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6): 791-794   PDF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袁帆, 丁彩翠, 宫伟彦, 冯甘雨, 张妍, 陈征, 刘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资料中选取31 694名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6 ± 1.0)h,大城市职业人群平均睡眠时间最低(7.5±1.0)h,男性(7.6 ± 1.0)h低于女性(7.7 ± 0.9)h,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我国职业人群每天睡眠不足的比例为11.6 %,睡眠过多的比例为11.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男性、年龄越大是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文化水平越高、有配偶、中等经济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大城市、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是睡眠过多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不足与睡眠过多并存,睡眠时间分布存在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职业的差异,应对重点人群进行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睡眠     影响因素     职业人群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leep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in China
YUAN Fan, DING Cai-cui, GONG Wei-yan,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leep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Methods Th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10 – 2012. A total of 31 694 employees were involved and their sleep statu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sleep time was 7.6 ± 1.0 hours per day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average sleep time of the male participant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participants (7.6 ± 1.0 hours vs. 7.7 ± 0.9 hours) and the participants living in large cities had the shortest sleep time (7.5 ± 1.0 hours) compared to those living in other regions. The average sleep tim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age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living in common rural area, living in medium- or small-sized city, living in large city, and at elder age were risk factors of insufficient sleep; the protective factors against insufficient sleep were with higher education, married, and with medium income; while, living in common rural area, living in medium- or small-sized city, living in large city, at elder age, with higher education, and with higher income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against excessive sleep. Conclusion Both insufficient and excessive sleep exist in Chinese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the sleep time of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differs by residential region, gender, age,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economic condition, and occupation typ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ventions on sleep statu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mong the populations at higher risk of abnormal sleep.
Key words: sleep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睡眠是维持精力、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与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可影响到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高压力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睡眠时间不断减少。为了解我国职业人群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18岁职业人群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使用2010 —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资料,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国按照代表性原则选取150个监测点,按城乡分为4层,分别是34个大城市(指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省会城市)、41个中小城市(指上述大城市中心城区之外的所有区、地级市城区和县级市)、45个普通农村(指贫困农村以外的县)和30个贫困农村(指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每个监测点抽取6个居(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抽取75户家庭。抽取的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并具有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四层代表性 [3]。选取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共纳入研究对象31 694名。

1.2 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成立国家级项目工作组,制定统一调查方案与问卷,统一调查方法,逐级集中培训。由经过统一培训且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方式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国家、省级、县市级项目组分别组成督导质量控制工作小组,分片进行二级培训及现场督导,及时发现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由国家工作组设计数据录入程序,统一进行数据录入的程序与方法,集中进行数据清理、核查与分析。身体活动调查表内容包括“您平均每天睡觉几小时?”。纳入研究对象的职业人群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下简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以下简称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以下简称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以下简称生产运输人员)、军人和其他劳动者(以下简称其他职业人员)。根据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睡眠指南推荐成人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4],因此本文将每天睡眠时间<7 h定为睡眠不足,≥9小时为睡眠过多[5]。参照2009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居民纯收入水平等级[6],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低(家庭年人均收入<10 000元)、中(家庭人均收入10 000~24 999元)和高(家庭人均收入≥25 000元)。

1.3 统计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我国职业人群睡眠时间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bar x \pm s$ 描述,并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的组间差异。睡眠是否充足、是否过多用构成比表示,两组或多组构成比的比较和趋势检验均使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睡眠时间是否充足、睡眠时间是否过多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采用向后删除法筛选自变量,定义选进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5,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所有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8.0软件,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表1

共调查18~60岁职业人群31 694人,其中男性18 299人(57.7 %),女性13 395人(42.3 %);大城市职业人群10 581人(33.4 %)、中小城市10 911人(34.4 %)、普通农村7 424人(23.4 %)、贫困农村2 778人(8.8 %);18~29岁5 915人(18.7 %),30~39岁8 683人(27.4 %),40~49岁10 772人(34.0 %),50~60岁6 324人(19.9 %)。

表 1 我国职业人群一般情况

2.2 我国不同特征职业人群睡眠状况(表2

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6 ± 1.0)h,其中大城市睡眠时间最短(7.5 ± 1.0)h、贫困农村睡眠时间最长(7.9 ± 1.0)h;女性职业人群的睡眠时间(7.7 ± 0.9)h高于男性(7.6 ± 1.0)h。我国职业人群每天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逐渐减少,50~60岁年龄组睡眠时间最短(7.5 ± 1.1)h;文化程度越高,睡眠时间越少,大专及以上文化的职业人群睡眠时间最短(7.6 ± 0.9)h。离异丧偶的职业人群睡眠时间最短(7.5 ± 1.0)h,未婚的职业人群睡眠时间最长(7.8 ± 0.9)h。从不同职业看,服务、生产人员睡眠时间最长(7.7 ± 1.0)h。我国职业人群每天睡眠不足、睡眠7~8h及睡眠过多的比例分别为11.6%、76.9%、11.5%。通过单因素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职业人群睡眠时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我国不同特征职业人群睡眠状况

2.3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多因素分析 2.3.1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不足多因素分析(表3

以睡眠是否充足为因变量(是 = 0,否 = 1),以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职业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男性、年龄越大是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文化水平越高、有配偶、中等经济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

表 3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时间不足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2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过多的多因素分析(表4

以睡眠是否过多为因变量(否 = 0,是 = 1),以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职业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大城市、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是睡眠过多的保护因素。

表 4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时间过多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有研究显示,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呈“U”字形[78],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的人发生糖耐量受损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9],也是造成肥胖、心血管病和全死因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10]。职业人群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天睡眠时间(7.6 h)低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7.9 h)[6]及2002年18~59岁居民的睡眠时间[1]。城市职业人群睡眠时间低于农村,这与我国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此外,我国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的比例为11.6%,高于2002年调查结果[1];睡眠过多的比例为11.5%,低于2002年调查结果[1]。我国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睡眠过多的比例农村高于城市,这与马冠生等[1]的调查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职业人群睡眠时间分析发现,睡眠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少,这与相关研究一致[12]。虽然成年居民平均每天睡觉时间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13],但本文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男性职业者睡眠时间少于女性,与胡小琪等[11]对非农职业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对职业人群的睡眠不足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经济状况是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睡眠过多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是职业人群睡眠过多的影响因素。城市职业人群睡眠不足的风险要高于农村地区,与赵否曦等[12]研究结果一致。睡眠过多的风险城市职业人群低于农村,这可能与农村比较,城市职业人群面临的就业、房贷、工作、交通等各种压力大有关,此外农村职业人群从事中、重度职业强度的比例高于城市,娱乐休闲活动相对少有关。随着年龄增加,年龄越大的职业人群更容易发生睡眠不足,而睡眠过多的风险降低,这可能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等发生率较高有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职业人群睡眠不足及睡眠过多的保护性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者接受到较多的睡眠等相关健康知识有关。男性职业人群比女性更容易睡眠不足,因此更应关注男性职业人群的睡眠状况,采取干预措施。此外,与无配偶的职业人群相比,有配偶的职业人群睡眠不足风险降低,这说明婚姻是职业人群睡眠状况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不佳,睡眠不足与睡眠过多并存,睡眠时间分布存在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职业的差异,应根据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纠正其影响因素降低睡眠不足或过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马冠生, 崔朝辉, 胡小琪, 等. 中国居民的睡眠时间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2): 68–71.
[2] 殷鹏, 张梅, 李镒冲, 等. 中国15~69岁居民睡眠状况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2): 152–153.
[3]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 National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ow Much Sleep Is Enough? [EB/OL]. [2017-06-07].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health-topics/topics/sdd/howmuch..
[5] 马冠生, 孔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 2002行为和生活方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 常继乐, 王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年综合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7] Li X, Lin L, Lü L, et al. U-shap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 in mal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Sleep Medicine, 2015, 16(8): 949–954. DOI:10.1016/j.sleep.2015.03.024
[8] Pan WH, Yeh WT, Chen HJ, et al. Th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all-cause mortality contrasts with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medical expendit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2, 21(4): 577–87.
[9] Cappuccio FP, D'Elia L, Strazzullo P, et al.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leep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10, 33(2): 414. DOI:10.2337/dc09-1124
[10] Cappuccio FP, Cooper D, D'Elia L, et al. Sleep dura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 32(12): 1484–1492. DOI:10.1093/eurheartj/ehr007
[11] 胡小琪, 周琴, 刘爱玲, 等. 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工作日身体活动时间的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6): 551–554.
[12] 赵否曦, 刘涛, 张益霞, 等. 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5): 567–569. DOI:10.11847/zgggws2015-31-05-07
[13] 刘奇男, 孙丹阳. 丹东市成年居民睡眠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8): 71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