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据报道,中国近年来脑卒中在全死因顺位中已上升为第1位[1 – 2],1990 — 2013年我国因脑卒中死亡导致生命年损失居首位的省从16个上升至27个[3]。脑卒中的发病趋势及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我国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4 – 5],但针对社区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鲜见文献报道。为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该地区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杨浦区社区2 022名 ≥ 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杨浦区社区抽取全部年龄 ≥ 60岁且在该社区居住 ≥ 6个月的本地户籍常住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及体重的测量。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晚期肿瘤患者及急性心脑血管病和脑血管畸形患者,且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应调查2 174人,实际调查2 022人,应答率为93.0 %。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访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和饮酒情况及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和左心室肥厚患病情况。其中,吸烟指每日吸烟 ≥ 1支,且连续 ≥ 1年[6];饮酒指每周饮白酒 ≥ 1两[7]。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和左心室肥厚患病者均为在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者。现场测量调查对象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 = 体重(kg)/身高2(m2),其中体质指数24.0~27.9 kg/m2为超重,≥ 28.0 kg/m2为肥胖[8]。参照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9],对目标人群进行风险积分评估,将男性风险积分 ≥ 10分、女性风险积分 ≥ 9分作为高危人群的定义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危人群和非高危人群。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 1997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 14.0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 检验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上海市2 022名社区老年人中,男性921人(45.5 % ),女性1 101人(54.5 % );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3.6 ± 8.2)岁,其中60~69岁884人(43.7 % ),70~79岁554人(27.4 % ),≥ 80岁584人(28.9 % )。921名男性社区老年人中,60~69岁454人(49.3 % ),70~79岁254人(27.6 % ),≥ 80 岁213人(23.1 % );11 101名女性社区老年人中,60~69岁430人(39.1 % ),70~79岁300人(27.2 % ),≥ 80岁371人(33.7 % )。
2.2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表 1)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左心室肥厚和超重或肥胖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9.1 % (184/2 022)、3.5 % (71/2 022)、62.8 % (1269/2 022)、15.1 % (303/2 022)、17.9 % (361/2 022)、16.3 % (329/2 022)、8.2 % (163/2 022)、4.0 % (81/2 022)、2.9 % (59/2 022)、48.0 % (970/2 022)。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老年人对吸烟和饮酒的暴露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对心血管病和房颤的暴露率均低于女性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年龄社区老年人比较,不同年龄男性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暴露率不同,不同年龄女性老年人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暴露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 |
表 1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
2.3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上海市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9.42 ± 2.67)和(9.37 ± 2.63)分,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0~69、70~79和 ≥ 80岁男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8.24 ± 2.29)、(9.91 ± 2.49)和(11.37 ± 2.27)分,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7.47 ± 2.05)、(9.74 ± 2.19)和(11.26 ± 1.98)分,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60~69岁男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高于女性社区老年人( t = 5.228,P < 0.001)。上海市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47.7 % (439/921)和48.7 % (536/1 101),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0~69、70~79和 ≥ 80岁男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29.3 % (133/454)、53.9 % (137/254)和79.3 % (169/213),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17.0 % (73/430)、52.7 % (158/300)和82.2 % (305/371),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60~69岁男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高于女性社区老年人( χ2 = 18.749,P < 0.001)。
3 讨 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及其治疗与控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和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三类[10]。尽管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和控制所带来的效益均已基本明确,但由于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及人种的差异,不同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作用大小有所不同。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重点防控目标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以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男性社区老年人暴露水平居于前3位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超重或肥胖和吸烟,其暴露率分别为61.0 %、47.0 % 和18.6 % ;女性社区老年人暴露水平居于前3位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超重或肥胖和糖尿病,其暴露率分别为64.2 %、48.8 % 和18.5 %,提示该地区社区老年人群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和吸烟等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为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杨浦区社区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左心室肥厚和超重或肥胖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9.1 %、3.5 %、62.8 %、15.1 %、17.9 %、16.3 %、8.2 %、4.0 %、2.9 %、48.0 %,各危险因素的总体暴露水平高于2015年上海市 ≥ 50岁城镇居民的调查结果[7],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居民年龄较大( ≥ 60岁)有关。不同年龄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暴露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均P < 0.05);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老年人吸烟和饮酒的暴露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均 P < 0.01),心血管病史和房颤的暴露率均低于女性老年人(均 P < 0.05)。上述调查结果与北京市房山区的调查结果相似 [11],提示男性人群应加强吸烟和饮酒的控制,女性人群更应关注房颤和其他心血管病的控制。
卒中风险评估对需要预防的重点人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HA/ASA 2006和2011年版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均建议每一具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个体均应进行风险评估[12 – 13],目前改良Framingham卒中风险积分规则应用较为普遍[14]。2014版的一级预防指南推荐应用心血管病风险计算器,由脑卒中风险评估改为心脑血管病风险综合评估[10]。但有研究显示,国外的风险评估工具明显高估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病风险[15],不适宜应用于中国人的脑卒中风险评估。为此,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设立了“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结合临床情况和我国人群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建立简易危险度预测模型,并据此制定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14]。本研究应用中国人心脑血管病简易风险评估工具对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进行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市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9.42 ± 2.67)和(9.37 ± 2.63)分,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47.7 % 和48.7 %。提示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比例较高,应加强该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预防。
综上所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处于较高的暴露水平,有近半数的老年人为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应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预防,着重提高社区居民脑卒中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工作,可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和减少或延缓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1] | Wood D, Eiselé JL. A global coalition for the fight against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Lancet, 2017, 390(10108): 2130–2131. DOI:10.1016/S0140-6736(17)32676-4 |
[2] | 陈竺.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
[3] | Zhou M, Wang H, Zhu J, et al.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in China during 1990 – 2013: a systematic subn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 Lancet, 2016, 387(10015): 251–272. DOI:10.1016/S0140-6736(15)00551-6 |
[4] | 高东旗, 张洪达, 李宏, 等. 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5): 58–61.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4.05.016 |
[5] | 李焰生, 林岩, 王瑞芳, 等. 上海地区2 201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 上海医学, 2010, 23(9): 799–802. |
[6] | 黄久仪, 曹奕丰, 郭吉平, 等. 上海市光明镇40岁以上农村居民吸烟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4): 478–479. 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6.04.053 |
[7] | 朱卫红, 黄久仪, 管阳太. 上海市≥50岁城镇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3): 276–279. |
[8] |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 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 5–10. DOI:10.3760/j.issn:0254-6450.2002.01.003 |
[9] |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12): 893–901. DOI:10.3760/j:issn:0253-3758.2003.12.005 |
[10] | Meschia JF, Bushnell CD, Boden-Albala B,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4, 45: 3754–3832. DOI:10.1161/STR.0000000000000046 |
[11] | 邓雅丽, 詹思延. 北京市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3): 215–217. |
[12] | Goldstein LB, Adams R, Alberts MJ,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J]. Stroke, 2006, 37(6): 1583–1633. DOI:10.1161/01.STR.0000223048.70103.F1 |
[13] | Goldstein LB, Bushnell CD, Adams RJ,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J]. Stroke, 2011, 42(2): 517584. |
[14]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 1997, 20: 1183–1197. DOI:10.2337/diacare.20.7.1183 |
[15] | 黄久仪, 曹奕丰, 郭吉平, 等. 应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预测中国人卒中的风险[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0(5): 228–232.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13.05.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