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6, Vol. 32 Issue (11): 1556-1560   PDF    
重庆市2007-2014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蒋和宏1,2, 郭晓嘉2, 陈于1     
1.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 渝中 400016;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渝中 400016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性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重庆市2007-2014年性病资料。 结果 2007-2014年重庆市性病发病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12 686例(报告发病率为45.18/10万)增至2014年的19 13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5/10万),年均增长5.21%。5种性病中梅毒所占构成比为55.99%,梅毒发病例数为72 486例,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31.46/10万。重庆市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市区,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均高于110/10万。全市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集中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除武隆县外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性病病例中男性报告病例数为64 673例,报告发病率为54.91/10万;女性报告病例数为64791例,报告发病率为57.53/10万。20~45岁组的性活跃人群报告病例数为81 731例,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63.13%。≥60岁组报告病例数及构成比均逐年上升。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居多,2者共占48.62%。 结论 重庆市性病流行呈低流行状态,性病发病率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数地区差异较大,市区高于郊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60岁组发病数和构成比均逐年增加。
关键词性病     流行病学     重庆    
Prevalenc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2007-2014
JIANG He-hong, GUO Xiao-jia, CHEN Yu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prevalenc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between 2007 and 2014,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STDs prevention. Methods Data on reported STDs inciden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from 2007 through 2014 were collected via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sults The morbidity of STD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during the 8-year period,with the increased annual number of cases and morbidity reported from 12 686 and 45.18/100 000 in 2007 to 19 137 and 64.45/100 000 in 2014 and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5.21%.Syphilis accounted a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5 STDs reported and annual reported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creased yearly.The reported STDs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urban areas than in other areas,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of higher than 110/100 000 for the top three epidemic areas; while,lower annual incidence rates (less than 50/100 000) were reported in south-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areas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The reported STDs incidence rate was slightly higher among the females than among the males; although the incidence rate was the highest among sexually active individuals aged 20 to 45 years,which accounted for 63.13% of all cases reported,the proportion of reported cases aged 60 years and above increased yearly during the period.The major part (48.62%)of the reported STDs cases were farmers,household workers and the unemployed. Conclusion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STDs epidemic is at a low prevalence level but increases slowly; the reported STD incidence is higher in urban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than in suburban,undeveloped,and rural areas and the ratio of reported case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increases yearly.
Key word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epidemiology     analysis    

目前性传播疾病处于流行状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会促进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1-4],近年来,经性途径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主要途径。性传播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5]。为了解近年来重庆市性病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对重庆市2007—2014年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7—2014年重庆市39个区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性病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自于疾病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 报告病种

共5种。2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淋病、梅毒)和3种监测管理传染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其中梅毒包括I期梅毒、II期梅毒、III期梅毒、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

1.3 诊断标准

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编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6]中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及临床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2007年1月—2014年12月的数据,利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及病种构成(表 1)

2007—2014年重庆市累计上报各种性病12 94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6.19/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数从2007年的12 686例上升到2014年的19 137例,年均增长6.05% ;年报告发病率从2007年的45.18/10万上升到2014年的64.45/10万,年均增长5.21%。5种性病中梅毒与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除2009年略有下降外),梅毒发病率2008年与2007年比较明显上升(χ2=322.92,P<0.001),2009年与2008年比较略有下降,2009年后逐渐稳步上升,梅毒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发病率最高的性病,疫情形势严峻;尖锐湿疣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稍有起伏,总体略有上升;而淋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略有起伏。2007—2014年梅毒报告病例数一直居第1位,2007—2008年淋病报告病例数居第2位,尖锐湿疣报告病例数居第3位,2009—2014年尖锐湿疣报告病例数跃居第2位,淋病报告病例数变为第3位。2007—2014年,5种性病发病率资料统计,5种性病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 1 2007—2014年重庆市性病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及增长率(1/10万)

2.2 地区分布(图 1)

全市39个区县5种性病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均以梅毒最多,构成比最大。报告发病率最高在市区,市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南岸区,其发病率达到113.42/10万;其次是围绕市区的近郊区,其发病率为56.37/10万;离市区较偏远的远郊区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为29.55/10万。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南川区、万盛经开区、铜梁区、南岸区、大足区,其发病率在146.21/10万~86.62/10万之间。2007—2014年重庆市地区分布的特点为:市区高于郊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图 1 2007—20l4年重庆市性病发病率地区分布图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表 2)

性病病例中男性64673例,占49.95%;女性64791例,占50.05%。男女病例数比值为1.00:1。男性病例报告发病率为54.91/10万,女性病例报告发病率为57.53/10万,女性病例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8,P=0.003,P<0.01)。

表 2 2007—2014年重庆市性病病例性别分布(1/10万)

2.3.2 年龄分布(表 3)

2007—2014年报告的12 9 464例性病病例中,各年龄组均有性病发生,以20~45岁组的性活跃年龄段为高发年龄段,计81 731例,占病例总数的63.13%;其他年龄段病例数较少,但0~1岁组病例数为3 161例,占2.44%。从发病趋势上看,20~45岁性活跃人群所占比例每年略有起伏,变化不大;<15岁儿童从2010年以后有逐年降低趋势; ≥60岁高龄组,病例数和构成比均逐年上升。

表 3 2007—2014年重庆市各年龄段性病病例数及构成比

2.4 职业分布(表 4)

所有职业均有病例报告,但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商业服务、离退人员等职业。其中,农民33 613例占总病例数的25.96%,居各职业首位并占有绝对优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分别以29 339例(22.66%)和11 631 例(8.98%),分居各职业的2、3位。

表 4 2007—2014年重庆市性病病例职业分布

3 讨 论

重庆市性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低于全国2003年的数据(56.70/10万)[7],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尤以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14年梅毒发病率一直在5种性病中最高,特别是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上升明显。梅毒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市区两级加强了梅毒诊断标准和报告要求的培训,医疗机构重视梅毒病例的规范诊断和报告,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加强,漏报率减少;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辖区内高危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同时也加强了对梅毒的检测;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室诊断水平提高,隐性梅毒被大量发现;通过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促进了人群的正确就医行为,接受检测的人数增多。淋病的报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这与全国淋病的流行特征相同[8]。淋病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广泛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淋病临床表现明显,很多患者自行到药店买药治疗或在个体和私人诊所就医,而药店不会报告性病,个体和私人诊所性病报告不及时或者存在漏报。

重庆市性病发病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市区性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人口流动:市区是我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市区为重庆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存在易感染性病的行为;性病报告质量:市区性病报告工作基础较好,实验室检测网络较健全,性病筛查覆盖率较高[9]。这说明重庆市性病的重点防治应该放在人口密集的较发达城区。人群分析发现,2007—2014年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自2010年以来,女性性病病例多于男性,这与国内部分地区报告一致[10-12]。女性性病病例增加是胎传梅毒病例增加的直接因素,建议加强孕期和产期梅毒检查,采取有力措施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减低胎传梅毒的发病率,以达到梅毒控制规划所要求的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的目标;重庆市5种性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45岁,与其他地区报告结果基本一致[11-13],因此性活跃人群仍为性病的危险人群,今后仍是干预重点,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该类人群的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安全套的发放,以降低性病发病率,减少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重庆市≥60岁人群性病病例上升幅度较大,性病发病存在老年化趋势[11, 14],提示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群的性病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和行为干预;重庆市性病发病的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主,与其他地区一致[10, 12, 15]。性病患者文化程度大多比较低,接受性病知识宣传较少,个人约束能力差,很容易发生商业性行为。因此,这些人群应作为本市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其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学生虽然在报告性病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学生性观念开放、随意,性安全意识薄弱,自制力差,高校性教育缺失,学生在受到外界各种性诱惑时,很难把握他们的性行为[16],增加了性病艾滋病感染机会,因此应在校内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提高青年学生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意识。职业报告准确性不高,结合地区分布可知,病例报告职业中的农民有一部分实际职业应为民工,职业不详者所占比例过高,不利于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希望各区县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准确报告患者的职业,便于准确分析性病疫情。

参考文献
[1] 王露, 安允萍, 陈跃. 2003-2007年新疆喀什地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 疾病监测, 2008, 23(9) : 565–567.
[2] 慎松, 李光勤, 赖智勇. 人群中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 : 122–124.
[3] 周爽, 冯连贵, 丁贤彬, 等. 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 2010, 39(2) : 215–217.
[4] 张懋奎. 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9) : 3805–3810.
[5] 包正敏, 李邦辉. 都匀市2011年网报性病疫情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1, 25(3) : 204.
[6] 王千秋, 刘全忠, 徐金华.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72-125.
[7] 秦倩倩, 朱昊, 张丽芬, 等. 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04, 19(10) : 381–383.
[8] 吴晓明, 林汉生. 1991~2006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6) : 3051–3052.
[9] Yang LG, Tucker JD, Wang C, et a1. Syphilis test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at medical facilities in southern China[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1, 89(11) : 798–805. DOI:10.2471/BLT.00.000000
[10] 周健, 马璐, 蒋巧英. 贵阳市2006~2010年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 : 333–336.
[11] 洪璇, 孙希凤, 刘凤英, 等. 2004~2012年广东省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 21(1) : 65–69.
[12] 刘志琦, 马骥雄, 张玉梅, 等. 甘肃省白银市2006~2011年性病疫情流行趋势分析[J]. 医药卫生, 2013, 42(12) : 97–99.
[13] 朱红, 郑铁洪, 邱莉霞, 等. 深圳市福田区2008~201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7) : 1057–1058.
[14] 李忠明, 叶浩森, 黄弦. 2007~2011年珠海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 19(1) : 46–49.
[15] 韦正亚, 孙琳. 扬州市2006~2010年性病疫情分析[J]. 疾病防治, 2011, 13(4) : 8–9.
[16] 马骏, 郭剑. 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高危性行为与性病网络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0) : 3928–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