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吉林医药学院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1]。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提高实习质量,也是一名优秀护士的基本素质之一。临床实习前是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过渡阶段,护生面临着环境改变、角色转换以及心态调适等一系列适应性问题[2]。大专护生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在理论学习期间一般仅有很少的见习机会接触临床,在实习前通常表现为对临床充满好奇与渴望心理,但又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通常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且随着实习日期的迫近,这种心理情绪更加激烈和明显[3]。因此,本研究于2010年5月对某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211名大专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临床实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湖南某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专科生9个班中抽取4个班的学生共215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生,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者,回收问卷215份,其中4份填写不完整,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为98.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实习前1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学生进行调查,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问卷上已说明填写方法,问卷匿名,填完后当场收回。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家庭居住地(农村/城镇)、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单亲家庭、实习医院的级别。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包括90个条目,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每个症状因子采用0~4分的5级评分,统计各因子的平均分,任一因子分≥2分者,表明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此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12~0.870[5]。(3)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因子得分与常模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1)一般情况:211名大专护生,年龄18~23岁;其中在一级医院实习的20人(9.48%),二级医院实习的100人(47.39%),三级医院实习的91人(43.13%);158人(74.88%)来自农村,家庭成员中有从事医疗工作者40人(18.96%),101(47.87%)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31人(14.69%)为独生子女,9人(4.27%)来自单身家庭,74人(35.07%)自愿选择护理专业,62人(29.38%)喜欢护理专业,68人(32.23%)曾经参加过护理实践工作。(2)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比较(表 1):与全国常模[4]比较,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外,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6]比较: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各因子中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偏高,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得分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1 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各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分,x±s,n=211) |
本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常模比较,大专护生实习前SCL-90各因子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偏高(P<0.05);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偏高(P<0.05)。提示,大专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可能存在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等多种问题。有研究指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7],而护理学生尽管尚未成为临床护理行业的一员,但仍能体验到来自于护理职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实习即将开始这一时期,将会面临着环境改变、角色转换以及心态调适等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2]。同时,由于很多实习单位提前进行实习护生选拔工作,竞争激烈,部分护生因承受不住竞争压力而表现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8]。此外,有研究显示,男生心理健康状态好于女生[9]。女性在情绪上体验的心理冲突较男性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10]。本研究对象全部为女生,故所得护生人群SCL-90各因子得分可能偏高。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学习方式等的改变都会给实习前的护生带来一定压力,而实习前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和临床学习的效果。因此,护理学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护生实习前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建立一套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做好岗前思想教育,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实习阶段。
[1] | 杨娟,王爱玲.新实习模式对本科护生实习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59-1361. |
[2] | 汪涛,谭静,冯正直,等.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924-925. |
[3] | 闫瑞芹,沈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02-104. |
[4] |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33. |
[5] | 杨金辉,汪耀,程红梅,等.SCL-90和EPQ及UPI 3个量表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3):249-255. |
[6] | 孙崇勇,张鸿雁.聋哑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5-697. |
[7] | 卢莉,冯涛,薛朝霞.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6-937. |
[8] | 唐萍.浅谈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与应对措施[J].心理健康教育,2005,23(22):118-119. |
[9] | 于斌,王英,刘惠军.医学新生应付方式及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55-1656. |
[10] | 刘爱楼,刘贤敏.理工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93-1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