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6): 954-957   PDF    
恩格尔系数划分人群及其生命质量比较分析
于佳明1, 张莹2, 欧凤荣3, 高倩4, 邓妍5, 刘扬4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辽宁 沈阳 110005;
2. 沈阳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
5.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编辑部
摘要目的 通过恩格尔系数划分,探讨不同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方法 于2005—2006年选取辽宁省沈阳、阜新和丹东市3 283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生命质量调查;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不同人群,并进行生命质量比较和分析。结果 恩格尔系数≥0.59、0.50~、0.40~、0.30~和 < 0.30水平组人群SF-36健康量表的生理总因子(PCS)得分分别为48.00、49.12、49.78、51.30和52.15分,心理总因子(MCS)得分分别为48.45、49.21、50.57、50.74和51.41分;生理、心理总因子得分均随恩格尔系数减少而增加;与恩格尔系数≥0.59组比较,恩格尔系数 < 0.50各组人群生理因子与心理因子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组人群SF-36量表生理和心理维度得分随恩格尔系数下降而升高。恩格尔系数 < 0.59的 < 66岁人群生理和心理各维度得分高于同年龄组恩格尔系数≥0.59人群。结论 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的不同人群其生命质量不同,恩格尔系数越高则生命质量越差。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     生命质量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    
Quality of life among populations categorized with Engel coefficients
YU Jia-ming, ZHANG Ying, OU Feng-rong, et al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viv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categorized with Engel coefficient. Methods Residents in communities of Shenyang, Fuxin, and Dandong municipality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then assigned into different subgroup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Engel coefficient.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surveyed with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Chinese Version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QoL of the population groups. Results For the population groups with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0.59, 0.50-0.59, 0.40-0.49, 0.30-0.39, and < 0.30, the score of 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 and 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 were 48.00 and 48.45, 49.12 and 49.21, 49.78 and 50.57, 51.30 and 50.74, and 52.15 and 51.41, respectively; both the scores of PCS and MCS were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Engel coefficient.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greater than 0.59, the groups with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less than 0.50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F-36 scores (both P < 0.05);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F-36 score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Engel coefficient among all population groups of various ages.For the participants aged less than 66 years, those with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 0.59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F-36 scores than those with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0.59.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is different among the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Engel coefficient and the population groups with higher Engel coefficient have a lowe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ngel coefficient     quality of life     SF-36    

恩格尔系数(Engel coefficient)是国际上通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或全部收入)的比重,反映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4]。最新的恩格尔系数表明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9.3%和32.2%, 表明中国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5]。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生活水平状况和趋势。为了解人群生命质量与恩格尔系数分类关联性,于2005—2006年期间对辽宁省3城市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调查,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6]比较处于不同恩格尔系数的人群各维度生命质量,旨在为人群生命质量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研究提供背景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丹东市、阜新市作为调查城市,每市抽取4个社区;采用系统抽样法再从被抽取的社区中抽取调查家庭;每个调查家庭抽取1名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 283份,总回收率为82.07%。

1.2 方法

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和生命质量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基本消费情况等)。采用中文版SF-36健康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状况评价,除健康变化(health transition, HT)1个条目外,其它所有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和心理的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 0.59) 为贫困,50%~59%(0.50~)为温饱,40%~50%(0.40~)为小康,30%~40%(0.30~)为富裕,低于30%( < 0.30) 为最富裕。对生命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基于求和等级(summated ratings method)的方法,通过求和计算同一维度的条目分数,计算原始分数,并将原始分数转换为0~100的转换分数,量化值的高低直接反应健康状况的好坏[6]。对生命质量的8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产生2个公共因子,即生理总测量(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和心理健康总测量(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值。本研究反映SF-36量表信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值均> 0.7(除SF为0.648外);对SF-36量表的8个维度分别计算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各条目与所属维度去除重叠后的相关系数均> 0.40,每个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性均明显高于该条目与其他维度相关性,280个区分效度定标试验总成功率为100%;提示,量表的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对不同人群的生命质量8个维度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P < 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恩格尔系数水平

调查对象共3 283人,其中男、女性分别为1 773与1 510人;男、女性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44±0.18) 与(0.45±0.18),性别间差异不明显。调查对象≤35岁、36岁~、51岁~、66岁~人数分别为1 033、1 264、624、362人,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9±0.16)、(0.46±0.18)、(0.49±0.19)、(0.48±0.17);与≤35岁人群比较,≥36岁各组人群恩格尔系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恩格尔系数水平人群生命质量比较(表 1)
表 1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生理总因子和心理总因子得分比较(分,x±s)

结果显示,与恩格尔系数≥0.59人群比较,恩格尔系数 < 0.59各组人群生理总因子得分较高,恩格尔系数 < 0.50各组人群心理总因子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年龄别生命质量比较 2.3.1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年龄别生理维度生命质量比较(表 2)
表 2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年龄别生理维度生命质量比较(分,x±s)

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人群生理维度得分随着恩格尔系数下降而升高;< 66岁各组人群中,恩格尔系数 < 0.59人群生理维度得分高于同年龄组恩格尔系数水平≥0.59人群;66岁~人群中,恩格尔系数 < 0.59人群生理维度中生理职能和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同年龄组恩格尔系数水平≥0.59人群。

2.3.2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年龄别心理维度生命质量比较(表 3)
表 3 不同恩格尔系数人群年龄别心理维度生命质量比较(分,x±s)

在心理维度上,总体趋势同生理维度。< 66岁各组人群中,恩格尔系数 < 0.59人群心理维度得分高于同年龄组恩格尔系数≥0.59人群;66岁~人群中,恩格尔系数 < 0.59人群心理维度中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同年龄组恩格尔系数水平≥0.59人群。

3 讨论

恩格尔系数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与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对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也是从日常食物饮食消费角度反映生存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恩格尔系数越低,人群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越高,生命质量状况越好;在相同恩格尔系数水平,随着年龄增加,生命质量呈梯度下降,生理维度相对于心理维度在各年龄组的变化幅度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恩格尔系数≥0.59人群组其生命质量相当于疾病生命质量谱中的正常人群和轻度疾病水平[7],低于中国2008年6省市人群的生命质量的平均水平[8];也低于美国和香港人群调查的结果[9-10]

采用恩格尔系数划分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可避免直接采用收入进行评价的价格变化影响。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群生活水平及其变化过程,也可进行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比较。本研究选择的3个地区人群基本生活习惯接近,地理环境差异较小,整合在一起分析可以代表辽宁地区基本人群不同生活消费水平下的生命质量状况。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从1978年恩格尔系数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而2016年分别为29.3%和32.2%。本调查是在2005-2006年进行的,可反映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经济发展最快时期的北方地区生活消费水平及人群生命质量状况;可为居民不同生活消费水平下生命质量变化过程研究提供历史截点上的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 孟好.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研究[J]. 统计研究, 2016, 33(9): 78–85.
[2] 孙爱军.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8(2): 103–110.
[3] 余臻. 中国恩格尔系数对居民生活质量解释力的量化分析[J]. 财政监督, 2013(11): 70–73.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R]. 北京: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2006.
[5] 王萍萍. 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0/content_5161648.htm.
[6] 钱林. 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5(1): 179–181.
[7] 欧凤荣, 刘扬, 刘丹, 等. SF-36量表在疾病生命质量谱构建中应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2): 1442–1445. 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8.12.016
[8] 潘廷芳, 司超增, 何慧婧, 等. 我国6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1, 31(6): 636–641.
[9] Lam C, Lauder I, Lam T, et al. Population based norming of the Chinese (HK) version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J]. HK Pract, 1999, 21: 460–470.
[10] Ware JE, Snow KK, Kosinski M, et al. 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Bosto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the Health Institute,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