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使患者胃的消化功能受损,摄入减少和吸收发生障碍,营养不良风险增加。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增加手术风险,降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放化疗的耐受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研究显示,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胃癌,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15 %~55 %[2 – 4]。通过早期对胃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可对这些相关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识别和预测[5 – 6],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辅助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是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评定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7 – 8]。本研究采用NRS2002对湖南省肿瘤医院112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探讨营养风险影响因素以及营养风险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旨在为调整患者营养支持方案,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连续抽样方法,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6月1日 — 8月31日期间收治的胃癌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有明确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年龄18~80岁,获得知情同意。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12例。
1.2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是在2002年ESPEN大会上推出的,在128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基础上建立的[7 – 8]。NRS2002的优点在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简便易操作,能预测患者营养风险以及了解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9]。NRS2002评分方法:患者的疾病状态、营养状态、年龄得分相加;结果判断标准:总分值 ≥ 3分存在营养风险;总分值 < 3分无营养风险 [10 – 11]。
1.2.1 疾病状态评分一般恶性肿瘤、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骨盆骨折、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评1分;血液系统肿瘤、腹部重大手术、中风、重症肺炎,评2分;颅脑损伤、骨髓移植、加护病患,评3分。
1.2.2 营养状态评分近3个月内体重下降 > 5 %,或一周内进食量较从前减少25 %~50 %,评1分;近2个月内体重下降 > 5 %,或一周内进食量较从前减少51 %~75 %,评2分;近1个月内体重下降 > 5 %,或一周内进食量较从前减少76 %~100 %,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 2) < 18.5,评3分。
1.2.3 年龄评分年龄 ≥ 70岁加算1分。
1.3 营养不良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体重、BMI、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评定标准:满足以下1项或1项以上者即可判定为营养不良:(1)体重 ≤ 标准90 % [标准体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方法,男性标准体重 = (身高 – 80) × 70 %,女性标准体重 = (身高 – 70) × 60 %];(2)BMI < 18.5 [12];(3)ALB < 35 g/L。
1.4 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针对胃癌患者设计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13],共包括9个分量表和22个条目:吞咽困难、胃部疼痛、饮食受限(分别4个条目)、呃逆、焦虑(分别3个条目)、口干、味觉、身体外观、掉头发(分别1个条目)。QLQ-STO22的5个领域全部是症状领域,4个单一的条目均为症状条目,每个条目设定1~4的分值,将各个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所包括条目数得到该领域的得分,计算出各因子得分和总平均分,症状子量表和单项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5 质量控制一般资料问卷、NRS-2002量表、QLQ-STO22量表均由调查者发放收集,以一对一形式访谈询问,采用统一指导用语,在调查患者近期营养状况时,均由患者本人叙述。体格检测工具定期校准;患者的入院日期、诊断、临床分期、生理指标等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询记录。
1.6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癌患者总体情况112例胃癌患者中男性66例,占58.9 %,女性46例,占41.1 %;年龄为22~79岁,平均(52.80 ± 1.011)岁;非老年组(< 60岁)50人,占44.6 %;老年组(≥ 60岁)62人,占55.4 %。
病程Ⅰ、Ⅱ期组(5年生存率>30 %[14])25人,占22.3 %;病程Ⅲ、Ⅳ期组(5年生存率 < 30 % [14]),87人,占77.7 %。
2.2 不同特征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较(表1)112例胃癌患者中,无营养风险33人,占29.5 %;存在营养风险79人,占70.5 %。老年组、Ⅲ、Ⅳ期胃癌患者营养风险较高(P < 0.05);不同性别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35,P = 0.851)。
![]() |
表 1 不同特征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较 |
2.3 不同营养状况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较(表2)
112例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82例,占73.2 %,其中存在营养风险63例(56.3 %),无营养风险19例(16.9 %);营养良好30例,占26.8 %,其中存在营养风险16例(14.3 %),无营养风险14例(12.5 %)。以体重作为营养不良判定指标:营养风险无明显差异(χ2 = 1.062, P = 0.303);以BMI与ALB作为营养不良判定指标: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较高(χ2 = 21.266、5.766, P < 0.05)。
![]() |
表 2 不同营养不良判定指标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较 |
2.4 不同营养风险状况胃癌患者生理指标比较(表3)
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组的胃癌患者体重、BMI、总蛋白、ALB、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
表 3 不同营养风险状况胃癌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
2.5 不同营养风险状况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表4)
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QLQ-STO22量表吞咽、返流症状、进食受限、味道改变领域得分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
表 4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对QLQ-STO22各维度得分影响(分, |
3 讨 论
研究显示,胃癌患者因胃功能受损,长期肿瘤消耗,营养摄入减少和吸收障碍,导致患者的营养风险增加[15 – 16];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31 %~87 %,约有20 %以上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17 – 18]。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胃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比例(43.7 %)高于非老年组(26.8 %);Ⅲ、Ⅳ期胃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比例(58.9 %)高于Ⅰ、Ⅱ期患者(11.6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身体免疫机能和各脏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关[19 – 20]。晚期肿瘤患者肿瘤生长快,恶性消耗增加,导致恶病质,同时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发生远处转移或广泛扩散,累及多脏器多组织,造成多脏器功能障碍,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21 – 23]。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营养不足或缺乏,目前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通常是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24]。主要原因是机体能量摄入不足,导致脂肪和肌肉消耗,甚至低蛋白血症,从而使患者免疫力降低、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肝功能严重受损,促进疾病的恶化、影响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与患者的临床结局。本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但仍未低于白蛋白营养不良的参考值(< 35 g/L)。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白蛋白下降程度不同,应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
疾病自身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如消化道狭窄导致的吞咽困难、味道改变、食欲减退等,肿瘤相关治疗也会导致患者胃肠道黏膜损伤,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和厌食等毒副反应,进一步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1]。营养状况是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5 – 26]。营养不足会降低患者放化疗的耐受性及加重并发症,影响中性粒细胞水平[27],使得患者提前终止治疗,影响抗肿瘤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生活质量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营养风险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存在营养风险组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组胃癌患者吞咽困难、返流症状、进食受限、味道改变维度得分高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提示,这些症状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导致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因此,改善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对放化疗的耐受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 28]。胃癌患者营养风险较高,有必要进行胃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
[1] | 谢小皎, 吴蓓雯, 闵捷. 胃肠道癌症病人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03): 264–268. DOI:10.3969/j.issn.1007-9610.2013.03.016 |
[2] | Park DM, Ferlay J, Cura MP, et al. Fifty years of cancer incidence:CI5I-IX[J]. Int J Cancer, 2010, 127(12): 2918–2921. DOI:10.1002/ijc.v127:12 |
[3] | 梁晓坤,蒋朱明,Nolan MT,等. 北京教学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及营养支持状况[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17(2): 75. |
[4] | 郭康, 周脉耕, 潘晓平. 中国居民2006—2012年胃癌死亡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03): 341–343. |
[5] | 王欣怡, 李树霞, 刘金霞.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09): 1196. |
[6] | Gavazzi C, Colatruglio S, Sironi A, et al. Importance of early nutritional screening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 Br J Nutr, 2011, 106(12): 1773–1778. DOI:10.1017/S0007114511002509 |
[7] | Kondrup J, Rasmussen HH, Hamberg O, et al.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 2002): 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Clin Nutr, 2003, 22(3): 321–336. DOI:10.1016/S0261-5614(02)00214-5 |
[8] | Kondrup J, Allison SP, Elia M, et al. 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2[J].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22(4): 415–421. DOI:10.1016/S0261-5614(03)00098-0 |
[9] | Kyle UG, Kossovsky MP, Karsegard VL, et al. Comparison of tools for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screening at hospital admission: a population study[J]. Clin Nutr, 2006, 25(3): 409–417. DOI:10.1016/j.clnu.2005.11.001 |
[10] | 梁晓坤, 蒋朱明, 于康. 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评价与比较[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 16(6): 361–366. |
[11] | 姚倩, 冯长艳, 杨祖安. 营养风险筛查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在非手术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意义[J]. 重庆医学, 2016, 45(11): 1567–1568.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11.040 |
[12] | 陈春明.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35(5): 349–350. |
[13] | 姜宝法, 徐涛, 刘春晓, 等. 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中文版的制定[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05): 20–22. |
[14] | 石远凯, 孙燕.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
[15] | 方仕, 麦海妍, 卢味, 等.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05): 574–575. |
[16] | 杜艳平, 李玲玲, 贺青, 等.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5): 460–463. |
[17] | 赵群, 李勇, 乔喜, 等. 进展期胃癌病人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评估的临床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04): 217–221. |
[18] | Hébuterne X, Lemarié E, Michallet M, et al. Preval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current use of nutrition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PEN, 2014, 38(2): 196–204. DOI:10.1177/0148607113502674 |
[19] | 龚勋, 王绚璇, 周尚成, 等. 湖北省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07): 912–914. |
[20] | 孔亚, 卢宗亮, 刘洁, 等. 342例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30): 4056–4058.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4.30.025 |
[21] | 潘玲, 毛德强. NRS-2002评估473例首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J]. 重庆医学, 2013, 42(10): 1117–1118.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3.10.014 |
[22] | 孙振, 任熙文, 田字彬.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发生率调查[J]. 齐鲁医学杂志, 2015, 30(05): 537–540. |
[23] | Ravasco P, Monteiro-Grillo I, Vidal PM, et al. Cancer: disease and nutrition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J].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004, 12(4): 246–252. DOI:10.1007/s00520-003-0568-z |
[24] | 付慧玲. 住院患者营养支持及营养不良风险评估的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
[25] | 刘展翅. 饮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18): 237–238.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18.208 |
[26] | 宋爱华. 饮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08, 6(34): 3122–3123.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08.34.008 |
[27] | Aslani A, Smith RC, Allen BJ, et al.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body protein for chemotherapy induced toxicity[J]. Cancer, 2000, 88(4): 796–803. DOI:10.1002/(ISSN)1097-0142 |
[28] | 赵春倩.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