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晓光, 何继绥, 田春辉 .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2): 249-251.

HUANG Xiao-guang, HE Ji-sui, TIAN Chun-hui.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AIDS preven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5, 31(2): 249-251.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锦州市太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121000
数字出版日期:2015-01-13 09:33
作者简介:黄晓光(1973-),女,辽宁锦州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性行为
健康教育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AIDS preven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UANG Xiao-guang, HE Ji-sui, TIAN Chun-hui
Taihe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zhou, Liaoning Province 1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way to get the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conducting AIDS-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tudents.Methods By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we collected 800 students of grade 1 to 3 from a university in Jinzhou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for an anonymous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Among the students,the overall awareness rate of AIDS-related knowledge was 78.76% 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gir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oys(82.35% vs.76.09%,P<0.05).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were 71.48%,81.35%,and 83.95% among the students of grade one,two,and three,respectively,and increased with the study years in the university(P<0.05); the awareness rates for the three major transmission routes(sexual,blood,and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were all higher than 90% among the students but the awareness rate for knowledge about non-transmission routes of HIV such as whether a mosquito bite could transmit HIV was low.Of the students,64.02% manifested HIV/AIDS discrimination; 7.39%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of which,39.29% used condom in their first sexual experience,40.91% used condom in every sexual activity,and 14.29% reported commercial sexual behaviors.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do not have a good knowledge about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the knowledge level is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ents of various grade,suggesting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control and safe sexual behavior needs to be promoted among th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IDS
knowledge
attitude
sexual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每天约有1.6万新艾滋病感染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中50%以上是15~24岁青少年,中国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占80%,在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已出现高流行趋势,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是防治艾滋病的主力军,但由于性观念的开放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往往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作为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旨在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所大学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做为调查对象,事先告知调查对象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并获得知情同意,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58份,问卷回收率为94.75%。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实行无记名自填方法,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共8个问题,凡回答正确≥6个者为知晓)、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758份,其中男生435人,女生323人,一年级学生263人,二年级学生252人,三年级学生243人;调查对象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为19.98岁。
2.2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的758人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76%(579/758),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331/435),女生知晓率为82.35%(26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188/263)、81.35%(205/252)、83.95%(204/243),不同年级学生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P<0.05)。大学生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晓率较高,均≥90%,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低,尤其是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为60.91%。
2.3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表 1)
各年级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程,占48.02%,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各种宣传资料获得艾滋病知识者占23.57%和23.81%,三年级学生则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获得艾滋病知识,占32.51%。各年级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同学、家长获得知识比例较小,分别仅占13.98%和1.58%。
表 1
 表 1 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
获得知识途径 |
一年级(n=263) | 二年级(n=252) | 三年级(n=243) | 合计(n=758)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健康教育课 | 138 | 52.47 | 127 | 50.40 | 99 | 40.74 | 364 | 48.02
| 网络、电视、媒体 | 24 | 9.13 | 31 | 12.30 | 79 | 32.51 | 134 | 17.68
| 各种宣传资料 | 62 | 23.57 | 60 | 23.81 | 20 | 8.23 | 142 | 18.73
| 报刊、杂志、书籍 | 36 | 13.69 | 30 | 11.90 | 40 | 16.46 | 106 | 13.98
| 家长、亲友、同学 | 3 | 1.14 | 4 | 1.59 | 5 | 2.06 | 12 | 1.58
|
| 表 1 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
|
2.4 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表 2)调查的758名学生中,愿意与感染者和其家属共同学习和工作者占45.65%,其中一、二、三年级分别为43.74%、43.25%、50.21%;愿意与感染者拥抱或握手者为38.89%,愿意与感染者共同进餐者为34.96%,当得知同学患艾滋病后会和从前一样对待的占24.93%。虽然高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好于低年级学生,但大部分学生对感染者及病人仍普遍存在偏见、歧视和恐惧心理。
表 2
 表 2 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
对艾滋病感染者态度 | 一年级(n=263) | 二年级(n=252) | 三年级(n=243) | 合计(n=758)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人数 | 构成比(%) |
与感染者共同学习和工作 | 115 | 43.73 | 109 | 43.25 | 122 | 50.21 | 346 | 45.65
| 与感染者共同进餐 | 90 | 34.22 | 85 | 33.73 | 90 | 37.04 | 265 | 34.96
| 与感染者拥抱或握手 | 92 | 34.98 | 93 | 36.90 | 106 | 43.62 | 291 | 38.39
| 与从前一样对待 | 59 | 22.43 | 66 | 26.19 | 64 | 26.34 | 189 | 24.93
|
| 表 2 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
|
2.5 大学生性经历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调查的758名学生中,有56人发生过性行为,占7.39%,其中男生40人,占全部男生的9.19%,女生16人,占全部女生的4.95%;有过性行为的56名学生中一年级占4.56%(12/263),二年级占5.56%(14/252),三年级占12.35%(30/243),构成比呈随年级增加趋势;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22/56),其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8.19%(4/22)、22.72%(5/22)、59.09%(13/22);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5.00%(14/56),其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为7.14%(1/14)、21.43%(3/14)、71.43%(10/14);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安全套使用情况好于一、二年级学生。提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高,表明国内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取得了一定成效;受调查大学生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如蚊虫叮咬等)了解相对较少,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3,4];大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途径与已有文献不同[5],可能与大学生以校内学习为主,其他传播媒体接触机会较少有关;女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好于男生;高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学生,提示应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及男生的宣传教育,建议在大学校园内组建志愿者队伍,以自身经验积极影响同龄人的态度和行为,减少因知识缺乏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理解、宽容、健康的校园环境,这对减少学生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恐慌,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非常重要[6]。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均存在一定程度歧视现象,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歧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消除周围人群歧视不仅能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环节[7]。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各年级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表明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现状不容乐观,防病意识不强,在发生性行为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无保护性行为使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9]。因此,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确立正确恋爱观,减少高危行为外,还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套使用等干预活动[10]这对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
邓常青,张金艳,钟贵良.2007年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干预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54-1455.
|
[2] |
王桂霞,顾颜胜,张国福,等.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6):405-406.
|
[3] |
郑扬,李环,崔彦娇.2012年盘锦市部分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3,19(10):744-745.
|
[4] |
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等.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03-405.
|
[5] |
王超,苏潇歌,王东皓,等.中国三省居民艾滋病防控知识获取途径电话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32-735.
|
[6] |
段愛旭,赵富玺,刘润花,等.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调查及健康干预需求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50-1054.
|
[7] |
陈晶琦,杜晓娜,韩卫民,等.北京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性科学,2009,18(1):3-4.
|
[8] |
赵英,蒋小伟,熊伟,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性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56-57.
|
[9] |
张付志.邯郸市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31-132.
|
[10] |
吴纪民,潘晓红,杨介者,等.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及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7):604-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