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10): 1327-1330   PDF    
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现状调查
袁帆, 陈征, 张妍, 冯甘雨, 宫伟彦, 丁彩翠, 宋超, 刘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情况,为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31 694名职业人群(男性18 299名,女性13 395名)的职业活动、交通方式、闲暇锻炼、家务劳动等4项身体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周工作5.7 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3 h,其中坐着工作时间为4.4 h,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职业人群占63.0 %。平均出行时间为1.0 h/d,37.9 %的职业人群出行以步行/骑车为主。15.6 %的职业人群闲暇时间进行锻炼,从事家务劳动的职业人群占85.2 %,平均做家务时间为1.1 h。城市职业人群每天工作时间低于农村,但每天坐着工作时间、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比例、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均高于农村(P < 0.05)。男性工作时间、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及坐/开车的比例均高于女性,而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低于女性( P < 0.05)。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农林牧渔业职业人群每天坐着工作时间最短、闲暇锻炼比例最低、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最高( P < 0.05)。结论 不同职业人群的各类身体活动情况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身体活动促进。
关键词身体活动     现状     职业人群    
Statu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YUAN Fan, CHEN Zheng, ZHANG Yan,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tatu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the populations. Methods The data were from 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10 – 2012 and a total of 31 694 employees (18 299 males and 13 395 female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The participants′ daily activities including occupation, traffic mode, leisure-time exercise, and housework were described. Results The participants worked averagely 5.7 days per week, with 8.3 hours per day and about a half of the working hours (4.4) were involved in sitting position. There were 63.0% of the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low-intensity work. For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average daily commuting time was 1.0 hour, with 37.9% of the participants commuting mainly by walking/cycl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taking leisure-time exercise was 15.6% and that of being engaged in housework was 85.2%, with an average 1.1 hours of housework time per day. The urban participants reported a significantly less time of working per day but more time of working in sitting position and higher proportions of being engaged in low-intensity work, leisure-time exercise, and housework compared to the rural participants (all P < 0.05). The male participants reported more working hours, higher ratios of moderate-to-vigorous 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mmuting by car but lower ratios of having leisure-time exercise and doing housework than the female participa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 0.05 for all).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lowest ratios of in sitting position while working and leisure-time exercise but the highest ratio of doing work of moderate-to-vigorous 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were reported by those engaged in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work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occupation populations, suggesting that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program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various occupation populations.
Key words: physical activity     current status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身体活动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根据身体活动的特点和内容,可分为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身体活动4类[1]。身体活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每年约有320万人因缺乏身体活动而死亡[2]。此外,缺乏身体活动是约21 %~25 %的乳腺癌和结肠癌、27 %的糖尿病以及30 %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3]。职业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支柱人群,是最活跃、最具有创造性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4]。研究职业人群的身体活动现状,对促进职业人群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使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国按照代表性原则选取150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6个居(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抽取75户家庭。抽取的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并具有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4层代表性[3]。选取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共纳入研究对象31 694名。

1.2 职业分类

纳入研究对象的职业人群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农林牧渔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生产运输人员)、军人和其他劳动者(其他职业人员)。

1.3 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成立国家级项目工作组,制定统一调查方案与问卷,统一调查方法,逐级集中培训。由经过统一培训且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方式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指标主要有职业人群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闲暇锻炼以及家务劳动等。国家、省级、县市级项目组分别组成督导质量控制工作小组,分片进行二级培训及现场督导,及时发现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由国家工作组设计数据录入程序,统一进行数据录入的程序与方法,集中进行数据清理、核查与分析。

1.4 统计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各种身体活动时间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bar x $ ± s 描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的组间差异。职业人群工作强度、出行方式、闲暇锻炼的比例用频数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为α = 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表1

共调查18~60岁职业人群31 694人,其中男性18 299人(占57.7%),女性13 395人(占42.3%);城市21 492人(占67.8%),农村10 202人(占32.2%);18~44岁19 982人(占63.0%),45~60岁11 712人(占37.0%)。

表 1 不同职业人群地区、性别、年龄分布

2.2 不同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状况(表2

结果显示,不同职业人群平均每周上班天数、每天工作时间、坐着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人群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为(1.0 ± 0.8)h,主要出行方式以开/坐私家车为主(42.8 %),骑车和步行的人群仅占37.9 %,不同职业人群每天出行时间及出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职业人群闲暇时间进行锻炼比例仅为15.6 %,不同职业人群闲暇锻炼比例、中高强度锻炼比例、中高强度锻炼的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职业人群平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1.1 ± 0.9)h,85.2 %的职业人群从事家务劳动,不同职业人群从事家务劳动的比例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 2 不同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状况比较

2.3 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状况(表3

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人群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坐着工作时间及从事的工作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人群从事轻度工作比例,城市(68.7 %)高于农村(51.1 %),女性(76.1 %)高于男性(53.4 %),18~44岁组(64.9 %)高于45~60岁组(59.9 %)。不同地区、性别人群平均每周上班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不同地区、性别、年龄人群每天出行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步行、骑车比例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45~60岁组高于18~44岁组。不同地区、性别、年龄人群闲暇锻炼比例、中高强度锻炼比例、天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城市职业人群闲暇锻炼比例高于农村地区,女性高于男性,45~60岁组高于18~44岁组。不同地区、性别、年龄人群从事家务劳动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18~44岁组高于45~60岁组。

表 3 不同地区、性别及年龄职业人群身体活动状况比较

3 讨 论

职业人群的健康是家庭收入、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5],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职业人群健康的重大威胁[6]。研究表明34.1 %的职业人群明确诊断为疾病或亚健康状态[6],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且高血压患病率与职业类型相关[7];宜昌市职业人群肥胖发病率为30.34%[8],因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超重肥胖、心脑血管患病率高已成为我国职业人群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6, 911]。因此,了解各类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意义重大。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已使我国居民职业劳动强度和总量均明显下降,多数行业均不再以重体力劳动为主[12]。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从事轻、中、重度工作强度的比例分别为63.0 %、29.5 %和7.5 %。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13]比较,从事轻度工作强度职业人群的比例增加,而从事中、重度工作强度职业人群的比例均有所降低。提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的职业活动强度逐渐下降。不同职业间,农林牧渔业、生产运输业职业人员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而这两类职业人群的闲暇锻炼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职业。提示,农林牧渔业、生产运输业职业人群的身体活动仍以职业活动为主。

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周工作5.7 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3 h,坐着工作时间平均为4.4 h,与胡小琪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4]。农林牧渔业人员坐着时间最短为2.3 h,其他职业人群上班静坐时间均超过4 h。研究表明上班静坐时间和业余静态生活时间越长,超重和肥胖、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患病风险越高[15]。因此,建议除农林牧渔业之外的职业人群在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时间静坐,从而减少静坐时间太长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出行以机动车为主;骑车和步行人群仅占37.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虽然坚持步行、骑车和减少坐车能有效增加身体活动水平[17],但随城乡规划加大、私家车拥有量提高,私家车成为职业人群出行首选交通工具。从不同职业看,生产运输人员步行/骑车出行的比例低于其他职业人群,这可能与其工作性质有关。建议乘坐私家车出行的职业人群在闲暇时间适当通过锻炼增加身体活动,以增进身体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闲暇锻炼的比例仅为15.6 %,高于2010年我国成年人闲暇锻炼率[18],与2002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3]。农村地区职业人群锻炼比例及中等强度锻炼时间均低于城市,可能主要与农村职业人群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高于城市(工作时间8.4 h vs 8.2 h;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 48.9 % vs 31.2 %)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农林牧渔业职业人群闲暇锻炼率最低,与国内相关调查结果一致[1819],这可能与农林牧渔业职业人群从事职业的劳动强度大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职业人群家务劳动的参与率高于农村。可能与城市职业人群从事工作强度低于农村职业人群,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家务劳动有关。女性家务劳动的参与率及家务劳动时间均高于男性,这与张海玲等人调查结果一致[20]。提示,现阶段我国主要是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这可能是因为男性职业人群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高于女性(工作时间8.4 h vs 8.1 h;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46.6 % vs 23.8 %)。家务劳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消耗的能量可达到总能量消耗的1/4左右,女性甚至可以达到1/3[21],建议职业人群除积极参加锻炼外,也应鼓励适当参加家务劳动,适当增加家务劳动时间,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促进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职业人群呈职业性身体活动强度下降、工作场所久坐不动、交通方式较多乘坐机动车、闲暇锻炼比例少的现状,建议职业人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尽可能培养把身体活动日常化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节录)[J]. 营养学报, 2012, 34(2): 105–110.
[2] Lee IM, Shiroma EJ, Lobelo F,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 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J]. 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12, 213(7): 219–229.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EB/OL]. 2010, http://whqlibdoe.who.int/publications/2010/9789245599979_chi.pdf.
[4] 李英华, 聂雪琼, 杨宠, 等. 2009年我国六省(市、区)五类城市职业人群生活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3): 214–219.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3.005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tecting workers’ health[EB/OL] [2017-1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89/en/
[6] 李英华, 聂雪琼, 杨宠, 等. 我国6省市5类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 3–7.
[7] 郭瑞, 王增武, 王馨, 等. 我国部分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现患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9(9): 172–175.
[8] 罗春华, 龚峰, 刘敏, 等. 宜昌市职业人群肥胖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 重庆医学, 2015, 44(13): 1827–1829.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5.13.034
[9] 赵芳红, 李英华, 刘敏, 等. 北京市3类职业人群超重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 30(3): 202–207.
[10] 董晶, 路甲鹏, 闫宇翔, 等. 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28): 3275–3278.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1.28.029
[11] 谢艺, 林晓明. 北京市西城区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2): 124–126.
[12] 马冠生, 栾德春, 李艳平, 等. 中国居民健身活动的描述性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1): 8–12. DOI:10.3969/j.issn.1004-6194.2006.01.003
[13] 马冠生, 孔灵芝.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2002行为和生活方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4] 胡小琪, 周琴, 刘爱玲, 等. 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工作日身体活动时间的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6): 551–554. DOI:10.3969/j.issn.1004-6194.2008.06.001
[15]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6] 常继乐, 王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年综合报告[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6.
[17] Paronen O. Daily walking and cycling to work: their utility as health-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1998, 33(2): 87–94.
[18] 陈晓荣, 姜勇, 王丽敏, 等. 2010年中国成年人业余锻炼和业余静态行为情况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5): 399–403.
[19] 徐伟, 邢秀雅, 谢建嵘, 等. 2013年安徽省成年人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状况分析[J]. 疾病监测, 2017, 32(9): 778–783.
[20] 张海玲, 刘国蓉, 孙伟, 等. 北京市昌平区6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6(3): 217–220.
[21] Dong L, Block G, Shelley M. Activities contributing to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NHAPS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04, 1(1): 1–11. DOI:10.1186/1479-58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