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是初级保健的主要承担者,也是预防接种、慢病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等预防保健功能实现的主体[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人口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也将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服务能力方面相关报道较多[2, 3, 4, 5],但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布局分析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于2015年1月采用普查的方法,收集贵阳市下辖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136个)的基本信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现状进行空间描述,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为合理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由贵阳市卫生计生委员会提供,同时查阅贵阳市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gygov.gov.cn/)公示信息补充,并于天地图、百度地图上查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地理位置获取其位点坐标;获取2014年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社区辖内服务人口及社区管辖面积等信息。通过描绘贵阳市1:5万社区行政区划地图,形成矢量地图作为贵阳市社区基础地图。
1.2 方法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1)卫生资源密度指数( health resources density index,HRDI):是基于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面积的均衡分布提出的资源配置模型。该指标能够合理地解决卫生人力资源的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均衡性问题,运用该指数建立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案能较好地解决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合理利用问题,卫生资源的效能发挥问题以及更有利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6]。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ArcGIS 10.2.2软件展示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地图。分析方法包括:核密度分析判断机构分布聚集情况;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相交工具估算机构覆盖情况;叠加分析空间连接工具判断各机构与其行政归属社区的位置关系;位置选择工具筛选中心服务半径范围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比重。
2 结 果 2.1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情况(表 1)贵阳市所管辖的六区三县一市,下辖92个社区,共1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点前三位是南明区(25.86%)、云岩区(24.13%)和花溪区(24.13%),最少的是乌当区、清镇市(3.44%)及三县(3.44%);社区卫生服务站布点最多的是云岩区(33.33%)和南明区(25.64%),最少的是清镇市(1.28%)及三县(1.28%)。
![]() |
表 1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情况 |
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基本分布于六城区和清镇市,其中云岩区和南明区分布较为密集,周围四城区及三县一市则呈现散在分布。
![]() |
图 1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空间分布地图 |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和站分别进行核密度分析,结果如图 2所示,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呈现4个核心,即(1)云岩区与南明区交界处,(2)花溪区北部与南明区交界处,(3)白云区西南部,(4)乌当区西南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密度分布呈现为3个核心,即①、②和③,并在周边零星散在分布多个小核;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核密度分析结果呈现为5个核心,包括①、②、③和④及⑤云岩区的西部地带。研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核密度核心均位于城市社区的范围内。
![]() |
图 2 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核密度分析结果 |
由表 2可知,贵阳市下辖92个社区共管辖306.34万常住人口,管辖面积492.27 km2,社区人口密度为0.62万人/km2。结合管辖人口和幅员面积计算社区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结果显示,卫生资源分布密度最高的是白云区为29.32;其次是云岩区(21.12)、南明区(16.61)、息烽县(11.31);花溪区、乌当区及修文县居中;观山湖区、开阳县及清镇市最少。其空间分布地图详见图 3。
![]() |
表 2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资源分布情况 |
![]() |
图 3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空间分布 |
92个社区中,同时设立中心和站占32.61%(30/92),且主要分布在云岩区和南明区。仅设立中心或站的社区均占29.35%(27/92),其中仅设立中心的社区主要分布在环中心城区地带和花溪区南部;仅设站的社区主要分布在云岩区与观山湖区交界处、南明区、花溪区及乌当区的东部区域。未设立中心或站的占8.70%(8/92),主要分布于观山湖区和清镇市的新建社区等城市边缘地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为47.47%,中心为35.38%,站为33.64%。
![]() |
表 3 贵阳市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分布 |
![]() |
图 4 贵阳市各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地图 |
通过叠加分析空间连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机构所属社区位置关系发现,当前有3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设点并未设置于所属社区,占25.74%(35/136);其中花溪区最多,有17个(包括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云岩区有8个(包括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地图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在所归属社区的位点主要分布在花溪区北部。
![]() |
图 5 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所属社区位置关系图 |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服务半径1.5 km计算,通过按位置选择工具对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 km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要素选择,选择结果显示,有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点位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 km服务半径内,占76.92%(60/78)。
![]() |
注:图中光亮部分为距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km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图 6 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 km 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
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9, 10]。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进行,构建合理的分级诊疗机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等以适应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等问题,都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次研究首先对贵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宏观分布情况进行传统描述,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城市基层卫生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中心和站)在中心城区云岩区和南明区分布较为密集,但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在非中心城区白云区及花溪区也较为集中。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结果也显示,人口密度居第四位的白云区其社区卫生资源密度指数排第一。提示,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在宏观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贵阳市有8.70%的社区未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新建城区及城区边缘地带。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可以靠邻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支持,但不宜长期空缺,应尽快根据其行政管辖范围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此外,有部分社区只单独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计算结果显示,贵阳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不足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覆盖率均约为1/3,覆盖率较低。比较各区的情况发现修文县覆盖率为最高,可能与该县目前只有1个社区,虽只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但站点位于社区相对居中位置,且所辖面积较小有关。开阳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亦相对较高,其原因与修文县类似。而息烽覆盖率较低则可能与其社区所辖区域呈狭长形状有关。除去三县的特殊情况,六城区及清镇市的覆盖率分析结果显示,白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最高,这可能和白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对于社区管辖人口和管辖面积而言较多有关。云岩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最高,可能和云岩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最多,分布比较散在有关。结果还显示,乌当区的每个社区均设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最低,可能与乌当区的机构布局相对靠近,不能完全覆盖管辖区域有关。综合以上结果,提示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设置还不太完整和规范。
叠加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有超过1/4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设点具体位置没有在所属的社区管辖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针对所辖区域开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在所属社区范围内,显然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
由于国家相关文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并未有明确的要求,只提及“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11]。因此,本次研究采用1.5 km缓冲区分析并计算缓冲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归属情况,发现超过3/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点均位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缓冲区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了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困难以及社区卫生资源的浪费。
综上,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宏观上以及具体的布局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具体的设点及布局上如果与社区具体的空间地理信息相结合,借助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规划,将更加有利于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区域卫生规划。
[1] | 钟爽,孟庆跃,孙晓杰,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20-122. |
[2] | 韩林静,张言路,金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J].华章,2014,4:372. |
[3] | 李善鹏,林永峰,徐凌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51-1552. |
[4] | 李格林,姜伊鸣,操秋阳.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29-31. |
[5] | 石璐.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73-774. |
[6] | 郑小华.HRDI在乡镇卫生院布局及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0:589-591. |
[7] | 张伊娜.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空间网格化体系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5,23(8):1985-1987. |
[8] | 卫生部基妇司.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1),2-3. |
[9] | 朱焱,梁敏,蒋春路,等.贵阳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6,638-640. |
[10] | 黄爱菊,周华文,朱焱.贵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现况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1:84-87.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EB/OL].[2006-08-10].http://www.gov.cn/zwgk/2006-08/10/content_359147.htm,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