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6, Vol. 32 Issue (9): 1219-1223   PDF    
博罗县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高群威, 黄儒添, 郑秀红     
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51610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博罗县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疾病的流行特征,以指导居民合理膳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2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0户家庭≥2岁的所有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调查1 369人,参加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共1 257人;调查结果显示,博罗县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严重不足,蔬菜摄入偏低,畜禽肉类摄入过多,≥18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7.6%,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6%、24.7%、9.0%,≥6岁居民贫血率为11.1%,≥18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患病率依次为12.5%、4.6%、6.1%和31.1%。 结论 博罗县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贫血等营养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
关键词博罗县     农村居民     营养监测     健康状况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Boluo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GAO Qun-wei, HUANG Ru-tian, ZHENG Xiu-hong     
Boluo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oluo, Guangdong Province 51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dietary patter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the prevalence of nutrition-related diseases among rural residents of Boluo county,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mental policy making. Methods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450 families in the county and all members aged 2 years and above in the families were surveyed with a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phys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the 1 369 participants of the survey, 1 257 ha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detection.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 severe deficit for milk and milk products intake, a moderate deficit for vegetable intake, and an excessive intake of meat and its produc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The rate of abdominal obesity was 37.6% and the prevalences of malnutritio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6.6%, 24.7%, and 9.0%;the prevalence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dyslipidemia were 12.5%, 6.1%, 4.6%, and 31.1%, respectively, among the participants aged 18 years and above.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was 11.1% among the participants aged 6 years and above. Conclusion The dietary pattern is irrational among the residents of Boluo county.The prevalence rate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overweight, obesity, dyslipidemia, and other nutrition-related disease are high, suggesting effective intervening measures are warranted.
Key words: Boluo     county     rural     residents     nutrition     monitoring     health     condition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膳食模式和疾病谱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食物购买方式、肉类消费增加、快餐消费大幅提高、城市化和久坐不运动的工作习惯、以及高压力下的生活方式等,均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1]。广东省博罗县是全国第五次营养调查监测点之一,为掌握博罗县现阶段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了解农村居民营养和相关慢性疾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年9—12月进行首次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博罗县抽取6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委会里抽取75户家庭,每个被抽中家庭中所有≥2岁成员确认为调查对象,共1 417人,有效人数1 369人,有效率96.6%。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按照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问卷,采用入户面对面方式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和个人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经济收入、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教育、职业等);个人健康状况包括主要慢性疾病的现患状况及家族疾病史等。

1.2.2 膳食调查

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收集个人食物摄入数据,根据进餐成员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劳动强度算成“标准人”[2]。计算每标准人日获得的食物摄入量。结果以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表示。大米及大米制品和面及面制品的摄入量按照能量值折合分别折合为大米和面粉的生重量。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按照蛋白质含量折算为大豆的量。

1.2.3 体格检查

由营养调查工作队体检组按照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所有≥6岁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

1.2.4 实验室检查

对≥6岁的调查对象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血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红蛋白、血糖由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测定。血脂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测定。血红蛋白用天津市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使用氰化法测定。血糖采用北京中生公司血糖试剂盒,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对≥18岁调查对象(孕妇和已确诊糖尿病患者除外)增加糖耐量检测:受试者空腹取静脉血6 mL后,口服75 g葡萄糖,3 min内服完,2 h后采取静脉血测血糖。

1.3 营养相关性慢性病判断标准 1.3.1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2006)《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标准,BMI<18.5为消瘦(营养不良),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3.2 中心性肥胖评价标准

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推荐的标准,男性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中心性肥胖。

1.3.3 贫血判断标准

以2001年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判断标准为参考值:5~11岁儿童≤115 g/L,12~13岁儿童 < 120 g/L,14岁~非孕妇女性 < 120 g/L,孕妇 < 110 g/L,14岁~男子 < 130 g/L,血红蛋白含量符合以上范围均判断为贫血[4]

1.3.4 高血压判断标准

血压测量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间隔30 s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用于资料分析,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5]

1.3.5 糖尿病标准

参照1999年WHO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1)空腹血糖(FBG)≥7.0 mmol/L。(2)口服葡萄糖(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2 h≥11.1 mmol/L。(3)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且正在接受治疗者。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6.1≤FBG<7.0 mmol/L[6]

1.3.6 血脂异常判断标准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血脂异常[7]:(1)高胆固醇血症(高TC)≥6.22 mmol/L。(2)高甘油三脂(高TG)≥2.26 mmol/L。(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低HDL-C)<1.04 mmol/L。

1.4 质量控制

按照《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方案》规定,制定具体的“博罗县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实施方案及其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了有专职质控员、有骨干人员参与的质控小组,对所有的调查员、实验操作员进行统一培训、实习,考核合格后上岗,所有的仪器、试剂统一购置,调查人员2人为一组,对调查表格互审,质控员抽查10%。

1.5 统计分析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专业软件《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大米及大米制品和面及面制品的摄入量按照能量值折合,分别折合为大米和面粉的生重量。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按照蛋白质含量折算为大豆的量。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收集个人食物摄入数据,根据进餐成员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劳动强度算成“标准人”。计算每标准人日获得的食物摄入量,结果以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不同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调查450户1 369人,其中男性占44.70%(612/1 369),女性占55.30%(757/1 369);<6岁占8.11%(111/1 369),6~20岁占20.60%(282/1 369),21~40岁占26.22%(359/1 369),41~60岁占40.91%(560/1 369),60岁~占11.4%(156/1369)。文化程度未上学占6.36(87/1 369),文盲占1.68%(23/1 369),小学占24.91%(341/1 369),初中占44.19%(605/1 369),高中(含中专)占16.44%(225/1 369),大专(含职大)占4.53%(63/1 369),大学以上占1.90%(26/1 369)。

2.2 主要食物摄入情况

计算标准人日主要食物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的推荐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博罗县居民粮谷薯类及杂豆的平均摄入量为362.6 g,在膳食宝塔推荐量的合理范围内;豆及豆制品的摄入量充足,达到46.6 g;蔬菜的平均摄入量(224.6 g)低于推荐量的下限(300 g);畜禽肉类摄入量过多,为推荐量的2倍;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严重不足,仅仅为推荐量的7.3%;蛋及蛋制品摄入量(19.3 g)略低于推荐量的下限(25 g)。

2.3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营养状况分布(表 1)
表 1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营养状况分布(%)

共有990名≥18岁居民参与身高和体重的测量,结果表明,博罗县≥18岁居居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6%(65/990)、24.7%(245/990)和9.0%(89/990)。不同年龄组间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的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8%(35/450)、24.2(109/450)、8.2%(37/450),女性分别为5.6%(30/540)、25.2%(136/540)、9.6%(52/540)。

2.4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中心性肥胖情况(表 2)
表 2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中心性肥胖情况

博罗县≥18岁农村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7.6%(372/990),不同年龄组间中心性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6,P < 0.05),男性中心性肥胖率为32.0%(145/450),女性为42.0%(227/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P < 0.05)。

2.5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贫血情况(表 3)
表 3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贫血患病情况

共测定血红蛋白1 257份,居民平均贫血率为11.1%(139/1 257),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贫血率为12.5%(33/155),男孩贫血率明显高于女孩(χ2=8.96,P < 0.05)。6岁以上人群中,6~17岁青少年男性的贫血率最高,其次为18~44岁女性。

2.6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高血压患病情况(表 4)
表 4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高血压患病情况

共有962名≥18岁居民参与血压测量,博罗县居民平均患病率为12.5%(120/962),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而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χ2=37.34,P < 0.01)。

2.7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糖尿病患病情况

对990名≥18岁农村居民进行血糖测定,糖尿病患病率为4.6%(46/990),患病率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χ2=47.61,P < 0.01);男性患病率为5.98%(26/434),略高于女性的3.6%(20/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05)。空腹血糖受损率为6.1%(660/990),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χ2=16.2,P < 0.05),且男性高于女性(χ2=8.25,P < 0.05)。

2.8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血脂异常情况(表 5)
表 5 不同年龄与性别对象血脂异常情况

对990名≥18岁农村居民进行血脂测量,其中血脂异常率为31.1%(309/990),男性为35.1%(158/450),女性为28.0%(151/540),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P < 0.05)。血脂异常从高到低依次为高TG、低HDL-C和高TC。高TG患病率明显高于高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P < 0.05)。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博罗县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仍不合理,主要是奶及奶制品摄入严重不足,蔬果摄入不足,畜禽蛋类摄入过多,与广东省2010年城市居民膳食调查结果类似[9]。在健康方面,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降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与广东省、全国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8-9]。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均可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病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存在营养过剩导致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并存。博罗县农村居民平均贫血率为11.1%,营养不良率为6.6%,均低于2002年全国平均贫血率(15.2%)、营养不良率(8.5%)[10],也低于2002年广东省居民平均贫血率(14.2%)[11],提示10年来博罗县农村居民膳食营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仍是博罗县农村居民一个重要的营养缺乏疾病,女性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还需加强营养教育及干预工作。

肥胖本身既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表明,博罗县≥18岁农村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4.7%、9%和37.6%,高于2002年全国成人的平均水平(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8.9%、2.9%)[10],也高于2002年广东省成人的平均水平(超重率、肥胖率、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1.3%、4.9%和23.9%)[11],但低于2010年全国成人水平(30.6%、12.0%)[12],超重率与2011年广西成人水平(24.8%)相似,但是肥胖率(5.5%)高于广西[13]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严重并发症导致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本调查中博罗县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和空腹血糖受损率分别为4.6%、6.1%,高于2002年全国的平均水平(2.6%和1.9%)[10]和2002年广东省平均水平(2.8%和1.7%)[11],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空腹血糖受损率均呈上升趋势。博罗县农村≥18岁居民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12.5%,低于2002年全国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18.8%)[10],但高于2002年广东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11.7%)[11],也高于2010年广东省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1.7%)[14]。血脂异常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血脂异常是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但其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在心血管系统。本研究结果表明,博罗县农村居民血脂异常率为31.1%,高于2002年全国居民血脂异常率(18.6%)[10],也显著高于2002年广东居民血脂异常率(18.2%)[11],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综上所述,广东省博罗县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降低,但营养过剩相关的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严峻,与2002年全国居民和2002年广东省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博罗县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提高认识,科学制订防治策略,建立健全防治体系,大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与教育,鼓励居民合理膳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我县居民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弗伦奇P, 格莱博M.富态腰围改变中国[M].贾蓓妮, 关永强, 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 马文军, 邓峰, 许燕君, 等. 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 2005, 31 (1) : 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4] WHO/UNICEF/UNU.Iron deficiency anemia: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WHO/NHD/01.3).
[5]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 2011, 19 (8) : 701–740.
[6] 高志红.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2006, 26 (2) : 141–144.
[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8]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 中国营养学会, 2011 .
[9] 李世聪, 闻剑, 邓小玲, 等. 广东省城市居民食物和营养素摄入现状及变化趋势[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4, 30 (9) : 1109–1112.
[10] 李立明, 饶克力, 孔灵芝, 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5, 26 (7) : 478–484.
[11] 马文军. 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善研究[M]. 广州: 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2004 .
[12] 李晓燕, 姜勇, 胡楠, 等. 2010年我国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特征[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2, 46 (8) : 683–686.
[13] 方志峰, 唐振柱, 杨虹. 1991-2011年广西18~65岁城乡居民体质指数流行趋势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 2013, 19 (4) : 203–207.
[14] 李世聪, 闻剑, 等. 广东省城市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5, 31 (4) : 4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