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5, Vol. 31 Issue (2): 221-224   PDF    
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表面抗体衰减最小年龄分析
张慧1, 陈兆云2, 魏欣3, 黄新坤3, 韩黎3, 张昭1, 吴洁1, 戴江红1     
1.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11;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11;
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11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完成乙肝疫苗0、1、6月三针基础免疫后表面抗体衰减最小年龄,为制定科学强化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新疆2 206名年龄≤7岁常规体检儿童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模型拟合未感染儿童不同年龄段中位年龄或实际年龄与表面抗体阳性率的关系,计算表面抗体衰减的最小年龄。结果 2.72%(60/2 206)的儿童处于乙肝病毒不同感染时期(模型1-14);28.51%(629/2 206)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模型15),可能为乙肝病毒易感者,68.77%(1 517/2 206)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乙肝疫苗免疫者(模型16);2 146名未感染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0.69%(1 517/2 146),不同性别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5岁年龄段阳性率最低(49.52%);使用中位年龄和实际年龄拟合模型得表面抗体衰减的最小年龄分别为3.99周岁和4.01周岁。结论 完成乙肝疫苗免疫后的表面抗体阳性儿童在4岁年龄段有必要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时复种,以保证良好的免疫屏障。
关键词乙肝疫苗     儿童     免疫应答     年龄    
Minimum age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 attenuation in children with basic vaccination of three doses:model fitting analysis
ZHANG Hui1, CHEN Zhao-yun2, WEI Xin3, et al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nimum age of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body(HBsAb)attenuation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basic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t the age of 0,1,and 6 months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immunization strategy.Methods Totally 2 026 children aged ≤ 7 years visiting a healthcare clinic for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recruited from January 2011 through December 2014 and serum markers of HBV infection were detected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Model fitting was adopted to analyze associations of median age and real age with positive rate of HBsAb for the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for estimating the minimum age for HBsAb attenuation.Results Of the children,2.72%(60)had HBV infection of different period as described by 14 expressions of model 1 to model 14;28.51%(629)were negative for HBsAb and susceptible to HBV infection(model 15);68.77%(1 517)were positive for HBsAb and unsusceptible to HBV infection(model 16).Among the 2 146 children without HBV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b was 70.69%and no significant between-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rate was observed(P>0.05).The lowest HBsAb positive rate(49.52%)was observed among the children aged 4.0-4.5 years.The estimated minimum median age and actual age for HBsAb attenuation were 3.99 and 4.01 years,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odel fitting.Conclusion 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at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should be tested at the age of 4 years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basic vaccination of three dos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lementary HBV vaccina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B vaccine     children     immune response     age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至今尚没有根治的方法,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预防。此后,各省、市(地区)逐步采取有关措施,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1]。随着接种技术日益成熟以及接种程序的规范化,疫苗的免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不论血源性乙肝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后有5%~10%的接种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不能达到保护性水平[2];部分接种者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也可能会持续地迅速下降,经过自然加强免疫现象或者迟发的免疫回忆反应可能会使乙肝表面抗体已转阴的机体再次产生保护性抗体,或者原本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较低者抗体滴度升高[3]。为进一步了解完成乙肝疫苗0、1、6月三针基础免疫后,学龄前儿童免疫应答状况,本研究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常规体检儿童2 206名,通过不同模型拟合儿童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的最小年龄,为强化免疫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2 206名年龄≤7岁常规体检儿童的体检数据。体检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个月,进行乙肝六项,即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HBcAb-immunoglobulin M(HBc-IgM)检测。2 206名儿童中男童1 170人(53.04%),女童1 036人(46.96%);年龄最小0.75岁,最大7.00岁,平均年龄(2.57±1.73)岁。 1.2 乙肝血清学检测 1.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体检儿童均按照0、1、6月三针进行三角肌内注射北京天坛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5 μg国产酿酒酵母疫苗,由儿科门诊护士使用BD非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5 mL,采集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当日分离血清,次日检测完毕。 1.2.2 检测试剂

试剂为上海科华ELISA检测试剂盒,均妥善保存在4 ℃冰箱内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先将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在使用前进行比间差异验证。 1.2.3 检测方法及操作程序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Ab-IgM六项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操作程序为:从冰箱中取出前一日收集的待检标本及乙肝六项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后进行检测;按照试剂说明书在包被反应板条各孔内依次加入待检血清50 μL,同时设置2或3孔阴性对照,1或2孔阳性对照,空白对照1孔(不同检测方法孔位设置数不同)。根据不同检测项目步骤区别:(1)一步法:每孔加入酶结合物50 μL(空白对照孔除外),水平缓慢振荡10 s后使用即时贴覆盖在反应板上,置于恒温水浴箱37 ℃温浴30 min;(2)两步法:直接封板置于恒温水浴箱37 ℃温浴60 min,再每孔加入酶结合物50 μL(空白对照孔除外),封板置于恒温水浴箱37 ℃温浴30 min。共同步骤:弃去即时贴及反应板孔内反应液,用洗涤液洗板5次,充分吸干孔内液体;反应板中各孔加入A液50 μL、B液50 μL,水平缓慢振荡10 s,置于37 ℃保温10 min;最后在各孔中加入终止液50 μL,水平缓慢振荡5 s后使用酶标仪450 nm/630 nm进行比色。样本加样采用瑞士TCAN EVO200全自动酶免前处理,实验过程和检测系统采用瑞士Hamilton Lab Fame全自动酶免后处理仪。 1.2.4 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时扣除空白校准零点,读取各孔OD值,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试剂说明计算COV(临界值)。(1)正向法:样品OD值>COV为阳性,<COV为阴性;(2)反向法:样品OD值>COV为阴性,<COV为阳性。 1.3 质量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手册确认该儿童已完成乙肝疫苗0、1、6月三针基础免疫后≥3个月;采血过程在儿科门诊进行,采用合格并在效期内的BD公司真空负压非抗凝采血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采血,防止采血过程中由于技术差异造成的溶血等事件的发生;每次采血后样品都室温避光保存,保证血清更充分析出,由工作人员每半天一次送至检验科免疫室进行检测;每批次实验均设康彻思坦生物第三方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均须进行二次检测,结果一致方可报送;所有结果均由上海杏和LIS系统自动接收并记录。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由LIS系统导出后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使用SAS 9.3软件进行χ2 检验,通过SAS regression及SAS logistic过程进行模型拟合。根据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4]或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选择最优模型。 2 结 果 2.1 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表 1)

2.72%(60/2 206)的儿童处于乙肝病毒不同感染时期[5](模型1-14);28.51%(629/2 206)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模型15),可能为乙肝病毒易感者,68.77%(1 517/2 206)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乙肝疫苗免疫者(模型16)。

表 1 2206例儿童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
2.2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分析 2.2.1 不同性别儿童免疫应答情况比较

2 146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 517人(70.69%),其中男童占53.53%(812/1517),女童占46.47%(705/1 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473)。 2.2.2 不同年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比较(表 2)

2 146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中,0.5岁~年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最高,4.0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最低。

表 2 不同检测年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比较
2.2.3 不同年龄段中位年龄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模型拟合

分别通过linear、quadratic、logarithmic和square root 4种模型对各年龄段中位年龄(x)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进行拟合,依据BIC选取最优模型为二次方程模型:f(x)=103.7776-24.497 4x+3.067 1x2,计算得出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最低的年龄为3.99岁。 2.2.4 实际年龄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的模型拟合

分别通过linear、quadratic、logarithmic和square root4种模型对每位儿童实际年龄(X)与经logit变换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P进行模型拟合,根据AIC选取最优模型为二次方程模型:logit(P)=3.012 7-1.489 1x+0.185 9x2,计算得出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最低的年龄为4.01岁。 3 讨 论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及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方式。根据2006年在我国进行的全国范围内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中HBsAg携带率由1995年的9.75%降至7.18%,<5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为0.96%[6]。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翟祥军等[7]研究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会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且下降速度较快;王爱红等[8]在学龄前儿童中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对象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随之下降;朱轶姮等[9]对苏州市<5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及持久性分析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在1岁以后迅速下降,3岁后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4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的儿童占46.67%。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儿童检测年龄的增加至4岁,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儿童的比例逐渐减少,与以上研究相一致。

姚红玉等[10]研究结果表明,血清HBsAb水平在没有再次注射疫苗的情况下,不同年龄期乙肝表面抗体呈现消失而后又再次出现的变化。陆建华等[11]研究发现,已免疫儿童生活在HBsAg、HBeAg阳性的家庭或生活中在HBV的高流行地区,感染HBV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当其体内特异性抗体下降或消失后再次接触抗原,就会发生自然加强免疫现象或迟发的免疫回忆反应。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抗体水平呈现随着儿童检测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至一定年龄;之后,又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儿童进入托幼机构,社会活动增加,接触乙肝病毒的机会增加,继而发生自然加强免疫现象或迟发的免疫回忆反应的可能性增加所致。

本研究利用模型拟合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变化趋势,分别使用各年龄段中位年龄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儿童实际年龄与经logit变换后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拟合模型获得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最小年龄,都与分年龄段直接观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最小年龄非常相近。但对于本研究,更建议使用儿童实际年龄与经logit变换后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拟合的模型:该模型对因变量的分布没有要求,对数据变换后直接建立模型;使用了2 146名儿童中每名儿童原始数据的全部信息。

综上所述,乙肝疫苗免疫后产生表面抗体的儿童,其抗体会随接种时间延长而衰减,通过拟合模型发现乙肝表面抗体最小年龄为4岁年龄段,这一现象值得探讨。完成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儿童有必要在4岁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时复种,保证良好的免疫屏障。

参考文献
[1] 党如波,张顺祥,张卫东,等.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385-357.
[2] Davila S,Froeling F,Tan A,et al.New genetic associations detected in a host response study to hepatitis B vaccine[J].Genes and Immunity,2010,11(3):232-328.
[3] Zhu CL,Liu P,Chen T,et al.Presence of immune memory and immunity to hepatitis B virus in adults after neonatal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11,29(44):7835-7841.
[4] Wang D,Murphy M.Identifying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in regression using the ACE algorithm[J].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2005,32(3):243-258.
[5] 李金明,张瑞.常用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解释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296-300.
[6] 卫生部.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23(10):7.
[7] 翟祥军,汪华,朱凤才,等.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4):322-325.
[8] 王爱红,徐尚敖,姜翠芬.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0):23.
[9] 朱轶姮,佟伟军.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及持久性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5):241-243.
[10] 姚红玉,陈陶阳,曲春枫,等.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效应概述及相关问题[J].科学通报,2012,57(20):1911-1917.
[11] 陆建华,黄飞,倪正平,等.新生儿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动态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