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血压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根据WHO调查,每年大约有1 700万人死于高血压[1]。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对其相关病因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种族与高血压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了重视[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民族的高血压患病率可能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3]。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和遗传背景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利用云南省2013年8月—2014年8月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云南省不同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旨在为今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先从云南省15个独有少数民族4个居住区域(河谷地区、坝区、半山区和高山区)的每个居住地各抽取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共抽取具有代表性的4个独有少数民族;然后按经济收入状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每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再从3个等级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街道办事处,共抽取12个乡/街道办事处;对每个乡/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村子/居委会,最后抽取村子/居委会中≥35周岁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本次应调查5 600人,实际调查5 532人,问卷有效率为98.78%。
1.2 方法 1.2.1 现场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被访者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及高血压患病、治疗、控制、既往史等情况。
1.2.2 体格检查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测量。血压测量方法参考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推荐的方法。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取坐位测量,受检者在测量前30 min内避免饮用咖啡、茶和酒,不吸烟和剧烈运动,至少休息5 min后才能进行血压测量,测3次,每次间隔最少120 s,取其平均值为受检者血压。
1.2.3 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判定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4]推荐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药物控制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3 kp)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降血压药,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患病率为患有高血压者占本次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知晓率为调查时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者占本次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治疗率为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者占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控制率为经降血压治疗的患者测得的血压低于140/90 mm Hg者占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参与本次调查的4个民族合计人口数作为标准人群[5],采用直接法进行标化率的计算。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5 532名少数民族居民中,男性2 677人,占48.39%,女性2 855人,占51.61%;年龄为35~96岁,平均年龄为(52.41±12.44)岁;纳西族1 402人,其中男性644人,占45.93%,女性758人,占54.07%;傈僳族1 366人,其中男性675人,占49.41%,女性691人,占50.59%;傣族1 397人,其中男性686人,占49.11%,女性711人,占50.89%;景颇族1 367人,其中男性672人,占49.16%,女性695人,占50.84%。4个民族居民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比较(表 1)![]() |
表 1 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
纳西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的标化患病率以傈僳族最低,傣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9,P=0.000)。分别对4个民族不同性别居民比较,傣族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7.47,P=0.006),景颇族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χ2=5.42,P=0.020)。
2.3 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比较(表 2)![]() |
表 2 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比较 |
4个民族标化后高血压知晓率比较,以傈僳族最高,景颇族最低(χ2=49.94,P=0.000);景颇族的治疗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民族(χ2=68.36,P=0.000)。分别对4个民族不同性别居民比较,傣族女性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均明显高于男性(χ2=5.06、6.98,P=0.01、0.008)。
3 讨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纳西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4个独有少数民族居民高血压总体患病率为33.95%,高于白洁等[6]研究的中国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28.75%),与云南省汉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32.3%)[7]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云南省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问题不容乐观。这可能与云南少数民族的地理居住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以及健康意识有关[8],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9],但目前尚缺乏确切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调查中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率差异较大,标化患病率以傣族最高,傈僳族最低,与肖义泽等[10]研究结果相似。提示,民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有意义。本调查结果与杨峥等[11]研究显示的傈僳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傣族不太一致,这可能与各地居民不同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也有文献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和不同地区同一民族间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存在差异[3]。本次调查显示,与汉族(38.5%)[12]相比,傈僳族、纳西族的高血压知晓率较高,傣族、景颇族则较低;4个少数民族的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均低于汉族(29.6%、40.3%)[12],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血压管理和防治工作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需引起重视,应加强其高血压的防治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血压“三率”水平。
在调查的4个民族中,傣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但知晓率却较低,表明傣族居民对高血压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提示,需加强傣族尤其是傣族男性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增强高血压的防范意识,提高知晓率,防止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引起其他高血压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景颇族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4个民族中均为最低,这可能与景颇族长期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人员流动相对较少,信息及交通相对不便长期形成的自身习惯,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观念滞后等因素有关[13]。提示,景颇族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薄弱环节,其高血压防治意识急需提高。
血压控制达标是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云南省纳西族、傈僳族和傣族的高血压控制率与2002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6.1%)[14]相比略有提升,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景颇族的情况(4.37%)尤为严重。提示,云南省少数民族在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面仍然存在疏漏和不足,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未达到理想要求。应加强对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选择适宜的降压措施和策略,有效控制血压,真正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1] | 刘芬, 马依彤, 杨毅宁, 等. 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 (46) :3259–3263. |
[2] | 张树军, 狄建军, 白靓, 等. 蒙古族高血压病因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 (5) :597–598. |
[3] | 鄂璐莎. 少数民族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 (7) :69–70. |
[4] |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 (8) :701–708. |
[5] | 谷鸿秋, 李卫, 王杨. 流行病学研究中"率"的标化和"率"的校正:方法探讨及SAS宏实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 (6) :557–560. |
[6] | 白洁, 唐智柳, 李岚, 等. 2000—2010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系统综述[J].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 (11) :604–608. |
[7] | 蔡乐, 舒占坤, 杨媚, 等. 云南省农村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 (6) :1696–1698. |
[8] | 黄锋, 尹瑞兴. 我国少数民族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 (2) :227–228. |
[9] | 郭宜姣, 贾成, 李文华. 高原藏族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 (1) :122–125. |
[10] | 肖义泽, 陈杨, 许雯, 等. 云南省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平均水平分布特征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 (1) :26–27. |
[11] | 杨峥, 杨建丽, 饶学军, 等. 保山市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 (9) :164. |
[12] | 潘兴寿, 李天资, 梁烨, 等. 百色市苗、汉族居民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病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 (2) :253–256. |
[13] | 马光秋, 何庆国, 方瑞龙. 景颇族教育, 观念与经济发展——对边区跨境特困少数民族的调查[J]. 贵州社会科学,2011,255 (3) :69–74. |
[14] | 石纪萍, 王学磊. 巴彦淖尔市农牧区蒙汉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 (1) :139–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