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
当今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研究解决老年人养老和提升生活满意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截止2014年底,辽宁省≥60岁户籍人口为837.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9.6%,较全国15.5%仍高出4.1个百分点[2-3]。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老年人占总人数10%,即处于老龄化社会[4]。贫困地区老年人收入较低,空巢和独居老人比例增多,养老机构已成为其主动或被动的选择。然而,社会对贫困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关注程度低,缺少对生活满意度理论的研究。本研究于2015年5月—2016年1月调查辽宁省贫困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情况,分析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于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辽宁省的1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康平、岫岩、新宾、清源、桓仁、义县、阜蒙、彰武、西丰、朝阳、建平、喀左、北票、凌源、建昌)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贫困县(朝阳、康平、喀左、义县、建平、新宾)中床位数≥50的养老机构发放自制问卷(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462份。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养老机构必须持有民政局发放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排除标准:(1)入住养老机构<1个月者;(2)神志不清或有意识障碍,不能正确理解问题且做出回答者;(3)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如实回答问题者。
1.2 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资料。在发放调查问卷前,首先讲明此次问卷的学术用途,不会泄露其个人隐私,征求被调查者本人同意后,由研究者进行一对一式的问卷调查,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和要求,请其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完成;对于填写有困难者(精神智力障碍者除外),协助其完成,填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62份,剔除不合格问卷46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该问卷内容包括2部分:(1)入住老年人的个人一般情况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等;(2)入住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提供各项服务的满意度测评,包括餐饮、洗浴、出行、助急、康乐保健、生活护理、清洁和医疗满意度。每一项服务均从5个维度进行衡量,接受调查的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对各维度和该项服务总体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1.3 研究工具本研究以Service Quality Scale(SERVQUAL)量表[4]作为依据,自行设计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1,整体可靠性较高,KMO(Kaiser-Meyer-Olkin)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849,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χ2值为7 516.678,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说明该问卷的信度和内容效度较好。
1.4 回归模型建立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为因变量;“餐饮、洗浴、出行、助急、康乐保健、生活护理、清洁、医疗”为自变量,采取逐步回归法,选择符合判断的自变量且对因变量贡献最大的进入回归方程。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入住老人一般情况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服务质量各项目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表 1) 416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01人(48.3%),女性215人(51.7%);年龄在60~69岁195人(46.9%),70~79岁155人(37.3%),80~89岁59人(14.1%),≥90岁7人(1.7%)。
| 表 1 一般情况汇总表 |
2.2 生活满意度情况 2.2.1 满意度评分标准
本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中5个维度8个项目进行满意度评分,其中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5分,中间的分数依次表示不同程度的满意度,取得各类服务内容的满意度平均值。结果显示,餐饮、洗浴、出行、助急、康乐保健、生活护理、清洁和医疗8个服务项目满意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46、3.25、3.40、3.36、3.48、3.44、3.38、3.39分,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55分。
2.2.2 整体满意度与服务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表 2)对餐饮、洗浴、出行、助急、康乐保健、生活护理、清洁和医疗各个服务项目满意度与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进行单侧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检验,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0.170、0.197、0.168、0.214、0.217、0.240和0.145,P值均﹤0.05,具有明显相关性。表明在各个服务项目中,项目的提取是具有针对性的,同时每个项目之间也呈现显性相关,项目之间的设定具有一致性。
| 表 2 各项目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r) |
2.2.3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为因变量,以相关关系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餐饮X1、洗浴X2、出行X3、助急X4、生活护理X5、康乐保健X6、清洁X7、医疗X8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595(R2=0.354、调整R2=0.265),说明线性回归关系较好;模型的F值为16.376,P值为0.000,此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的解释变量的容忍度均>0.10,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均<10,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现象,不影响模型的正确性。从模型的结果可以发现,餐饮(非标准化系数β=0.182,t=4.173,P=0.000)、生活护理(非标准化系数β=0.152,t=2.863,P=0.004)、康乐保健(非标准化系数β=0.131,t=2.373,P=0.018)这3项服务对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非标准化系数β=1.940,t=8.205,P=0.000)均存在明显影响,得到的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满意度回归方程如下:
|
注:
餐饮中提供饭菜的味道和质量符合要求;餐饮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富有耐心;餐食能够保证每天准时供应;餐食价格是根据老年人情况定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护理中您有护理需求时能及时获得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经过培训,护理服务具有专业性;护理人员态度和蔼有耐心,能照顾您的感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乐保健中您需要康乐保健服务时,护理人员能及时提供;护理人员经过培训,提供服务有效果;护理人员提供服务时,态度和蔼,富有耐心;康乐保健是根据您个人情况安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 3 各维度与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n=416,x±s,分) |
3 讨 论
入住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既反映了老年群体生活的满足情况,又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心态[5]。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仅要对生活感兴趣,还应关心注重生活的质量及意义。其生活不应只从延长生理寿命这一问题考虑,还应考虑到较低的生活满意度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社会关系。本调查发现,入住养老机构中年轻老年人占多数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主要依靠社会保障救济生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差,生活困难,入住养老机构主要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认为其适合养老。老年人比较注重养老机构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服务[6]。其中,能否供给符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和准时供应是关键。因此,除对养老机构的硬件环境考量外,更应注重餐饮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科学膳食。此外,老年人对餐饮价格比较敏感,养老机构可在每日供餐前公示出当日菜品的市场价格,使餐饮价格更加公开、透明,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对餐饮服务的满意度。老年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护理人员的态度也是老人比较在意的。生活护理服务一般包括如厕、翻身、帮助等,当老年人有上述需求时,会期望得到较快的响应[7],护理的及时性,护理的质量问题[8],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变得尤为重要[9]。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者和老年人的反馈[10],其专业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对生活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11]。目前,正确的康复指导及服务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4]。康复保健护理不仅可以防止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帮助老年人缓解慢性病痛,还可以保持其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进而减少因为孤独而导致的心理问题[12]。因此,护理人员既要丰富康乐保健服务形式,还应提升相应精神慰藉层次[13],使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到提高。
在人类老化过程中,老年人需要大量精力去适应社会的多重转变。养老机构决不能仅仅以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照顾为目的,还应发展更多的服务项目,关注和改善老人生活质量,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相关慢性病护理的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不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 [1] | 田素芬.辽宁省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5. |
| [2]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经济的人口图谱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EB].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69715.html,2015. |
| [3]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EB].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78149.html,2015. |
| [4] | 张会君, 黄菲, 尹姣. 辽宁省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8(14) : 2565–2567. |
| [5] | 向熊.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决定因素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以武汉市X老人公寓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 |
| [6] | 吴炳义, 纪青, 黄晶.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4, 20(3) : 81–86. |
| [7] | Boldy D, Davison M, Duggan R. Client satisfaction as a driver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ervices for older people:a Western Australian case study[J]. Australas J Ageing, 2015, 34(1) : 62–67. DOI:10.1111/ajag.2015.34.issue-1 |
| [8] | Bradshaw SA, Playford ED, Riazi A. Living well in care hom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J]. Age Ageing, 2012, 41(4) : 429–440. DOI:10.1093/ageing/afs069 |
| [9] | 李淑云, 宋久存, 李志强. 辽西地区养老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8) : 1069–1072. |
| [10] | Sprangers S, Dijkstra K, Romijn-Luijten A.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a nursing home:effects of a brief intervention on residents and nursing aides[J]. Clin Interv Aging, 2015, 20(10) : 311–319. |
| [11] | Rodriguez-Martin B, Martinez-Andres M, Cervera-Monteagudo B, et al.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care amo ng residents of public nursing-homes in Spain:a grounded theory study[J]. BMC Geriatr, 2013, 28(13) : 1–9. |
| [12] | Evangelista RA, Bueno AA, Castro PA, et al.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elderly residents in a nursing home[J]. Rev Esc Enferm USP, 2014, 48(2) : 81–86. |
| [13] | 仇琰, 王佳姝, 俞蕾, 等. 宁波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现状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11) : 1472–1474. |
2017, Vol.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