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5): 525-528   PDF    
我国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
司向1, 翟屹2, 朱晓磊1, 马吉祥1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北京 102206;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控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于2014年9月 — 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3级共3 395家疾控中心,利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省、地市和县(区)3级疾控中心应答率分别为100 %、98.3 % 和97.7 %。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总数为9 787人,其中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总数为6 389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5.0 %,专职人员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3.2 %。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8.0岁,其中25~34岁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6.3 %),平均工作年限为4.9年,工作年限为 ≥ 5年的人员占37.1 %。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0.4 %,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比例为90.8 %,取得执业资格的比例为87.6 %,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为11.5 %。结论 近年来,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员配置情况有所改善,人员学历和职称方面均优于疾控系统总体水平,但仍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流行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和级别差距。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I Xiang, ZHAI Yi, ZHU Xiao-lei, et al     
Division of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and Community Health,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uman resources for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NC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s) at various administrative level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developing policies and strengthening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CDC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3 395 CDCs at province, municipality (prefecture), and county (district) leve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collected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SAS software. Results Vali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100%, 98.3%, and 97.7% of the CDCs at province, municipality, and county level, respectively. The total number of on-post staff engaged in NC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9 787, accounting for 5.0% of all of the on-post staff in the CDCs surveyed; 6 389 were full-time professionals, accounting for 3.2% of all of the on-post staff in the CDCs surveyed. The average age for the NC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 on-post staff was 38.0 years and 36.3% of the staff were aged 25 to 34 years; the average years of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for the on-post staff was 4.9 years and 37.1% of the staff were engaged in NC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5 years or more. Of the on-post staffs engaged in NC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90.8% had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medicine; 50.4% achieved academic certificate of bachelor or above; 87.6% obtaine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11.5% were qualified for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 Conclusion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CDs, with the staff having a generally higher proportion of high academic certificat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than those in other field of disease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for CDCs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geographically and administrative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allo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still fai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ed epidemic of NCDs in the country.
Key words: institution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human resource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已经成为了威胁我国乃至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控系统)是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疾控力是一定资源的产物,是一定资源配置而成的,其中人力资源是决定性因素,属第一资源[2]。本研究于2014年9月 — 2015年3月通过分析3 395家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国疾控中心于2014年9月 — 2015年3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地市和县(区)3级共计3 395家疾控中心开展了第4次全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

1.2 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已于2009、2010和2012年分别开展了3次全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并于第1次摸底评估之后,组织开展了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专题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现状,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评估方案和调查表,组织开发了慢性病防控能力在线调查系统。本次调查采用在线调查的形式,省、地市和县(区)疾控中心分别组成调查小组负责本级调查并在线录入,县(区)级疾控中心同时承担对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并在线录入。

1.3 调查内容

(1)政策能力;(2)基础配置能力;(3)培训指导能力;(4)合作与参与能力;(5)监测能力;(6)干预与管理能力;(7)评估能力;(8)科研能力。其中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状况是第2部分基础配置能力中重要的调查内容。

1.4 相关定义

(1)疾控系统: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区级疾控中心和未更名的卫生防疫站。(2)东、中、西部地区:按《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标准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人力资源:包括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数量、年龄分布、工作年限、学历、所学专业和职称等情况。(4)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指在岗并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人员、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务的非专职人员,编内和编外人员均计入统计。(5)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专业:调查中分为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医学类其他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和无专业等5个类别。(6)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执业资格:调查中包括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护士等专业技术资格。

1.5 统计分析

利用SAS 9.3统计软件对网报数据进行清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省、地市和县(区)3级应答率分别为100 %、98.3 % 和97.7 %。调查人力资源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年龄、工作经验、学历、专业、执业资格和职称等。

2.2 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配置情况(表1
表 1 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和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配置情况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总数为9 787人,其中省、地市和县(区)分别为399、1 364和8 024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5.0 %。慢性病防控平均在岗人数为3.2人,省、地市和县(区)级慢性病防控平均在岗人数分别为12.5、4.1和2.9人。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总数为6 389人,省、地市和县(区)3级分别为354、1 016和5 019人。专职人员占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的比例为65.3 %,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3.2 %。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平均在岗人数为3.0人,3级平均配置人数依次为11.4、3.8和2.7人。

2.3 慢性病防控人员年龄和工作经验情况(表2
表 2 各级、各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年龄和工作经验情况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8.0岁,省、地市和县(区)级分别为37.9、39.5和37.8岁。其中25~34岁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6.3 %),25~34岁和35~44岁组所占比例合计为70.3 %。省、地市和县(区)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均以25~34岁组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4.4 %、35.9 % 和36.0 %。东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以25~34岁组的比例最高(43.7 %),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以35~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4.2 % 和36.6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工作年限为4.9年,工作年限 ≥ 5年人员占37.1 %。省、地市和县(区)3级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工作年限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5、6.0和4.6年;东、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工作年限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7、4.8和4.2年。省、地市、县(区)和东、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均以 < 5年工作经验者居多,比例分别为35.6 %、53.2 %、66.1 %、55.2 %、62.2 % 和72.1 %。

2.4 慢性病防控人员学历和专业情况(表3
表 3 各级、各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学历和专业构成情况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0.4 %,但仍有14.7 %的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省、地市、县(区)3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3.7 %、73.6 % 和44.4 %。东部地区慢性病防控人员以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50.6 %),而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人员则以具有大专学历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9.5 % 和41.3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比例为90.8 %,其中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专业的比例分别为41.6 % 和27.6 %。省、地市和县(区)3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的比例分别为72.4 %、55.5 % 和37.8 %,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比例呈省、地市和县(区)上升趋势,分别为14.8 %、24.0 % 和28.9 %。东、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具有医学背景的比例分别为92.0 %、87.0 % 和92.7 %。

2.5 慢性病防控人员执业资格和职称情况(表45
表 4 各地区、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获得执业资格的情况

表 5 各级、各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职称构成情况

87.6 %的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取得了执业资格,其中省、地市和县(区)3级分别为98.0 %、94.6 % 和85.9 %。东、中、西部地区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取得执业资格的比例分别为87.9 %、84.4 % 和90.1 %。全国省及以下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以初级职称的比例最高(39.6 %),其次为中级职称比例为34.3 %,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仅为11.5 %。省和地市两级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3 % 和34.2 %;在县(区)级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以具有初级职称的比例最高(42.1 %)。东、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中均以初级职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9.3 % 和44.7 %,中部地区则以中级职称的比例最高(36.0 %)。

3 讨 论

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全部死亡的86.6 %,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因占总死亡的79.4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承担防控慢性病的职责[4]慢性病人力资源是各地疾控中心有效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与前3次中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相比较[510],各级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数量、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数量、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总人员比例、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总人员比例、本科以上学历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比例等均呈上升趋势,但与日益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 — 2015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慢性病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 %以上”。经本次调查结果推算,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专业人员[11]的比例为4.0 %,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的疾病负担已由传染病、营养缺乏性疾病转为慢性病[12]。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生存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人均期望寿命增加等综合健康危险因素突出,慢性非传染病迅速发展为主要疾病负担,构成全部死因的86.6 %[13]。但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人员比例明显与这一转变不匹配。从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主要执业范围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五大卫生、传染病控制、计划免疫和卫生检验这四个范围,各级疾控机构中从事慢性病防控的人员比例均低于从事传染病控制及五大卫生的人员[14]。2013年,我国疾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过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比例为33.3 %,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9.8 %[15]。与本次调查结果相比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疾控总体水平,说明慢性病防控人员虽然在数量配备上与疾控系统其它领域存在差距,但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年龄结构方面,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比全国疾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15]更为年轻,也体现了慢性病防控工作在疾控系统各项工作中起步较晚这一特点。

全国省级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数量和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数量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疾控中心,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基层机构需要更多的能够开展人群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人员,因此目前基层机构人员缺口较大。从慢性病防控工作经验来看,省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时间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级别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起步越早,人员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经验越丰富。省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同时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学历偏低。因此必须加大中、西部地区基层疾控系统人才引进力度,给予更多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中、西部基层疾控就业,并积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慢性病防控人员培训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现有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工作,疾控特别是基层慢性病防控人员队伍建设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流行趋势,各地基层疾控必须保证至少有专职人员开展慢性病防控常规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促进慢性病防控队伍的持续发展,保证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敏, 邓茜, 王黎君. 我国慢性病综合监测回顾与展望[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4, 6(3): 1–4.
[2] 余文达. 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效应探索[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3): 191–193. DOI:10.3969/j.issn.1001-9561.2004.03.004
[3]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 中国卫生部疾控局.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Z]. 2008.
[5] 杨功焕. 2008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报告[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6] 尹香君, 施小明, 司向, 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0): 1125–112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10.012
[7] 司向, 尹香君, 施小明.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9): 892–895.
[8] 梁晓峰, 施小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报告2009. [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 司向, 翟屹, 施小明.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6): 675–67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6.013
[10] 梁晓峰, 施小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报告2011. [R].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6.
[11]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4.
[12] 周脉耕. 防慢性病得下猛药[J]. 解放军健康, 2018(2): 15.
[13] 王宇. 疾病预防控制的社会意义[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1): 1–3.
[14] 杨洋, 王松旺, 张英杰, 等.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13, 8(10): 109–111.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3.10.036
[15] 张学清, 吕艳, 沙磊, 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 31(3): 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