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3. 铜陵学院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加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关系到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近几年体能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明显下降趋势[1-2]。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增大,而体重变化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3]。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综合考虑了人体身高和体重2个因素,常作为反映成年人胖瘦程度的指标被广泛应用。研究显示,不同BMI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与某些体质测试指标相关,但涉及医学生的相关研究较少[1-4]。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医学生具有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和生活规律性差等特点。本研究按照国家教育部2014年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5],对沈阳医学院大学一至三年级5年制医学本科生进行测试,探讨医学生BMI分布特点,及BMI等级与医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规范医学生良好的运动行为,改善和提高医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沈阳医学院2012、2013和2014级全体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 077人,女生2 920人,共计3 997人;学生年龄范围为18~22岁。
1.2 主要仪器XTC-GF系列体质健康测量仪、肺活量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器、医用视力表、软皮尺、直尺、秒表(北京汇洋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并由国家相关单位检定合格。
1.3 指标与方法按照《标准》中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使用体质测试相关器材,对研究对象逐个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时间为2015年3—6月,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方面,具体指标为:身高(cm)、体重(kg);肺活量(mL);50 m跑(s)、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及左右眼视力。BMI=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kg/m2);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mL/kg)。
1.4 BMI等级分类参考《标准》中大学生BMI等级评价标准,将BMI分为3个等级:BMI≤17.8(女生为17.1)为低体重;17.9(女生为17.2)≤BMI≤23.9为正常;BMI≥24.0为超重肥胖。
1.5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BMI分布情况医学生BMI平均值为(21.79±1.84)kg/m2,且分布较为集中,87.57%学生BMI值在正常范围之内,超重肥胖比例(10.84%)高于低体重比例;其中,男生BMI平均值为(21.77±1.89)kg/m2,体重正常者占87.93%,超重肥胖人数占10.68%;女生BMI平均值为(21.79±1.82)kg/m2,87.43%的女生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率为10.89%。女生低体重、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BMI等级学生体质指标比较 2.2.1 不同等级男生体质指标比较(表 1)![]() |
表 1 不同BMI等级男生体质指标比较(x±s) |
结果显示,体重正常组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引体向上的成绩均高于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体重正常组学生左右眼视力得分最高,超重肥胖组学生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2 不同等级女生体质指标比较(表 2)![]() |
表 2 不同BMI等级女生体质指标比较(x±s) |
体重正常组女生50 m跑用时最少,用时少于超重肥胖组(P < 0.05);体重正常组女生立定跳远和座位体前屈成绩最好,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P < 0.05);体重正常组女生左右眼视力得分最高,超重肥胖组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BMI与体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医学男、女生BMI等级与立定跳远(r=-0.124)、坐位体前屈(r=-0.076)、引体向上(r=-0.133)、仰卧起坐(r=-0.051)成绩均呈负相关(P < 0.05或P < 0.01);女生BMI等级与50 m跑用时呈正相关(r=0.049,P < 0.01);男生左右眼视力与BMI等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和-0.597(P < 0.01);女生左右眼视力与BMI等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和-0.538(P < 0.01),相关程度较强。
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BMI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绝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内,超重肥胖者仅占10%左右,低体重学生比例较少。与张茜[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与非医学专业学生BMI分布结果(低体重学生占一定比例,超重肥胖学生相对较少)相反[3-6]。可能与医学生或多或少已掌握部分医学知识,在膳食营养摄入方面更趋向合理,同时,医学生繁重的学业任务[7]和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导致超重肥胖人数增加有关。
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代表肺一次最大机能活动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和潜力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男生肺活量明显降低。提示,男生体重增加对肺活量影响较大。这可能与男性肌肉组织丰富,机体需氧量大,单位体重条件下肺活量变化程度较大有关。与已有研究[4-6]不同,男女生BMI与肺活量体重指数之间无相关性。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及仰卧起坐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测试项目,可用于评价学生的速度、力量及柔韧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女生50 m跑用时明显增加,BMI与短跑用时之间呈正相关。这与杜亚芹[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体重增加可影响女生移动速度。男女生BMI与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及仰卧起坐之间均呈负相关,这与多数研究结果[1, 4, 9]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学生,各项测试成绩均较好,而BMI异常学生各项测试指标成绩相对较差。提示,只有将体重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才能获得最佳的体质健康状态。
研究发现,视力不良与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因素有关[10],而适量运动可以改善大学生体重状况[11]。与蒋伟蓉等[12]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超重肥胖组学生视力水平最差,体重正常组学生视力最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BMI等级和左右眼视力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提示,引起体重异常的营养或运动失衡(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时间减少)均可对视力水平产生影响,合理饮食和有效的体育锻炼[13-14],可缓解用眼疲劳,并改善视力不良状况,进而提高医学生身体素质。
[1] | 张茜. BMI异常对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9(2): 84–86. |
[2] | 范奕, 陈婷, 彭广萍, 等. 江西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预测高血压曲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4): 472–473. DOI:10.11847/zgggws2016-32-04-16 |
[3] | 冯丽明, 冯丽娟, 孙虹, 等. 不同等级身体质量指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 凯里学院学报, 2012, 30(6): 69–72. |
[4] | 杜亚芹. BMI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8(6): 95–98. |
[5] | 廖钟锋, 覃建华, 覃秀松, 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 体育科技, 2015, 36(5): 106–109. |
[6] | 孙昌军. BMI值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性及横向对比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5, 37(6): 63–66. |
[7] | 张平, 马洪波, 杨敬研, 等. 某医学院大学生营养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卫生研究, 2011, 4(3): 382–383. |
[8] | 苗苗. 高职学生身体形态与肺活量体重指数调查[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5): 66–67. |
[9] | 兰健, 王大川.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与BMI值分布特征分析[J]. 高等函授学报, 2010, 23(3): 55–57. |
[10] | Guggenheim JA, Northstone K, McMahon G, et al. Time outdo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s predictors of incident myopia in childhood: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2, 53(6): 2856–2865. DOI:10.1167/iovs.11-9091 |
[11] | 苏龙, 席莉, 黄武胜, 等. 有组织运动干预对肥胖大学生BMI影响的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9(3): 102–104. |
[12] | 蒋伟蓉, 黎逢保. 岳阳市城区高中毕业生视力与体质指数关系调查分析[J]. 吉林医学, 2009, 30(21): 2663–2664. DOI:10.3969/j.issn.1004-0412.2009.21.060 |
[13] | 赵雪梅, 邬盛鑫, 安康. 北京市7~22岁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11): 1305–1306. |
[14] | 冯宏伟, 洪忻, 王志勇, 等. 南京市城市居民膳食模式与体力活动对高血压发病联合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5): 676–679. DOI:10.11847/zgggws2016-32-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