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潍坊市荣复军人医院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病发病率的升高,健康问题成为老年人群关注的重点问题。行为生活方式作为影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第6次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1 — 2012)数据,对调查涵盖23个省份的老年人生活方式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6次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 — 2012)数据。此项调查涵盖23个省份,随访10 191人,本研究共纳入9 765人。研究对象年龄为47~114岁,平均年龄为85.78岁。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家庭结构、居住安排、自评健康程度、照料成本等90多个问题,经中外多方评估,调查数据质量较高[1]。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选取与题目相关的十余变量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缺失值、不合适的填答个案进行系统缺失定义,然后运用均值方法进行缺失值填充。相关变量判定标准:(1)经济状况根据问题“您的生活在当地比较起来属于?”回答情况判定。将回答“很富裕、比较富裕”判定为富裕,回答“一般”判定为一般,回答“比较困难、很困难”判定为困难。(2)根据问题“您过去吸烟吗?”、“您过去饮酒吗?”“您过去锻炼吗?”回答“是”者则认为是吸烟、饮酒、锻炼。(3)娱乐方式根据问题“您现在从事/参加以下活动吗?(家务、个人的户外活动、种花养宠物、阅读书报、饲养家禽家畜、打牌或打麻将等、看电视听广播”,每一项活动频次选项(1几乎每天;2不是每天,但每周至少一次;3不是每周,但每月至少一次;4不是每月,但有时;5不参加)依次赋值为1~5分,然后将8项活动得分进行相加求平均值得出娱乐方式得分,最后将娱乐方式得分进行聚类分析。采用K中心聚类方法,定K = 3,迭代次数为10,对日常活动能力值和娱乐方式得分进行聚类,分别得出各个指标的凝聚点(类中心)以及相应的频数分布,按类中心由低到高分为由差到好。
1.3 统计分析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χ2检验等描述性分析;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归因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在9 765人中,82.23 %(8 030/9 765)来自农村;男性占54.96 %(5 367/9 765),女性占45.04 %(4 398/9 765);平均年龄为85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6.87 %(6 530/9 765);已婚占38.07 %(3 718/9 765),丧偶占60.20 %(5 879/9 765);经济自评一般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为67.86 %(6 627/9 76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占比例较高,为81.67 %(7 975/9 765);无退休金的老年人占80.74 %(7 884/9 765),高于有退休金老年人的19.26 %(1 881/9 765)。
2.2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和娱乐方式聚类分析(表1)![]() |
表 1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和娱乐方式聚类分析 |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将日常活动能力和娱乐方式进行聚类分组,分别得到新变量“日常活动能力得分”和“娱乐方式得分”,显示两者类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日常活动能力分布看,活动能力差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好的比例之和12.95 %,可见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较差。从总体状况分布看,娱乐方式少的比例明显低于娱乐方式一般和多者,可见老年人的娱乐方式较多。
2.3 不同特征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情况分布(表2)![]() |
表 2 不同特征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情况分布 |
除生活水源和是否有退休金变量外,其余不同特征变量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4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表3)![]() |
表 3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拟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进行平行性检验,该模型检验结果(P = 0.86 > 0.05)提示两回归方程相互平行,可以运用有序回归模型对因变量进行分析。以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为因变量(差 = 1,一般 = 2,好 = 3),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居住地、性别、年龄组、经济状况、学历、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锻炼身体、是否进行体力劳动、娱乐方式水平和婚姻状况)作为自变量纳入模型中。结果显示,除婚姻状况外,其余变量对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饮酒、进行体力劳动、娱乐方式少、娱乐方式一般、不锻炼身体是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老年人的1.20倍,饮酒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不饮酒老年人的1.25倍,锻炼身体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不锻炼身体老年人的0.75倍,进行体力劳动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不进行体力劳动老年人的1.2倍,娱乐方式少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娱乐方式多的老年人的76.71倍;娱乐方式一般的老年人自理能力变差的可能性是娱乐方式多的老年人的17.64倍。
3 讨 论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 %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2]。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探讨其对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对于改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发现,吸烟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低,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吸烟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吸烟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影响老年人的体质[5]。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心理压力也越大,老年人本身的健康状况就不容乐观,心血管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而饮酒是触发此类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6]。有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可降低心脏病、动脉硬化和某些类型卒中以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风险[7],过量饮酒、酗酒是健康的真正“杀手”[3]。本研究只分析了老年人是否饮酒,对于饮酒的量及频次并未进行分析,因此并不能断然认为饮酒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和不进行体力劳动的日常活动能力高,与黄伟[8]、李聪[9]的研究结果相同。适当的锻炼身体以保持身心健康[10],结识更多朋友,增加外出次数及兴趣爱好,从而间接地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同时,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诸如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起到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还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11]。因为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维持健康体魄起较大作用,因此锻炼身体的老年人自理能力要高于不锻炼身体的老年人。老年人的过度劳动参与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无相关,研究显示,留守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差,椎间盘疾病更加突出,这与他们日常劳动负荷有较大关系[12]。这可能是体力劳动对老年人自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原因。另外,在选取样本时,高龄老人的比重较大,进行体力劳动会导致其身体超负荷工作,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得更快,从而使其自理能力变低。
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娱乐方式越少,其自理能力越低。娱乐方式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自理能力[13]。娱乐方式作为愿望性活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娱乐活动少的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下降[14]。同时,娱乐方式也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得到充实[15]。因此,积极的开展娱乐文化活动如音乐唱歌、书法绘画等活动,使老年人在活动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愉悦心情,还能提高老年人的人文品味,从而使老年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健康长寿。
生活方式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戒烟限酒的干预活动,宣讲疾病预防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多开展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
[1] | Zeng Y. Towards deeper research and better policy for healthy aging – using the unique data of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J]. China Economic J, 2012, 5(2 – 3): 131–149. |
[2] | 李鲁. 社会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65. |
[3] | 何刚, 丁国武, 范艳存. 我国准老年人、老年人自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 老龄科学研究, 2016, 4(3): 46–54. DOI:10.3969/j.issn.2095-5898.2016.03.006 |
[4] | 彭十龙. 山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4): 112–11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4.73 |
[5] | Ricci NA, Francisco CO, Rebelatto MN, et al. Influence of history of smoking on the physical capacity of older people[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1, 52(1): 79. DOI:10.1016/j.archger.2010.02.004 |
[6] | 吕君. 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12, 33(35): 7699–7700. 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2.35.072 |
[7] | 朱丹红, 马冠生. 适量饮酒与健康[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06, 33(4): 244–247. |
[8] | 黄伟, 葛晓娇, 侯赛, 等. 大别山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7): 884–886. |
[9] | 李聪, 张小丽, 张盼, 等. 蚌埠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6): 991–993. |
[10] | Aranceta J, Pérez-Rodrigo C, Gondra J, et al. Community-based programme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elderly people: the GeroBilbo study[J].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2000, 5(4): 238–242. |
[11] | 张秀华. 中国老年人健康现状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综述[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2): 103–107. |
[12] | 姜向群, 刘妮娜. 我国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 2013(12): 73–77. DOI:10.3969/j.issn.1003-0751.2013.12.018 |
[13] | 魏红, 包维为, 赵璧. 老年人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患病状况的相关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21): 59–61. |
[14] | 李莫訑, 李萌垚, 张梦雅, 等. 北京市老年人娱乐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4): 675–677.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1.04.058 |
[15] | 赵瑞芳, 唐国建, 林明鲜. 城市老年夫妻共同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20): 2019–2021.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07.20.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