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intellectual disability)是指在≥7岁儿童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 < 70或≤6岁儿童发展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 < 75,且在认知、交流、自我照顾等日常生活中存在功能障碍[1]。2006年,中国0~6岁和0~17岁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分别为1.23%和0.9%[2-3],并且许多是多重残疾。随着儿童残疾研究的不断拓展,国际上关于多重残疾的研究日益增多,如开展了儿童智力与视力[4]、精神[5-6]和其他发育残疾关系的研究[7]。但是,中国对儿童多重智力残疾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现患率的报道,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利用1987与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20年间中国儿童智力与其他残疾的共残现况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儿童智力残疾研究作一些补充。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1987年第1次和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2次调查均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第1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于1987年4月1日零时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4个县、3 169个小区共调查369 448户1 579 316人。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于2006年4月1日零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34个县、5 974个小区共调查771 797户2 526 145人[8-9]。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后,最终纳入本研究的0~17岁儿童1987年为575 579人,男童为297 034人,占51.61%,女童为278 545人,占48.39%;2006年样本量为616 940人,男童为330 053人,占53.50%,女童为286 887人,占46.50%。1987与2006年儿童平均年龄分别为(9.00±5.31) 和(9.47±5.19) 岁。
1.2 残疾诊断与分类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对智力残疾的定义:在智力发育期间( < 18岁),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 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有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10];均采用智商和适应性行为作为智力残疾诊断和分级的依据,并且残疾等级的分类标准一致,均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一级(极重度)、二级(重度)、三级(中度)和四级(轻度)[11],其中一级是指IQ < 20或DQ≤25;二级为IQ:20~34或DQ:26~39;三级为IQ:35~49或DQ:40~54;四级为IQ:50~69或DQ:55~75[12]。但第二次调查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对适应性行为的解释,更强调能力、环境以及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3]。
1.3 共残的界定本研究将智力残疾分为单纯智力残疾和多重智力残疾,其中多重智力残疾分为两重智力残疾和三重以上智力残疾,分别指智力残疾与另外1种和另外2种以上其他残疾的共残。由于1987年与2006年残疾分类不同,为统一口径,按照1987年标准,将2006年听力和言语残疾合并为一种:即听力言语残疾。因此本研究残疾类型为5类:智力残疾和另外4种残疾(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精神残疾)。为了得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精神残疾对智力残疾发生率和致残程度的净影响,在进行现患率和回归分析时,剔除了智力残疾(三重以上)的病例。同时,为了分析需要,参照Zheng等[4]研究,将致残程度分为重度(包括一、二、三级)和轻度(四级)2个维度。
1.4 统计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主要分析儿童智力与其他残疾的共残现况,采用率、构成比进行描述。由于被解释变量(是否为智力残疾和是否为重度智力残疾)为二分类变量,因此采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来建立模型,检验水平为0.05。解释变量是其他残疾,分别包括是否有或合并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精神残疾。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城乡、民族、家庭人口数和区域(东、中、西部)。
2 结果 2.1 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与共残类型 2.1.1 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表 1)![]() |
表 1 1987与2006年中国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 |
1987年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为18.97‰,2006年下降至9.06‰。以第5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为标准,对2个年份现患率年龄标化后发现,20年间儿童智力残疾标化现患率从20.27‰降低至9.06‰,下降了55.30%。虽然单纯智力残疾标化现患率从17.70‰降至5.45‰,下降了69.21%,但是多重智力残疾的标化现患率却从2.57‰升至3.61‰,增长了40.47%。
2.1.2 儿童智力与其他残疾的共残情况(表 2)![]() |
表 2 1987与2006年中国儿童智力与其他残疾的共残类型及构成 |
1987—2006年,两重智力残疾和三重以上智力残疾的儿童中,与听力言语残疾的共残占比均最高,其次是与肢体残疾共残,最后是与视力和精神残疾共残。但20年间不同共残类型的变化不同,其中与听力言语残疾共残的占比基本稳定;与视力和肢体残疾共残的占比均在下降;与精神残疾共残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2.2 儿童智力残疾发生率与其他残疾关系(表 3)![]() |
表 3 1987与2006年中国儿童智力残疾发生率及与其他残疾关系 |
1987与2006年,没有其他残疾的人群中,智力残疾发生率分别为16.62‰和5.56‰;而只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精神残疾人群中,1987智力残疾发生率分别为162.95‰、238.13‰、191.64‰和424.78‰,2006年分别为93.92‰、358.29‰、144.79‰和382.93‰。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之后,1987年只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精神残疾人群的智力残疾发生率分别是没有其他残疾人群的11.03、17.65、13.46和46.53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006年这一比值分别提高至19.22、99.19、32.17和119.72倍,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2.3 儿童智力残疾严重程度与其他残疾关系(表 4)![]() |
表 4 1987与2006年中国儿童重度智力残疾发生率及与其他残疾关系 |
1987与2006年,只有智力残疾的儿童中,重度智力残疾发生率分别为42.34%和49.44%,而智力+其他残疾的重度智力残疾发生率均 > 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87年,以只有智力残疾儿童为参照,智力+精神残疾调整OR值最高(OR=7.10),其次是智力+听力言语残疾(OR=4.57),最后是智力+肢体(OR=3.81) 和智力+视力残疾(OR=3.3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以只有智力残疾儿童为参照,智力+听力言语残疾调整OR值最高(OR=4.30),其次是智力+精神残疾(OR=2.85),最后是智力+视力(OR=2.74) 和智力+肢体(OR=2.27) 残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1987—2006年,中国0~17岁儿童智力残疾标化现患率下降了50%以上,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但20年间,中国儿童智力残疾现患率的下降主要是单纯智力残疾现患率的下降,而多重智力残疾的现患率却上升了40%,同时重度智力残疾的发生率也提高了约7%。这既说明了中国智力残疾防治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也对多重智力残疾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儿童智力残疾总体现患率的下降也可能是与2006年与1987年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即2次抽样调查对残疾的分类及致残因素的涵盖范围不同,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差异。另外,随着诊断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残疾被发现得以进入2006年的调查统计之内。然而,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残疾标准仍较严格,残疾人比例也较低[15]。
共残分析表明,1987年与2006年听力言语残疾排在与智力残疾共残的首位,这可能与这2种残疾有许多共同的致残原因(如脑疾病、早产、低体重等)有关[16]。1987—2006年,一方面儿童智力残疾与视力和肢体残疾的共残占比下降,另一方面,智力与精神残疾共残的比例却大幅上升,这可能与20年间中国儿童精神残疾发生率的大幅提高有关[17],也可能与2个年份精神残疾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18]。
1987和2006年,在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的情况下,有其他残疾儿童的智力残疾发生率是没有其他残疾儿童的11~120倍左右。其中,精神残疾对儿童智力残疾发生的影响最大,听力言语残疾的影响次之,肢体和视力残疾的影响最小。总体来看,本研究的共残对智力残疾发生率的影响相对较大,但不同共残类型有差异,如中国有视力残疾的儿童智力残疾发生率是没有视力残疾儿童的11倍左右,而国外一项研究是10倍左右[19];但是,1987与2006年有精神残疾儿童的智力残疾发生率分别是没有其他残疾儿童的46.53和119.72倍,而国外相关研究是5~10倍左右[20],这可能与不同国家精神残疾测量方法的差异有关,如智力与精神残疾的共残在不同研究中的差异较大,为10%~60%[21],也可能与不同样本有关[22]。
1987和2006年,在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之后,共残儿童的重度智力残疾发生率是单纯智力残疾儿童的3~7倍左右。其中,1987年智力与精神残疾共残对智力残疾严重程度影响最大,智力与听力言语残疾共残的影响次之,与肢体和视力残疾共残的影响最小;而2006年,智力与听力言语残疾共残对儿童智力残疾严重程度的影响最大,与精神残疾共残对智力残疾的影响降至第2位,与肢体和视力残疾共残的影响仍然最小。与精神残疾共残对智力残疾严重程度影响降低,可能与这20年间精神残疾发生率提高和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
综上,中国儿童听力言语与智力共残占比最高,对智力残疾发生和残疾程度影响也大;精神与智力共残的占比虽然较小,但对智力残疾发生和残疾程度的影响大;肢体与智力共残占比虽然较高,但对智力残疾发生和残疾程度的影响较小;视力与智力共残占比小,且对智力残疾发生和残疾程度的影响也小。此外,1987年和2006年调查时点所反映的残疾状况是由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来诸多因素累积效应造成的结果,同一调查时点与残疾相关的各类背景因素只能反映该时点的状态,因此,在对变量的解释方面会存在一定的误差[23]。
[1] | Wu L, Qiu Z, Wong D, et al.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China[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0, 31(6): 1216–1222. DOI:10.1016/j.ridd.2010.07.024 |
[2] | Zheng X, Chen R, Li N, 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12, 56(2): 212–220. DOI:10.1111/jir.2012.56.issue-2 |
[3] | 熊妮娜, 张致祥, 叶奇, 等. 2006年中国智力残疾儿童流行情况及致残原因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17(1): 48–50. |
[4] | Salt A, Sargent J. Common visu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4, 99(12): 1163–1168.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3-305267 |
[5] | Schieve LA, Clayton HB, Durkin MS, et al. Comparison of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 and co-occurring ASD and ID[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5, 45(8): 2361–2372. DOI:10.1007/s10803-015-2402-0 |
[6] | Langridge AT, Glasson EJ, Nassar N, et al. Maternal conditions and perina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PLoS One, 2013, 8(1): e50963. DOI:10.1371/journal.pone.0050963 |
[7] | Schieve LA, Gonzalez V, Boulet SL, et al. Concurrent medical conditions and health care use and needs among children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2006-2010[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2, 33(2): 467–476. DOI:10.1016/j.ridd.2011.10.008 |
[8] |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9: 1469-1480. |
[9]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7: 118-126. |
[10]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生手册[Z]. 2006: 73-78. |
[11] | 陈功, 郭超, 陈新民, 等. 全国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设计和方法的比较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4, 20(4): 45–51. |
[12] | 谷长芬, 李勇, 梁爱民, 等. 北京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2): 185–187. |
[13] | 王娜, 李萌, 田宝, 等. 智力落后的概念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框架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6): 331–333. |
[14] | Xie ZH, Bo SY, Zhang XT, et al. Sampling survey o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0-6-year-old children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08, 52(12): 1029–1038. DOI:10.1111/jir.2008.52.issue-12 |
[15] | 郭超, 何洁, 张蕾, 等. 中国1987—2006年母婴安全相关残疾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9): 1144–1147. DOI:10.11847/zgggws2014-30-09-11 |
[16] | 叶奇. 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8: 160-161. |
[17] | 张蕾, 王临虹, 郭超, 等. 中国精神残疾数据质量再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5, 21(3): 45–51. |
[18] | Liu J, Chen G, Song X, et al. Trends in 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009, 21(2): 266–85. DOI:10.1177/0898264308328978 |
[19] | Nielsen LS, Skov L, Jensen H. Visual dysfunctions and ocular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Ⅱ.Aspects of refractive errors, strabismus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J]. Acta Ophthalmologica Scandinavica, 2007, 85(4): 419–426. DOI:10.1111/j.1600-0420.2007.00881.x |
[20] | Munir KM. The co-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016, 29(2): 95–102. DOI:10.1097/YCO.0000000000000236 |
[21] | Koskentausta T, Iivanainen M, Almqvist 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2, 56(2): 126–131. DOI:10.1080/080394802753617944 |
[22] | Dekker MC, Koot HM, Ende JVD, et 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02, 43(8): 1087–1098. DOI:10.1111/jcpp.2002.43.issue-8 |
[23] | 张蕾, 郑晓瑛, 陈功. 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4): 431–435. DOI:10.11847/zgggws2012-28-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