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 ;
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由于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癌症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话题[1]。近年来, 随着临终关怀、姑息治疗的飞速发展,国外对临终患者的照护已不仅限于对症状的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是逐渐认识到了患者尊严的重要性[2-3]。国内学者曾铁英等[4]在研究中讨论了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问题。Chochinov等[2]在2002年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说明了癌症末期患者如何理解和定义“尊严”,之后在尊严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患者尊严量表(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5]。PDI量表在2008年被发表后,得到了Oechsle等[6]国外学者的广泛应用,并在多个语言环境中被修订。2011年,Ripamonti等[7]在肿瘤治疗中心针对意大利患者对PDI量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意大利版PDI量表在评价患者与尊严相关的问题时是一个有效、可靠的工具。2014年,Sautier等[8]在PDI量表的基础上修订了德国版PDI量表,结果亦显示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015年,Oosterveld-Vlug等[9]就患者尊严的测量问题提出了结合家庭成员、护士和医生的看法。近年来,强万敏等[10]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晚期癌症患者的尊严问题,但相关的测量工具仍然欠缺。为此,本研究对中文版PDI量表进行了初步修订,并评价了其信度和效度,以期为该量表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于2014年8月—2015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山西省某2所三甲级医院抽取150例经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73例(48.67%),女性77例(51.33%);年龄30~89岁,平均年龄(63.90±1.19)岁;肺癌46例(30.66%),结/直肠癌24例(16.00%),乳腺癌15例(10.00%),肝癌7例(4.67%),胃癌7例(4.67%),胰腺癌7例(4.67%),其他种类癌44例(29.33%)。
1.2 调查工具(1)中文版PDI量表:用于评估患者尊严受损情况。包括症状困扰、心理状况、依赖性、精神安宁和社会支持5个因子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分5级进行评分,0、1、2、3、4分分别为无困扰、轻度困扰、中度困扰、重度困扰、非常严重困扰,量表总分为0~100分,分数>50分可认为被试尊严受损,分数越高尊严受损程度越严重。(2)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EORTC QLQ-C30中文版)[11]:该量表可用于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包括5个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领域、6个单一条目领域(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和经济困难)共15个领域30个条目。其中,条目l~28为逆向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得分越低代表生命质量越高;条目29和30为正向条目,采用1~7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高。(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12]:该量表包括抑郁和焦虑2个分量表共14个条目,其中每个分量表各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3分4级评分,各分量表 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症状可疑,11~21分为肯定存在症状。
1.3 方法 1.3.1 PDI量表中文翻译首先由作者、1位心理学教授和5位心理学研究生分别对PDI原量表[6]的25个条目进行翻译,通过小组会议针对每个条目确定1个没有异议的版本;然后请2位英语专业背景的心理学研究生独立进行回译;最后根据回译的结果再次对量表进行讨论修改,使之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形成中文版PDI量表试测本。
1.3.2 预备测试在山西省某三甲级医院肿瘤科抽取1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初测样本,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方法对初测样本进行中文版PDI量表试测本的预测。所有初测样本均为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 根据tumou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系统选取病理诊断为III期或IV期,预期寿命<6个月,意识清楚,能够与人正常交流的小学以上文化程度≥18岁晚期癌症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等疾病、有严重的不可控制的感染以及认知严重受损者。在施测过程中发现中文版PDI量表试测本的各项目均能够被较好理解,且没有异议,因此未对该试测本的条目进行调整。
1.3.3 正式测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中文版PDI量表对正式测试样本进行面访调查,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和Lisrel 8.7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检验以及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的计算。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表 1)![]() |
表 1 PDI量表项目分析结果(n=150) |
项目分析结果表明,除条目22之外,其他条目的相关系数均为0.270~0.768(均P<0.01),修订后的中文版PDI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
2.2 信度检验中文版PDI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4,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对PDI量表的25个条目进行奇偶分组,奇数组平均分为(29.05±8.42)分,偶数组平均分为(27.87±8.50)分,分半信度为0.885。
2.3 效度检验 2.3.1 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值为418.20,df为180,χ2/df为2.32,比较拟合指数、规范拟合指数、不规范拟合指数、增量拟合指数分别为0.93、0.89、0.92、0.93,PDI模型与原量表因子拟合指数基本达到可接受的标准,符合PDI原有的维度和Chochinov提出的理论模型。
2.3.2 效标效度(表 2)![]() |
表 2 PDI量表与EORTC QLQ-C30量表和HADS量表得分相关分析(n=150) |
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文版PDI量表总分与EORTC QLQ-C30量表 5个功能领域和1个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领域得分均呈负相关,与症状领域中的疲倦、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和经济困难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HAD量表焦虑和抑郁2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
3 讨论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对PDI量表进行跨文化验证与初步修订。项目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除条目22之外的其他条目相关系数均为0.270~0.768(均P<0.01)。而第22个条目的内容为“觉得医务人员不支持自己”,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的来源[13]。此条目相关系数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人员在医务工作者的引导下与患者建立关系,在医患关系敏感及中国人普遍碍于面子的文化影响下,被试容易产生示好心理。但是医务人员的态度作为影响患者尊严的社会因素不可或缺,所以本次修订仍将其保留不予删除,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此类不良影响。
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24和0.885,提示中文修订版PDI量表是比较可靠的心理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比较拟合指数、规范拟合指数、不规范拟合指数、增量拟合指数均在0.90左右,χ2/df的值在2~5之间,提示PDI模型与原量表因子拟合指数基本达到可接受的标准,符合PDI原有的维度和Chochinov提出的理论模型。2013年香港学者Andy等[14]运用质性访谈对16例香港老年临终患者进行关于尊严界定的访谈,得到的模型中大部分符合Chochinov等[2]提出的尊严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结果虽然支持了尊严模型,但如果再结合质性访谈可能会得出更加丰富、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尊严概念,因此期待在今后的研究能够加以改进。
效标效度分析中,本研究以EORTC QLQ-C30和HAD量表为效标,结果显示,修订的中文版PDI量表与EORTC QLQ-C30量表中的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领域均呈负相关,与症状领域中的疲倦、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和经济困难均呈正相关;与HAD量表中焦虑和抑郁均呈正相关。说明修订的中文版PDI量表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综上所述,中文版PDI量表对尊严的理论建构基本符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PDI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患者尊严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晚期癌症患者样本,PDI量表在临床其他人群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1] | 刘玉琴, 王晓辉, 故扎努, 等. 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0, 26 (7) : 825–826. |
[2] | Chochinov HM. Dignity-conserving care-a new model for palliative care[J]. JAMA , 2002, 287 (17) : 2253–2260. DOI:10.1001/jama.287.17.2253 |
[3] | Chochinov HM, Hack T, McClement S, et al. Dignity in the terminally ill:a developing empirical model[J]. Social Sience and Medicine , 2002, 54 (3) : 433–443. DOI:10.1016/S0277-9536(01)00084-3 |
[4] | 曾铁英, 张琪, 黄海珊, 等. 不同人群对癌症终末治疗及死亡态度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 2009, 25 (5) : 562–563. |
[5] | Chochinov HM, Hassard T, McClement S, et al. The 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a novel way of measuring dignity-related distress in palliative care[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2008, 36 (6) : 559–571. DOI:10.1016/j.jpainsymman.2007.12.018 |
[6] | Oechsle K, Wais MC, Vehling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 burden, distress, and sense of dignity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2014, 48 (3) : 313–321. DOI:10.1016/j.jpainsymman.2013.10.022 |
[7] | Ripamonti CI, Buonaccorso L, Maruelli A, et al. 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 (PDI) questionnaire:the validation study in Italian patients with solid and hematological cancers on active oncological treatments[J]. Tumori , 2012, 98 (4) : 491–500. |
[8] | Sautier LP, Vehling S, Mehnert A. Assessment of patients'dignity in cancer care:preliminary psychometrics of the German version of the 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 (PDI-G)[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2014, 47 (1) : 181–188. DOI:10.1016/j.jpainsymman.2013.02.023 |
[9] | Oosterveld-Vlug MG, Onwuteaka-Philipsen BD, Pasman HR, et al. Can personal dignity be assessed by others? A survey study compar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with family members', nurses' and physicians' answers on the MIDAM-LTC[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 2015, 52 (2) : 555–567. DOI:10.1016/j.ijnurstu.2014.06.007 |
[10] | 强万敏, 郑瑞双. 尊严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 2013, 48 (10) : 949–952. |
[11] | 万崇华, 陈明清, 张灿珍, 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 实用肿瘤杂志 , 2005, 20 (4) : 353–355. |
[12] |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 223 -226. |
[13] | Jakobsen R, Sørlie V. Dignity of older people in a nursing home:narratives of care providers[J]. Nursing Ethics , 2010, 17 (3) : 289–300. DOI:10.1177/0969733009355375 |
[14] | Andy HYH, Chan C, Leung PPY, et al. Living and dying with dignity in Chinese society:perspectives of older palliative care patients in Hong Kong[J]. Age and ageing , 2013, 42 (4) : 455–461. DOI:10.1093/ageing/aft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