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 科;
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必要条件。女性HPV感染率和型别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种族和年龄差异[1, 2, 3, 4, 5]。为了解上海市女性宫颈HPV感染状况,对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701例女性宫颈分泌物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分泌物HPV感染检测的妇女,共2 701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用棉拭子将宫颈口的分泌物擦去,将宫颈刷伸入宫颈口顺时针旋转3~5圈,将宫颈刷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管中。标本室温放置<2 h,4 ℃保存<24 h,1周内检测。 1.2.2 标本检测
采用凯普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广东凯普生物有限公司),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DNA芯片技术进行DNA 提取、扩增、杂交、洗膜、显色及结果读取。21种常见型别包括15种高危型别: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6种低危型别:HPV6、11、42、43、44,CP8304(81)。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HPV各亚型阳性率指该亚型单独或和其他亚型共同出现的阳性率,多重感染重复计算(例如某患者检测结果为HPV16、HPV58二重感染,计算时分别在HPV16、HPV58各计数1次)。 2 结 果 2.1 HPV分型感染情况(表 1)
2701例就诊女性中,HPV感染阳性909例,阳性检出率为33.65%。检出21种亚型,感染率居前10位的占总检出的81.18%。高危型HPV感染664例,占73.05%;高低危混合型HPV感染121例,占13.31%;低危型HPV感染124例,占13.64%。单一感染617例,感染率为22.84%;多重感染292例,感染率为10.81%。多重感染个体感染亚型种类最多7种,其中二重感染211例,感染率为7.81%;三重感染54例,感染率为2.00%;四重感染17例,感染率为0.63%;五至七重感染10例,感染率0.37%。高危型单一感染497例,占74.85%;低危型单一感染120例,占96.77%。多重感染中,高危型感染167例,占57.19%;混合型感染121例,占41.44%;低危型感染4例,占1.37%。
![]() | 表 1 HPV分型感染情况 |
HPV感染女性年龄为16~79岁,平均(34.36±10.79)岁,其中,16~45岁762人,占83.82%。各年龄组总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17),低年龄组(16~25岁)感染率最高,高年龄组(≥66岁)最低。不同年龄组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56~65岁组和≥66岁组合并后对不同年龄组感染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均以高危型感染构成比最高,56~65岁组低危型构成最低,其余年龄组混合型构成最低。
![]() | 表 2 高危、低危和混合型HPV感染年龄分布 |
16~25、26~35、36~45、46~55、56~65和≥66岁HPV单一感染女性分别为122例(19.77%)、250例(40.52%)、143例(23.18%)、73例(11.83%)、26例(4.21%)和3例(0.49%);多重感染女性分别为89例(30.48%)、96例(32.88%)、62例(21.23%)、27例(9.25%)、12例(4.11%)和6例(2.05%)。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均以26~35岁构成比最高,≥66岁构成最低。不同年龄组单一感染与多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P=0.002) 3 讨 论
上海第八人民医院为上海市徐汇区二级甲等医院,该辖区毗邻近郊区县和上海主城区,医院,就诊病人不仅包含户籍常住人口,也有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该医院门诊女性HPV感染率为33.65%,接近浙南地区(29.50%)[1],象山地区(37.79%)[2],重庆永川地区(37.21%)[3]和西安地区(37.15%)[4];低于苏州地区(58.15%)[5]和嘉兴地区(42.66%)[6];高于萧山地区(21.51%)[7]和陕西咸阳城区(18.70%)[8]。说明女性宫颈HPV感染率可能因HPV筛查标准、人群、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不同而改变。
HPV感染型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HPV 16是与宫颈癌联系最紧密的亚型,并随地域变化很小[9]。尽管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HPV16的检出率不同,但都有相对较高的水平。HPV16在中国也是最为常见的感染型别,本研究显示,HPV16与HPV 52 感染率并列最高,其后依次为HPV58、53和11,与杭州萧山地区[7]HPV16(23.7%)、HPV58(14.0%)、HPV33(9.8%)、HPV52(8.4%)和HPV11(7.4%),西安地区[4]前5位HPV16(28.32%)、HPV58(12.96%)、HPV52(11.57%)、HPV33(5.48%)、HPV6(5.38%),沈阳市[10]前5种常见的HPV16(14.38%)、HPV58(6.96%)、HPV52(5.26%)、HPV33(3.59%)、HPV53(3.29%) 的分布均略有差异,而与山东地区[11]常见型别HPV16(26.75%)、HPV52(25.75%)、HPV58(10.47%)分布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HPV高危型和高低危混合型感染占总数的86.69%,与文献报道的HPV感染以高危型感染为主的结论一致[1, 2, 3, 4, 5, 6, 7]。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的清除率比低危型HPV低,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者患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Ⅲ度的风险增加100~300倍[12]。目前高危型HPV的检测和控制己成为子宫颈癌二级预防与一级预防的焦点[13]。
由于不同亚型HPV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变异很大,不同亚型HPV之间基本没有交叉保护性抗体,容易造成不同高危型HPV多重感染或多次感染[14]。Lee等[15]进一步研究了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发现单一HPV感染使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19.9倍,而多重感染使该风险增加到31.8倍。与文献报道的五重感染[2, 16]不同,本研究发现个体HPV多重感染亚型种类最多有7种,而且多重感染中纯高危型感染及高低危混合感染占98.63%。由此可见,HPV感染呈现多种亚型、多重感染的现状,应加强对多重感染病例的随访和治疗,定期进行HPV感染复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改善疾病预后和减少感染的持续发生。
16~25岁感染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与该年龄女性性活跃频次较高,并且缺乏性健康卫生意识有关。46~55岁中老年妇女感染率较高,与性卫生健康意识淡薄有关[17],也可能由于年长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减低从而感染HPV所致。≥66岁感染率最低,可能与随着时间的延长,感染HPV获得免疫力有一定关系。低危型感染率16~25岁最高,符合低危型HPV多见于年轻妇女的论断,26~35岁高危型感染率最高,混合型≥66岁最高,提示年龄越大,混合感染的机会在增加。
综上所述,上海市女性HPV感染呈现以单一感染、高危型感染和16~45岁感染为主,低危感染、高低危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并存的特征。应加强对HPV 16、HPV 52、HPV 58、HPV 53等常见亚型的监测和筛查,加强对高危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女性的进一步随访、检查和治疗,加大对育龄妇女预防HPV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宣传,预防和减少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1] | 王艳,陈雅珍,丁友法,等.浙南地区4034例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50-752. |
[2] | 杨志伟,夏振海,朗敏芳.象山地区女性感染HPV基因类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2):25-49. |
[3] | 张晓静,袁瑞,代红莹,等.重庆永川地区妇科门诊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9):1407-1410. |
[4] | 侯萌,李娜,朱广霞,等.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229-232,262. |
[5] | 李志锋,谢礼丽,张颂,等.苏州地区宫颈病患者HPV感染亚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5):7-9. |
[6] | 李红胜,宁瑶,孙丽.嘉兴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1):75-77. |
[7] | 赵瑾,贺超奇,吕磊,等.杭州萧山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87-388. |
[8] | 李亚宁,马艳侠.某城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66-1067. |
[9] | Clifford GM,Gallus S,Herrero R,et al.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ytologically normal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PV prevalence surveys: a pooled analysis[J].Lancet,2005,366(9490):991-998. |
[10] | 刘霞,张淑兰,吉耀华.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9,30(10):1494-1497. |
[11] | 刘敏,王传新,邓小梅,等.应用液相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山东地区高危人群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5):487-490. |
[12] | Bekkers RL,Massugai LF,Bulen J,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J].Rev Med Virol,2004,14(2): 95-105. |
[13] | Schiffman M,Castle PE.The promise of global cervical-cancer prevention[J].N Engl J Med,2005,353(20):2101-2104. |
[14] | Bachtiary B,Obermair A.Dreier B.Impact of multiple HPV infection on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radical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2,102(3):237-243. |
[15] | Lee SA,Kang D,Seo SS.Multiple HPV infection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ed by HPV DNA chip [J].Cancer Letters,2003,198(2):187-192. |
[16] | 黄雅,冯玉昆,周卓君,等.昆明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状况[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2B): 71-76. |
[17] | 王瑜敏,陈洁,周武,等.温州地区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58-2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