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
3. 大庆油田总医院消化内科;
4. 大庆油田总医院药剂科;
5. 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部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AG主要是指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病变的胃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具有广泛的症状谱,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疼痛、饱胀等,且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消瘦乏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反复发作[1],且目前尚无能够有效治疗CAG改善所有症状的药物[2]。研究表明中国胃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黑龙江等省区。因此,进一步对CAG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发病原因对慢性胃炎及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同时行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的2 5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498例CAG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CAG的预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经胃粘膜组织活检的患者2 532例,以CAG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在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以问卷形式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嗜好、饮食习惯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汇总。CAG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胃镜检查为粘膜颜色变淡,粘膜皱襞细小或消失,粘膜下血管暴露且明显可见,粘膜表面粗糙并出现结节或颗粒状变化;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腺体萎缩。
1.3 统计分析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G检出情况抽取的2 532例研究对象中,检出CAG 523例,检出率为20.66%,其中25例CAG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能完成调查,最终纳入498例患者。
2.2 CAG发病特征(表 1)![]() |
表 1 CAG患者一般资料(n=498) |
CAG患者男女比例为1.54: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 < 0.05);CAG患者的平均年龄(50.35±10.05) 岁,其中41~60岁患者比例最多,占整体的60.0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 < 0.05);CAG患者在有无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饮食规律与否及水果、腌制食品和新鲜蔬菜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感染幽门螺旋菌、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水果摄入量低、腌制食品摄入量高、新鲜蔬菜摄入量低者比例均较高。
3 讨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的改变,肠胃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CAG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CAG主要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其癌变率较高,又被称为癌前病变状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初步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免疫因素、年龄、十二指肠液返流、家族遗传史等有关[5]。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CAG诊断最为科学的方法。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胃癌高发地区如东亚、南美、东欧等地,CAG的发病率相对较高[6]。国内有调查显示,CAG的检出率约占胃镜检查的7.5%~13.8%,且多集中福建、黑龙江、广西等省区[7-8]。本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大庆地区CAG在胃炎中的检出率为22.06%。有学者认为CAG属于“半生理”现象,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可能由于胃粘膜萎缩的实质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本研究中CAG的发病情况与年龄亦有一定关系,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升高。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AG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旋菌、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水果摄入量低、腌制食品摄入量高、新鲜蔬菜摄入量低者比例均较高。有研究显示,Hp感染人体后会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9],李慕然等[10]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有关。本研究中CAG患者中80%以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说明CAG与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建议患有咽炎、鼻炎等慢性炎症时应及时就诊,接受治疗,避免长期炎症导致病原菌进入胃部引发慢性胃炎。酒精能够诱导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活化,增加机体的自由基含量,对肝脏、胃等均造成一定损伤[11];同时长期饮酒会使胃粘膜受到刺激,引起粘膜炎症导致粘膜腺体萎缩。吸烟能够使胃液的pH下降,导致胃液潴留,引起胃部炎症;同时烟草中主要成分尼古丁作为神经兴奋剂,能够诱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导致胃部血流量减少,不利于炎症修复。王莉[12]研究表明饮酒吸烟均与CAG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张秋凤[13]研究指出吸烟能够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腌制食品在腌制晾晒过程中,产生的仲胺类物质与胃液中的亚硝酸盐结合能够生成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N-亚硝基化合物[14]。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够参与细胞的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效减少胃炎的发生。王建国[15]研究指出饮食不规律、腌菜均是导致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CAG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性疾病,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应根据不同地区CAG的患病特点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最大限度降低CAG的发生率,降低其癌变风险。
[1] | Ajdarkosh H, Sohrabi M, Moradniani M, et al. Prevalence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among chronic dyspeptic patients and related common risk fac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ancer Prevention Organisation, 2015, 24(5): 400–406. DOI:10.1097/CEJ.0000000000000118 |
[2] | 李琼, 刘晏, 吴坚炯.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 中医学报, 2013, 28(1): 114–116. |
[3]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 胃肠病学, 2006, 11(11): 674–684.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06.11.010 |
[4] | 刘京运, 金世禄.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及发病的影响因素[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 32(1): 152–154. |
[5] | Adamu MA, Weck MN, Rothenbacher D,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five year follow-up of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1, 128(7): 1652–1658. DOI:10.1002/ijc.25476 |
[6] | Adamu MA, Weck MN, Gao L, et al. Incidence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ollow-up stud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25(7): 439–448. DOI:10.1007/s10654-010-9482-0 |
[7] | 杜进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9例的临床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15.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bjyy-kp201633669 |
[8] | 程繁银, 胡国萍, 朴丰源, 等. 丹东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2): 1846–1848. DOI:10.11847/zgggws2013-29-12-42 |
[9] | 郭静贤, 景富春, 贺继东, 等. 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11): 1511–1512. DOI:10.11847/zgggws2012-28-11-43 |
[10] | 李慕然, 刘艳迪, 唐涛, 等.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J]. 天津医药, 2015, 43(1): 54–56. |
[11] | 张艳, 张盛忠. 过量饮酒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浅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8): 127–128. |
[12] | 王莉. 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57): 83.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57.063 |
[13] | 张秋凤. 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5): 729–731. DOI:10.11847/zgggws2013-29-05-36 |
[14] | 王光林. 黄州地区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 安徽医药, 2015, 19(5): 883–886. |
[15] | 王建国. 影响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 海南医学, 2015, 26(18): 2694–2696.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5.18.0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