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严重农药中毒人数高达300万,全球每年仅亚洲农村地区就有30万人死于急性农药中毒,因此农药中毒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当前中国农村农药中毒仍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口服农药自杀[1-4]。云南省属于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丰富的气候类型非常适宜于各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云南省的农药使用量自2000年后也大幅增加[5]。为此,对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全省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2007—2013年云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首诊农药中毒患者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多数为乡镇卫生院),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要求,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共计3 364张。统计范围为在农、林业等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各类农药而发生中毒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本报告卡不包括生产农药而发生中毒者。
1.2 方法对云南省2007—2013年14个州市报告的农药中毒报告卡3364张进行汇总,分析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中毒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季节、中毒农药种类、地区分布等特点。生产性农药中毒定义[6]:因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农药中毒现象。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定义[6]:指因服毒自杀、投毒、误食、食入农药高残留食物等原因引起的农药中毒。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表 1)![]() |
表 1 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发病及死亡情况 |
2007—2013年共报告农药中毒3 364例,死亡258例,病死率为7.67%。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88.05%(2 962/3 364), 中毒死亡率占95.73(247/258),病死率为8.34%(247/2 962)。在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自服占78.73%(2 332/2 962),死亡率占89.07%(220/247),病死率为9.43%(220/2 332);其余为误服。中毒病例逐年增多,2013年最多。
2.2 农药中毒分布情况 2.2.1 年龄分布(表 2)![]() |
表 2 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年龄分布 |
3 364例农药中毒病例中,15~54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78.42%(2 638/3 364),死亡率为64.73%(167/258),病死率为6.33%(167/2 638)。中毒病例平均年龄为36.23岁,各年龄段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病死率均高于生产性农药中毒,并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死率不断增高,≥60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病死率最高。
2.2.2 性别分布3 364例农药中毒病例中,男性1 614例,女性1 750例,男女之比为1:1.08,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402例,男性211例,女性191例,男女之比为1:0.91,男性高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 962例,男性1403例,女性1 559例,男女之比为1:1.11,女性高于男性。
2.2.3 农药中毒发生时间分布(表 3)![]() |
表 3 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发病季节及死亡情况 |
农药中毒全年均有发病,生产性农药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集中在第二、三季度,中毒与病死率分别占全年的77.11%(310/402)和72.72%(8/11)。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在第二、三季度也高于第一、四季度。
2.2.4 地区分布全省共16个州市,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分布极不均衡,中毒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玉溪、德宏和昆明3个州市,占全省83.35%(2 804/3 364),死亡率占82.95%(214/258);临沧和大理2个州市为零报告。
2.2.5 农药品种分布(表 4)![]() |
表 4 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农药品种分布情况 |
导致中毒的农药品种以杀虫剂最多,占70.24%(2 363/3 364),死亡率为82.56(213/258),病死率为9.01%(213/2 363);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63.73%(1 506/2 363), 占所有农药中毒的44.77%(1 506/3 364),病死率为12.95%(195/1 506),高于其他杀虫剂和整体病死率;有机磷农药中敌敌畏所致中毒情况最为严重,病死率达14.58%(114/78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报告杀虫剂中毒病例占70.56%(2 090/2 962),其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最为常见,尤以氧乐果(含乐果)、甲胺磷和敌敌畏为主,共占有机磷类中毒总数的80.54%(1 213/1 506),其病死率高达12.95%(195/1 506),病死率排序依次为杀虫剂、除草剂、其他和混合制剂,另外杀虫剂中氧乐果、甲胺磷和敌敌畏的病死率分别高达15.11%(21/139)、15.07%(44/292)和14.58%(114/782)。
3 讨论云南省2007—2013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起报告人数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云南省加强了农药中毒报告的力度,减少了漏报和不报。2007—2013年共报告农药中毒3 364例,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生产性农药中毒的7.37倍,为农药中毒的最主要类型,这和多年来文献报道一致[1-9]。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自服农药中毒病例占78.73%,死亡率占89.07%,病死率为9.43%,说明服毒自杀是云南省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服毒自杀者一心寻死,服药量大,且抗拒救治,中毒后多半不能及时送医院抢救,故病死率高[10]。李芳健等[2]提出一个地方的自杀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自杀方式可及性的影响。农药的方便可及性成为危险因素,为控制农药“随处可购,随手可得”局面,需加强农药的经营管理。
常用农药中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占总农药用量的近50%,平均用药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9];由于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价格合理等优点, 并常作为混剂中的一个主要成分, 迄今仍是目前世界包括我国在内使用最广的农药[11];从云南省的农药中毒品种来看,与我国使用品种情况一致[5],70.56%的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属于有机磷杀虫剂农药中毒,杀虫剂中排在首位的是有机磷类,且以其氧乐果(含乐果)、甲胺磷和敌敌畏中毒为主,其病死率高达12.95%,成为云南省农药中毒和死亡病例最主要的来源,与我国总体情况一致[1-9, 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并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平均年龄为36.23岁,以15~5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病例最多,此年龄段正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也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力量,这与我国农药中毒文献报道一致[4, 8, 11, 13]。因此,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另外,本结果还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病死率不断增高,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60岁年龄段的病死率高达18.35%,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由于年龄越大者其身体器官机能越弱,神经系统反应相应迟钝,分泌与排泄功能减退,因此防毒能力变差,中毒症状表现较重,中毒后死亡的可能性也越大[14-15]。因此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应得到社会必要的关注。
全省83.35%的农药中毒病例来自玉溪、德宏和昆明3个州市的报告,死亡率占82.95%,报告地区极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区对农药中毒报告管理缺乏力度,报告工作存在较多问题,缺乏强制性措施,漏报严重。据文献报道,我国农药中毒漏报病例为60%~80%[8],据此推断,本文报道的全省农药中毒病例并非实际发病数。另一方面,农药中毒不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特定服务项目,病例报告来自于各级医院和卫生院,其网络直报尚未授权或覆盖到各级医院和卫生院,也是漏报的主要原因;还可能与地区农药使用量密切相关,目前缺乏此方面数据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中毒及死亡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占生产性农药中毒总人数的77.14%。正值施药高峰期, 气温高, 药品易挥发, 施药者常因天气闷热不愿穿劳动防护服, 故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比例很高;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也大部分发生在第二、三季度, 在这期间农作物病虫害较多, 农药的使用与贮存量较大, 常给服毒行为带来方便[2, 4, 6]。少数文献报道中毒全年均可发生,季节性不明显[7, 13]。总之,为有效防制农药中毒的发生,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和政府的领导、策划,建立完整的农药监管制度,开展农药知识的普及教育,鼓励低毒高效廉价农药的研发,加强农村心理卫生服务,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提高临床的救治水平等综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1] | 张迟, 何凤生. 口服农药自杀及非生产性农药中毒[J]. 中国公共卫生 , 2001, 17 (4) : 375–376. |
[2] | 李芳健, 何凤生.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防治概况[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3, 21 (4) : 310. |
[3] | 金泰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163 . |
[4] | 陈朝东, 欧桂英. 1992—1998年广东省农村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 2001, 17 (5) : 437. |
[5] | 吴晓波, 马庭矗. 云南省农药使用状况、问题及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0, 31 (9) : 6–8. |
[6] | 刘丽华, 钟柳青, 黎明强, 等. 中国农药中毒流行概况[J]. 中国职业医学 , 2008, 35 (6) : 518–520. |
[7] | 雷红彦. 2007—2012年青海省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2014, 27 (1) : 55–57. |
[8] | 陈曙汤, 王鸿飞, 尹萸. 我国农药中毒的流行特点和农药中毒报告的现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5, 23 (5) : 336–339. |
[9] | 林铮, 黄金祥. 全球农药中毒概况[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2005, 18 (6) : 376–378. |
[10] | 李安, 郝凤桐, 薛长江, 等. 2008—2009年华北四家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特征及死亡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2012, 25 (5) : 327–330. |
[11] | 关砚生. 农药中毒防治研究状况及进展[J]. 职业卫生与病伤 , 1995, 10 (2) : 114. |
[12] | 王玲莉, 廖云华, 舒丽萍, 等. 2007—2008年杭州市非生产性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2010, 11 (4) : 379–380. |
[13] | 徐文斌, 吕建国, 陈仕芬, 等. 农药中毒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4, 4 (11) : 143–146. |
[14] | 刘朝阳, 易墩化, 吴福杉. 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联苯菊酯中毒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 2012, 10 (9) : 1425–1426. |
[15] | 丁道正, 涂志斌, 钱娟, 等. 江苏南部农民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3, 29 (6) : 802–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