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6, Vol. 32 Issue (12): 1655-1659   PDF    
中国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分析
刘蔚1, 高记华2, 周璐1, 许建成2, 陈雪清2, 王超2, 魏少兴2, 田茂生2     
1.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2. 河北省中医院肛肠科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肛肠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 方法 于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对68 906名调查对象进行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城乡居民近3个月的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情况。 结果 肛内肿物脱出发生率为14.55%、肛门周围疼痛发生率为16.53%、肛门坠胀感发生率为14.98%、肛门流脓发生率为5.88%、便血发生率为22.52%。 < 25岁和≥65岁居民各症状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肛内肿物脱出:12.51%和12.28%;肛周疼痛:16.03%和12.34%;肛门坠胀:13.63%和13.05%;肛门流脓:8.20%和3.96%;便血:23.92%和17.04%。司机、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等需要长期久坐久站的职业,其肛肠疾病常见症状的发生率均较高;日常辛辣食物摄入较多的人群,其各种症状发生率均有所上升;蔬菜、水果摄入较多的人群,其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均较低。 结论 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坠胀感、肛门流脓和便血为中国肛肠疾病的主要症状,其发生与年龄、职业、日常饮食习惯等联系密切。
关键词肛肠疾病     主要症状     影响因素    
Common symptoms of anorectal disease among adult residents in China
LIU Wei, GAO Ji-hua, ZHOU Lu, et al     
Mayingl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orectal disease among adult residents in China. Methods A nationwide anorectal diseas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March 2013 and June 2014 among 68 906 permanen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ged 18 years and over recruite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66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3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The survey included a househol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on symptoms of anorectal disease during previous three months and a physical examination.SPSS 17.0 was used in data analyses. Results The self-reported incidences were 14.55% for prolapsus of anal neoplasm, 16.53% for anal pain, 14.98% for anal bulge, 5.88% for anal discharging of pus, and 22.52% for hematochezia among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the previous three months; the participants at the ages of < 25 years and≥65 years reported lower incidences for prolapsus of anal neoplasm (12.51% and 12.28%), anal pain (16.03% and12.34%), anal bulge (16.03% and12.34%), anal discharging of pus (8.20% and 3.96%), and hematocheziathan (23.92% and 17.04%) compared to those at other ages.The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workings with long-time sedentariness or standing (driver, teacher,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taking more spicy food in daily diet reported higher incidents of the main symptoms, whereas the participants taking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s reported lower incidents of the main symptoms of anorectal diseases. Conclusion Prolapsus of anal neoplasm, anal pain, anal bulge, anal discharging of pus, and hematochezia are main symptoms of anorectal diseases and the incidences of the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age, occupation, and daily diet pattern among adult resi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anorectal disease     main symptom     influencing factor    

根据最新的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肛肠疾病的患病率为50.1%,远远高于一般常见疾病等[1-2]。明确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在临床治疗上很重要[3]。肛肠疾病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肛门部的肿胀与疼痛,鲜血便或粘液血便或者是脓血便,肛门部有异物突起或脱出,肛门部流粘液,肛门部肿块突起,肛门部的异物感,肛门瘙痒与潮湿,腹泻与便秘,大便外形改变,恶寒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包块、贫血等[4-5]。为掌握中国肛肠疾病的患病情况及主要的临床症状,本研究于2013年3月-2014年6月由马应龙药业集团与中华医学会肛肠分会合作,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常见肛肠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中国大陆地区3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按经济水平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分层抽样,每个省抽出2个地级市,在每个调查地区中按比例抽取≥18岁的城镇社区居民及农村居民中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6个月)为调查对象[6]

1.2 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7-8],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2)常见症状:便血、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坠胀感、肛内肿物脱出、肛门流脓等;(3)相关生活情况。由各地经过培训后的调查人员在征求被调查者同意后,深入到被调查居民家中进行走访调查。

1.3 诊断标准

本次调查根据居民自我报告症状,由肛肠疾病专科医生参照《现代肛肠外科学》[9]进行诊断。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其中有序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趋势性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 560份,收回有效问卷68 906份,有效回收率为97.66%。其中男性37 182人,占53.96%;女性31 724人,占46.04%;男女性别比为1.17:1。城市常住人口42 792人,占62.10%;农村常住人口26 114人,占37.90%。年龄18~82岁,中位数年龄为38岁。大部分为已婚者,占80.58%(55 525/68 906);其余未婚、丧偶、离异者共占19.42%(13 382/68 906)。学历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68.00%(46 856/68 906);大专及以上者占32.00%(22 050/68 906)。

2.2 不同地区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表 1)
表 1 不同地区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

中国肛肠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坠胀感和肛门流脓。在全国不同区域内,肛内肿物脱出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华中地区,为18.42%,发生率最低的是东北地区(10.16%),其次是华东地区(12.83%);3个月有过肛门周围疼痛的情况,发生率为16.53%;不同区域中,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华中地区,为21.50%,发生率最低的是东北地区(11.74%),其次是华东地区(13.04%);调查地区城乡居民在近3个月有过肛门坠胀感的情况,发生率为14.98%,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西北地区,为20.81%,其次是华中地区(19.40%),最低的是东北地区(9.80%);城乡居民在最近3个月有过肛门流脓的情况,发生率为5.88%,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较高的是东北地区(9.69%)和华中地区(9.67%),最低的是华东地区(3.52%)。华南地区总便血症状发生率高达40.24%,高于第2位的华中地区(28.25%)(χ2=300.702,P < 0.001)。

2.3 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表 2)
表 2 不同性别和年龄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

男、女性肛内肿物脱出症状发生率均随着年龄增大而上升,在45~54岁肛肠疾病发生率达到最高(男性为15.96%,女性为16.66%),55岁以后开始下降。无论男性或女性,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男性城乡居民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不同,女性城乡居民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也不同;不同年龄城乡居民的症状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男性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在45~54岁达到最高,为16.30%,不同年龄男性居民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差异明显。女性肛门坠胀感症状在35~44岁发生率最高,为16.08%,不同年龄女性居民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差异明显。调查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不同年龄组的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不同;男性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在18~24岁为8.20%,之后随年龄增加,该症状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女性18~24岁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为4.49%,25~34岁略有上升,到35岁以后又有所下降。男、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便血症状发生率变化趋势均一致,即在25~34岁达到最高(男性为28.45%,女性为26.22%),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下降,≥65岁居民发生率为最低。

2.4 不同职业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表 3)
表 3 不同职业居民常见症状发生率(%)

在业人员中,肛内肿物脱出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19.33%)、商业/服务业员工(17.56%)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7.27%),不同职业城乡居民肛内肿物脱出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34.17%)、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9.87%)和教师(19.18%),不同职业城乡居民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25.49%)、教师(19.34%)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8.91%),不同职业城乡居民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1.12%)、商业/服务业员工(7.62%)和一般办事人员(7.12%),不同职业城乡居民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便血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41.46%)、专业技术人员(28.52%)和教师(26.44%),不同职业城乡居民便血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不同饮食习惯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表 4)
表 4 不同蔬菜、水果及辛辣食物摄入习惯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

日常不同蔬菜、水果摄入频率较高的居民,其肛肠疾病常见症状的发生率均较低,每天摄入与偶尔摄入的居民各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肛内肿物脱出(13.18%和21.72%)、肛门周围疼痛(14.29%和25.17%)、肛门坠胀感(12.53%和22.65%)、肛门流脓(4.02%和10.99%)、便血(18.62%和26.90%),各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辛辣食物摄入频率不同的居民,其肛肠疾病各症状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经常摄入与很少摄入的居民各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肛内肿物脱出(16.36%和15.37%)、肛门周围疼痛(20.35%和15.77%)、肛门坠胀感(17.87%和14.61%)、肛门流脓(5.80%和5.86%)、便血(26.19%和16.76%),除肛门流脓症状外,其他各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报告近3个月发生的肛肠疾病相关症状主要包括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坠胀感、肛门流脓和便血,以上症状报告率分别为14.55%、16.53%、14.98%、5.88%、22.52%。男、女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周围疼痛和肛门坠胀感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居民肛门流脓和便血症状发生率高于女性。不同症状发生率年龄分布均有所不同。肛内肿物脱出和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在25~64岁均处于较高水平, < 25岁和≥65岁2个年龄段居民患病率均较低;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在18~64岁均处于较高水平,达>15%,但≥65岁居民该症状发生率约为12%;无论城市或农村,肛门流脓和便血症状发生率在25~34岁均为最高,从35~44岁开始,随年龄升高有逐渐下降趋势,≥65岁居民发生率最低。在职业分布方面,总体上,司机、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等需要长期久坐久站的职业,其肛肠疾病常见症状的发生率均较高。不同症状发生率的职业分布有一定差异:肛内肿物脱出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19.33%)、商业/服务业员工(17.56%)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7.27%);肛门周围疼痛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34.17%)、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9.87%)和教师(19.18%);肛门坠胀感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25.49%)、教师(19.34%)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8.91%);肛门流脓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11.12%)、商业/服务业员工(7.62%)和一般办事人员(7.12%);便血症状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司机(41.46%)、专业技术人员(28.52%)和教师(26.44%)。饮食习惯与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有密切联系,摄入辛辣食物频率较高的居民,其各种症状发生率均有所上升,而每天定量喝水和摄入蔬菜、水果较多的居民,其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肛肠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临床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各临床症状的发病机理[10-11];另一方面重视肛肠疾病各临床症状的构成比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和预防措施,并普及肛肠疾病的健康教育,普及肛肠健康体检,防治由于对症状的疏忽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和结直肠肿瘤的发生[12-15],因此对肛肠疾病常见症状的综合分析,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控制和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 吕筠, 郭彧, 等.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 249–255.
[2] 李镒冲, 刘晓婷, 胡楠, 等. 中国2010年糖尿病疾病负担[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1) : 33–36.
[3]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4] 于海泉, 康合堂, 康彦旭. 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 : 116–132.
[5] 何敬, 周铁明. 1245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 : 14–15.
[6] 田振国, 陈平. 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7] 史飞, 张爱莲, 崔婧, 等. 肛肠疾病患者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8) : 1039–1041.
[8] 王文进, 李梅岭, 何洪芹, 等. 沧州城乡居民肛周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 : 38–40.
[9] 喻德洪. 现代肛肠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
[10] 王健, 李丁. 痔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 26(1) : 193–196.
[11] 郑卫方, 林建江, 卢中华, 等. 农村居民常见肛肠疾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 27(6) : 544–546.
[12] 徐红, 黄卫国, 郭淳, 等. 1795例常规体检者中痔病患病情况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8) : 884–886.
[13] 安庆玉, 李晓枫, 高晓虹, 等. 大肠癌与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7) : 892–893.
[14] Hurlstone DP, Karajeh MA, Shorthouse AJ.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implications for UK and European initiatives[J]. Tech Coloproctol, 2004, 8(3) : 139–145. DOI:10.1007/s10151-004-0077-1
[15] 刘桃成, 廖嫦英, 梁维君, 等. 青年人大肠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9) : 1144–1146.
中国居民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分析
刘蔚, 高记华, 周璐, 许建成, 陈雪清, 王超, 魏少兴, 田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