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海省人民医院
TORCH是一组可导致病原微生物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T(Toxoplasma gondii, TOXO)代表弓形虫,O(others)指的是其他有关病毒如EB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人细小病毒B19等, R(rubella virus, RV)代表风疹病毒,C(cytomcgalovirus, CMV)代表巨细胞病毒, H(herpes simplex virus, HSV)代表单纯疱疹病毒。孕妇感染TORCH会对下一代造成不良结局[1-2]。青海省少数民族相对集中,藏区妇女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薄弱,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前期研究证实青海省藏族育龄妇女TORCH感染率高于相邻省份[3],然而导致藏区育龄妇女TORCH高感染率的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3年5—8月对青海省玉树州2个乡镇700名育龄妇女TORCH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于2013年5—8月,随机抽取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结古镇和哈秀乡2个乡镇作为调查地区,其中结古镇涵盖了镇东、镇北和镇南3个居委会;哈秀乡调查了所管辖的岗日、哇陇、甘宁、云塔所有4个牧委会。共有700名藏族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8份,回收率为94.0%,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1.38±9.23)岁。收集了550名藏族育龄妇女静脉血样,血样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3.87±8.76)岁。
1.2 方法调查员依照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征求流行病学和妇幼保健专业专家意见,自制调查问卷,预调查后完善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年龄、居住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收入状况、初次性行为年龄);生殖保健知识(体检、吸烟、接触动物、加强营养);孕期保健(服用叶酸、TORCH病原体检测);TORCH相关行为(捕食旱獭、食用生肉、饲养狗/猫、徒手处理猫狗粪便、性伴侣数);获取生殖保健知识或健康相关途径(电视、报纸、宣传册、手机、广播、医务工作者)等。本次调查由青海大学医学院负责完成,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全程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做好流行病学痕迹管理。每一知识点的回答正确为知晓,知晓率指回答正确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采用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进行TORH特异性immunoglobulin M(IgM)检测。
1.3 统计分析使用Epi Data 3.0软件进行问卷录入,并进行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查。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的658名育龄妇女均为藏族,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1.38±9.23)岁。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文盲占15.81%(104/658)、小学占66.72%(439/658)、初中文化程度占11.85%(78/658)、高中和中专占4.86%(32/658)、大专及以上占0.76%(5/658)。
2.2 孕期知识、TORCH感染高危行为和结局知晓情况调查显示,孕期知识知晓率较高,知晓孕前应体检94.22%(620/658)、戒烟戒酒93.47%(615/658)、加强营养81.76%(538/658)、服用叶酸92.86%(611/658)、加强锻炼91.64%(603/658)、避免接触动物55.62%(366/658)。TORCH感染高危行为知晓情况:捕食旱獭(哈拉)83.59%(550/658),吃未煮熟的食物(开锅肉)77.81%(512/658);TORCH感染的不良结局知晓情况:风疹病毒感染可致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外,还可导致儿童的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的知晓率为58.51%(385/658),TORCH感染会出现流产、早产和死胎知晓率仅为32.07%(211/658),为最低。TORCH感染知晓情况:87.99%(579/658)不清楚,仅有12.01%(79/658)知道自己未感染。异常妊娠情况:483名高危行为者中10.14%(49/483)出现异常妊娠,异常妊娠者中83.67%(41/49)出现一次异常妊娠,16.33%(8/49)出现过2次异常妊娠。异常妊娠者在孕前和孕期阶段与猫狗及其排泄物有接触史者达91.84%(45/49),食用生肉率达69.39%(34/49)。
2.3 青海藏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率550名藏区藏族育龄妇女TORCH感染检查结果显示,单一阳性率HSVⅡ-IgM为15.82%(87/550),最高,其次为HSVⅠ-IgM为2.36%(13/550),最低为Toxo-IgM为0.91%(5/550)。CMV-IgM伴随Tox-IgM混合感染阳性者2例, 阳性率为0.36%;HSV Ⅱ-IgM和RV-IgM混合感染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18%;HSV Ⅱ-IgM和Tox-IgM混合感染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18%。
2.4 TORCH感染与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1 单因素分析(表 1)![]() |
表 1 TORCH感染单因素分析 |
对检测TORCH感染现状的550名藏区育龄妇女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显示,TORCH感染与年龄(t=0.64, P=0.52)、居住方式(χ2=0.45, P=0.50)无统计学意义,与文化程度、月收入高低、有无配偶、初次性生活年龄、有无性伴侣、有无异常妊娠情况、生食生肉(风干肉)或喂动物生肉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2)![]() |
表 2 TORCH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以TORCH感染与否为应变量(未感染=0,感染=1), 选择文化程度、月收入高低、有无配偶、初次性生活年龄、有无性伴侣、有无异常妊娠情况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收入高低、有无性伴侣、有无异常妊娠史是感染TORCH的影响因素。
3 讨论TORCH感染率因当地经济、文化、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感染后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但对胎儿及新生儿危害较大,尤以妊娠早期对胎儿影响最为严重。本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高原藏族妇女TORCH IgM阳性检出率较高[3]。调查地区玉树州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卫生条件较差,农牧区相对交通较闭塞、医疗环境不佳、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不高,居民对TORCH感染知识匮乏,藏区妇女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薄弱,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等使得育龄妇女在生活行为中加大了接触TORCH感染的机会。此外,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就医意愿等[4-5]也是影响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藏区育龄妇女孕期知识知晓率“高低不一”,同时还处在知晓率和行为的“知行不一”。表现为孕前保健知识知晓率高,如对孕前体检,戒烟戒酒,加强营养,服用叶酸,加强锻炼知晓率均 > 88%,对孕前和孕期导致TORCH感染的高危行为知晓率也高。但对TORCH感染的不良结局知晓率低,如风疹病毒感染可致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外,还可导致儿童的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的知晓率为58.51%,TORCH感染会出现流产、早产和死胎知晓率仅为32.07%,为最低。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高危行为的发生率也高,如异常妊娠者在孕前和孕期阶段与猫狗及其排泄物有接触史者达91.84%,食用生肉率达69.39%,研究结果与茹金城[6]的研究基本吻合。提示在今后的TORCH预防工作中,行为干预才是有效的防制措施。
TORCH感染单因素分析可知,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初次性生活年龄、有无性伴侣,有无异常妊娠情况、异常妊娠结局、表现、准备怀孕阶段行为、孕期行为以及目前状态、平时生活中食用生肉或喂动物生肉的行为与TORCH感染均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低的育龄妇女比文化程度高者更容易引起TORCH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早的育龄妇女比初次性生活年龄晚者更容易引起TORCH感染。这与藏区当地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卫生状况、经济以及医疗条件有关。由于农牧区妇女绝大部分从事家务、农牧业,收入较低、婚育年龄偏小等原因,导致藏区妇女接受生育知识的教育机会少、初次性生活年龄早、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自我保护措施不足、就医意愿不强[7-9],导致TORCH病原体的感染率大大增加,出现TORCH感染阳性率高异常妊娠的不良结局增多。因此,在该地区要加大宣传TORCH感染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树立正确的婚育观,避免过早性行为、提高婚育知识,降低TORCH感染率,提倡优生优育。
从本研究得出,藏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率较高,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使得与TORCH感染有关的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虽然育龄妇女对孕前准备、检查、孕期对胎儿影响因素的知晓率较高,但存在高危行为发生率高的普遍现象。同时,当地育龄妇女获取生殖保健知识和健康相关知识途径利用率较低,因此还需在当地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藏族育龄妇女对TORCH感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行为干预力度,使得育龄妇女对TORCH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减少与TORCH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接触,掌握采取预防措施。同时,要加强医务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孕前检查力度,纠正农牧区育龄妇女孕前期、孕期的不良生活行为。为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该地区社会人口质量打下基础。
[1] | 唐慧静, 张彬. 29000例孕前及孕早期妇女TORCH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2015, 23 (3) : 63–64. |
[2] | 石伟娟, 徐秀叶, 潘继美, 等. 孕妇TORCH感染筛查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5, 25 (4) : 925–927. |
[3] | 刘寿, 田涛, 曹胜男, 等. 青海省藏族育龄妇女TORCH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5, 31 (9) : 1217–1219. |
[4] | 朱美意, 王霞, 赵娟, 等.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认知现状及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4, 29 (9) : 1379–1381. |
[5] | 程自想, 王盟, 王万海. 郑州市1665例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4, 41 (11) : 1999–2000. |
[6] | 茹金城, 单平囡, 李三验. 绍兴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6, 31 (3) : 1185–1186. |
[7] |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等. 2002-2011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情况[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3, 28 (24) : 4016–4018. |
[8] | 冯文霄, 田晶, 金瑛, 等.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就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1, 27 (3) : 270–271. |
[9] | 谈玲芳, 黄成礼, 杨蓉蓉, 等. 玉树农牧区藏族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2, 27 (3) : 32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