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烟草使用依旧是导致全球可预防死亡的首要死因;同时,全世界影响健康的前10位危险因素中,吸烟排在第4位[1–2]。吸烟不仅会对吸烟者自身造成伤害,吸烟时所产生的烟草烟雾还会危害周围人群的健康。研究表明吸烟行为多见于社会经济状况不良的人群[3],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烟草使用水平差距较大,应更多关注低教育水平和农村地区人群的烟草控制[4]。国内对城市居民烟草使用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居民的烟草使用报道尚少。为控制和减少烟草危害,同时进一步推动控烟立法和完善控烟策略,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加入了“中国控烟伙伴—无烟城市”项目。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2015年10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了农村居民烟草使用相关数据的调查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武汉市农村地区 ≥ 15周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不限户籍与国籍。调查对象不包括访客或游客,以及在医院、养老机构、军营、大学宿舍等集体居住的人员。调查的覆盖范围包括新洲区、黄陂区、汉南区、东西湖区、蔡甸区和江夏区、东湖高新区7个远城区的农村常住人口,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先通过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农村25个村/居委会 ,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家庭,每户抽取1人,共抽取2 500人。最终,2 148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应答率为85.9 %。
1.2.2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统一采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核心问卷子集[5],并根据我国特点加入了关于公共场合禁烟法规以及对这些法规认识的问题。包括: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可燃烟草、无烟烟草、电子烟、戒烟、二手烟暴露、烟草经济、控烟宣传及烟草广告和对烟草危害的认知9个部分。本研究主要分析调查对象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态度和知晓率等信息。
1.2.3 质量控制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对所有调查员和督导员进行一级培训,并协调现场调查及质量控制。调查员使用惠普Ipaq212掌上电脑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员每天结束调查后进行数据的备份和上传,由区、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监督和质控。调查结束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调查点随机抽取10 %问卷进行复核,同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进行现场督察。
1.3 统计分析使用SAS 9.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管理和统计分析。为使样本代表武汉市人口,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样本进行了加权处理。调查使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分配给每个调查对象的最终权重数是按基本权重、无应答调整和事后分层校正调整相乘得出。数据的比较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Person 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 α = 0.05。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本调查有效样本为2 148人,加权后男性占51.0 %,女性占49.0 %。调查结果显示,加权后,25~44岁年龄组应答者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37.8 %;教育程度为初中毕业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较多,分别占43.4 %和38.0 %;29.6 %的农村居民处于现在吸烟状态。
2.2 不同特征农村居民对吸烟危害的认知(表1)农村居民除对吸烟导致肺癌的认知率(84.1 %)较高外,对吸烟导致心肌梗塞、中风和阴茎勃起障碍的认知率均较低(分别为38.7 %,29.4 %和16.9 %),知晓吸烟导致上述4种疾病的比例仅为9.4 %。男性居民对于吸烟引起阴茎勃起障碍的认知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农村居民对吸烟引起心机梗塞、肺癌和阴茎勃起障碍的认知率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对吸烟导致4种疾病的危害认知率不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农村居民对吸烟引起4种疾病的认知率最高,为32.9 %。
![]() |
表 1 2015年武汉市农村 ≥ 15岁成人对吸烟导致4种疾病知晓率(%) |
2.3 不同特征农村居民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表2)
62.2 %的农村居民知道二手烟导致成人肺癌,66.5 %的农村居民知道二手烟导致儿童肺部疾病,仅有39.8 %的农村居民知道二手烟导致成人心脏病,同时知晓二手烟可以导致全部3种疾病的比例为34.0 %。不同年龄农村居民对于二手烟导致成人心脏病等3种疾病的认知率不同;25~44岁农村居民对二手烟导致全部3种疾病的认知率最高,为40 %。不同教育程度农村居民对二手烟危害的知晓率不同;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农村居民知晓二手烟会引起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3种疾病的比例最高,为50.5 %。
![]() |
表 2 2015年武汉市农村 ≥ 15岁成人对二手烟导致3种疾病知晓率(%) |
2.4 不同特征农村居民支持禁烟的态度(表3)
农村居民对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支持率较高,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均支持在医院、中小学校、工作场所和出租车内完全禁烟,支持率分别为94.6 %、89.9 %、88.4 %和87.3 %;在大学和餐馆禁烟的支持率分别为85.6 %和71.2 %;对酒吧/夜总会禁烟的支持度最低,仅为31.4 %。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水平农村居民对医院、工作场所、餐馆、大学、中小学校和出租车的支持率不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居民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的支持率最高。
![]() |
表 3 2015年武汉市农村 ≥ 15岁成人对各类公共场所禁烟支持率(%) |
2.5 农村居民对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出租车禁烟规定的知晓情况
49.6 %的人了解出租车禁烟规定,40.4 %的人了解医院内禁烟规定,其次是中小学校39.1 %,大学34.5 %和工作场所32.6 %。公众对经营性场所的餐馆和酒吧/夜总会禁烟规定认知最低,分别为14.2 %和7.5 %。不同年龄和学历程度农村居民在是否知晓出租车的禁烟规定上存在差异(χ2 = 36.120、25.505,P < 0.05)。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3 讨 论本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农村居民对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除对吸烟导致肺癌的认知率较高外,对吸烟导致心肌梗塞、中风和阴茎勃起障碍的认知率较低;农村居民对二手烟导致成人心脏病的认知率也较低,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似[6 – 7]。不同年龄人群与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认知不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吸烟和二手烟所引起的危害认知率均较高。这可能与文化程度高,健康素养高有关[8]。理性行为模型和认知理论均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正确的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9]。因此,针对农村居民应进一步加强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尤其对于农村吸烟者和低文化程度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并突出吸烟与二手烟的具体危害,如开展烟草图片警示活动[10 – 11]等,让农村居民对烟草的危害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到主动远离烟草。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支持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烟和创建无烟环境,85 %以上居民支持医院、学校、工作场所和出租车完全禁烟,但对餐馆和酒吧/夜总会的禁烟支持度较低,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12 – 14]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大部分的居民将这两类场所作为娱乐休闲的场所有关,餐馆、酒吧/夜总会将成为未来控烟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大专及以上人群对禁烟的支持率普遍高于其他受教育水平人群,这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15 – 17]一致。这可能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高有关[8]。
与居民支持禁烟态度相反,居民对禁烟规定的知晓率较低,酒吧/夜总会禁烟知晓率仅为7.5 %。分析原因可能是《武汉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发布至今,由于控烟场所有限、宣传不够和执行主体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居民对其知晓率较低。武汉市目前的禁烟工作仅在部分行业和部门开展,如医疗卫生机构禁烟[18]等,其他部门与行业均未出台相应的禁烟规章,针对全市统一的强制性禁烟工作还有待开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有通过立法的手段实现100 %无烟环境,才能有效地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19]。建议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手段制定有关控烟的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并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同时,相关部门应利用健康武汉创建的契机,加大控烟能力建设,增强控烟宣传力度,推动地方性控烟立法、建立无烟环境等措施来营造良好控烟氛围,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态度,进而改变相关的行为。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2013: warning about the dangers of tobacco[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
[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y life[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
[3] | 严薇荣, 饶克勤, 王增珍. 中国居民吸烟与社会经济状况关系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8): 928–929. DOI:10.11847/zgggws2004-20-08-20 |
[4] | 杨功焕.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的主要发现[J]. 医学与哲学, 2007, 28(6): 1–5. |
[5] | 梁晓峰. 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
[6] | 王荣国, 王卫峰, 周刚. 河南省居民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及对禁烟态度的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5): 466–468. |
[7] | 许兆瑞, 庄程, 章春宇, 等. 长春城区居民对烟草危害认知及禁烟态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4): 412–415. DOI:10.11847/zgggws2015-31-04-08 |
[8] | 陈耀辉, 王燕玲, 张雪梅, 等. 北京市居民对公共场所实施禁烟规定的态度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10): 746–748. DOI:10.3969/j.issn.1002-9982.2008.10.005 |
[9] | 梅翠竹, 马少俊, 徐雪芳, 等. 中国三县(市)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控烟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6): 549–553. |
[10] | 姜垣, 李强, 肖琳, 等. 中国烟草流行与控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12): 1181–118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12.001 |
[11] | 见明智, 陈洁, 陶建华. 绍兴市烟包警示教育活动干预效果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4): 461–462. |
[12] | 沈文达, 李威, 郑文龙, 等. 2013天津市城区居民对烟草危害认知及态度的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6, 23(9): 1032–1035. |
[13] | 何晓燕, 李金涛, 曹承建, 等. 杭州城市居民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态度及知晓率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2): 171–174. DOI:10.11847/zgggws2016-32-02-12 |
[14] | Muilenburg JL, Legge JSJ, Burdell A. Indoor smoking bans in Bulgaria, Croatia, Northern Cyprus, Romania and Turkey[J]. Tob Control, 2010, 19(5): 417–420. DOI:10.1136/tc.2009.029769 |
[15] | 南奕, 熙子, 杨焱, 等. 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 15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二手烟暴露及其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支持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6): 810–815. |
[16] | Li Z, Yao Y, Han W, et al. Smoking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s well a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tobacco control in Northeast China[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5, 12(7): 8606–8618. DOI:10.3390/ijerph120708606 |
[17] | 王湘娟, 聂英健. 居民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及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1): 45–47. |
[18] | 彭丽, 李俊林, 黄远霞, 等. 武汉市医疗卫生单位吸烟及控烟状况调查[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 23(3): 94–95. |
[19] | 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EB /OL]. (2007-05-29)[2017-7-21]. http://www.chinacdc.cn/n272442/n272530/n275462/n275477/n292892/177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