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2): 249-253   PDF    
小学高年级与初/高中学生恋爱态度和行为调查
李玉艳1, 赵瑞1, 周颖1, 纪红蕾1, 李亦然1, 于传宁2, 杨宏琳2, 武俊青1     
1.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7;
2. 复旦大学
摘要目的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高中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恋爱预防提出对策。 方法 于2014年9月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 92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785份,对中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占49.08%,其中高中生反对的比例(26.08%)低于小学生(58.62%)和初中生(62.85%);7.23%的调查对象表示恋爱过,主要为高中生,占17.61%,但小学生中有恋爱行为的比例亦占0.69%。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生和初中生恋爱风险高于小学生,高中生恋爱风险高于初中生;父亲文化程度和对恋爱的态度对学生的恋爱行为有影响。 结论 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关注学生的恋爱问题,对恋爱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是重点干预对象。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     中学生     恋爱态度     恋爱行为     影响因素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having a love affair among senior grade pupil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LI Yu-yan, ZHAO Rui, ZHOU Ying, et 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having a love affair among senior grade pupil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relevant interventions. Methods In September 2014, a total of 1 920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n a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with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the 1785 students with eligible response, the proportion of opposition toward having a love affair was 49.08% and the proportion was lower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6.08%) than among senior grade pupils (58.62%)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62.85%).Of all the students, 7.23% reported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a love affair and there were 17.61%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porting the experience but 0.69% of senior grade pupils reporting the experience.The results of stepwise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isk of having a love affair was higher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n among senior grade pupils and the risk was higher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father's education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having a love affair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students'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having a love affair.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having a love affair among students should be mentioned among senior grade pupils,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ith approval or neglig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blem.
Key words: senior grade pupil     high school student     attitude toward having a love affair     behavior about having a love affair     influencing factor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性发育成熟日趋提前,性意识迅速发展,青少年性态度趋于开放,性观念趋向自由,引发了青少年性行为的增加[1-2]。中学生意外妊娠和流产、遭受性侵害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青少年处于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及心理尚未成熟,是生殖健康的重点关注人群[3]。为了解青少年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和学生中的恋爱情况,于2014年9月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小学4~5年级和初中、高中学生1 785人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选取杭州市萧山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学校,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抽取3个班级,高中一年级抽取6个班级,将被抽取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学校发放问卷320份,共发放问卷1 9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785份,问卷有效率为92.97%。

1.2 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避免学生面对调查员时的害羞或尴尬等情况,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由班主任统一发放问卷,在回收时采用信封密封的方式回收。问卷首页为课题说明和知情同意书,学生在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后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对婚恋行为的态度、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恋爱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问卷进行录入和核对。应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1 785名学生,其中小学生580人 (32.49%),初中生603人 (33.78%),高中生602人 (33.73);男生852人 (47.73%),女生933人 (52.49%)。对象年龄为9~16岁,平均年龄 (12.85±1.87) 岁;其中,小学生平均年龄 (10.54±0.61) 岁,初中生 (12.97±0.35) 岁,高中生 (14.99±0.36) 岁。父亲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分别为561人 (31.43%)、535人 (29.97%);母亲文化程度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分别为592人 (33.17%)、550人 (30.81%)。有1 286人 (72.04%) 与父母居住在一起。有701人 (39.27%) 表示其家庭人均月收入>6 000元,有498人 (27.90%) 家庭人均月收入为4 000~6 000元。

2.2 调查对象恋爱态度和行为 2.2.1 恋爱态度 (表 1)
表 1 不同恋爱态度分布

对中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占49.08%,小学生和初中生反对的比例较高,而高中生反对的比例较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7.17,P < 0.0001)。

2.2.2 恋爱情况及行为 (表 2)
表 2 调查对象恋爱情况分布

有7.23%的调查对象表示恋爱过,高中生比例较高 (17.61%),开始恋爱的时间以初中二年级 (24.60%) 和三年级 (27.78%) 比例较高,主要恋爱行为是异性间的拥抱。在恋爱对象中,有41.73%表示出现过问题,主要是不敢拒绝 (40.43%) 或拒绝不成功 (25.53%)。

2.3 恋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表 3)
表 3 不同特征学生恋爱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男生恋爱比例高于女生,不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主要居住方式对象发生过恋爱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住集体宿舍的学生恋爱过的比例较高。对中学生恋爱持赞成态度的对象恋爱过的比例远高于持反对态度者。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学生恋爱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2 多因素分析 (表 4)
表 4 调查对象恋爱行为影响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学校、性别、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主要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恋爱的态度共7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 (sle=0.05,sls=0.10),分析调查对象是否恋爱 (否=0,是=1) 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初中和高中学生恋爱的风险高于小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学生,其恋爱风险高于父亲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学生;对中学生恋爱持赞成和无所谓态度的对象发生过恋爱行为的风险高于持反对态度的学生。进一步进行多分类变量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初中的对象相比,高中学生恋爱风险升高;与父亲文化程度初中的学生相比,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学生其恋爱风险增加;与对恋爱持无所谓态度的对象相比,持赞成态度的学生恋爱风险升高。

3 讨论

青春期恋爱 (早恋) 是指未成年人过早地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一般指 < 18岁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4]。学生恋爱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家长和老师担心因此影响学生学习,也担心因为青春期冲动而发生性交等行为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往研究显示,64.06%的高中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43.51%的高中生有过恋爱经历[5]。李俭莉[6]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过恋爱经历的高中生占42.09%,54.08%的高中生有性自慰情况,15.39%的高中生发生过性交行为。对上海市618名初三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接受恋爱双方发生拥抱、接吻等亲昵行为,高达74%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分别有1.3%男生和0.7%的女生自我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7]。本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对恋爱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为62.85%,有恋爱行为的比例为3.15%;高中生对恋爱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仅为26.08%,发生过恋爱行为的比例为17.61%。本研究中学生对恋爱持较高的宽容态度,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7]。但本研究中高中生恋爱的比例低于汉中[5]和内江[6]地区的调查,这可能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高一新生有关。

宋逸等[8]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为4.4%,男、女生分别为6.9%和2.1%,职业中学学生性行为报告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随着年级增加、看过色情书刊/影像制品、长期不与父母同住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留守儿童等情况) 等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深圳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父母职业和学历对初中学生的恋爱情况有影响,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早恋发生率略高于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9]。本研究也发现随着年级 (小学、初中、高中) 的增加,恋爱风险增加,父亲学历对学生的恋爱情况有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恋爱态度持反对、无所谓、赞成的学生恋爱风险依次升高,提示宽容的态度可以促进行为的发生,进一步验证了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及其在性教育上的应用价值[10-11]

目前,对小学生关注较多的是性生理发育情况和性知识需求,对性行为研究较少。王晶[12]的研究显示,有近1/3的小学4~6年级学生第一性征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方面,女生性生理发育比男生早。从性意识的发展阶段来看,小学五六年级还依然处在性意识的潜伏期和两性疏远期。在性观念方面,男生比女生观念表现得更开放,但大部分同学还未形成自己的性观念。但有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小学生选择了有度地与异性交往,反映了小学生有积极开放的性观念意识[13]。而对小学4~6年级的研究显示,小学生的性知识知晓率低,在开展一定的健康教育课程后,小学生对性保健、性心理、性疾病的知识需求量较干预前增加,>80%的小学生期望性生殖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师和父母[14]。本调查显示,已经有0.69%的小学生有恋爱行为,而在初中和高中生中,其恋爱行为发生在小学阶段的比例分别有40%和10.78%,提示对小学高年级 (四年级及以上) 学生的性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由于在本次调查的580名小学生中,仅有4人恋爱过,不能单独分析小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今后需进一步在小学高年级开展相关的调查。

异性交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为了让青少年不过早发生性行为而限制异性交往,可能会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和恋爱行为宜“疏”不宜“堵”[15]。因此,学校必须承担起青少年性教育的责任,以学校为主体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性健康教育模式,将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列入正式的课程表,从小学开始循序渐进进行讲授。同时,性教育不是单纯的性知识教育,它应该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领域,学校性教育应与社会教育相互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其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悦, 林柔君, 王亚平, 等. 沿海3省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及需求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2) : 213–216.
[2] 刘伟佳, 刘伟, 林蓉, 等.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 772–774.
[3] 朱敏贞, 何桂香, 韩铁光, 等. 深圳市未婚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6) : 875–877.
[4] 刘兵. 社会生态视角下青少年早恋现象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5(3) : 38–41.
[5] 王磊, 王全丽, 侯欣, 等. 高中生性态度与AIDS/性相关知识及性教育现状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4) : 385–387.
[6] 李俭莉. 内江地区高中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7) : 1265–1267.
[7] 胡晓雯, 谢静波, 谭晖, 等. 上海市618名初三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10) : 1462–1465.
[8] 宋逸, 季成叶, 星一, 等. 中国18省市自治区城市高中生性行为现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12) : 1079–108.
[9] 胡序怀, 陶林, 张玲, 等. 深圳中学生早恋发生及影响和关联因素调查[J]. 中国性科学, 2012, 21(1) : 32–27.
[10] Steel JL, Herlitz C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sexual abuse and proxies for sexual risk behavior:a random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Sweden[J]. Child Abuse Negl, 2005, 29(10) : 1141–1153. DOI:10.1016/j.chiabu.2004.10.015
[11] 陈羿君, 张雪, 杨茹. 妊娠少女性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模型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8) : 1030–1034.
[12] 王晶.11-13岁青少年性成熟、性意识、性观念、自我控制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7.
[13] 周月红.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学校性教育对策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6) : 157–160.
[14] 黄鸿峰, 张旋. 福州市某城郊小学性生殖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4, 28(1) : 243–245.
[15] 郑思东, 方展强. 341名高中生性行为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校医, 2011, 25(9) : 6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