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6, Vol. 32 Issue (8): 1081-1084   PDF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00—2010年身体形态变化趋势分析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李谦, 孙剑, 艾热提·买提热依木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表演艺术与传统体育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00—2010年身体形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评价维吾尔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8岁维吾尔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城市与乡村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10与2000年相比,新疆维吾尔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分别平均下降2.71、3.43、2.08和2.95 cm,体重分别平均下降2.18、2.87、1.80和1.42 kg,胸围分别平均下降2.25、1.58、1.52和0.64 cm;城市与乡村相比,除城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生外,其他指标城市男、女生低于乡村男、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0.01)。 结论 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身体形态2010年整体较2000年出现下降趋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存在城乡差异,总体乡村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城市。
关键词维吾尔族     学生     身体形态     对比研究    
Changes in physique among Uyghur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njiang, 2000-2010
Alimujiang·Yimiti·Taerken, LI Qian, SUN Jian,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variations in physique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among Uyghur students aged 7 to 18 year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between 2000-2010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ealth evaluation of Uyghur students. Methods Body shape indexes for Uyghur students aged 7-18 years in Xinjiang were extracted from databases of two waves of survey on physique and health conditions of Chinese students conducted in 2000 and 2010 and analyzed with SPSS 17.0. Results All physique indexes increased with age increment among 2 402 and 5 748 students surveyed in 2000 and 2010.Compared to those in 2000, the average height, weight, and chest circumference declined among the students in 2010 and the decreases were 2.71, 3.43, 2.08, and 2.95 centimeters for height, 2.18, 2.87, 1.80, and 1.42 kilogramms for weight and 2.25, 1.58, 1.52, and 0.64 centimeters for chest circumference among the urban male, urban female, rural male, and rural female students, respectively.All average physique indexes of rura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urban students, except for average height. Conclusion There are downward trends between 2000-2010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physique indexes among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Uyghur students and the indexes of rural students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urban students in Xinjiang.
Key words: Uygur nationality     student     physique     comparative study    

身体形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形态反映了一定的机能。7~18岁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增长时期,也是中小学生体质逐步强壮的关键时期[1]。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营养因素、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形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新疆作为一个中国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之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对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3]。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和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7~18岁城乡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了解维吾尔族中小学生10年身体形态发育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改善维吾尔族学生体质,增进维吾尔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身高、体重和胸围数据资料分别来自《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4]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5]。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新疆地区7~18岁8 150名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学生按性别分男、女2组,按区域分为城市和乡村2组,按年龄男、女各分为12个年龄组(以1岁为一个年龄组),共24个年龄组,每年龄组118~121人。2000年共调查学生2 402人,其中城市男生797人(33.2%),城市女生820人(34.1%),乡村男生403人(16.8%),乡村女生382人(15.9%)。2010年共调查学生5 748人, 其中城市男生1 437人(25%),城市女生1 436人(24.9%),乡村男生1 439人(25%),乡村女生1 436人(24.9%)。调查对象均为身体健康、具有从事各项体育锻炼活动能力的学生。

1.2 方法

主要分析身高(cm)、体重(kg)和胸围(cm)等身体形态指标。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6]要求,采用统一器材、统一方法进行测试,测试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体育教师, 体育专业研究生和学校卫生科专业人员承担,严格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编制调查表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份身高均值变化情况(表 1)
表 1 新疆7~18岁维吾尔族学生不同年份身高指标比较(cm)

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城市与乡村男、女生身高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与2000年相比,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城乡男、女中小学生7~18岁年龄组平均身高均有大幅度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下降2.71、3.43、2.08和2.9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乡村相比,2010年7~18岁城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生0.8 cm,城市女生平均身高低于乡村女生0.51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份体重均值变化情况(表 2)
表 2 新疆7~18岁维吾尔族学生不同年份体重指标比较(kg)

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城市与乡村男、女学生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长。与2000年相比,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城乡男、女中小学生7~18岁年龄组平均体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学生分别平均下降2.18、2.87、1.80和1.4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乡村相比,2010年7~18岁城市男、女生平均体重比乡村男、女生分别低0.5和1.45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份胸围均值变化情况(表 3)
表 3 新疆7~18岁维吾尔族学生不同年份胸围指标比较(cm)

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城市与乡村男、女学生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长。与2000年相比,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城乡男、女中小学生7~18岁年龄组平均胸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学生分别平均下降2.25、1.58、1.52和0.6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乡村相比,2010年7~18岁城市男、女生平均胸围比乡村男、女生分别低0.81和0.9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2010年7~18岁中小学学生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除个别年龄组个别指标有所提高外,大多数年龄组比2000年同类指标明显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10年间身高分别平均下降2.71、3.43、2.08和2.95 cm,体重分别平均下降2.18、2.87、1.80和1.42 kg,胸围分别平均下降2.25、1.58、1.52和0.64 cm,与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7-8]。新疆维吾尔族城市男、女生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下降较为明显,与全国水平[9-10]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男、女生身高(城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生外)、体重、胸围低于乡村男、女生,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疆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下降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1)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教育经费欠缺,专业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不重视等,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少乡村学校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不能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也得不到保证[11-12]。(2)面对升学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未落到实处,学生文化课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运动项目单一化,缺乏娱乐和趣味性,“每天1 h课外活动”和“体育课不及格不能参加升学考试”的规定形同虚设,从而影响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提高[13-17]。(3)学生懒得动,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有时间,许多学生也会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而家长更喜欢孩子这种状态。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援疆行动计划,改善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和经费投入力度;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积极引导维吾尔族城乡中小学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课外活动,创造“健康第一”、“每天锻炼1小时”的良好舆论环境, 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促进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展新疆的经济,提高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维吾尔族学生生长发育期营养状况,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培养健康饮食行为,调整及改善他们的传统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从此增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天成, 蔡晨, 张福兰, 等. 土家族和苗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5, 3 (31) : 282–295.
[2] 杨漾, 陈佩杰, 洪茯园, 等. 上海市2000—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 33 (10) : 1201–1204.
[3]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李铁, 李谦, 等. 维吾尔族小学生身体形态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4, 1 (30) : 106–10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331 -531.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编.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 38 -65.
[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委员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 45 -50.
[7] 杜卫杰, 杨俊敏, 毕存箭, 等.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1985—2010年身高指标动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 33 (7) : 876–878.
[8] 杨俊敏, 毕存箭, 苏煜.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 31 (11) : 1360–1362.
[9] 郭秀文, 杲强, 张兰. 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长期趋势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 2012, 48 (3) : 83–89.
[10] 刘国永. 2000—2010年中日学生的体质差异与成因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3, 36 (1) : 79–83.
[11] 张世威, 郝文亭, 张雅玲. 我国藏族与塔吉克族学生身体素质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 2012, 48 (5) : 92–99.
[12]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艾热提·买提热依木, 阿不拉. 维吾尔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状况[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4, 7 (41) : 1210–1213.
[13] Sabiston CM, Crocker PR. Exploring self-perceptions and social influences as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 2008, 30 : 3–22. DOI:10.1123/jsep.30.1.3
[14] 张天成. 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0, 26 (10) : 1217–1219.
[15] 阿迪力江·色里木, 马业康,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13~18岁维吾尔族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4, 7 (30) : 872–874.
[16] Robbins LB, Stommel M, Hamel LM. Social support for physical activ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Public Health Nursing , 2008, 25 : 451–460. DOI:10.1111/phn.2008.25.issue-5
[17] 张天成, 张福兰, 郑丽. 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3, 29 (9) : 1272–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