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儿童是二手烟暴露的易感人群,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离开吸烟的环境,却有较高的呼吸频率以及发育尚未成熟的呼吸、免疫和神经系统。儿童暴露二手烟易引起婴儿猝死综合症、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疾病,较严重的是哮喘,呼吸道症状以及肺部发育不良[1, 2]。二手烟暴露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且有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障碍等)风险[3, 4]。目前,儿童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多[5, 6],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2年在山东省选择5 861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二手烟暴露与儿童情绪异常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了解二手烟对儿童的影响及保护儿童免受二手烟危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根据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山东省东部的威海市、中部的莱芜市和西部的聊城市,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县(区),最终确定环翠区、莱城区和高唐县作为调查样本地区。每个样本地区随机抽取4所小学,城市和农村各2所,每所学校3~6年级随机抽取2~3个班级,每个班级所有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3所学校,分别发放学生、家长调查问卷6 050份,有效回收问卷分别为5 861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调查前邀请专家对调查问卷和方案进行讨论、修订,对问卷进行预调查,评定其信度和效度,其中折半信度为0.917,内部一致信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70;问卷集合效度成功率为100%,区分效度成功率为92.6%~100%。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每天现场调查结束后,技术负责人核对调查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父母对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被动吸烟、主动吸烟、戒烟态度、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劝阻吸烟行为等。家长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戒烟态度、劝阻吸烟行为、对于子女情绪主观评价等。
1.2.2 相关指标定义(1)二手烟暴露:每周至少有1 d有人当面吸烟,地点包括家庭、餐厅、商场、娱乐场所、交通工具等[7]。(2)情绪异常:通过家长对子女最近3个月心理健康的主观评价评定。儿童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等[8]。(3)家庭结构划分[9]:①核心家庭: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只有孩子及其父亲、母亲。②大家庭: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不仅包括父亲、母亲和孩子,还包括祖父母或外祖父母。③隔代家庭:孩子主要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亲长期不在家。④单亲家庭:孩子长期和父亲或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进行双人双机录入,并对录入结果进行比对纠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情绪异常影响因素采用两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小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情绪异常关系(表 1)![]() |
表 1 小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情绪异常关系 |
小学生情绪异常为953人,占16.3%。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性别、年级、父母对子女表现评价、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家庭总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结构小学生情绪异常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小学生情绪异常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小学生二手烟暴露与抑郁关系(表 2)![]() |
表 2 小学生二手烟暴露特征与情绪异常关系 |
二手烟暴露2 962人,占50.5%,其中男生二手烟暴露1 500人,占50.6%,女生二手烟暴露1 462人,占49.4%;男女生二手烟暴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结果表明,是否二手烟暴露、家庭二手烟暴露天数及不同二手烟暴露场所小学生情绪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小学生情绪异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3)![]() |
表 3 小学生情绪异常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以是否情绪异常为因变量(1=是,0=否),以不同地区、性别、年级、父母对子女表现评价、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家庭年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二手烟暴露、家人每周吸烟天数、二手烟暴露场所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α=0.05,β=0.1)。结果显示,排除变量地区、性别、年级、父母对子女表现评价、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家庭总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及家庭结构对小学生情绪影响,二手烟暴露与小学生情绪异常之间呈负相关,没有二手烟暴露引起情绪异常比例是二手烟暴露的0.073倍,即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情绪异常是没有二手烟暴露的1.364倍(1/0.733)。
3 讨 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二手烟暴露比例为50.5%,与刘秀荣等[10]调查相近,高于赵娜等[11],也高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12, 13],低于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72.9%的初中生遭受二手烟暴露[14]。二手烟含有大量有害及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肺癌、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同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毒物危害较为敏感,因此二手烟对青少年有更大的危害性。小学生二手烟暴露与抑郁关系分析表明,二手烟暴露是情绪异常的危险因素。Bandiera等[15]调查8~15岁青少年2 901人,结果表明,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明显与重度抑郁、泛化性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品行障碍有关联。一项超过6年的队列研究显示,二手烟暴露意味着不良心理健康的开始[16]。
二手烟引起不良心理健康机制仍不清楚。Srivastava等[17]研究发现,二手烟暴露中的尼古丁增加非吸烟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导致紧张增加。也有研究假设,二手烟是紧张状态一个中介指标,紧张与不良心理健康相联系[18]。Brody等[19]认为,吸烟和不良心理健康关系是通过尼古丁与多巴胺通道建立联系,吸烟者有对多巴胺水平易感的基因,吸烟能够诱导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是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二手烟可以影响呼吸道功能,如哮喘,它明显与心理健康有关[20]。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二手烟不仅暴露比例高,而且增加了小学生情绪异常发生的风险。国际经验表明,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减少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1]。相应的,也可以改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22]。因此,有必要加大并严格执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同时制定针对父母戒烟干预措施,预防子女在家庭接受二手烟暴露。
本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情绪异常和二手烟暴露存在相关性,但是不能说明二手烟暴露和抑郁异常存在因果联系,需要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考虑二手烟暴露是否与小学生情绪异常存在因果关系;其次小学生情绪异常的采用主观判断,没有采用严谨的心理测评量表判定,只能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初步估计,可能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小学生二手烟暴露与情绪异常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1] | Moritsugu KP. The 2006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voluntary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J]. Am J Prev Med, 2007, 32 (6) :542–543 . |
[2] | Lewis SA, Antoniak M, Venn AJ, et al. Secondhand smoke,dietary fruit intake,road traffic exposures,and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young children[J]. Am J Epidemiol, 2005, 161 (5) :406–411 . |
[3] | Yolton K, Dietrich K, Auinger P, et al.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5, 113 (1) :98–103 . |
[4] | Kabir Z, Connolly GN, Alpert HR.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J]. Pediatrics, 2011, 128 (2) :263–270 . |
[5] | 郑周丽, 邓慧怡, 林惠玲, 等. 澳门儿童家庭被动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 (10) :1254–1257. |
[6] | 郭薇, 赵洋, 刘玉芹, 等. 超重肥胖与被动吸烟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交互效应[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 (12) :1758–1760. |
[7] | 杨功焕. 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报告[M]. 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 . |
[8] | 杜亚松.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及防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 (3) :231–234. |
[9] | 季成叶. 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 |
[10] | 刘秀荣, 李玉青, 韩梅, 等. 北京市中小学生吸烟及被动吸烟现状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 (7) :563–565. |
[11] | 赵娜, 倪菁华, 许桂华. 小学生尝试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3) :452–453. |
[12] | Constant C, Sampaio I, Negreiro F, et al.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exposure and respiratory morbidity in school age children[J]. Rev Port Pneumol, 2011, 17 (1) :20–26 . |
[13]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Vital signs:nonsmokers'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United States,1999-2008[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0, 59 (35) :1141–1146 . |
[14] | 梁晓峰. 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 |
[15] | Bandiera FC, Richardson AK, Lee DJ, et al.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1, 165 (4) :332–338 . |
[16] | Hamer M, Stamatakis E, Batty GD. Objectively assessed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mental health in adults: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evidence from the Scottish Health Survey[J]. Arch Gen Psychiatry, 2010, 67 (8) :850–855 . |
[17] | Srivastava ED, Russell MA, Feyerabend C, et al. Sensitivity and tolerance to nicotine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J]. Psychopharmacology(Berl), 1991, 105 (1) :63–68 . |
[18] | Monroe SM, Harkness K, Simons AD, et al. Life stress and the symptoms of major depression[J]. Nerv Ment Dis, 2001, 189 (3) :168–175 . |
[19] | Brody AL, Olmstead RE, Abrams AL, et al. Effect of a histor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on smoking-induced dopamine release[J]. Biol Psychiatry, 2009, 66 (9) :898–901 . |
[20] | Goodwin RD, Jacobi F, Thefeld W. Mental disorders and asthma in the community[J]. Arch Gen Psychiatry, 2003, 60 (11) :1125–1130 . |
[21] | Herman PM, Walsh ME.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na,stroke,and asthma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rizona's comprehensive statewide smoking ban[J]. Am J Public Health, 2011, 101 (3) :491–496 . |
[22] | Bandiera FC, Caban-Martinez AJ, Arheart KL, et al. Secondhand smoke policy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J]. Ann Behav Med, 2010, 39 (2) :198–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