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 60周岁老年人口约2.3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70 %。中国幅员广阔,地区间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不同区域老人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文化水平、养老方式、保健需求等方面也有较大不同,为比较不同区域老人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3 — 5月对中国东部地区江苏省、中部地区河南省和西部地区青海省≥ 60周岁农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立意抽样方法,选择东部地区江苏省、中部地区河南省、西部地区青海省中各1个县为调查点,并符合以下标准:(1)有 > 30 000名≥ 60周岁老年人口规模;(2)以农村人口为主;(3)社会经济在该省处于中等水平;(4)县级卫生计生委对老年健康问题关注。愿意协助调查的县为江苏省海安县、河南省南乐县、青海省大通县,每个县选择1个农村中心乡/镇和1个一般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1~2个村,对村中所有≥ 60周岁老人家庭进行调查,至少调查500户家庭,对于有≥ 1个老人的家庭,按年龄顺序编号方式抽取年龄最大的1名老人进行调查。共调查3 120人,经审核剔除废卷,获得3 053份有效问卷。
1.2 方法调查员由调查前接受半天问卷调查培训合格的样本县村妇女主任或乡镇计生专干担当。2014年1月在江苏海安县进行预调查,正式调查于2014年3 — 5月完成。调查员上门访问调查对象本人并以代填方式完成调查问卷的占86.97 %;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应答的老年人,询问其主要照料者后以代填方式完成调查问卷的占8.31 %;还有4.71 %的老人在家中自我填答问卷。问卷主要包括:(1)一般人口资料,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家庭因素包括子女数、支出来源、居住模式、子女健康关心与照料等;(2)使用SF12 V 2(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12,中文版)量表[1]测量老人的健康状况,它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健康内容,由12个条目、8个维度组成,维度分别为躯体活动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健康总体评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ole-emotional,RE)和心理功能(mental health,MH),量表的使用手册给出了维度具体的计分方法[2]。国内研究显示,该量表对于我国老人同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测量量表在本研究的信度系数,结果为0.892,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患慢性病情况根据老人自述经过医生确诊的慢性病为准;饮酒、新鲜水果食用情况分别按从不、偶尔、经常、已戒酒和从不、有时、经常、每天的标准,要求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对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根据因变量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χ2检验与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老人健康状况的差异,对可能影响老人健康因素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共获得3 053份有效问卷,其中东部地区1 002份,中部地区1 020份,西部地区1 031份。男性占48.28 %(1 474/3 053),女性占51.72 %(1 579/3 053)。年龄60~69岁占58.34%(1 781/3 053),70~79岁占30.95 %(945/3 053),≥ 80岁占10.71 %(327/3 053)。未读过书占58.21 %(1 777/3 053),小学文化程度占30.17 %(921/3 05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63 %(355/3 053)。未婚占1.60 %(49/3 053),在婚占63.05 %(1 925/3 053),离婚占0.62 %(19/3 053),丧偶占34.72 %(1 060/3 053)。独生子女家庭占10.91 %(326/2 989),非独生子女家庭占89.09 %(2 663/2 989)。空巢家庭占39.14 %(1 195/3 053),非空巢家庭占60.86 %(1 858/3 053)。平时自己居住占57.29 %(1 749/3 053),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占42.71 %(1 304/3 053)。平时经常吃新鲜蔬菜占81.79 %(2 497/3 053),经常吃新鲜水果占22.60 %(690/3 053)。平时从不抽烟占66.95 %(2 044/3 053),原来抽烟现已戒掉的占14.38 %(439/3 053),目前还在吸烟的占18.67 %(570/3 053)。平时从不饮酒的占62.63 %(1 912/3 053),原来饮酒现在基本不饮的占13.53 %(413/3 053),偶尔饮酒的占17.62 %(538/3 053),经常饮酒的占6.22 %(190/3 053)。平时经常锻炼身体的占32.00 %(977/3 053),偶尔锻炼身体的占37.34 %(1 140/3 053),从不锻炼身体的占30.66 %(936/3 053)。2013年老人年平均收入为3 279元(有配偶者为夫妇二人的平均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6 739、1 577、2 109元,三地老人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35.6,P < 0.001)。
2.2 健康照料情况有69.73 %(2 129/3 053)的家庭子女经常询问老人健康情况,偶尔询问和几乎不关心的占30.27 %(936/3 053),东部地区子女对家中老人健康的关心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4.64,P < 0.001)。老人生病时由子女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中部地区最高,为82.25 %(839/1 020),西部地区为78.47 %(809/1 031),东部地区为71.56 %(717/1 002),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4.04,P < 0.001)。
2.3 健康情况 2.3.1 慢性病患病情况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占16.31 %(498/3 053),患有1种疾病的占37.96 %(1 159/3 053),2种疾病的占25.84 %(789/3 053),≥ 3种疾病的占19.88 %(607/3 053)。东部地区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占23.75 %(238/1 002),患有1种疾病的占41.32 %(414/1 002),2种疾病的占20.56 %(206/1 002),≥3 种疾病的占14.37 %(144/1 002);中部地区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占18.33 %(187/1 020),患有1种疾病的占39.80 %(406/1 020),2种疾病的占26.67 %(272/1 020),≥ 3种疾病的占15.20 %(155/1 020);西部地区平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占7.09 %(73/1 031),患有1种疾病的占32.88 %(339/1 031),2种疾病的占30.16 %(311/1 031),≥ 3 种疾病的占29.87 %(308/1 031),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8.21,P < 0.001)。调查前一年共有739名老人生病住过院,占24.21 %(739/3 053),东、中、西部分别占16.07 %(161/1 002)、29.51 %(301/1 020)、26.87 %(277/1 031),中部最高,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5.79,P < 0.001)。
2.3.2 患病病种分布(表1)农村老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东部地区老年人患慢性病居于前3位的是高血压、关节炎、老慢支/哮喘,中部地区是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西部地区是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中部患病率 > 东部 > 西部,关节炎西部患病率 > 中部 > 东部,心脏病西部患病率 > 中部 > 东部,而糖尿病东部患病率 > 西部 > 中部。
![]() |
表 1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老人患病情况 |
2.3.3 就医地点选择
农村老人生病时最常选择的就医地点为村卫生室,占55.22 %(1 686/3 053),药店占21.32 %(651/3 053),乡镇卫生院占13.82 %(422/3 053)。东部地区老人就医地点主要为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占62.08 %(622/1 002),中、西部地区老人就医地点主要为村卫生室和药店,分别占87.35 %(891/1 020)、85.16 %(878/1 031)。东部地区老人生病时选择就医条件较好的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比例为42.12 %(422/1 002),中、西部地区分别只有10.00 %(102/1 020)与4.66 %(48/1 031),尤其是西部的老人,有35.11 %(362/1 031)的老人选择不就诊或去药店购药,该比例远远高于东部地区的20.56 %(206/1 002)、中部地区的10.88 %(111/1 020),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4.7,P < 0.001)。
2.4 影响老人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因素(表2)以老人慢性病患病数量为因变量,考虑到没有患慢病的老人比例很低,不足20.00 %,因此研究将患0和1种慢性病的对象一起赋值为0,患≥ 2种慢性病的对象赋值为1。自变量包括老人的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行为因素(新鲜水果食用、吸烟、饮酒)、家庭因素(居住方式、子女健康关心、经济支持和生病照料)和所来自地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考虑到选入变量因素为既往研究中提示的可能影响因素,变量纳入采用强制进入法,结果显示,模型具有显著性(P < 0.01),年龄、性别、饮酒行为、居住方式和地区等因素均与老人的健康状况有关(均 P < 0.05)。
![]() |
表 2 老人患病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老人健康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与杜鹏[4]的研究结果一致。农村老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部患病率 > 东部 > 西部,关节炎西部患病率 > 中部 > 东部,心脏病西部患病率 > 中部 > 东部,而糖尿病东部患病率 > 西部 > 中部。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慢性胃肠疾病及白内障的患病率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与黄河浪等 [5]研究中报道的2007年农村老年病的患病率东部 > 中部 > 西部研究有差异,这是因为2009年底以后,国家卫生部开始实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试点,使西、中部地区老人疾病的检出率增高。糖尿病、癌症患病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与黄河浪等 [5]研究相似。
农村老人患≥ 1种慢性病率为83.69 %(2 555/3 053),有八成以上的老人不是在健康状态或者经常患有疾病,这对他们的正常起居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6],中、西部地区患有≥ 2种慢性病的老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与崔娟等[7]研究相似。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关注老人健康,对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和减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8]。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影响着老人的就医选择,东部地区老人生病时选择就医条件较好的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比例为42.12 %(422/1 002),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只有10.00 %(102/1 020)与4.66 %(48/1 031),尤其是西部的老人,有35.11 %(362/1 031)的老人选择不就诊或去药店购药,该比例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老人年平均收入是西、中部地区的3~4倍,经济收入高,生活水平相应提高,老人生病时能选择较好的医疗服务[9]。因此,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老人基本生活环境,增加老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是促进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提高老年人及时就医率、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关键所在[10]。
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地区、家庭结构、平时生活方式等因素均与老人的健康状况有关(均P < 0.05)。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健康状况变差,女性老人健康状况好于男性老人,东部地区老人健康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传统家庭模式比空巢家庭有利于老人健康,平时不饮酒及经常吃水果等健康生活方式的老人更健康。但是,老人健康状况还受到过去6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及健康服务以及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导致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的不同等因素影响,目前的研究仅仅是一个横断面的现况调查,而不是一个纵向研究,尚不能对东、中、西部地区老人的健康状况差异与影响因素做出最终结论。
[1] | Ware JE, Snow KK, Kosinski M, et al. 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lation guide[M]. Boston, MA: The Health Institut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re, 1993: 1-12. |
[2] | Ware JE, Kosinski M, Keller SD. How to score the SF-12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mmary scales[M]. Bosten MA: The health Insititut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Second Edition, 1995. |
[3] | 肖惠敏, 邝惠容. SF-12量表评价中国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 1018–1020. |
[4] | 杜鹏.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13, 201(6): 3–9. |
[5] | 黄河浪, 徐艳, 闫骥, 等. 中国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35): 248–250. |
[6] | 李鸿雁, 刘娅, 王胜今, 等. 中国南北方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人口学刊, 2016, 38(1): 77–87. |
[7] | 崔娟, 毛凡, 王志会. 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1): 66–69. DOI:10.11847/zgggws2016-32-01-20 |
[8] | 欧阳文婷, 肖义泽, 段义军. 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meta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9): 1149–1152. DOI:10.11847/zgggws2016-32-09-04 |
[9] | 孙菲, 汤哲, 何士大, 等. 北京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5, 16(12): 912–916. |
[10] | 王新军, 郑超. 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与健康的影响[J]. 财经研究, 2014, 40(12): 6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