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塑料类、纸类、金属类、陶瓷类及玻璃类等。不同材料的特性不同,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使用要求也各不相同,其品质和使用方法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1]。因此,一方面需确保生产销售安全合格的食品包装材料,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根据不同材料的特质和要求合理使用,不适当的使用会使原本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带来健康危害。近年有关监管法规和安全研究报道较多[2-3],但合理使用调查报道较少。波兰的调查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包装安全缺乏认识[4];中国只见山东省的调查[5],发现消费者误用行为普遍存在。为此,于2015年3—5月对广东省广州市1 154名消费者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广州市11个市辖区中随机抽出了5个,用百度地图搜索各区的大型商场和超市,按照距离由近到远排列好顺序,每个区随机抽出5个商场或超市,调查期间以在商场和超市并知情同意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 300人,收回有效问卷1 154份,有效回收率为88.8%。
1.2 方法在参考文献[4-6]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消费者的基本情况,消费者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及购买情况,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关注度、安全评价、对食品包装材料使用要求及相关知识认知等。其中关注度、安全评价及对食品包装材料使用要求的了解程度题型均采用5个等级回答,分别为毫不、不太、一般、比较、非常,依次赋为1、2、3、4、5分[6]。消费者食品包装使用行为,多选题根据其行为安全等级从低到高从0逐级赋分,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为21分,≥13分为及格;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方面共8个单选题,满分为8分。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调查员向消费者说明调查目的及要求后,由消费者匿名填写或调查员询问填写问卷,最后调查员收回审查。
1.3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百分率、频数统计、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于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1 15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544人,占47.1%;女性610人,占52.9%。年龄为18~75岁,其中≤25岁420人,占36.4%;26~45岁491人,占42.5%;46~65岁179人,占15.5%;≥66岁64人,占5.6%。初中及以下170人,占14.7%;高中215人,占18.6%;高职高专112人,占9.7%;大专228人,占19.8%;本科405人,占35.1%;硕士及以上24人,占2.1%。具有食品类、医药类专业或相关职业背景302人,占26.2%;不具有相关背景852人,占73.8%。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115人,占10.0%;1 000~3 000元的388人,占33.6%;3 001~5 000元386人,占33.4%;>5 000元265人,占23.0%。
2.2 消费者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情况在消费者使用食品专用塑料包装材料和微波炉适宜材料方面,1 154名消费者在使用塑料包装食品时,完全使用食品专用的61人,占5.3%;基本使用的314人,占27.2%;不知道的423人,占36.7%;偶尔使用的325人,占28.2%;从不使用的31人,占2.7%。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完全使用适宜的容器与包装材料的176人,占15.3%;基本使用的446人,占38.6%;不知道的239人,占20.7%;偶尔使用的218人,占18.9%;从不使用的75人,占6.5%。在消费者将使用后的食品包装材料改装其他食品方面,表示经常的122人,占10.6%;表示偶尔的313人,占27.1%;表示从不的719人,占62.3%。再利用时是否了解并根据材料的安全特性合理利用情况方面,非常了解与合理的50人,占4.3%;比较了解与合理的200人,占17.3%;不知道、凭经验的623人,占54.0%;不太了解与合理的229人,占19.8%;很不了解与合理的52人,占4.5%。在其他3种食品包装材料使用不安全行为方面,有411人(35.6%)用不明材料塑料袋(盒)打包滚烫的食物,有345人(29.9%)长时间用铝等金属器皿装醋,有524人(占45.4%)用塑料饮料瓶装酒或油。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对选购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影响方面,很大影响170人,占14.7%;较大影响239人, 占20.7%;不知道481人,占41.7%;基本无影响214人,占18.5%;毫无影响50人,仅占4.3%。
2.3 消费者食品包装安全使用得分(表 1)![]() |
表 1 不同基本特征消费者食品包装安全使用得分比较 |
消费者食品包装安全使用得分情况呈非正态分布,得分范围为4~19分,P25=8,P50=10,P75=12,仅19.3%消费者得分≥13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背景者食品包装安全使用情况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消费者食品包装安全使用影响因素 2.4.1 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关注度2.3%(27/1 154)的消费者表示毫不关注,17.1%(197/1 154)表示不太关注,37.2%(429/1 154)表示一般关注,30.2%(348/1 154)表示比较关注,13.3%(153/1 154)表示非常关注;对安全使用得分和关注度进行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r=0.429, P=0.000)。
2.4.2 对食品包装材质使用要求的了解情况不同的食品包装材质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调查对象中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知道是否了解、不太了解、毫不了解者分别为28、124、597、351、54人,分别占2.4%、10.7%、51.7%、30.4%、4.7%;包装材料安全使用情况得分与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质使用要求的了解程度成正相关(r=0.358, P=0.000)。
2.4.3 对食品包装材料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塑料制品回收标志各组成部分意义的知晓度等认知情况方面共8个问题进行调查(满分为8分),消费者食品包装材料知识认知得分成非正态分布(Z=4.604,P=0.000),得分范围为1~8分,P25=2,P50=3,P75=4,Q=4。其中只有9.0%(104/1 154)的消费者了解回收标志标识中间数字是代表塑料材质。使用情况得分与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知晓得分成正相关(r=0.190,P=0.000)。
2.4.4 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评价(表 2)![]() |
表 2 消费者对5种包装材料安全评价 |
安全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陶瓷、玻璃、纸类、金属和塑料类。消费者对陶瓷、玻璃、纸类3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评价多数为比较安全(4分);而对金属和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评价主要分布在比较不安全(2分)或不知道(3分)。将每一个消费者对5类调查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状况评价分数的平均值视为该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消费者包装材料安全使用得分与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级别总体评价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28, P=0.342)。
2.4.5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有关信息收集意识及途径情况调查对象中仅17.0%(196/1 15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有意识地收集关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有关信息。消费者获得有关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信息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等大众传媒957人(82.9%)、互联网750人(65.0%)、食品包装说明462人(40.0%)、以往经验333人(28.9%)、质检等政府部门220人(19.1%);包装材料安全使用得分与食品包装材料信息收集意识成正相关(r=0.273,P=0.000),有收集意识消费者包装材料安全使用得分更高。
2.4.6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使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3)![]() |
表 3 消费者食品包装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把消费者包装材料安全使用得分情况设为因变量(≥13分=1,<13分=0),以性别、年龄、学历、相关背景、人均月收入、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关注度、以食品包装材料材质使用要求了解程度、对包装材料相关知识的知晓得分、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信息的收集意愿、对常见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评价共10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 以P≤0.05为纳入标准,有7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男性较女性及格率低,有信息收集意识、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包装材料安全问题关注度、包装材质使用了解程度及安全知识知晓得分越高者及格率越高。
3 讨论不同种类的包装材料存在的安全问题及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塑料类存在小分子单体、低聚物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陶瓷及玻璃类中存在有害金属元素,金属类中存在重金属和保护涂层中有机物。当不能针对材料特性和使用条件合理使用时,会导致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向食品中迁移[1, 3, 7],如非食品用的包装材料用于包装食品,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盒等放进微波炉中加热,饮料瓶改装油脂,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塑料盛放植物油或热饮[8],金属包装材料长时间装酸性食物等[9]。本调查结果表明,高达36.7%消费者不知道所用的是否为食品用材料,只有32.6%的消费者能完全或基本使用食品用材料;完全或基本使用微波加热适宜材料有53.9%;有37.7%消费者存在将使用后的食品包装材料改装其他食品的行为,其中仅有21.6%表示了解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利用。广州消费者这3方面合理使用情况比例较低,但略高于文献[5]报道,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人均月收入不同等有关。有35.6%的消费者用不明材料塑料袋(盒)打包滚烫的食物,有29.9%长时间用铝等金属器皿装醋。在购买塑料类包装材料时仅有35.4%消费者表示“QS”标志有影响,不知道占41.7%。将所用行为赋分后,满分为21分,消费者得分范围为4~19分,仅19.3%≥13分。提示在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和购买中,有较多的消费者存在随意性和不安全行为,可能增加健康危害风险,普及广州市消费者合理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十分迫切。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费者对常见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评价,是否具有食品类、医药类专业或相关职业背景2个因素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使用情况无关。近半数消费者认为陶瓷、玻璃、纸类食品包装材料比较安全,45.41%消费者认为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比较不安全,安全性评价可能会影响消费者是否消费[6],但不影响其能否合理安全的使用。食品类医药类背景范围比较大,可能涉及到食品包装材料的知识等很少,因而有无相关背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相对女性,年龄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更少者包装材料安全使用情况得分和及格率更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材质使用要求了解、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安全的关注度及安全信息的收集意愿可以显著增加其安全使用情况。但目前消费者非常了解及比较了解材质使用要求的仅有13.1%,对各类包装材料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只有9.0%的消费者了解回收标志标识中间数字的是代表塑料材质。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材质及其使用条件,影响正确使用。虽有43.5%的消费者表示比较或非常关注包装材料安全,却仅有17.0%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有意识地收集关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有关信息。因此,在加强包装材料生产销售管理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多途径宣教,普及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知识,使消费者能合理使用各类包装材料,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1] |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349-356. |
[2] | 王健健, 生吉萍. 欧美和我国食品包装材料法规及标准比较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 5(11): 3548–3552. |
[3] | 马志英.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若干问题探讨[J]. 上海包装, 2013(10): 60–62. |
[4] | Lisińiska Kus'nierz M. Packaging safety of packaged food products in opinion of Polish consumers[J]. Itali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1, 23(4): 185–188. |
[5] | 许佩佩, 陈默, 尹世久, 等. 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认知与使用行为研究[J]. 包装工程, 2014, 35(3): 107–111. |
[6] | 林晓伟, 孙志斌, 叶蔚云. 广州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及对风险来源关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4, 26(1): 78–82. |
[7] | 李璐, 芦春梅, 胡婷婷, 等. 食品塑料包装中双酚A迁移规律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2): 246–247. DOI:10.11847/zgggws2014-30-02-40 |
[8] | 孙秋菊, 辛士刚.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4, 32(2): 151–155. |
[9] | 李婷, 柏建国, 刘志刚, 等. 食品金属包装材料中化学物的迁移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5(15): 380–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