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贾丽娜, 庄海林, 陈越, 林欲静. 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关联性[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12): 1642-1645.

JIA Li-na, ZHUANG Hai-lin, CHEN Yue,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depression in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in Fuzhou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5, 31(12): 1642-1645.

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关联性
1.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福建福州 350101;
2. 福州市鼓楼区卫生局社区管理科;
3. 福州市台江区卫生局社区管理科
数字出版日期: 2015-11-9 13:00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01288)
作者简介: 贾丽娜(1958-),女,福建福州人,教授,本科,主要从事社区预防保健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4-5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中文版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福州城市社区882例 ≥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和1230名非高血压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使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4.4%,高于对照组的55.3%,(χ2=16.386,P<0.01);不同年龄、性别、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兴趣爱好的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月收入<2000元、医疗费用自费、部分自费的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499,95%CI=1.213~1.852)、高血压(OR=1.453,95%CI=1.200~1.759)(P<0.05)。保护因素有医疗费用部分自费(OR=0.752,95%CI=0.592~0.956)、兴趣爱好较多(OR=0.704,95%CI=0.560~0.885)、家庭非常支持(OR=0.575,95%CI=0.473~0.700)、家庭日常开支足够(OR=0.786,95%CI:0.645~0.959)(P<0.05)。结论 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症状发生存在关联,高血压增加了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抑郁
相关性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depression in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in Fuzhou city
JIA Li-na, ZHUANG Hai-lin, CHEN Yue, et al
Department of Nursing,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nd depres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among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in Fuzhou city.Methods Totally 2112 residents(882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1230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were recruited from two communities and surveyed with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April to May 2012 in Fuzhou city.SPSS 16.0 was used in data analyses.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was 64.4% among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55.3%)among the elderly normotensives(χ2=16.386,P<0.01);the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ndependent of age,gender,living condition,family support,familial daily expenses,and hobbies and interest in daily life(P<0.05);the elderly hypertensives of married,with the educ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or below,having a monthly income less than 2000 RMB yuan,paying all or partial medical costs by themselv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pression prevalence than the elderly normotensives(all 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were age(odds ratio[OR]=1.499,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1.213-1.852)and hypertension(OR=1.453,95%CI:1.200-1.759)(both P<0.05),whil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self-paying for partial medical costs(OR=0.752,95%CI:0.592-0.956),having more hobbies and interest in daily life(OR=0.704,95%CI:0.560-0.885),with strong family support(OR=0.575,95%CI:0.473-0.700),and with enough income for household expenses(OR=0.786,95%CI:0.645-0.959)(all P<0.05)among the elderly.Conclusion Hypertension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in Fuzhou city.
Key words:
hypertension
the elderly
depression
correlation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1]。由于高血压本身疾病的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并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抑郁就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疾病负担[2]。抑郁症状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差,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不仅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而且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为社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于2012年4—5月对在福建省福州市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828名≥60周岁高血压老年人和1 110名≥60周岁非高血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福州市鼓楼区和台江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该中心管辖的社区居民进行整群筛查,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 Hg=0.133 kPa)]者,或曾被区级及以上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 mmHg者[3],能够理解问卷内容或提问,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包括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既往有颅脑外伤、脑炎及精神疾病史,已知患有先天或后天器质性心脏病、有严重躯体系统性疾病、老年痴呆症状史等,共8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鼓楼区467例,台江区415例。同时抽取该社区健康档案中无疾病记录,身体状况良好并能够理解问卷内容或提问,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1 230名年龄≥60岁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鼓楼区638人,台江区592人。
1.2 方法(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相关因素(兴趣爱好、参与社区活动、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等。(2)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中文版[4],与诊断标准DSM-Ⅲ-R相比,GDS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9%。在GDS中文版的测试中,GDS内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5,与诊断标准一致的标准效度为0.95,与流行病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的平行效度为0.96。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重。GDS共30项条目,共计30分,评分标准为0~10分为无抑郁症状,11~20分为轻度抑郁症状,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症状;凡GDS≥11分者,本调查视为有抑郁症状。本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前按20%进行预调查。调查人员以统一指导语说明后,老年人自行填写问卷,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调查员给予解释,各条目的解释内容保持一致,对于文化程度低或视力不佳阅读困难者,由调查员负责对问卷条目进行代读解释,并由被调查者做出相应的回答,调查完成后问卷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比较(表 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882份及1 230份问卷,其中高血压组回收有效问卷8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9%,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1 1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2%。采用χ2检验对2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表 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人口资料均衡性比较
项目 | |
| |
| χ2值 | P值
|
年龄(岁) | <75 | 563 | 68.0 | | 798 | 71.9 | 3.44 | 0.063
| | ≥75 | 265 | 32.0 | | 312 | 28.1
| 性别 | 男性 | 362 | 43.7 | | 525 | 47.3 | 2.45 | 0.118
| | 女性 | 466 | 56.3 | | 585 | 52.7
| 婚姻状况 | 有配偶 | 707 | 85.4 | | 962 | 86.7 | 0.65 | 0.420
| | 无配偶 | 121 | 14.6 | | 148 | 13.3
| 文化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500 | 60.4 | | 714 | 64.3 | 3.58 | 0.167
| | 高中或中专 | 205 | 24.7 | | 238 | 21.4
| | 大专及以上 | 123 | 14.9 | | 158 | 14.2
| 收入水平(元/月) | <1 000 | 319 | 38.5 | | 487 | 43.9 | 5.59 | 0.061
| | 1 000 ~ | 375 | 45.3 | | 458 | 41.3
| | ≥2 000 | 134 | 16.2 | | 165 | 14.8
| | |
|
表 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人口资料均衡性比较
|
2.2 不同组别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高血压组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2.43±5.01)分,检出率为64.4%(533/828),其中轻度抑郁占58.7%(486/828),中重度抑郁占5.7%(47/828);对照组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1.53±5.13)分,检出率为55.3%(614/1 110),其中轻度抑郁占50.9%(565/1 110),中重度抑郁占4.4%(49/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χ2=16.386,P<0.001)。
2.3 不同组别不同特征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表 2)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的高血压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月收入<2000元、医疗费用自费、部分自费的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配偶、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月收入≥2000元、医疗费用公费、不参与社区活动的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对抑郁发生有影响的因素,高血压组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兴趣爱好、参与社区活动、居住情况、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对照组为年龄、医疗支付方式、兴趣爱好、参与社区活动、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
表 2
表 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不同特征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
项目 | |
| |
| χ2值 | P值
|
年龄(岁) | <75 | 336 | 59.7a | | 419 | 52.5a | 6.878 | 0.009
| | ≥75 | 179 | 74.3 | | 195 | 62.5 | 9.221 | 0.002
| 性别 | 男性 | 248 | 68.5b | | 229 | 57.0 | 12.104 | 0.001
| | 女性 | 285 | 61.2 | | 315 | 53.8 | 5.662 | 0.017
| 婚姻状况 | 有配偶 | 447 | 63.2 | | 523 | 54.4 | 13.139 | 0.000
| | 无配偶 | 86 | 71.1 | | 91 | 61.5 | 2.719 | 0.099
| 文化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343 | 68.6a | | 411 | 57.6 | 15.222 | 0.000
| | 高中或中专 | 118 | 57.6 | | 118 | 49.6 | 2.818 | 0.093
| | 大专及以上 | 72 | 58.5 | | 85 | 53.8 | 0.630 | 0.427
| 收入水平(元/月) | <1 000 | 212 | 66.5 | | 284 | 58.3 | 5.398 | 0.020
| | 1 000 ~ | 244 | 65.1 | | 244 | 53.3 | 11.815 | 0.001
| | ≥2 000 | 77 | 57.5 | | 86 | 52.1 | 0.851 | 0.356
| 医疗支付方式 | 自费 | 107 | 71.3b | | 157 | 62.1a | 3.888 | 0.046
| | 部分自费 | 379 | 63.7 | | 409 | 53.5 | 14.383 | 0.000
| | 公费 | 47 | 56.6 | | 48 | 52.2 | 0.349 | 0.555
| 兴趣爱好 | 少 | 450 | 66.7a | | 490 | 59.5a | 8.062 | 0.005
| | 较多 | 83 | 54.2 | | 124 | 43.2 | 4.885 | 0.027
| 参与社区活动 | 不参与 | 106 | 68.4a | | 103 | 58.5a | 3.446 | 0.063
| | 有时 | 322 | 65.2 | | 404 | 58.4 | 5.615 | 0.018
| | 经常 | 105 | 58.7 | | 107 | 44.2 | 8.587 | 0.003
| 居住情况 | 独居 | 43 | 79.6a | | 55 | 61.1 | 5.324 | 0.021
| | 非独居 | 490 | 63.3 | | 559 | 54.8 | 13.105 | 0.000
| 家庭支持 | 一般 | 320 | 72.7a | | 381 | 62.6a | 11.908 | 0.001
| | 非常 | 213 | 54.9 | | 233 | 46.5 | 6.157 | 0.013
| 家庭日常开支 | 勉强够 | 236 | 71.5a | | 253 | 60.8a | 9.326 | 0.002
| | 足够 | 297 | 59.6 | | 361 | 52.0 | 6.810 | 0.009
| 注:组内比较a P<0.01,b P<0.05。 |
|
表 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不同特征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
|
2.4 抑郁发生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 3)以老年人是否抑郁(未抑郁定义为0,有抑郁定义为1)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以及是否有高血压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α=0.10)。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年龄、医疗支付方式、兴趣爱好、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高血压。
表 3
表 3 抑郁发生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 | | 参照组 | β | Sx | waldχ2值 | P值 | OR值 | 95%CI
|
年龄(岁) | ≥75 | <75 | 0.405 | 0.108 | 14.067 | <0.001 | 1.499 | 1.213~1.852
| 医疗支付方式 | 部分自费 | 自费 | -0.285 | 0.122 | 5.414 | 0.020 | 0.752 | 0.592~0.956
| | 公费 | | -0.373 | 0.191 | 3.802 | 0.051 | 0.688 | 0.473~1.002
| 兴趣爱好 | 较多 | 少 | -0.351 | 0.117 | 9.064 | 0.003 | 0.704 | 0.560~0.885
| 家庭支持 | 非常 | 一般 | -0.553 | 0.100 | 30.638 | <0.001 | 0.575 | 0.473~0.700
| 家庭日常开支 | 足够 | 勉强够 | -0.241 | 0.101 | 5.640 | 0.018 | 0.786 | 0.645~0.959
| 高血压 | 有 | 无 | 0.373 | 0.098 | 14.642 | <0.001 | 1.453 | 1.200~1.759
|
|
表 3 抑郁发生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老年人抑郁平均得分高于非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老年人,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一致[5]。
研究表明,高血压可导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增加。无论是高血压老年人还是非高血压老年人,无配偶老年人是社区重点关注的对象。低文化、低收入、医疗费用自费的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血压老年人。这与其他研究[6]结果类似。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上高血压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普遍高于非高血压老年人,表明高血压这一常见慢性病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增加。研究还表明年龄、医疗支付方式、兴趣爱好、家庭支持、家庭日常开支、高血压等因素对老年人抑郁发生有影响。年龄与抑郁呈正相关。这与其他相关研究[7]结果相似。年龄增大伴随着衰老,生理功能、自理能力逐渐减弱,疾病增多,失落感、老朽感、能力丧感油然而生,极易形成负性心理有关。医疗费用自费者,抑郁症状发生水平高。这可能是由于医疗费自负的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有可能不进行及时治疗,默默承担疾病带来的痛苦,这些都可能给老年人带来负性情绪。公费与自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公费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有关。兴趣爱好较多者抑郁症状发生低于较少者。这可能与兴趣爱好对心理健康及性格影响有关。兴趣爱好较多者,从事活动增多,社交机会增加,生活充满热情,从而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家庭支持越多,抑郁症状发生越低。这与其他相关研究[8]结果相似。家庭是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依托,家庭支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改变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达到无病先防;对高血压患者可提高血压的稳定性和降压的有效性、安全性,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家庭日常开支不够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高于足够者,这与其他相关研究[9]结果相似。经济困难是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除绝对经济环境,即经济收入水平外,家庭日常开支大小这相对经济环境亦会对老年人精神和生活产生影响。高血压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原发性高血压可作为一个慢性应激源,如果患者对疾病持有负性的认识评价,不良问题解决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缺乏,则可能导致其抑郁发生[10, 11]。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在老年慢性病中患病率最高[12],因此,在积极研发治疗高血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一方面,完善高血压三级预防,提高其管理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反应,预防和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
刘国树.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1):879-880. |
[2] |
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8-399. |
[3] |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4] |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17-219. |
[5] |
汪建华,龚云,朱熹,等.老年癫痫患者抑郁症多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6):490-492. |
[6] |
张波,尚玉秀,张毓洪,等.宁夏农村高血压病人抑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25-327. |
[7] |
黄晓波,胡蓉,乐庆荣,等.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5-27. |
[8] |
阳中华,邓云龙,陈向一,等.老年抑郁状态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2579-2580. |
[9] |
马丽珍,柴海云,廖淑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432-435. |
[10] |
金敏,赵红,徐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5):462-463. |
[11] |
房莉颖,古丽扎尔.女性冠心病与抑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4):315-317. |
[12] |
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361-1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