重视程度较高有较大关系,是河北省西南部脱钩效果较好的城市,2018年为弱负脱钩,这是由于实际人均经济增长较上一年下滑所致。
天津市绿色经济发展在2011—2018年间略有波动,总体脱钩较好。除2014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其余年份均为强脱钩状态,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脱钩得分均为12,这与天津市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正确的政策导向是紧密相连的。天津市紧挨首都北京,同时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新一线城市之一,必然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政府的环保政策相对更加完善。
山东省在2011—2018年间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多数年份脱钩效果要好于河北、辽宁两省。在2011—2018年间大部分年份为强脱钩状态,绿色经济发展重视程度较高。综合来看,青岛、东营、烟台等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多位于东部黄海沿线或东北部渤海沿线地区。这里科学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同时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政策支持力度较高,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和升级,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西南部济宁、聊城研究区间内均处于脱钩状态,脱钩效果较好,但两市人均经济产值较低,应适当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进一步创新绿色经济增长方式。
(二) 基于脱钩追赶模型的结果分析通过脱钩追赶模型计算得出的各等级城市中其他城市向标杆城市绿色经济的追赶如表 5所示,通过表 5可以发现,绿色追赶效果总体上不太理想,在2018年与2011年的脱钩追赶中,未追赶的城市有19个,占比51.35%,相对追赶的城市有12个,占比32.43%,绝对追赶的城市有6个,占比16.22%。一般来说,绿色经济发展先进的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使得这些标杆城市逐渐汇聚越来越多的新型资源、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并趋于“极化”,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原有淘汰的技术、生产方式便转移到周边城市,这样以来,周边城市的经济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却不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从而给绿色经济发展带来阻力,这也造成了脱钩追赶存在很大阻力。在研究区间内,除2016/2015脱钩追赶A较多,其余年份达到绝对追赶B的城市数占比基本不超过15%,2012/2011年绝对脱钩追赶C数最低为零。未追赶D的城市数波动变化,每个年份差异较大,造成了脱钩追赶状态不稳定,各市绿色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在各个城市相对脱钩追赶效果中,相对追赶B与相对追赶C交替出现,且二者占有一定分量,这表明在脱钩追赶的过程中,经济与绿色难以很好地把控,有时容易出现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破坏的反弹现象;但总体上在研究区间内B的数量多于C的数量,这也表明各地在不同程度地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应当把“绝对追赶”作为目标,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也应适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不同标杆城市下的追赶效果也有差异,整体上看,以天津、盘锦为标杆的城市追赶效果略好,绝对追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未追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 |
表 5 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向标杆城市绿色经济的追赶效果 |
本文通过脱钩与脱钩追赶模型衡量环渤海各地级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以下结论:2011—2018年,环渤海地区各城市污染程度和经济水平间的脱钩弹性波动变化,但总体趋势向好;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脱钩状态存在差别,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强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也较好;通过脱钩追赶模型的衡量,各城市在与同等级的标杆城市绿色追赶过程中,各城市间绿色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历年未追赶脱钩的城市数波动变化较大,从绝对脱钩追赶出现的频率看,以天津、盘锦为标杆的城市追赶效果略好于以东营、威海为标杆的城市。
根据以上得出的结论,为更好地促进各市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进一步脱钩和进一步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环渤海地区科技人才密集,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活力,增加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也可以提升污染程度和经济水平间的脱钩状态,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二,对于脱钩状态较弱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政策倾斜,可以对企业予以适当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机器设备升级,增加环保投入等,以增强区域各城市绿色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三,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各城市间加强交流合作,增强绿色经济先进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绿色经济的提升,针对落后城市的薄弱环节给予适当纠正扶持,采取措施尽量遏制标杆城市“极化”趋势的扩大,缩小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差距。
[1] |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均衡特征[J]. 经济地理, 2019, 39(2): 110-117. ( ![]() |
[2] |
佚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生态部分[J]. 广西节能, 2020, (4): 6. ( ![]() |
[3] |
佚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节选[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 45(12): 1. ( ![]() |
[4] |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 31(2): 64-68. ( ![]() |
[5] |
刘纯彬, 张晨.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初探——山西省太原市的启发[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9): 41-47. ( ![]() |
[6] |
曹东, 赵学涛, 杨威杉.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5): 48-54. ( ![]() |
[7] |
黄建欢, 吕海龙, 王良健. 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基于生态效率和空间计量的研究[J]. 地理研究, 2014, 33(3): 532-545. ( ![]() |
[8] |
P. S, N. V. Gree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green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6, 62(1): 35-44.
( ![]() |
[9] |
WANG T, KWON S, PARK S.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apacity on local green economic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5, 20(1): 1-16.
( ![]() |
[10] |
DIAKOULAKI D, MANDARAKA M.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 in decoupling industrial growth from CO 2 emissions in the EU manufacturing sector[J]. Energy Economics, 2007, 29(4): 636-664.
( ![]() |
[11] |
RAMANATHAN R. A multi-factor efficiency perspective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ld GDP,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5, 73(5): 483-494.
( ![]() |
[12] |
任嘉敏,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42-1050. ( ![]() |
[13] |
钱争鸣, 刘晓晨. 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7): 104-109. ( ![]() |
[14] |
吴齐, 杨桂元. 我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评价与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7, (17): 67-71. ( ![]() |
[15] |
夏勇. 脱钩与追赶: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 财经研究, 2017, 43(9): 122-133. ( ![]() |
[16] |
黄跃, 李琳. 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309-1322. ( ![]() |
[17] |
KIM S E, KIM H, CHAE Y. A new approach to measuring green growth: Application to the OECD and Korea[J]. Futures, 2014, 63: 37-48.
( ![]() |
[18] |
李忠民, 宋凯, 孙耀华.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实证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11, (14): 86-88. ( ![]() |
[19] |
孙艺璇, 程钰, 张含朔. 环渤海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经济, 2019, 35(12): 44-52. ( ![]() |
[20] |
陆琳忆, 胡森林, 何金廖, 等.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脱钩指数的分析[J]. 经济地理, 2020, 40(7): 40-48. ( ![]() |
[21] |
盖美, 胡杭爱, 柯丽娜. 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185-198. ( ![]() |
[22] |
马海良, 侯雅如, 李珊珊. 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省际差异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11): 185-192. ( ![]() |
[23] |
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 137-151.
( ![]() |
[24] |
姜明栋, 刘熙宇, 许静茹, 等.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的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11): 70-76. ( ![]() |
[25] |
李斌, 曹万林.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分析[J]. 经济学动态, 2014, (7): 48-5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