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极高。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感染呈蔓延和增加的趋势,如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艾滋病及其携带者已成为研究重点。HIV抗体检测是发现HIV感染的主要手段,包括筛检(分为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初筛是采用敏感性高的试剂尽可能的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快速检测试剂[1];确证试验则采用特异性高的方法纠正所有假阳性标本,常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2]。为了调查分析筛检阳性标本与WB试验结果的关系,于2010年6月—2013年12月对普陀地区185份HIV抗体阳性标本与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2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送检的HIV初筛阳性血清标本,标本来自高危人群、住院病人、孕产妇、自愿咨询检测者及哨点监测人员等,共计185份。 1.2 方法 1.2.1 试剂
HIV抗体初筛(ELISA法)试剂盒(上海荣盛公司);胶体硒法试剂(日本培公司);确认试验使用HIV BLOT 2.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剂(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上述试剂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检合格,试剂均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 仪器
550型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ZMX-988(北京天石医疗用品公司生产)自动酶标板机,Autoblot System 20全自动蛋白印迹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实验前均对各种规格微量加样器校准,所用振荡器和恒温箱等性能稳定。 1.2.3 检测方法
HIV抗体初筛采用由英科新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生产的HIV1+2双抗原夹心ELISA法或胶体硒法。ELISA法中酶标仪选用450 nm波长测定各孔A值,样本吸光度/阳性判断值(S/c.o)≥1为阳性,<1为阴性。胶体硒法在加入被检标本15~30 min内进行结果判读,观察样本条带去显现不同深浅颜色为阳性,并参照质控线条带颜色深浅、显现时间及条带的宽度来判断反应的强弱。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原试剂及另外一种不同原理试剂复检,将两法检测均为阳性或一阳一阴标本用WB法做HIV确认检测。WB结果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3]的标准判定。(1)HIV-1抗体阳性:至少出现2条env条带(gp41和gp160/gp120),或出现至少1条env条带和p24条带。HIV-2抗体阳性:出现至少2条env条带(gp36和gp140/gp105),符合试剂盒提供的阳性标准;(2)HIV抗体阴性:未出现HIV抗体特异性条带,或只检出p17抗体无其他条带;(3)HIV抗体不确定:有HIV抗体特异条带出现,但不足以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分类变量采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初筛试验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
初筛阳性样本185份,其中ELISA和胶体硒法均为阳性为173份,ELISA阳性胶体硒阴性7份,ELISA阴性胶体硒阳性5份。经WB确认,其中HIV-1抗体阳性160份,占86.49%;HIV-1型抗体阴性13份,占7.03%;不确定性12份,占6.49%。ELISA、胶体硒法与WB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89%(160/180)和89.89%(160/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试验与WB确认阳性符合率为86.49%(160/185),2种方法同时为阳性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2.49%(160/173)。 2.2 ELISA法(S/c.o值)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
160份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标本的平均S/c.o值为(15.76±7.42),13份HIV-1型抗体阴性标本的平均S/c.o值为(5.48±2.17),12份HIV-1型抗体不确定标本的平均S/c.o值为(6.83±3.06),经方差分析,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有6例初筛阳性标本的S/c.o值<1,确证试验均为阴性或不确定结果;11例标本的S/c.o值为1~6,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8.18%(2/11);17份标本的S/c.o值为7~10,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70.59%(12/17);151份标本的S/c.o值>10,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6.69%(146/151)。 2.3 WB确认试验带型结果(表 1)
160份确证试验为HIV-1阳性的样本中,出现9条带(全带)的121份(75.63%),5~8条带33份(20.63%),3~4条带6份(3.75%),gp160、gp120、gp41、p66、p51、P55、P24条带出现的百分率均≥95%,gp120最高为100%,P17最低为75.63%。12份WB确证为不确定标本中,P55出现概率最高为58.33%,其次是gp160为50.00%。
![]() | 表 1 WB确认试验带型结果 |
在经WB确认试验带型与S/c.o值的比较中发现,gp160、gp120、p66的S/c.o值>10的比例均>95%,而gp41、p51、P34、P55和P17的S/c.o值>10的比例为80%~90%,而P24的S/c.o值>10的比例<80%。
![]() | 表 2 WB确认试验带型与S/c.o值的关联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5例初筛HIV抗体阳性标本经确证试验证实有160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其中ELISA和胶体硒法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89%和89.89%,这说明即使ELISA、胶体硒法反应呈阳性标本也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性,因而初筛阳性的标本必须经过确证试验,并以WB试验结果为准。进一步分析ELISA与WB试验结果发现,随着S/c.o值的增加,WB试验阳性符合率也随之升高,但高S/c.o值并不表示HIV感染,S/c.o值≥6的标本经WB试验确证结果也可能出现阴性或不确定,这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一致[4,5],这可能与ELISA试验对实验室人员操作技术、试剂及样品质量要求极高,任何不规范的操作均可能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在WB确证试验中,HIV-1抗体阳性的160例标本中有9条带(全带)的共计121例(75.63%),说明大多数HIV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高,病毒繁殖活跃,极具传染性[6],因此要加强检测过程中个体防护。
2009版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同时符合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和我国使用确证试验HIV感染判定标准可判为HIV-1阳性,这使HIV抗体阳性的判定标准更为严格。然而即便这样,确证试验仍存在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国内外研究通过对低危人群研究发现[7,8],个别蛋白印迹假阳性率高达8%。由于对阳性判定结果标准的严格控制,不确定结果随之增加,本次研究对象中有12份不确定标本,造成不确定的原因有:HIV新近感染不久处于“窗口期”、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注射某种药物、免疫接种、肿瘤、妊娠、病毒感染等[9]。对于不确定性标本的处理需要1~2个月长时间随访,依据再次复查的结果判定阳性还是阴性,因而给检验人员检测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这也是确证试验的局限所在,因此,在进行HIV感染的诊断中,既要根据实验室确证结果,也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RNA检测等技术加以判断,防止出现假阳性。
[1] | 邓郁青,张征峥,王平,等.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9):851-853. |
[2] | 罗小成,邓荣婧,陈倩,等.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75-1076. |
[3]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30. |
[4] | 杨彩霞,傅继华,毕振强,等.HIV-1感染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695-696. |
[5] | 邓郁青,张征峥,王平,等.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9):851-853. |
[6] | 王增强,张桂云,蒋岩,等.三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早期感染的比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5):430-434. |
[7] | 颜秀娟,邱昌文,梁进恒,等.两类ELISA抗-HIV试剂对无偿献血者HIV初筛和确证结果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3):370-372. |
[8] | Song EY,Hur M,Roh EY,et al.Performances of four fourth-generati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screening assays[J].J Med Virol,2012,84(12):1884-1888. |
[9] | 鄂爽,郭惠君,马宁,等.辽宁省2007—2011年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130-1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