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满意度指个体对个人身体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属于自尊在身体层面的体验,它常以社会文化为参照,受到诸如相貌、体态、他人态度和社会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会对个体的幸福感、情绪及人际交往等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影响[1]。Fitzsimmons-Craft等[2]研究表明,身体满意度低易导致青少年抑郁、社会焦虑和低自尊及饮食失调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本研究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6所城市共4 11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探讨中国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建立恰当的自我身体概念和认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郑州、武汉、重庆、成都和昆明6所城市中各随机抽取5所中学作为项目学校,在取得学校的配合和父母的知情同意后,对所有项目学校的全体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共发放问卷4 173份,回收有效问卷4 114份,有效回收率为98.58%。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入项目学校各班级发放并回收问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填写。(1)一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城市、民族、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年龄、文化程度)。(2)身体满意度问卷:参照Wendy等[3]修订的《身体满意度问卷》进行编制,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身高、体重和体形)的满意度水平,共分为6等级,1表示非常不满意,6表示非常满意。该量表在各个维度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0.64,稳定性系数为0.72~0.86,重测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在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广泛[4]。统计分析时将等级1和2合并表示满意度低,3和4合并表示满意度中等,5和6合并表示满意度高。
1.2.2 体格测量参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5]的测量要求对校医/护士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使用统一配备的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体重状态的判别指标,并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数值分类标准》[6]对学生体重状态进行分类。
1.3 统计分析对调查表进行统一整理和编码,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逻辑检查后,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学生年龄为10~16岁,平均年龄(13.16±0.75)岁;其中,初一学生2 246人,占54.59%,初二学生1 868人,占45.41%;男生2 099人,占51.02%,女生2 055人,占49.95%;消瘦学生169人,占4.11%,超重学生580人,占14.10%,肥胖学生399人,占9.70%;学生父亲和母亲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15±4.30)和(38.95±3.64)岁;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 281人,占31.14%,初中以上2 308人,占56.10%;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 596人,占38.79%,初中以上2 061人,占50.10%。
2.2 中国6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满意度情况(表 1)总体上,分别有1 771(44.77%)、1 513(38.18%)和1 679名(42.83%)学生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和体形满意度高,大部分学生对身体满意度处于中低度水平。在身高、体重和体形满意度方面,不同地区、性别和年级的初中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岛地区学生对身高和体形满意度高的比例最高,成都地区学生则对体重满意度高的比例最大;男生比女生更易对身体满意;初二学生相对于初一学生,其对体重和体形的满意度均降低。
![]() |
表 1 不同特征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满意度情况比较 |
2.3 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满意度相关因素分析(表 2)
分别以身高、体重和体形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满意度低=0,满意度中等=1,满意度高=2),将学生年级、性别、体重状态和自评身高及体重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自评身高影响学生对身高的满意度,年级、性别、体重状态和自评体重对体重和体形的满意度均有影响。
![]() |
表 2 城市初中学生身体满意度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城市初中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和体形处于中低满意度水平。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身高,其次是体形,对体重的满意度最低。国内外类似研究也显示,青少年人群中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现象普遍存在[7-8]。如在澳大利亚年轻人群中,身体不满意的比重在30.0%以上[7],而中国中学生的身体满意度整体上也仅处于中等水平[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地区学生对身高和体形满意度高的比例最高,成都地区学生则对体重满意度高的比例最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教育理念和文化审美等存在差异,青少年进行身体自我评价时的参照标准和社会期望不同,因此对身体发育的要求各异而产生满意度的差异。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身体满意度的性别差异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易对身体满意,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如Eisenberg[9]对美国明尼苏达州的4 746名初、高中生(平均年龄14.9岁)进行身体满意度的研究发现,与男生相比,女生更担心体重问题,更希望变得苗条,而男生更则注重肌肉的力量,希望能够更加强壮;Kostansk[10]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地区515例12~18岁的高中生中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Chen[11]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体重并更多地表现出对身体的不满意。 此外,本研究显示,初二学生相对于初一学生,其对体重和体形的满意度均降低。Bucchianeri等[12]的一项针对青少年身体满意度的队列研究同样观察到,随着年级升高,男、女学生的身体不满意(总分50分)平均分由23.0分和27.3分分别上升至23.3分和28.6分;国内黄希庭等[4]的研究也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国青少年身体自我满意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身心不断发展和身体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导致身体满意度下降[12]。超重肥胖者与正常体重学生相比,更容易对体重和体形不满意,这与超重肥胖学生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躯体自信较低有关[13-14]。与此相反,与正常体重学生相比,消瘦的学生对自己的体形更满意。这可能与当今青少年群体受到“以瘦为美”社会审美倾向的影响有关。由于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关于影视明星和模特等媒体形象的宣传报道,使美的评判标准带有全球性的文化倾向[15],如女性以高挑清瘦为美。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盲目以此社会文化为参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评价和满意度。因此,在预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同时,需要警惕青少年因过度追求外形清瘦,导致节食、厌食等极端情况的出现。自评身高和体重也影响身体的满意度,低估身高和高估体重会降低满意度水平。有研究指出,身体自我满意度是由客观身体自我和对身体自我的期望值共同决定的[16],客观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的期望值越接近,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也更高。因此,自评身高偏低者,表现出客观身高自我与身高自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导致对身高不满意;而认为或担心自己体重过重者往往倾向于高估体重造成对体重和体形不满意。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初中学生普遍对身体的满意度较低,性别、年级、体重状态和自评身高及体重影响身体满意度。研究表明,过分关注体重和对身体不满意容易导致饮食障碍和相关心理问题[2, 17]。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积极引导青春期学生进行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和预防肥胖的发生,同时有必要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身体意向观念,提高该群体的身体满意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 | Davison TE, McCabe MP. Adolescent body image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J].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2006, 146 (1) : 15–30. DOI:10.3200/SOCP.146.1.15-30 |
[2] | Fitzsimmons-Craft EE, Bardone-Cone AM, Wonderlich SA,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comparisons,body surveillance,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J]. Behavior Therapy , 2015, 46 (2) : 257–271. DOI:10.1016/j.beth.2014.09.006 |
[3] | Hoyt WD, Kogan LR. Satisfaction with body image and peer relationships for males and females in a college environment[J]. Sex Roles , 2001, 45 (3-4) : 199–215. |
[4] | 黄希庭, 陈红, 符明秋, 等. 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 , 2002, 3 (3) : 260–264. |
[5] |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报告[M]. 北京: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7 : 8 . |
[6] |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季成叶.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4, 25 (2) : 97–102. |
[7] | Mission Australia.National Survey of Young Australians 2011:key and emerging issues,National Survey of Young Australians[EB/OL].[cited 25 February 2016].https://www.missionaustralia.com.au/2020-strategy-page/doc_download/65-national-survey-of-young-australians-2011. https://www.missionaustralia.com.au/2020-strategy-page/doc_download/65-national-survey-of-young-australians-2011. |
[8] | 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
[9] | Eisenberg ME, Neumark-Sztainer D, Paxton SJ. Five-year change in body satisfaction among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 2006, 61 (4) : 521–527. DOI:10.1016/j.jpsychores.2006.05.007 |
[10] | Kostanski M, Fisher A, Gullone E. Current conceptualisation of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have we got it wrong?[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2004, 45 (7) : 1317–1325. DOI:10.1111/jcpp.2004.45.issue-7 |
[11] | Chen H, Jackson T. Predictors of changes in weight esteem among mainland Chinese adolescent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2009, 45 (6) : 1618–1629. DOI:10.1037/a0016820 |
[12] | Bucchianeri MM, Arikian AJ, Hannan PJ, et al. Body dissatisfaction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findings from a 10-year longitudinal study[J]. Body Image , 2013, 10 (1) : 1–7. DOI:10.1016/j.bodyim.2012.09.001 |
[13] | 杨怡, 陈洁, 杨萱, 等. 超重、肥胖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5, 23 (10) : 1586–1589. |
[14] | 石倩, 王莉, 王芳芳, 等.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2, 28 (12) : 1573–1576. |
[15] | Clay D, Vignoles VL, Dittmar H.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 girls:test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ocultural factors[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 2005, 15 (4) : 451–477. DOI:10.1111/jora.2005.15.issue-4 |
[16] | 汤炯, 邓云龙, 常宪鲁, 等. 大学生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14 (5) : 537–538. |
[17] | Crow S, Eisenberg ME, Story M, et al. Suicidal behavior in adolescents:relationship to weight status,weight control behaviors,and body dis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 2008, 41 (1) : 82–87. DOI:10.1002/(ISSN)1098-108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