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9): 1263-1265   PDF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全湘1,2, 杨敬源2, 佘福强1, 赵倩1, 曹显明1, 余跃生1    
1.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
2.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 — 2016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黔南地区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中,健康自评状况为“好”者318人(25.24 %),“一般”者592人(46.98 %),“差”者350人(27.78 %);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家庭月均收入 ≥ 1 000元、过去1年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就诊一般便利和便利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好。结论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相对较差;性别、家庭月均收入、是否患慢性病、日常生活功能是否受损、过去1年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和就诊便利程度是当地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健康自评     影响因素     留守老年人    
Self-rated heal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left-behind elderly in Qiannan rural minority arears of Guizhou province
ZHOU Quan-xiang, YANG Jing-yuan, SHE Fu-qiang, et al     
Qiann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Province 55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among left-behind elderly in rural minority areas of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 (Qianna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elderly.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we selected 1 260 rural residents ≥ 60 years old and being left-behind at least 6 months due to their children’s migration for working in Qiannan rural minority areas; then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e residents between December 2015 and March 2016. Results Of the participants, 318 (25.24%), 592 (46.98%), and 350 (27.78%) reported good, fair, and poor healt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of female gender, with chronic disease, and with impair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poor health; whereas, those with monthly family income of 1 000 RMB Yuan or more, participating in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during previous one year, and without inconvenience when seeing a doctor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good health. Conclusion The self-rated health is relatively poor and mainly influenced by gender, familial economic condition, whether suffering chronic disease, whether having impaired ADL, whether receiving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vious one year, and whether being convenient to see a doctor among the left-behind elderly in Qiannan rural minority areas.
Key words: self-rated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     left-behind elderly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呈规模大、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等特点,老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出现一个庞大特殊的“留守”老年人群体,其健康状况更加不容忽视[1]。健康自评是基于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反映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能有效体现被测者当前健康状况,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常广泛用于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23];此外,健康自评还可作为预测死亡风险及卫生服务利用需求的指标[45]。目前,关于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调查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于2015年12月 — 2016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龙里县、平塘县、三都县(水族自治县)作为样本县,从3个样本县中各随机抽取1~2个乡镇共4个乡镇,每个乡镇按经济状况好、中、差进行分层,每层各抽取1~2个村共6个村,将抽中村中所有子女外出务工时间 ≥ 6个月的 ≥ 60岁独居或与老伴、孙辈共同居住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沟通交流无障碍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本次应调查1 280名留守老年人,实际调查1 260人,应答率为98.44 %。

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6]进行入户面访调查。其中,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居住状况、是否患慢性病、子女外出务工年限、过去1年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就诊便利程度和自评健康状况等;日常生活功能量表[6]包括吃饭、洗脸刷牙、上厕所、洗澡、穿衣、室内外活动、服药、打电话、做饭菜、做家务、洗衣服、乘车外出、购物、自己理财等共14项,对各项情况依次评分,1、2、3、4分分别代表可以做、有些困难、需要帮助、根本无法做,总分为14~56分,得分 > 14分即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 [7]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贵州黔南地区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中,男性627人(49.76 %),女性633人(50.24 %);年龄60~103岁,平均年龄(70.27 ± 7.07)岁,其中60~74岁923人(73.25 %),≥ 75岁337人(26.75 %);汉族538人(42.69 %),少数民族722人(57.31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 081人(85.79 %),初中147人(11.67 %),高中及以上32人(2.54 %);非在婚398人(31.59 %),在婚862人(68.41 %);家庭月均收入 < 1 000元740人(58.73 %),1 000~1 999元379人(30.08 %),≥ 2 000元141人(11.19 %);非独居1 081人(85.79 %),独居179人(14.21 %);未患慢性病者389人(30.87 %),患慢性病者871例(69.13 %);子女外出务工0.5~1年814人(64.60 %),2~4年175人(13.89 %),≥ 5年271人(21.51 %);过去1年未接受健康教育活动者641人(50.87 %),接受健康教育活动者619人(49.13 %);就诊便利程度不便利333人(26.43 %),一般便利335人(26.59 %),较便利592人(46.98 %);日常生活功能未受损者651人(51.67 %),受损者609人(48.33 %)。

2.2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表1

贵州黔南地区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中,健康自评状况为“好”者318人(25.24 %),“一般”者592人(46.98 %),“差”者350人(27.78 %)。贵州黔南地区不同特征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月均收入、居住状况、就诊便利程度及是否患慢性病、日常生活功能是否受损、过去1年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表 1 贵州黔南地区不同特征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比较

2.3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以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为因变量(1 = 好,2 = 一般,3 = 差),以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月均收入、居住状况、就诊便利程度、是否患慢性病、日常生活功能是否受损、过去1年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家庭月均收入 ≥ 1 000元、过去1年接受健康教育活动、就诊一般便利和便利的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好。

表 2 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健康自评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一定程度反映调查对象的主观和客观健康状况[2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贵州黔南地区1 26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中,健康自评状况为“好”者318人(25.24 %),“一般”者592人(46.98 %),“差”者350人(27.78 %)。与胡月等[8]和王晓峰等[9]研究结果相比,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较男性差,与付文宇等[2]和仲亚琴等[10]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而教育程度较高者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会更多,从而有较好的健康保健意识,且农村女性除了要承担农业生产劳动还要承担大量家务劳动,其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高于男性[10],因此女性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值得高度关注。家庭月均收入较高是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的保护因素,与白思敏等[11]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对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越强,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易得性更高,能更好利用卫生资源,使健康自评趋于更好。就诊较为便利是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的保护因素,可能与就诊较便利的留守老年人更易获得卫生服务,其健康更容易获得保护有关。过去1年接受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好,这可能与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12],而健康教育更易促进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健康状况。患慢性病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这与付文宇等[2]和王秀红等[13] 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慢性病病程长、预后差,会导致老年人正常生理生化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而自觉健康状况差[2, 1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也是影响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危险因素,与杜本峰等[1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可导致老年人行走、穿衣、洗澡等困难而使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变差,从而影响健康自评状况。同时,慢性病与日常生活功能状况作为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6, 15],本次调查显示患慢性病及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均较差,提示贵州黔南地区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与客观健康状况是一致的,这与文献[4, 16]结果一致,提示健康自评可作为测评该地区留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工具。

综上所述,贵州黔南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相对较差,尤其是女性留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值得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建议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便民的就诊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以及丰富健康知识的宣传渠道,帮助留守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预防或减缓慢性病及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以提高留守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莹, 陈正英, 张兴文. 健康管理与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群的健康维护—以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为例[J]. 民族论坛, 2010(5): 48–49. DOI:10.3969/j.issn.1007-8592.2010.05.027
[2] 付文宇, 孟柴云, 刘冰. 鄂西北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与慢性病的关系[J]. 护理研究, 2015, 29(8): 2291–2993.
[3] Machacova K, Lysack C, Neufeld S. Self-rated health among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hat is the role of physical ability?[J].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 2013, 34(3): 265–272.
[4] Maharlouei N, Akbari M, Khabbaz SM,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 Southwestern Ira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Public Health, 2016, 140: 179–185.
[5] Chen S, Schooling CM, Chan WM, et al. Self-reported diabetes and mortality in a prospective Chinese elderly cohort study in Hong Kong[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 64: 20–26.
[6] Katz S, Ford AB, Moskowitz RW, et al. 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J]. JAMA, 1963, 185(12): 914–919. DOI:10.1001/jama.1963.03060120024016
[7] 陈任, 秦侠, 马颖, 等. 农村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老年痴呆症患病率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10): 3785–3789.
[8] 胡月, 龚磊, 陈宽福. 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2): 232–234.
[9] 王晓峰, 张幸福, 孙玉华, 等. 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4, 27(10): 1–4.
[10] 仲亚琴, 高月霞, 王健. 中国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性别差异[J]. 医学与哲学, 2014, 35(2A): 37–39.
[11] 白思敏, 谢慧玲. 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的乌鲁木齐市≥65岁社区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2): 96–98.
[12] 庄润生, 向月应, 韩铁光, 等. 深圳社区居民健康影响因素自评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6): 776–779.
[13] 王秀红, 黄文湧, 杨敬源, 等.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与健康自评的相关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 2013, 23(2): 100–103. DOI:10.3969/j.issn.1005-8982.2013.02.024
[14] 杜本峰, 郭玉. 中国老年人健康差异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7): 870–877.
[15] 杜鹏.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13(6): 3–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3.06.001
[16] Christian LM, Glaser G, Porter K, et al. Poorer self-rated health i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nflammnalory markers among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Global Health, 2011, 36(10): 1495–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