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4): 483-488   PDF    
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及其与饮食行为关系
刁孟杰, 沈兴蓉, 程静, 柴静, 冯瑞, 王德斌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摘要目的 了解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及与饮食行为关系,为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7 — 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抽取2 387名 ≥ 40岁人群进行面访调查;采用简单求和法计算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总指数及5个子维度的分指数,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饮食行为居民间的信念得分差异。结果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食用蔬菜 ≥ 2次/天者占70.9 %,食用水果 ≥ 3次/周者占55.6 %,食用红肉 ≥ 3次/周者占62.3 %,食用粗粮 ≥ 3次/周者占45.9 %,食用腌晒食品 ≥ 14次/月者占23.6 %,食用熏烤食品 ≥ 1次/月者占6.2 %,食用油炸食品 ≥ 7次/月者占4.9 %,食用剩饭剩菜 ≥ 14次/月者占46.0 %,自感食油摄入量较多者占20.7 %,自感食盐摄入量较多者占16.1 %;隔0~1 d吃大蒜者仅占28.7 %;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信念总分为(7.90 ± 1.38)分,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收益性认知和障碍性认知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14 ± 0.92)、(7.61 ± 1.35)、(7.59 ± 1.15)、(8.60 ± 1.45)和(8.59 ± 1.76)分;合肥市不同特征城市中老年人群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中老年人群的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食用频次、剩饭剩菜食用频次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结论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饮食习惯仍需进一步改进;中老年人群饮食行为不同,其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信念得分亦不同。
关键词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     饮食行为     关系     中老年人群     城市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etary behaviors among urba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s
DIAO Meng-jie, SHEN Xing-rong, CHENG Jing, et al     
School of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etary behaviors among urba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lementing dietary intervention among the population. Methods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we interviewed 2 387 residents aged 40 years and older face-to-face in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from July to August 2016. We adopted simple summa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overall score and five dimensional scores of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and conducte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o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those score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with various dietary behaviors. 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ing consumption frequencies of various kinds of food were as following: 70.9% for eating vegetables 2 times or more per day; 55.6%, 62.3%, and 45.9% for eating fruits, red meat, and coarse grains at least 3 times a week; 23.6% for eating pickled or dried food at least 14 times a month; 6.2% for eating smoked food at least once a month; 4.9% for eating fried food at least 7 times a month; 46.0% for eating leftover food at least 14 times a month; 20.7% for taking too much oil; 16.1% for taking too much salt; and 28.7% for eating garlic every day or every other day,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overall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score was 7.90 ± 1.38, and the scores of five-dimensional awareness perceived were 8.14 ± 0.92 for susceptibility, 7.61 ± 1.35 for severity, 7.59 ± 1.15 for validity, 8.60 ± 1.45 for benefit, and 8.59 ± 1.76 for barrier. The overall score of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of the participa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P < 0.001 for all); and the overal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participants reporting various frequencies for consumptions of fruit, coarse grain, pickled or dried food, leftover food, and garlic (all P < 0.001). Conclusion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havior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is influenced by dietary behaviors among urba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in Hefei city.
Key words: cancer-related dietary belief     dietary behavior     relationship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city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64.85/10万,死亡率为161.49/10万[2],在城市居民的各类死因中,恶性肿瘤已居于首位,肿瘤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也远高于其他疾病[3]。肿瘤不仅受遗传易感性影响,更与环境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45]。饮食行为是重要的肿瘤影响因素,如常吃红肉和咸肉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6],常吃偏咸的食物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78],常吃蔬菜和水果可降低结直肠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风险[9]。通过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可降低由癌症造成的死亡风险约35 %[10]。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简单的知识传播往往收效有限。依据有效的理论模型设计行为改变方案有可能明显提高行为干预效果。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被应用在各种短、长期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和干预上,如吸烟行为、艾滋病预防行为等[11]。在肿瘤预防方面,已有应用HBM研究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筛查行为的报道[1214]。为了解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及与饮食行为关系,为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7 — 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抽取2 387名 ≥ 40岁人群进行面访调查;采用简单求和法计算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总指数及5个子维度的分指数,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饮食行为居民间的信念得分差异。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4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在抽中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年龄 ≥ 40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未患任何肿瘤并在本地居住 ≥ 6个月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 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 3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 %。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访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蔬菜、水果、红肉、粗粮、腌晒食品、熏烤食品、油炸食品、剩饭剩菜、食油、食盐、大蒜等食用情况和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量表。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量表是根据健康信念理论[1516]进行设计,内容包括易感性认知(即个体对肿瘤患病风险的感知,11个条目)、严重性认知(即个体对肿瘤给身体、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危害感知,13个条目)、有效性认知(即个体感知到的饮食行为改变对降低肿瘤风险的作用大小,10个条目)、收益性认知(即个体感知到改变饮食行为可能获得的收益大小,10个条目)、障碍性认知(即个体感知到的阻碍自身改善饮食行为的困难大小,6个条目)共5个维度5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4分制评分法进行计分,1、2、3、4分分别代表很赞成、赞成、有点赞成、不赞成)。关系信念5个子维度得分指数的计算均采用“正向”“简单”加和法。所谓“正向”是指以是否有利于形成有益的关系信念为标准来确定信念关系量表各条目应答选项的赋值大小,赋值越大,越有利于形成有益的关系信念,反之亦然;所谓的“简单”加和法就是把各个维度的得分指数全部条目的应答选项赋值简单(不加任何权重)累加起来,以获得各维度的得分指数。考虑到每个维度下所包含的条目数不等,为使各维度得分指数具有可比性,研究中将各维度得分指数统一换算成10分制。换算公式:各维度实际得分/各维度最高可能得分×10[17]。此外,关系信念总指数等于各子维度之和。上述转换的含义是假定:(1)各关系信念子维度中的每个条目的作用是一样的;(2)每个关系信念分维度指数对关系信念总指数的作用也是相等的。这种做法在相关研究中最常使用,它既简便又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α = 0.05。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合肥市2 387名城市中老年人群中,男性1 078人(45.2 %),女性1 309人(54.8 %);年龄40~95岁,平均年龄(60.9 ± 11.17)岁;文化程度未正式上过学586人(24.5 %),小学663人(27.8 %),初中661人(27.7 %),高中302人(12.7 %),大专及以上156人(6.5 %),不详19人(0.8 %);职业事业单位人员136人(5.7 %),企业职工373人(15.6 %),农民728人(30.5 %),退休526人(22.0 %),自由职业/无业619人(25.9 %),不详5人(0.2 %)。

2.2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饮食行为(表1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食用蔬菜 ≥ 2次/天者占70.9 %(1 693/2 387),食用水果 ≥ 3次/周者占55.6 %(1 327/2 387),食用红肉 ≥ 3次/周者占62.3 %(1 487/2 387),食用粗粮 ≥ 3次/周者占45.9 %(1 096/2 387),食用腌晒食品 ≥ 14次/月者占23.6 %(564/2 387),食用熏烤食品 ≥ 1次/月者占6.2 %(1 487/2 387),食用油炸食品 ≥ 7次/月者占4.9 %(117/2 387),食用剩饭剩菜 ≥ 14次/月者占46.0 %(1 098/2 387),自感食油摄入量较多者占20.7 %(494/2 387),自感食盐摄入量较多者占16.1 %(384/2 387);隔0~1 d吃大蒜者仅占28.7 %(685/2 387)。

表 1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饮食行为

2.3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得分情况(表2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信念总分为(7.90 ± 1.38)分,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收益性认知和障碍性认知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14 ± 0.92)、(7.61 ± 1.35)、(7.59 ± 1.15)、(8.60 ± 1.45)和(8.59 ± 1.76)分。合肥市不同特征城市中老年人群比较,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的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和障碍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年龄中老年人群的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得分和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不同文化程度中老年人群的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收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得分和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不同职业中老年人群的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有效性认知、收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得分和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表 2 合肥市不同特征城市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得分比较(分, $\bar x \pm s$

2.4 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表3

合肥市不同饮食行为城市中老年人群比较,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红肉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使用频次、熏烤食品食用频次、剩菜剩饭食用频次、自觉食油摄入量、自觉食盐摄入量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易感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使用频次、剩菜剩饭食用频次、自觉食盐摄入量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严重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使用频次、剩菜剩饭食用频次、自觉食盐摄入量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有效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和自觉食油摄入量中老年人群的收益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使用频次、剩菜剩饭食用频次、自觉食油摄入量、自觉食盐摄入量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障碍性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不同水果食用频次、粗粮食用频次、腌晒食品使用频次、剩菜剩饭食用频次和食用大蒜频率中老年人群的关系信念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

表 3 合肥市城市中老年人群不同饮食行为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得分比较(分, $\bar x \pm s$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中老年男性对肿瘤严重性的认知和改变饮食行为的障碍性认知程度均高于女性,对改变饮食行为的有效性认知程度低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18],从而使男性对肿瘤危害的认识较女性更为充分;且男性和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男性的社会交往比女性频繁,改变饮食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更多的社会活动(如聚餐)与社会习惯(如劝酒)的制约,因而男性更易体会到改变饮食习惯的困难和阻力。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中老年人群的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不同。文化程度是一项基本的个体素质指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肿瘤相关知识、相关分析与评价及相关障碍的克服与资源的获取能力[1920],文化程度可能也是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职员的关系信念好于其他职业人群的主要原因,这两类职业人群的文化程度一般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总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对健康的期望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寻求改变行为的意愿逐渐降低有关;还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低文化水平个体的构成比逐渐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年龄组整体的信念得分有关。

从中老年人群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信念得分与饮食行为频次呈“积极”相关,即信念得分越高,饮食行为越好;小部分信念得分与饮食行为频次呈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仅个别维度的信念得分与个别饮食行为频次呈“消极”相关,即信念得分越高,饮食行为越差。“积极”相关出现的频次数远大于“消极”相关, 这一现象提示个体的“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信念”对其饮食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与张卓等[21]的研究一致,即感知障碍、感知益处、感知易感性和感知严重性是行为的重要预测因子[15]。因此,应用健康信念模型分析肿瘤相关的饮食行为存在一定合理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信念得分与饮食行为频次呈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提示信念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往往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以易感性认知得分为例,它与所有存在组间差异的饮食行为(如,红肉、腌晒食品、剩饭剩菜等食用频次)均呈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饮食行为与易感性存在着一定的互为因果关系[2223]。一方面不良饮食行为会促使个体觉得自己患肿瘤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认为自身较容易患肿瘤的个体也会更多的改善自己的饮食行为。本次调查中出现的唯一1个“消极”关联是严重性得分越高,食盐摄入量越多。这可能是混杂因素造成的“虚假”现象。例如,食盐的多少可能与个体的长期居住地(城市/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等关联[24],而后者又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对肿瘤严重性的认知。本次调查还显示,油炸食品、熏烤食品、蔬菜、红肉等食用频次与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关系,这可能与这些饮食行为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饮食行为有的人群食用率很高,有的人群食用率很低[25]。对于出现频率过高或过低的行为来说,有限的调查样本往往不能够找到足够的在相应行为上与绝大多数个体不一样的个体。

虽然应用健康信念理论研究卫生行为的文献较多,但在系统文献综述中尚未发现应用健康信念理论研究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这既提示本研究围绕肿瘤与饮食行为关系信念这一主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与线索,也为本研究结果与既有研究做详细比较带来了困难。但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与众多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曾勇军等[26]研究也认为女性相对男性更可能具有良好的健康信念认知;Dyett等[27]研究也发现,那些倾向于健康饮食行为的人,对不健康饮食行为严重性认知及对健康饮食行为的收益性认知程度较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仅能发现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因果关系无法确定;其次,在关系信念分指数的计算中采用“简单”相加法,即假定各关系信念子维度中的每个条目的作用是一样的,每个关系信念分维度指数对关系信念总指数的作用也是相等的,而实际的每个条目及关系信念子维度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最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均为城市中老年人群,他们和青壮年及农村人群在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肿瘤与饮食关系信念等诸多方面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结果的外推需特别小心。

参考文献
[1] 陈万青, 郑荣寿, 曾红梅, 等.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7): 581–586.
[2] 陈万青, 郑荣寿, 张思维, 等.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6, 25(1): 1–8.
[3] 尚明, 李士雪.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24): 1923–1926.
[4] Norat T, Scoccianti C, Boutron-Ruault MC, et al. European code against cancer 4th edition: diet and cancer[J]. Cancer Epidemiology, 2015, 39(Suppl 1): S56–66.
[5] 么鸿雁, 陈辉, 吕美霞, 等. 行为生活方式对恶性肿瘤发病影响的综合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4): 27–28.
[6] 乌日丽其, 宋华, 李左军, 等. 结直肠癌患病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 10(1): 70–72.
[7] 鲍萍萍, 高立峰, 刘大可, 等. 上海市居民饮食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肿瘤, 2003, 12(2): 7–11.
[8] 张栓虎. 中国居民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2): 216–219.
[9] 徐铭, 张彩霞. 膳食纤维摄入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 2(3): 42–48.
[10] 代敏, 李霓, 李倩, 等. 全球肿瘤预防控制概况[J]. 中国肿瘤, 2011, 20(1): 21–25.
[11] 司红玉, 杨飞, 桑向来, 等. 建筑工地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信念与艾滋病预防行为的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8, 25(2): 101–103.
[12] Vandyke SD, Shell MD. Health beliefs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rural Appalachia: an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 J Rural Health, 2016. DOI:10.1111/jrh.12204
[13] Sohler NL, Jerant A, Franks P.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Expanded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subsequent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15, 98(7): 901–907. DOI:10.1016/j.pec.2015.03.023
[14] Ghodsbin F, Zare M, Jahanbin I, et al. A survey of the knowledge and beliefs of retired men about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based on health belief model[J]. Int J Community Based Nurs Midwifery, 2014, 2(4): 279–285.
[15] Carpenter CJ.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belief model variables in predicting behavior[J].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0, 25(8): 661. DOI:10.1080/10410236.2010.521906
[16] Jones CL, Jensen JD, Scherr CL, et al.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s an explanatory framework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exploring parallel, serial, and moderated mediation[J].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5, 30(6): 566–576. DOI:10.1080/10410236.2013.873363
[17] 孙晓敏, 黄晓萍, 袁翠萍, 等. 健康信念和应对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2, 19(1): 8–11.
[18] Ferlay J, Steliarovafoucher E, Lortettieulent J,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patterns in Europe: estimates for 40 countries in 2012[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13, 49(6): 1374–1403. DOI:10.1016/j.ejca.2012.12.027
[19] Morris NS, Field TS, Wagner JL,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literacy and cancer-related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knowledge[J].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3, 18(sup1): 223. DOI:10.1080/10810730.2013.825667
[20] Winterich JA, Grzywacz JG, Quandt SA, et al. Men's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prostate cancer: education, race, and screening status[J]. Ethnicity and Disease, 2009, 19(2): 199–203.
[21] 张卓, 石国帅, 窦蕾, 等.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山东农村居民周期性健康检查意向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7): 1058–1062. DOI:10.11847/zgggws2017-33-07-07
[22] 刘璎婷, 魏碧娜, 徐轶彦, 等. 福州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 133–134. DOI:10.11847/zgggws2013-29-01-45
[23] 李俊萍, 王胜敏, 王丛妙, 等. 北京某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及相关知识、信念、行为调查[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 21(1): 71–75.
[24] 赵耀, 喻颖杰, 金庆中, 等. 北京市城区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及食盐摄入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8): 616–619.
[25] 马冠生, 胡小琪, 崔朝辉, 等.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现状与特点[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7): 4–6.
[26] 曾勇军, 郭腾飞, 王华军, 等. 公众健康信念及生活行为方式现状网络调查[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24(6): 535–540.
[27] Dyett PA, Sabaté J, Haddad E, et al. Vegan lifestyle behaviors: an exploration of congruence with health-related beliefs and assessed health indices[J]. Appetite, 2013, 67(8): 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