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3): 437-440   PDF    
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
何健, 孙经, 李凤娟, 杨汴生, 王旭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与学校卫生科, 郑州 45001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为住校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1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中抽取初高中学生21 790人,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14 818名住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8.7%,心理健康10个分量表中以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为(2.26±0.79)分。农村住校生心理量表总均分(2.06±0.52)高于城市住校生(2.02±0.54),高中住校生得分(2.08±0.52)高于初中住校生(1.97±0.54),重点高中住校生得分(2.12±0.51)高于普通高中(2.05±0.53)和职业高中(2.0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男、女生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9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非住校生相比,住校中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农村、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住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住校中学生心理状况差于非住校生。
关键词寄宿     中学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Mental health among middle school resident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HE Jian, SUN Jing, LI Feng-juan, et al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metal health status among middle school resident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students. Methods Totally 21 79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14 818 resident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m 70 schools in 7 municipalities and counties in Henan province with strate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nd surveyed with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MHI-60) and a general questionnaire in 2011.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resident students was 48.7%, with the highest score for learning stress (2.26±0.79) among the ten subscales of MMHI-60.Compared to among the urba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normal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voccational school resident stude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average overall MMHI-60 score was observed among the rural (2.06±0.52 vs.2.02±0.54), junior middle school (2.08±0.52 vs.1.97±0.54), and key senior middle school resident students (2.12±0.51 vs.2.05±0.53 and 2.05±0.51)(all 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overall score of MMHI-60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P>0.05), whil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9 MMHI-60 subscales (compulsion, paranoid, sensitiv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learning stress, maladaptation,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imbalance)(all P < 0.05);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overall MMHI-60 score between resident and non-resident students (P < 0.05). Conclusion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not good among the rural, senior middle school, especially key senior middle school resident student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 students is worse than that of non-resident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boar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urvey    

相比其他年龄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已成为心理卫生问题高发人群[1],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也有可能影响其成人期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2-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规划调整,寄宿已成为中学生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尽管有研究表明在校寄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独立意识[4],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寄宿制学校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学生远离家人及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都对住校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挑战。为了解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于2011年对河南省7个省辖市的21 79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豫北、豫中、豫南7个市和7个县共14个项目点中各抽取中学5所。每个城市抽取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各1所;每个县抽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县级初中1所、乡级初中1所。7个市为城市项目点,7个县为农村项目点,调查学校共计70所。每所调查点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抽样班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2 484份,回收有效问卷21 79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其中住校生14 818人,占68.0%;非住校生6 972人,占32.0%。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MHI-60)[5]:用于评估被试中学生近来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共60个条目,分为10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依次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总均分和各分量表因子分 < 2.0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00~ 2.99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00~3.99分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题,4.00~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5.00分表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6]。(2) 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编,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学习状况、是否在校寄宿、学习生活是否快乐等。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形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各项目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2人担任主测员,在当地教育部门及被调查学校的配合下,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填写问卷,保证学生自填问卷时老师不在现场。调查结束后问卷当场收回,时间20~25 min。调查数据录入软件由省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提供,采用双录入方法建立数据库。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双录入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住校生和非住校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住校生共计14 818人,其中男生7 006人,占47.28%,女生7 812人,占52.72%;年龄为10~31岁,平均年龄 (15.11±2.11) 岁;初中住校生4 757人,占32.10%,高中住校生10 061人,占67.90%;重点中学住校生4 478人,占30.22%,非重点中学住校生6 949人,占46.90%,职业中学住校生3 391人,占22.88%;农村住校生8 794人,占59.35%,城市住校生6 024人,占40.65%。

2.2 住校与非住校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14 818名住校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7 218人,占48.7%,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者6 459人,占43.6%,有中度心理问题者731人,占4.9%,有重度心理问题者 (包括较严重和严重)28人,占0.2%。非住校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2 734人,占39.2%,其中轻度心理问题者2 403人,占34.5%,中度心理问题者325人,占4.7%,重度心理问题者6人,占0.1%。住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住校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2.88,P=0.000)。

2.3 不同特征住校中学生量表得分情况 (表 1)
表 1 不同特征住校中学生各分量表得分比较 (x±s)

10个分量表中,住校生以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为2.26分,其次为强迫、焦虑、情绪不稳定和适应不良,其他分量表得分相对较低。对不同特征住校中学生量表总均分比较发现,农村住校生量表总均分高于城市,高中高于初中,重点高中高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尽管男、女生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偏执、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2.4 住校和非住校中学生心理量表得分比较 (表 2)
表 2 住校和非住校中学生各分量表得分比较 (x±s)

住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 (2.04±0.53) 分,非住校学生为 (1.92±0.5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77,P < 0.05)。各分量表均分比较发现,住校中学生在10个心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寄宿制学校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办学形式。尽管国外有研究认为在校寄宿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律、成熟、独立和辩证思考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激励和促进作用[7],但我国更多研究表明,寄宿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寄宿生较非寄宿生有更多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问题、性格缺陷、行为和学习问题等[8-10]。这可能与国外寄宿学校与我国寄宿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日常管理方式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住校生整体心理状况低于非住校生,住校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农村住校生心理问题尤其突出。这可能与多数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不完善、教育目的仍停留在提供食宿和"抓成绩、保平安"层面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有关[8]

在心理健康的10个分量表中,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说明学习压力仍是影响在校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赵念等[11]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习压力有关,学习不满是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尽管男女生整体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但女生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上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偏执、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上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女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种类不同,女生容易出现情绪类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而男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易出现行为和适应等问题。黄永新等[12]的研究也发现相似问题,分析可能与男女生性格特点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家长及医务人员应关注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在尊重其特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及时更正不良行为,促进其身心发展。住校高中生心理状况差于住校初中学生,与吴翠平等[13]研究结果一致,重点高中住校生心理状况更差,可能与高中生接触社会增多,自我意识增强,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重点高中升学压力更大而自我调控能力尚不成熟等一系列因素有关[13-14],加上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住校中学生心理状况较差,特别是农村住校生和高中住校生,其中重点高中的住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应予以特别关注。对在校学生来说,学习压力仍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男、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类型不同,在干预中应根据不同人群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方拴锋, 经承学, 王琳琳. 南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5): 565–567.
[2] 江述荣, 张保华, 侯彩兰, 等. 泰安市不同性质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7): 804–805. DOI:10.11847/zgggws2009-25-07-19
[3] 王宏, 汪洋. 重庆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6): 485–487.
[4] 王厥轩, 谢诒范. 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几点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 2000, 4(3): 40–43.
[5] 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 1997(4): 15–20.
[6] 马丽, 辛秀娟. 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8): 761–762.
[7] Brassard MR, Chen S. Boarding of upper middle class toddlers in China[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2005, 42(3): 297–304. DOI:10.1002/(ISSN)1520-6807
[8] 陈彦芳.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学, 2010.
[9] 肖利敏, 陶芳标, 陈钦, 等. 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9): 785–787.
[10] 白亮, 范亮.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述评[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4, 6(4): 27–32.
[11] 赵念, 向兵, 彭健, 等. 初中新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2): 266–269. DOI:10.11847/zgggws2013-29-02-37
[12] 黄永新, 林东, 韦弘. 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10): 1318–1319. DOI:10.11847/zgggws2010-26-10-56
[13] 吴翠平, 娄晓民, 戚珊, 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1): 1491–1492. DOI:10.11847/zgggws2011-27-11-65
[14] 何健, 张丁, 孙经, 等. 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3): 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