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3.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数据显示[1], 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 与2002年《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显示的18.8%患病率相比, 10年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了6.4%, 呈快速上升趋势。高血压病既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 又是造成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3], 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表明, 提高居民自我防治高血压的保健能力可有效稳定血压,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5]。本研究随机选取上海市周家桥、嘉定镇、华亭镇3个社区, 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新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首先将上海分为三类地区: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远郊农村,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每一层中选取一个社区作为样本区, 本研究抽取的样本社区为周家桥、嘉定镇及华亭镇社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同时具备以下4项者:(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2)上海市常住人口; (3)年龄≥35岁; (4)2014年1月—2015年5月纳入高血压管理。排除标准为具有下面1项者即被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通信信息不完整; 不愿意参加调查。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91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91份, 回收有效问卷772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6%。
1.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诊疗信息、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调查表中高血压知识部分经过专家论证和预实验, 具有良好信效度。调查表包含12个题目, 题目得分计算方法为回答“正确”计1分, 回答不正确或不清楚者均视为“错误”, 计0分, 每题1分, 总分12分。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 男性346人(44.8%), 女性426人(55.2%), 年龄18~92岁, 平均年龄67.7岁; 上海户籍704人(91.2%), 外省籍68人(8.8%); 在职人员225人(29.1%), 退休人员547人(70.9%); 中等文化程度(初中、中专)469人(60.8%), 初等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204人(26.5%), 高等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98人(12.7%); 已婚649人(84.1%), 无伴侣123人(15.9%); 与≥3人共同居住324人(42.4%), 2人共同居住370人(38.4%), 1人独居70人(9.2%); 家庭年收入<6万元356人(46.6%), 6~10万元247人(32.3%), >10万元161人(21.1%); 城镇居民医保370人(49.9%), 城镇职工医保259人(35.0%), 新型农村合作医保112人(14.5%), 参加商保、公费医疗31人(4.0%); 平均患病年限10.3年。
2.2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表 1)![]() |
表 1 772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研究对象回答正确率较高(>80%)的知识点:是否需要终身治疗(90.2%)、血压控制稳定需要继续服药(89.8%)、高血压致脑卒中(89.1%)、血压是否越低越好(85.9%)、高血压致冠心病(81.9%)、高盐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81.1%)、缺乏体育运动可能会导致高血压(81.1%)。回答正确率较低(<60%)的知识点:高血压诊断标准(55.8%)和日食盐建议值(34.8%)。相关知识的得分中位数为10分。故本研究以答对10题以上为及格线, 即回答正确10题以上(不包含10题)者判为及格, 本次调查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及格率为37.56%(290/772)。
2.3 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表 2)![]() |
表 2 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单因素分析显示, 不同年龄、保险类别、文化程度、居住人口和经济收入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及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户籍、婚姻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及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段划分, 60~79岁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最好, <60岁患者其次, ≥80岁患者知晓情况最差。按参加保险的种类划分, 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知识知晓率最好, 其次为参加商保、公费医疗患者, 再次是城镇居民患者, 参加新农合患者知晓情况最差。以文化程度划分,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最高, 初等文化程度患者知晓情况最差, 中等文化程度患者居中。以居住人口划分, 共同居住人数为2人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最好, 其次为与≥3人共同居住的患者, 独居患者知晓情况最差。以收入情况划分, 家庭年收入>10万元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最好, 6~10万元的患者其次, <6万患者知晓情况最差。
2.3 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 3)![]() |
表 3 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为控制混杂因素影响, 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 选取P<0.1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 选择forward前进法以α入=0.05, α出=0.1检验水准筛选变量。以高血压知识得分是否及格为因变量(1=及格, 0=不及格), 以年龄、保险类别、文化程度、居住人口、家庭年收入5个因素为自变量, 多分类变量均设置哑变量,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变量与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与否的关系。结果显示, 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情况优于新农合患者、高等文化程度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情况优于初等文化患者、家庭年收入>10万元的患者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情况优于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患者。
3 讨论本次调查高血压相关知识共设置12道题, 回答正确10题以上(不包含10题)者判为及格, 结果显示, 高血压知识及格率为37.56%(290/772), 这与王秀霞等[6-7]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表明患者对高血压终身服药(90.2%)、血压稳定需坚持服药(89.8%)、血压不是越低越好(85.9%)等用药掌握较好, 其次是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89.1%)的并发症知识。说明近几年来高血压教育工作引起了患者对高血压并发症危害的重视, 多数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具有良好依从意识。高血压患者对高盐(81.1%)、缺乏运动(81.1%)、饮酒(71.6%)、吸烟(62.7%)等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和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81.9%)的知晓情况一般, 表明患者对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不够了解, 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吸烟、喝酒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提示,对于该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此外, 提供给患者每日最佳运动时间、运动方式指导等更具操作性的宣教, 也可帮助患者了解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 高血压患者对于诊断标准(55.8%)和日食盐建议值(34.8%)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这与张娟等[8]对山东省居民的研究结果一致。近半数受调查人群对自己的血压正常与否不能正确判断, 提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健康教育中的薄弱部分, 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错误理解食盐摄入标准, 说明高血压患者对于在生活中具体该怎么做更有利于健康并不是特别清楚。一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发放食盐量勺的方式让患者掌握正确的使用量, 另一方面次级食品加工厂家应减少食品盐含量, 并标注含盐量等信息。日本、美国等[9-10]通过限制次级加工食品盐含量、推广营养标签等方式在控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学习。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 高血压患者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保险类别、文化程度与家庭年收入, 这与高月霞等[11]和徐俪烜等[12]调查结果一致。但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年龄、性别对高血压知识水平有影响, 与李莉莉等[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文化程度越高, 患者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率越高, 这可能与其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广泛, 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较强有关[13]。所以针对文化程度低患者则要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强调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使其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 并督促其掌握基本的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等[14]。收入高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要好于收入较差的患者, 这与高收入者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获得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渠道更多有关。提示,高血压病干预重点可以适当放在较低收入水平人群。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情况要好于新农合参保患者, 这可能与参加新农合患者主要是农民, 收入低, 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有关。建议通过印制简易手册、深入乡间农户, 让农村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相关知识。
[1] | 国家卫计委. 图解: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EB/OL]. [2015-06-30]. http://www.nhfpc.gov.cn/jkj/s5879/201506/4505528e65f3460fb88685081ff158a2.shtml. |
[2] | 李立明, 饶克勤, 孔灵芝, 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7): 478–484. |
[3] | 郭玉华, 熊良圣, 聂爱蝉, 等. 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社区防治策略探讨[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2, 29(6): 64–67. |
[4] | Cooper RS. Using public health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f hypertension control[J]. Hypertension, 2007, 49(4): 773–774. DOI:10.1161/01.HYP.0000259106.77783.f8 |
[5] | 蒋维江, 吴向红, 李运权, 等. 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需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12): 917–920. DOI:10.3969/j.issn.1002-9982.2007.12.013 |
[6] | 王秀霞, 张海燕, 李吴萍, 等. 某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12): 1421–1424. |
[7] | 李丽丽, 许智芳.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J]. 中国卫生统计, 2016, 33(4): 681–683. |
[8] | 张娟, 徐爱强, 施小明, 等. 山东省居民对食盐推荐摄入量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6): 520–524. |
[9] | Chan WG. Salt reduction initiativ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lessons for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M].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143-144. |
[10] | He FJ, Macgregor G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alt and health and current experience of worldwide salt reduction programs[J].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09, 23(6): 363–384. DOI:10.1038/jhh.2008.144 |
[11] | 高月霞, 李奕辰, 宗蕾, 等. 南通市居民高血压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4): 496–499. DOI:10.11847/zgggws2013-29-04-10 |
[12] | 徐俪烜, 肖霞, 吴锡南, 等. 昆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1): 70–72, 75. |
[13] | Pandav R, Dodge HH, Dekosky ST,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ross-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Archives of Neurology, 2003, 60(8): 1123–1128. DOI:10.1001/archneur.60.8.1123 |
[14] | 王晓波, 王立芹, 刘殿武. 农村居民高血压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3): 269–270. DOI:10.11847/zgggws2008-24-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