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11): 1569-1571   PDF    
海南省贫困地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董春波, 李立康, 戴华, 赵婵娟, 易聪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卫生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1199
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 — 2017学年7~15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4所学校的4 722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民族的超重肥胖分布特征。结果 共调查4 722名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60 %和2.01 %。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4.31 %和2.82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45 %和1.5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和初中学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35 %和3.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 %和1.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67 %和3.56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8 %和1.8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县城和乡镇学校学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50 %和3.65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56 %和1.7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低,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
关键词超重     肥胖     学生     青少年     儿童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7 – 15 years old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or-stricken areas of Hainan province
DONG Chun-bo, LI Li-kang, DAI Hua, et al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Province 57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7 – 15 year in poor stricken areas of Hainan province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16 to 2017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developing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une 2017, we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7 – 15 years old students (n = 4 722) selected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t 24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5 poor stricken areas of Hainan province. Height and weight of th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calculated for analys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the students by sex, age, residential areas, and ethnic groups.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criterion issued by 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 (WGOC). Res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3.60% and 2.01% for all the students; th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4.31% and 2.82% for boy students and 2.45% and 1.52% for girl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between gender differences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weight rate (3.35% vs.3.60%) was observed betwee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the obesity rat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2.25% vs. 1.38%,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3.67% vs. 3.56%) and obesity (2.28% vs. 1.85%) between the Han and minority ethnic students (both P > 0.05); 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rates (3.50% vs. 3.65% and 2.56% vs. 1.73%) between the students from county schools and township schools (both P > 0.0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low among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ate are higher among the boy students than among the girl students in poor-stricken areas of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overweight     obesity     students     adolescents     children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身体发育,还阻碍各种能力的发展,如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等[1]。近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增长迅速,尤其是乡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率远超过城镇同龄人群,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2]。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5个贫困地区(白沙县、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和五指山市)儿童青少年营养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海南省政府自2013年开始对5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每位学生每天补助4元餐费,旨在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3]。本研究于2016年9月 — 2017年6月选取海南省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级贫困县24所学校的4 722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超重肥胖流行现况,并分析性别、年龄、城乡、民族的分布特征,以此为制定干预措施改善相关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地区小学、初中各12所,每所学校按年级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每个年级各抽1~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要求每个年级达到40人左右,共调查4 722名在校学生。调查对象年龄为7~15岁,平均年龄为(10.84 ± 2.63)岁。

1.2 方法

体检由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教育部门联合,按照《2010年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4]的要求统一测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医生统一进行严格培训,并遵守技术规范。参与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调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BMI = 体重/身高2(kg/m2)]。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对调查对象的超重肥胖进行判定[5]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4 722名中小学生,男生2 485人(52.63 %),女生2 237人(47.37 %);小学生3 196人(67.68 %),初中生1 526人(32.32 %)。共检出超重肥胖265人,其中超重170人(3.60 %),肥胖95人(2.01 %)。

2.2 不同年龄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表1
表 1 海南省贫困地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不同年龄学生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70,P < 0.05),男生超重检出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7.45,P < 0.05),女生超重检出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学生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表2
表 2 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男、女生比较,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和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1,P < 0.05),小学、初中学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学校所在地学生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以及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海南省贫困地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60 %和2.01 %,超重肥胖合计率低于胡小琪等[6]2012年调查的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水平,也低于中部贫困地区以及内蒙古、云南等省/自治区贫困县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水平[79],其中肥胖检出率低于2014年海南省7~18岁学生肥胖检出率(2.30 %)[10]。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学生营养问题仍然以营养缺乏如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等为主[1112]。但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干预措施的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率下降的同时,超重肥胖率却逐年上升[2]。教育部门和营养工作者对此应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在纠正学生营养不良的同时注重超重肥胖的防控,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不同年龄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陈贻珊[2]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原因与生长发育突增期且运动量增加导致能量的摄入增加有关。女生7~15岁总体肥胖率降低可能原因:一方面随年龄增长,女生身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营养没有及时得到改善,导致供应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该阶段女生对自身体型审美的影响,认为身材纤细才是美丽,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女生肥胖率和超重率显著下降。女生在12~13岁的超重率稍增加也可能与生长发育突增期有关,13岁之后的女生超重率降低的可能原因除了对营养知识的加深,更加注重自身营养情况外,也有可能是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等原因造成。

海南省贫困地区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314]。可能原因其一是该贫困地区重男轻女现象普遍存在,其二是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性格差异造成。男生性格外向运动量大,消耗多,易引起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且更偏爱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女生较男生内向,运动量小,消耗低,且更注重体型的变化,追求苗条身材,所以超重、肥胖率低于男生。

本研究还发现,县城学校的学生与乡镇学校的学生、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秦秋兰[15]、苏静等[16]的调查结果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地区的县城与乡镇的经济水平差距不大,而且县城学校的学生也有来自乡村家庭的学生寄住学校,所以城乡之间没有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没有民族聚居的现象,造成各民族间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差别不大,这和全国调查的数据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海南省贫困地区7~15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饮食是导致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尚未对一线城市学生与海南贫困地区的营养膳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防控超重肥胖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于该研究地区的超重肥胖率应该密切监测学生营养状况变化趋势,在改善学生营养不良的同时注重超重肥胖的防控,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爽, 刘文利.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 中国健康教育, 2017, 33(8): 735–740.
[2] 陈贻珊, 张一民, 孔振兴, 等.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9): 866–869.
[3]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Z].2013-06-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26343 – 2010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
[5]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2): 97–102. DOI:10.3760/j.issn:0254-6450.2004.02.003
[6] 胡小琪, 徐海泉, 李荔, 等. 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12): 1783–1785.
[7] 李菁菁, 欧阳英英, 程茅伟, 等. 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3): 361–364.
[8] 崔春霞, 宋壮志, 迟富利, 等. 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4): 459–460.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15.04.023
[9] 杨云娟, 常利涛, 吕慧, 等. 中国部分民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态势及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8): 1147–1150.
[10] 王烁, 董彦会, 王政和, 等. 1985 — 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4): 300–305.
[11] 赵婵娟, 易聪, 张帆, 等. 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 — 2017学年汉族黎族学生贫血及营养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11): 1694–1696.
[12] 易聪, 李立康, 冯华诺, 等. 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6): 1019–1021.
[13] 谭亚菲, 辛秀红, 蚁金瑶, 等. 我国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5): 919–922.
[14] 吴淋果, 余毅震. 湖北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4): 569–572.
[15] 秦秋兰, 梁远, 杨虹, 等. 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4, 14(8): 935–961.
[16] 苏静. 2014年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校医, 2016, 30(9): 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