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3): 352-354   PDF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王璐璐, 孙海波, 孙佰红, 刘双, 宋亦春, 毛玲玲, 孙英伟, 姚文清, 杨佐森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防制所,辽宁 沈阳 110005
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的辽宁省2014 — 2017年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ILI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辽宁省2014 — 2017年哨点医院共报告ILI病例573 768例,所在门急诊就诊病例16 034 584例,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3.58 %;3个监测年度报告的ILI %分别为3.99 %、3.33 %、3.48 %。ILI以 < 15岁人群患病为主,为490 206例,占全部ILI病例的85.44 %,其中0~4岁儿童所占比例最大(59.68 %)。3年的平均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86 %、6.85 %、6.28 %,每一年度优势毒株不同,优势株交替频繁,分别为H3N2型、By型、Bv型和甲型H1N1型。3个监测年度报告的暴发疫情分别为7起、3起、4起,暴发疫情多报告于冬春季(12起);主要发生在中小学(11起)。结论 辽宁省流感仍为冬春季单一年度高峰模式,流感病毒多混合流行,优势毒株交替频繁;应加强对学校暴发疫情监测,并及时分析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
关键词流感     流行特征     变化趋势    
Variation trend and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in Liaoning province, 2014 – 2017
WANG Lu-lu, SUN Hai-bo, SUN Bai-hong, et 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aoni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 of influenza in Liaoning province between surveillance years of 2014 and 2017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influenz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We collected data on incidence and outbreak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cases repor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14th week of 2014 to 13th week of 2017 from China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The reported ILI cases accounted totally for 3.58% of all outpatient clinic visits (573 768 out of 16 034 584) during the period, with the yearly proportion of 3.39%, 3.33% and 3.48%. The reported ILI cases were mainly the people (n = 490 206) under the age of 15 years, accounting for 85.44% of all ILI cases, of which 59.68% were small children aged 0 – 4 years. During the 3-year period, the yearly positive rate of influenza virus isolation were 6.86%, 6.85%, and 6.28%, with the dominant strain of H3N2, By, Bv, and HIN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7, 3 and 4 outbreaks reported in each year of the period. The reported influenza outbreaks occurred mainly in winter (12 outbreaks) an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11 outbreaks). Conclusion The influenza epidemics were prevalent in a single annual peak pattern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between surveillance years of 2014 and 2017, with multiple and alternated dominant virus strai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imely surveillance on school outbreak and on the variation of antigenicity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rus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influenza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trend    

流感一直是严重危害全球和中国公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 万~65万死亡[1]。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通过监测实时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早期发现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是流感大流行防控的关键。自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后,中国流感监测网络已覆盖全国范围。辽宁省流感监测网络现拥有省级流感参比中心、15家网络实验室和21家国家级哨点医院。为了解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014 — 2017监测年度辽宁省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及ILI暴发疫情数据,对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014 — 2017监测年度辽宁省的ILI监测数据及ILI暴发疫情数据,分为2014年第14周 — 2015年13周、2015年第14周 — 2016年第13周和2016年第14 周 — 2017年第13 周3个监测年度。

1.2 方法

在辽宁省21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开展监测工作,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ILI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ILI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后,于每周一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参照《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2010年)》[2]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 年版)》[3]在全省范围内开展ILI暴发疫情监测,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并分离培养。每家哨点医院在4 — 9月每月采集20份ILI病例标本,10月 — 次年3月每周采集20份ILI病例标本。采集发病3 d内ILI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参照《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2010年)》[2]和《流感监测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4]进行核酸检测和MDCK细胞分离培养和毒株型别鉴定。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ILI监测情况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哨点医院共报告ILI病例573 768例,所在门急诊就诊病例16 034 584例,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3.58 %。其中2014 — 2015年度、2015 — 2016年度和2016 — 2017年度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比例分别为3.99 %(188 758/4 735 206)、3.33 %(185 319/5 560 681)和3.48 %(199 691/5 738 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418.235,P < 0.001)。

2.2 ILI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14 — 2015年度和2016 — 2017年度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比例的曲线较为相似,在4 — 11月处于低水平态势,12月 — 次年3月处于较高水平,在1月份达高峰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于3月份降至一般水平,其中2014 — 2015年度在2月份出现短暂小高峰后回落。2015 — 2016年度与其他2个监测年度不同,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比例在第40周出现短暂小高峰后在42周突然降至全年最低水平,42周至次年第5周明显低于2014 — 2015年度和2016 — 2017年度同期水平,也低于全年平均水平;2016年第6周达峰值后随后下降,其峰值较其他监测年度推迟了4周,且低于其他年度峰值,之后短暂上升后降至常态一般水平。

2.2.2 年龄分布(表1
表 1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哨点医院ILI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ILI以 < 15岁人群患病为主,为490 206例,占全部ILI病例的85.44 %。其中0~4岁儿童患病最多,为342 399例,占全部ILI病例的59.68 %;其次为5~14岁儿童,为147 807例,占全部ILI病例的25.76 %。3个监测年度各年龄组构成比较稳定,0~4岁儿童所占比例略有上升。

2.3 病毒分离情况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共采集ILI病例标本42 771份,分离到流感毒株2 852株,毒株分离率为6.67 %;其中2014 — 2015、2015 — 2016和2016 — 2017年度的毒株分离率分别为6.86 %(953/13 891)、6.85 %(1 024/14 952)、6.28 %(875/13 928)。2014 — 2015年度优势病原型别以H3N2型为主,分离729株,占76.50 %;其次为By型,分离205株,占21.51 %;再次为Bv型和甲型H1N1型,分别分离15和4株,分别占1.57 %和0.42 %。2015 — 2016年度优势病原型别以Bv型为主,分离652株,占63.67 %;其次为H3N2型,分离244株,占23.83 %;再次为By型和甲型H1N1型,分别分离85和43株,分别占8.30 %和4.20 %。2016 — 2017年度优势病原型别以甲型H1N1型为主,分离480株,占54.86 %;其次为H3N2型,分离303株,占34.63 %;再次为Bv型和By型,分别分离87和5株,分别占9.94 %和0.57 %。

2.4 ILI病例暴发疫情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共报告ILI暴发疫情14起,其中2014 — 2015年度7起[A(H3)型流感暴发疫情6起、B(victoria)型流感暴发疫情1起],2015 — 2016年度3起[B(victoria)流感暴发疫情2起、流感病毒阴性暴发疫情1起],2016 — 2017年度4起(其他病毒感染暴发疫情3起、流感病毒阴性暴发疫情1起)。暴发疫情的病毒型别与当时流感流行的类型一致。14起暴发疫情中,流感流行季(10月 — 次年3月)发生12起,占85.71 %。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 < 15岁人群,共11起,其中小学6起(42.86 %),中学5起(35.71 %)。

3 讨 论

辽宁省2014 — 2017年度ILI监测结果显示,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比例从11月开始呈上升趋势,12月 — 次年1月达高峰,与中国北方省份冬季流感活动高峰一致[5],随后逐渐下降,至3月降到较低水平,夏季传播水平较低,与北方省份及辽宁省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9]。ILI就诊病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一致,说明监测报告质量较好,能够准确反映流感的流行趋势。从ILI年龄分布看,ILI在小年龄组高发,< 15岁占全部ILI病例的85.44 %,尤其是0~4岁组,其次为5~14岁组,这与中国北方地区报告的ILI构成比例相同[69]。有研究表明,流感流行的变化可能与太阳辐射、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1011]。本研究辽宁省2015 — 2016监测年度流感流行期ILI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比例较低,其峰值较其他监测年度推迟4周,其原因可能与抗原漂移、人群免疫水平以及辽宁省当年冬季降温较迟等因素有关。

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辽宁省流感呈冬春季单一高峰,季节性明显。每个监测年度优势株不同,前期往往为一种型别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他型别共同循环并快速增加,最终优势株发生交替。2014 — 2015监测年度先以H3N2型(76.50 %)为优势株,后被By型(21.51 %)替代;2015 — 2016监测年度先以H3N2型(23.83 %)为优势株,随后Bv型(63.67 %)占绝对优势;2016 — 2017监测年度前期优势株为H3N2型(34.63 %),后被甲型H1N1型(54.86 %)替代。3个监测年度中A(H3N2)亚型所占比例较多且相对稳定,预计下一监测年度将维持这一趋势。

辽宁省2014 — 2017监测年度共报告14起ILI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起(85.71 %)],这与辽宁省流感冬季活动高峰时间一致。暴发疫情的病毒型/系别与当时流感流行的类型一致。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 < 15岁人群,其中小学6起(42.86 %),中学5起(35.71 %),与辽宁省既往研究相似 [8]。每年9月 — 次年4月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辽宁省流感季节性高发期重叠,学校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极易发生流感暴发流行,提示应加强学校等场所的流感预防措施和监测力度。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目前中国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 60岁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及 < 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为优先接种对象 [12]。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组织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由于疫苗株与流行病毒相匹配才会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省级参比中心还需进一步做好对流感毒株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分析以及耐药性监测工作,为疫苗株的筛选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WW, Weintraub E, Dhankhar P, et al. Estimates of US influenza-associated deaths made using four different methods[J]. Influenza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2010, 3(1): 37–4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2): 85–88. DOI: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1.00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EB/OL]. (2012 – 11 – 05)[2018 – 07 – 08]. http://www.nhfpc.gov.cn/zwgkzt/wsbysj/201211/76180326406a4f07a593523f4eb59d72.shtml.
[4]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的通知 [EB/OL].(2010 – 09 – 03) [2018 – 07 – 08]. http://www.chinaivdc.cn/cnic/zyzx/jcfa/201605/t20160520_129694.htm.
[5] 高燕, 方立群, 张勇, 等.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11): 1097–1101.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09.11.001
[6] 舒畅, 石鑫, 冷焱, 等. 黑龙江省2012 — 2016年度流感监测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1(1): 500–502.
[7] 赵庆龙, 薛亚东, 李美娜, 等. 2014 — 2016年吉林省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5(4): 197–199. DOI:10.3969/j.issn.1672-2302.2017.04.004
[8] 韩光跃, 李岩, 刘艳芳, 等. 河北省2014年 — 2015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 26(14): 2078–2084.
[9] 孙佰红, 王璐璐, 于伟, 等. 辽宁省2010 — 2014年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1): 45–47.
[10] Nguyen HL, Saito R, Ngiem HK,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in Hanoi, Vietnam, from 2001 to 2003[J]. J Infect, 2007, 55(1): 58–63. DOI:10.1016/j.jinf.2006.12.001
[11] Thompson WW, Shay DK, Weintraub E,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AMA, 2003, 289(2): 179–186. DOI:10.1001/jama.289.2.179
[12] 冯录召, 杨鹏, 张涛, 等. 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4 — 2015)[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2): 1295–131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