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 ;
3.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
《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约新增肺癌患者180万,占癌症发病总数的13%,159万人死于肺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9.4%,其中中国约占此类病例的1/3以上[1]。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表明,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和死亡居恶性肿瘤首位[2],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3年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肺癌的综合防治规划和策略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肺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来源于肿瘤报告登记系统。收集2011—2013年宜春市靖安和上高县、赣州市龙南县、九江市武宁县4个农村地区,上饶市信州区、赣州市章贡区2个城市地区,共计6个肿瘤登记点资料,从各登记处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库中选取 the Ten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编码为C33-34的肺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定期漏报调查、与当地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核对的方式保证病例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人口资料来源于当地公安局或统计局。3年间共登记并经核实的肺癌新发病例2 648例,死亡病例1 720例。
1.2 方法分析指标有粗发病率与粗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与世界人口标化发病(死亡)率(简称世标率)、累积发病(死亡)率(简称累积率)、截缩率、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s,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以1982年中国人口构成和1985年世界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进行率的标化[3]。累积发病(死亡)率年龄段为0~74岁,期望寿命定为75岁[4]。PYLL、PYLLR和AYLL是测量疾病减寿的指标,考虑了居民死亡的年龄因素,因而能更直观地反映疾病对人群死亡的危害程度。PYLL和PYLLR越大,表明寿命损失越大,能概括地说明某疾病对整个人群寿命的影响,从而弥补了死亡率只考虑死亡人数的缺陷[5]。AYLL表示每个死者平均寿命损失年,侧重强调某种疾病导致每个死者减少的平均生存年数,其数值越大,表示该疾病影响的人群越年轻,越易造成人群早亡[6]。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3、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设为0.05。
2 结果 2.1 肺癌发病率(表 1)![]() |
表 1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情况 |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粗发病率为43.08/10万,中标率为26.48/10万,世标率为35.88/10万,0~74岁累积率为4.47%,35~64岁截缩率为52.1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532.58,P=0.000),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χ2=7.11,P=0.008)。
2.2 肺癌发病年龄分布(表 2)![]() |
表 2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年龄别发病率(1/105) |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65.75岁,81.00%(2 145/2 648)的肺癌病例发生在50~80岁之间。肺癌年龄别发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0~40岁年龄组处于较低水平,40岁后升高较快,50岁年龄组达到平均水平,55岁年龄组后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到7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341.79/10万,之后有所下降。男、女性年龄别发病率与男女合计基本一致,但女性发病率下降后又有所回升。几乎每个年龄组男性肺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大。
2.3 肺癌死亡率(表 3)![]() |
表 3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死亡情况 |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粗死亡率为27.98/10万,中标率为16.54/10万,世标率为22.67/10万,0~74岁累积率为2.77%,35~64岁截缩率为28.8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68.37,P=0.000),城市、农村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196)。
2.4 肺癌死亡年龄分布及死亡减寿情况(表 4)![]() |
表 4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年龄别死亡率及减寿情况 |
2011—2013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7.70岁,60岁以上老年肺癌死亡人数占总肺癌死亡人数的76.40%(1 314/1 720)。30岁以前未出现肺癌死亡,肺癌死亡率从3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到50岁年龄组达到平均水平,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272.70/10万,80岁年龄组以后有所下降。男性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421.85/10万,女性在75岁年龄组达到一个峰值,为144.68/10万。各年龄组的男性肺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肺癌PYLL、PYLLR高于女性,AYLL低于女性。
3 讨论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生和死亡在癌谱中仍处于首位[7],已被政府列为我国恶性肿瘤的防控重点。肿瘤登记是准确掌握肿瘤信息的重要方法,为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3年肺癌发病率为43.08/10万,居所有癌症发病之首,世标率为35.88/10万,高于WHO全球癌症报告(GLOBOCAN2008)[8]的肺癌发病世标率(23.0/10万);中标率为26.48/10万,低于国家癌症中心统计的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中标率(35.23/10万)[9]。城乡男、女性肺癌发病与刘杰等[10]研究结果基本持平,说明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3年肺癌发病率较2010年变化不大。农村发病率较城市略高,这与我国肺癌流行特征城市高于农村不一致[11],分析可能原因如下:(1)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就医就诊率提高。(2)农村诊断水平、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3)选取的2个城市地区工业不发达,空气污染程度较轻。(4)城市居民自我保健、防癌意识增强。
肺癌死亡率为27.98/10万,居各类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世标率为22.67/10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4/10万);中标率为16.54/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93/10万),也低于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肺癌死亡中标率(20.24/10万)[12]。
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和死亡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0和4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发病高峰位于75岁年龄组,死亡高峰位于80岁年龄组,这与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和死亡的年龄分布相似[13]。说明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居民PYLL、PYLLR高于女性,提示肺癌对男性寿命的危害总体上大于女性,而男性AYLL低于女性,说明女性因肺癌死亡比男性年龄轻,即肺癌更易造成女性的早死,这与相关研究[14]结果一致。肺癌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表明,除烟草暴露外,工业现代化过程和汽车的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活燃料和烹饪油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职业危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少等与肺癌发病有重要的关系[15, 16, 17, 18]。男性肺癌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暴露危险因素机会大、不良生活方式(吸烟)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群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因肺癌死亡的中老年人群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针对中老年人群开展肺癌的防治工作。女性因肺癌早亡的现象比男性严重,而相关研究显示,女性其实比男性更具备患肺癌的易感性,女性雌激素与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19, 20, 21, 22]。今后应通过减少环境中的烟草烟雾、改善厨房通风设备等措施,加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近年来,我国雾霾笼罩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重视大气污染与肺癌发病的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仅反映肿瘤登记地区覆盖人口发病和死亡情况,对全省的代表性尚需进一步评价。今后应建立新的肿瘤登记点以扩大覆盖范围,培训专业人员以提高数据质量,为肿瘤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1] | Ferlay J,Soerjomataram I,Ervik M.GLOBOCAN 2012 vl.0,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ARC Cancer Base No.10[Internet] [Z].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13. |
[2] |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2 . |
[3] | 杜灵彬, 余传定, 汪祥辉, 等. 浙江省4个肿瘤登记地区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J]. 中国肿瘤,2008,17 (4) :270–273.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
[5] | 罗迪丽, 聂俊雄, 周权. 2010-2012年常德市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 (1) :118–120. |
[6] | 沈苏英, 徐耀初, 孙国祥. 1998-2007年常熟市居民胃癌死亡及减寿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09,20 (3) :1–3. |
[7] | 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 :69–90 . |
[8] | 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 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2008[J]. Int J Cancer, 2010, 127 (12) :2893–2917 . |
[9] | 陈万青, 张思维, 曾红梅, 等. 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 中国肿瘤,2014,23 (1) :1–10. |
[10] | 刘杰, 朱丽萍, 杨旭丽, 等. 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3,40 (19) :3678–3683. |
[11] | 沈洪兵, 俞顺章. 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J]. 中国肿瘤,2004,13 (5) :283–285. |
[12] | 陈竺.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 |
[13] | 沈永洲, 杜灵彬, 汪祥辉, 等. 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肿瘤,2014,23 (3) :175–179. |
[14] | 黄建萍, 武鸣, 周金意, 等. 江苏省2003-2005年肺癌死亡状况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1,22 (4) :5–7. |
[15] | 李瑞娜. 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 (11) :1904–1905. |
[16] | 么鸿雁, 施侣元. 中国人群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 (1) :45–48. |
[17] | Katanoda K, Sobue T, Satoh H, et al. An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Japan[J]. J Epidemiol, 2011, 21 (2) :132–143 . |
[18] | 马莉, 高晓虹, 王猛, 等. 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 (1) :90–91. |
[19] | Henschke CI, Yip R, Miettinen OS, et al. Women's susceptibility to tobacco carcinogens and survival after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J]. JAMA, 2006, 296 (2) :180–184 . |
[20] | Kligerman S, White C.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in women:risk factors,survival,and screening[J]. AJR Am J Roentgenol, 2011, 196 (2) :287–295 . |
[21] | 简红. 女性肺癌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2007,16 (5) :311–315. |
[22] | 吴伟, 尹智华, 关鹏, 等. 雌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 (5) :6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