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12): 1697-1700   PDF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郭静, 薛莉萍, 范慧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健康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流动老年人群体自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制定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全国32个样本点的12 153名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为不健康的占11.00%,自评为基本健康和健康的分别占44.03%、44.97%;不同性别、教育程度、朋友数、流动原因、收入来源、流动时间、锻炼时间、是否患慢性病、是否体检的流动老年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流动时间、是否患慢性病、锻炼身体时间、生小病处理方式、流入地朋友数对流动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较一般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更为积极,健康意识因素(如锻炼身体时间、生小病处理方式等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如流入地朋友数等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流动老年人口     自评健康     影响因素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among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an analysis with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GUO Jing, XUE Li-ping, FAN Hui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Center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ege of Population and Socie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status quo of self-rated heal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in the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on 12 153 floating persons aged ≥ 60 years in 32 survey sites was derived from the dataset of National Dynamic Monitoring Survey o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2015.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among the participants. Results Of the participants, 44.97%, 44.03%, and 11.00% reported having healthy, basically healthy, and unhealthy condition, respectively.The self-reported health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gender,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friends, the reason of migration, the source of income, the duration of migration, time of physical exercise, whether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 and whether hav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mong the participants (P<0.01 for all).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reported health included gender, age, education, duration of migration, whether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 time of physical exercise, manner for dealing with minor illness, and number of friends in immigration area (all P<0.01). Conclusion The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reported a better self-rated health than general elderly population; attitude towards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and manner dealing with minor illness) and social support (the number of friends in immigration area) are important impact factors for self-reported health among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Key words: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self-rated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流动老年人口比例和规模也在逐渐变大,据《流动人口调查报告2015》显示,越来越多的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流动家庭化趋势明显[1],其中,≥60岁流动人口比例占10%左右[2],庞大的流动老年人口健康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已有研究表明,健康自评与躯体健康状况等客观指标有良好的一致性[3-4]。目前中国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泛意义上的老年人,缺少专门针对流动老年群体自评健康的研究,为此,对2015年全国32个样本点12 153名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流动老年人健康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该调查由国家卫计委组织,以流动人口全员信息系统2014年年报数据作为抽样框,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省级单位,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中抽取居住在本地≥1个月、非本区(县、市)户口、且2015年5月年龄≥15周岁流入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其中≥60周岁(即1955年5月及以前出生)的流动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共12 153人。

1.2 方法

采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流动人口问卷,选拔基层业务骨干作为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 参加集中培训,确保准确、统一理解调查内容和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直接访问被调查对象,填写个人问卷。调查员负责对所填问卷进行自查,调查指导员负责审核,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和逻辑关系。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来源、流动时间、流动原因、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患慢性病、是否参加免费体检、生小病处理方式、流入地朋友数等。问卷中自评健康的等级分为不健康、基本健康、健康,并分别赋值0、1和2。是否患慢性病依据问卷中的问题“是否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以上任意一种慢性病即认定为患慢性病,否则为无。生小病的处理方式依据问卷中的问题“平时生小病时,通常如何处理?”,生小病界定为患者自感不舒服,但对身体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疾病。处理方式分为自我医疗和看医生两类。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通过EPI 2003系统建立数据库,利用SAS 9.21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的12 153名流动老人中,男性6 375人(52.46%),女性5 778人(47.54%);对象年龄为60~97岁,平均年龄(66.23)岁,其中60~64岁6 242人(51.36%),65~69岁2 938人(24.18%),70~74岁1 570人(12.92%),75~79岁834人(6.86%),≥80岁569人(4.68%);婚姻状况在婚9 896人(81.43%),非在婚2 257人(18.57%);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7 270人(49.83%),初中3 085人(25.38%),高中及以上1 798人(14.79%);在流入地朋友数≤5个6 615人(54.43%),朋友数6~10个3 167人(26.06%),>10个2 371人(19.51%);收入来源以劳动收入为主2 678人(22.04%),以离/退休养老金为主4 174人(34.35%),无收入靠家庭成员补给为主的5 301人(43.62%);锻炼身体的时间集中在<1 h的4 930人(40.57%),1~2 h的4 387人(36.10%),>2 h的2 836人(23.34%);参加过免费体检的4 817人(39.64%),没有参加过免费体检的7 336人(60.36%);患有慢性病的2 713人(22.32%),未患慢性病的9 440人(77.68%);生小病后选择去看医生的5 523人(45.45%),自我医疗的6 630人(54.55%);流动时间≤10年的6 891人(56.70%),>10年的5 262人(43.30%)。

2.2 不同年龄流动老年人流动原因分析(表 1)
表 1 不同年龄流动老年人流动原因分析

60~64岁老年人流动原因为照顾子女和孙辈以及务工经商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段的增加,流动原因是这两类的人数比例逐渐下降,流动原因为养老的老人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3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表 2)
表 2 不同特征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单因素分析

自评为不健康的老人1 337人(11.00%),自评为基本健康的老人5 351人(44.03%),自评为健康的老人5 465人(44.9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征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不同。男性自评健康好于女性;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也在提高;当地朋友数越多,自评健康状况相对越好;锻炼身体的时间对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不同流动原因、收入来源、流动时间、患慢性病情况、生小病处理方式、免费体检情况、医疗保险类型的流动老年人口,其自评健康状况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4 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 3)
表 3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因变量(自评健康)分为不健康、基本健康、健康,并分别赋值0、1和2,采用逐步回归法(纳入标准为0.10,排除标准为0.10)建立有序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流动老年群体自评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患慢性病、生小病处理方式、当地的朋友数、流动时间。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积极的健康自评;高龄老人比低龄老人更倾向于消极健康自评;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老人更倾向于积极健康自评;在一定锻炼时间限度内,锻炼时间越长,自评健康越好;患慢性病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劣于未患慢性病老人;生小病后倾向于看医生的老人自评健康偏好;流入地的朋友数越多,自评健康相对较好;流动时间>10年的老人相比于流动时间≤10年的老人更倾向于消极健康自评。

3 讨论

流动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较一般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更为乐观,自评健康为基本健康和健康的比例合计达90%,明显高于一般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水平[5-8]。首先从流动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超过50%的流动老年人口年龄为60~64岁,相对年轻化的年龄结构是造成整个流动老年群体健康自评结果偏向积极的原因之一,这与老年人的基本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退化的自然规律相符,年龄相对越小,健康状况相对越好,通常更有能力外出照顾子女和经商等[9]。其次流动这一动态行为本身对健康状况有选择偏好,选择流动的老年人口(外出就医和养老的人口除外)身体状况通常满足流动对健康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把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排除在流动范围之外。这种双向的健康选择机制也是造成整个流动老年群体健康自评结果偏向积极的重要原因。

社会支持对流动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应全面提高流动老年群体的社会支持,提高流动老人健康水平。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自评除了受社会人口学和经济社会特征影响之外,也受到包括流入地朋友数、医疗保险类型等社会支持因素的影响。流入地朋友数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人在流入地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理论也从社会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积极的社会参与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人们自评健康的水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更加看重的是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10],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配偶影响最大,其次是朋友,最后是子女[11]。由此看来,应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从流动老人居住的场所入手,举办丰富的社区联谊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提高老人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的自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健康意识通过健康行为间接影响自评健康,应积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意识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生小病后看医生的流动老人自评健康优于自己拿药等自我医疗的流动老人。生小病后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意识水平高低,流动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健康意识薄弱[12-13]。流动老年人口作为流动人口中的特定群体,健康意识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健康的需求增大,对健康教育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健康教育这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这一群体的实施难度加大。同时本次研究表明加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流动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14-15]。客观健康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个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社区范围内,应重点针对流动老年人口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16],积极向流动老年人口灌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完善社区内的基础公共设施,提高各种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动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水平。

本研究是对流动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加以讨论,但是鉴于数据的限制,无法与非流动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做同步对比研究,纳入非流动老人的健康做对照分析将是后期研究所关注的方向。

志谢 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对本研究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 2015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5: 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2011-04-28]. 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
[3] 雷鹏, 徐玲, 吴擢春. 中国居民自感健康与常见慢性病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4): 416–418. DOI:10.11847/zgggws2011-27-04-16
[4] Wannamethee G, Shaper AG. Self-assessment of health status and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British men[J]. Int J Epidemiol, 1991, 20(1): 239–45. DOI:10.1093/ije/20.1.239
[5] 刘恒, 巢健茜, 杨迎, 等. 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程度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7A): 1161–1167.
[6] 谷琳, 乔晓春. 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学刊, 2006, 160(6): 25–29.
[7] 孟琴琴, 张拓红. 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 2006, 42(3): 258–263.
[8] 杜本峰, 郭玉. 中国老年人健康差异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7): 870–877. DOI:10.11847/zgggws2015-31-07-05
[9] 韦玮, 王永斌, 冯学山, 等. 上海奉贤区农村高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07, 24(5): 507–509.
[10] 胡月, 董昀球, 王萱萱, 等. 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2): 232–234.
[11] 胡蕴绮, 周兰姝. 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4): 897–899.
[12] 王剑, 顾沈兵, 赵爱珍, 等. 上海市农民工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 4(S1): 11–14.
[13] 栗潮阳, 常春, 纪颖, 等. 青年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与满意程度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6): 434–437.
[14] 常改, 潘怡, 李静, 等. 农村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SOC模型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7): 865–867. DOI:10.11847/zgggws2011-27-07-23
[15] 胡月, 陈家应, 董昀球, 等.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6): 796–798. DOI:10.11847/zgggws2013-29-06-05
[16] 张凤梅, 徐恒戬. 健康自评与老年人群慢性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23): 2353–2355.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08.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