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5): 834-837   PDF    
丹江口库区过渡期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
邢丹, 朱国琴, 孙彩红, 田庆丰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办, 河南 450000
摘要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过渡期移民的心理社会应激状况,为后期进行移民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过渡期移民392人和安置地居民388人进行基本情况及心理社会应激(PSSG)问卷调查。结果 过渡期移民和安置地移民在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过渡期移民生活事件(2.44±2.11)分、消极情绪体验(2.21±2.61)分、消极应对方式(2.54±2.20)分和应激总分(33.00±19.31)分,均高于安置地居民的(1.41±1.85)、(1.11±1.84)、(1.83±2.17)、(23.20±16.58)分,积极情绪体验(1.81±1.88)分低于安置地居民的(2.34±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移民搬迁前后基本情况差值与应激总分做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总收入、所在地经济、交通、教育、治安、以及气候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作变化、与邻里关系、与村干部关系与应激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别以过渡期移民的应激总分为变量,以1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应激的影响因素为返迁意愿、风俗习惯适应、健康状况、宗教信仰(β=-2.524、2.679、2.872、2.664),其中,返迁意愿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过渡期移民的心理社会应激状况较差,相关部门应完善移民政策,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心理干预,并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大政府的后期扶持力度。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     过渡期移民     心理应激     影响因素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social stress among migrants from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XING Dan, ZHU Guo-qin, SUN Cai-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psychosocial stress status of immigrants from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fter immigration. Methods Using Psychosocial Stress Survey for Groups (PSSG),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92 immigrants form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of migration and 388 local residents in resettlement area selected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during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0.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rital status, occupation, education level, and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local residents (all P < 0.05).Compared to the local residents, the immigra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for life events (2.44±2.11 vs.1.41±1.85),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2.21±2.61 vs.1.11±1.84), negative coping style (2.54±2.20 vs.1.83±2.17), and overall stress (33.00±19.31 vs.23.20±16.58)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 for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1.81±1.88 vs.2.34±1.88)(all P < 0.05).The results of rank sum tests showed that the immigrants perceiv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otal household income, economy,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climate condition after the migration (all P < 0.05).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reveale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sychosocial stress, including willingness of returning to hometown, adaptation to social mores of resettlement place, health condi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with the β values of-2.524, 2.679, 2.872, and 2.664, respectively, of which willingness of returning to hometown was of the mo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0.192, P < 0.01). Conclusion The psychosocial stress status of immigrants from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needs to be concerned and specif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extensive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provided among the population.
Key words: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immigrants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psychosocial stress     influencing factor    

丹江口库区移民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 2009年8月已经搬迁安置试点(过渡期)移民1.06万人,分别迁至荥阳、宝丰。库区移民搬迁面临着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的破坏,而且远迁者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都需要一个长期适应过程,各种因素对移民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2]。心理应激是指在某种环境、生活事件等其他刺激源刺激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紧张的反应状态[3]。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对于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5]。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已搬迁完成的392名过渡期移民与388名安置地居民的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各个调查县随机抽取有移民的乡镇,再在所抽取的乡镇中按照同一标准抽取有移民的村,将2组抽样结果分别列为初级抽样单位与次级抽样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结果共抽取过渡期移民392人,安置地居民388人,要求调查对象年龄≥15岁。本次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有效率91.8%。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及当地医务工作人员对待迁移民和原住地不搬迁居民进行面访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原则[6]。本次调查要求调查人员不带有主观色彩,可自行填写的由调查员和调查对象自由结合填写,无法自行填写的由调查人员读出传达给调查对象并代为填写[7]。同时,通过对调查的各个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调查的数量及质量[8]。调查工具包括:(1) 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家庭各个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人均年收入等及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状况,调查对象的心理、生活状况、社会支持、卫生服务提供状况等。其中,人均年收入根据2010年全国贫困线PL1196元[9],将年收入分为 < 1PL元,1PL~,2PL~三类。并针对移民增加了搬迁前后基本情况的变化,以及对新的安居地的评价等。(2) 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ychosocial Stress Survey for Groups,PSSG)[10]:是一定时期心理压力的综合主观评估,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团体心理病因学的分析研究。量表共44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生活事件(13条),积极情绪(5条),消极情绪(10条),积极(8条)、消极应对方式(8条)。各条目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或“不答”计0分。应激总分=15+生活事件×2+消极情绪体验×3-积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5-积极应对。PSSG得分越高,反映个体心理压力越大[11-13]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e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Z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过渡期移民与安置地移民社会人口学特征(表 1)
表 1 过渡期移民与当地居民基本情况构成比较

过渡期移民和安置地居民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过渡期移民与安置地居民心理社会应激得分比较(表 2)
表 2 过渡期移民与安置地居民的PSSG各指标比较

安置地居民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方式和应激总分均低于过渡期移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过渡期移民的心理压力较大。

2.3 过渡期移民搬迁前后基本情况差值与应激总分比较

根据移民居住地区的变化,将搬迁前后按照家庭总收入、工作变化、与邻里关系、与村干部关系、所在地经济状况、交通状况、教育状况、治安状况、气候状况共9个方面出发,与移民前按照好、相同、差三类与应激总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发现家庭经济总收入、所在地经济、交通、教育、治安及气候状况与搬迁前后的差值与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作变化、与邻里关系、与村干部关系这几个变量与应激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移民心理应激状况与相关变量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 3)
表 3 过渡期移民应激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以应激总分为因变量,1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客观分析过渡期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的综合影响,自变量选入水准去0.05,剔除水准选0.10,选取逐步法进行检验,进入模型的变量有返迁意愿、健康状况、风俗习惯适应、宗教信仰。

3 讨论

过渡期移民搬迁到安置地,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族风俗和文化观念等发生了改变,涉及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它有关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安置地居民在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方式和应激总分均低于过渡期移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过渡期移民的心理压力较大。这与以往移民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4],说明过渡期移民面临的负性应激源较多,心理压力也较大。过渡期移民大部分为农村移民,由于农村和移民的相互交叉作用,移民原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遭到破坏,对于新环境的各种文化生长差异都无法适应,同时,由于移民的收入、土地都相对减少,原有职业变更,交通方式、子女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均发生改变,人际关系无法得到相应协调,生活质量骤然下降等问题发生,均使得移民普遍感到身、心等多重压力困扰,继而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因此,搬迁对移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加以重视[15]

过渡期移民搬迁前后一些基本情况的差值按照好、相同、差进行评价,与应激总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发现家庭经济总收入、所在地经济、交通、教育、治安、以及气候状况与搬迁前后的差值与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变化、与邻里关系、与村干部关系与应激总分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搬迁后的生活变化,使得其对于家庭收入的变化无力主导,各种压力均使得移民人群消极对待生活;高收入人群虽可以维持家庭正常需求,但移民前后相比于原住地经济来源产生波动,从而造成心理落差,短时间无法自我调节。经济状况、交通状况、教育状况等生活环境搬迁前后差值比较与应激总分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搬迁后地区的经济、教育、交通、治安、气候状况不如原居地,因此可以认为本次调查的移民对居住地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应激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返迁意愿、风俗习惯适应、健康状况、宗教信仰。可见,政府应该将这4个方面作为关注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过渡期移民更多的优惠和照顾。所在地的风俗习惯适应和宗教信仰等基本情况会影响移民处理各种应激源的方式和态度。部分数据也表明,想返迁的移民的心理应激状况较差,能适应风俗习惯的移民的心理应激状况较好。有时可能因为移民的些许不合理要求并未得到满足,因此有意愿返迁的移民对搬迁持有消极态度。因此,政府在实施搬迁时,不能忽视搬迁地的基本情况对移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移民中的健康状况好的人的应激总分得分较高。此外,回归分析表明,宗教信仰是应激总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信仰佛教的移民的应激总分得分最高,本次调查的佛教移民心理应激状况较差,表明搬迁对信佛者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过渡期移民,有必要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深入地评估移民的不同宗教信仰及其相关背景,有机地利用宗教中的心理学知识来辅助治疗[16]

综上所述,搬迁作为负性生活事件,给过渡期移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应激。为了减轻和预防搬迁给移民带来的心理应激问题,帮助他们维持稳定的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融入到新生活中,相关部门应深入移民生活,了解移民的需求,采取措施解决移民搬迁后补偿问题[17-18];提高移民的生产适应能力;政策到位,管理措施配套;还应从社会支持、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加快建立移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移民分享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等[19-20]。最大可能的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加大政府的后期扶持力度,确保移民顺利度过过渡期,重建生产和生活的信心[21]

志谢 在此谨向田庆丰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谢意!同时对在论文写作中给予我大力支持与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时松和, 田庆丰, 宋振宇, 等. 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11: 1414–1417. DOI:10.11847/zgggws2014-30-11-16
[2] 刘琴. 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09, 5: 96-97.
[3] 姜良美, 郭继志, 吴炳义, 等. 三峡外迁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8, 25(5): 298–300.
[4] Kaplan MS, Nunes A. The psychosocial determinants of hypertension[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03, 13(1): 52–59. DOI:10.1016/S0939-4753(03)80168-0
[5] 慕晓, 田庆丰, 孙锦峰, 等. 丹江口库区过渡期移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2: 155–158.
[6] 高三友, 张智民, 宋振宇, 等. 南水北调库区过渡期移民社会支持状况[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8): 1169–1172. DOI:10.11847/zgggws2013-29-08-23
[7] 吴俊端, 杨莉, 覃健, 等. 广西白裤瑶族地区居民心理应激与8-oHdG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12): 1504–1507. DOI:10.11847/zgggws2014-30-12-04
[8] 李芳冰. 南水北调移民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估[D]. 郑州大学, 2014.
[9] 侯准科.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心理应激状况现况调查[D]. 郑州大学, 2012. http://www.zgggws.com/CN/abstract/abstract22567.shtml
[10] 姜良美, 郭继志, 庄立辉, 等.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3): 257–258. DOI:10.11847/zgggws2009-25-03-01
[11] 王琳, 丛建妮, 汪洋, 等. 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心理健康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3): 259–261. DOI:10.11847/zgggws2009-25-03-02
[12] 王建伟, 郭继志, 姜良美, 等. 三峡移民健康状况及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3): 480–481.
[13] 秦敬柱, 袁长海, 刘保锋, 等. 山东省三峡移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3): 1138–1139.
[14] 谭琳琳. 丹江口库区脆弱期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郑州大学, 2012.
[15] 庄立辉, 郭继志, 汪洋, 等. 三峡库区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5): 535–536. DOI:10.11847/zgggws2007-23-05-15
[16] 马申, 王白山, 朱伟. 体力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态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1): 50–51. DOI:10.11847/zgggws2010-26-01-28
[17] 慕晓. 南水北调移民心理社会应激干预效果评估[D]. 郑州大学, 2014. http://industry.wanfangdata.com.cn/dl/Detail/Thesis?id=Thesis_Y2545400
[18] 李辉, 孙群, 李景悦, 等. 什邡市师古镇灾民安置点公共卫生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0): 1158. 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8.10.005
[19] 陈端颖, 王枫, 王娟. 丹江口库区移民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20: 4205–4206, 4209.
[20] 段跃芳, 孙永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策略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2(5): 15–18.
[21] 陈端颖, 王枫, 王娟. 丹江口库区移民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20: 4205–4206, 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