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辽宁省金秋医院;
3. 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中国从1998年开始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是记载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按规定划转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医疗保险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1]。个人账户资金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制度实践中,个人账户运行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学界对于其存废及功能的探讨,但对于个人账户认知与使用现状的研究尚少[2]。为了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的认知与使用情况,于2012年9月对辽宁省沈阳市7 530名参保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为个人账户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医保管理机构的协助下,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内九区三县一市选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多行业的7 530名参保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7 087份,有效率为94.12%。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问卷发放时讲解填写说明与要求,由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问卷,调查员当场复核后收回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参保职工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单位类别等基本情况,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认知及使用,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建议3个方面。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参保职工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7 087名参保职工中,男性3 531人,占49.82%,女性3 556人,占50.18%;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6.19±9.46)岁,主要集中在31~45岁,占47.0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35人,占11.78%,高中及中专1 234人,占17.41%,大专及本科4 516人,占63.72%,研究生及以上502人,占7.09%;单位类别企业单位3 291人,占46.44%,事业单位2 467人,占34.81%,国家机关823人,占11.61%,其他506人,占7.14%。 2.2 参保职工对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认知情况(表 1)
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用途不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占70.47%(4 994/7 087),对医保范围内药品不了解的占37.24%(2 639/7 087)。对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相关内容知晓率较低,其中,不知道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能用来缴纳住院门槛费的参保职工占58.66%;不知道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可以累积并计息参保职工占71.65%;不知道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可以继承的参保职工占73.15%,除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划拨比例,市区参保职工对其他4项内容的知晓率均低于郊区。
![]() | 表 1 参保职工对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 |
无论市区还是郊区参保职工在去医院看病、去药房购药时,都经常使用个人账户,尤其是用于购药,总体经常使用率达到62.42%。只有14.72%的人在医院看病时基本不用,8.54%的人在药店购药时基本不用。对于个人账户的套现行为,52.00%(3 685/7 087)的参保职工表示听说过,60.94%(4 319/7 087)的人表示不会去套现,但仍有13.72%(972/7 087)的人表示会去套现。
![]() | 表 2 参保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使用情况 |
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形式,认为降低个人缴费比例的最多,占39.18%(2 777/7 087),转为现金形式的占31.88%(2 259/7 087);仅有6.62%(469/7 087)的被调查者赞成取消个人账户;对于缴纳比例,认为合适、比例过低、比例过高的参保职工分别为37.51%(2 658/7 087)、29.07%(2 060/7 087)、33.43%(2 369/7 087);48.91%(3 466/7 087)的参保职工不赞同门诊统筹需指定定点医疗机构。 2.5 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建议
共有1 568人填写了此项目,其中412人(26.28%)提出应该取消区域限制,扩大使用范围、实行全国联网;397人(25.32%)提出降低个人缴费比例,提高单位缴费比例;346人(22.07%)认为应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内药品数量,简化报销流程,完善医保卡管理和监督制度;204人(13.01%)建议实行一卡通,兼容公交卡功能,使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应用更加方便、快捷、广泛。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沈阳市城镇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相关信息知晓率较低,与孙全胜等[3]研究结果一致。郊区参保职工知晓率略高于市区,可能与郊区调查对象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对医疗保障方面关注度相对较高有关。在使用方面,有14.72%的参保职工在医院看病时基本不使用,8.54%的人在药店购药时基本不用,有13.72%的人表示会去套现。个人账户改革意愿主要为降低个人缴费比例和转为现金形式,可能与对个人账户的理解多集中在缴纳医疗保险费和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作用有关;有的个人账户积累能力有限,看病、买药仍需个人现金支付;有的可能身体较健康,资金结余过多,造成个人账户的基金沉淀,当没有医疗服务需求时,就刺激派生了其他需求,出现滥用、套现等违规使用行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多渠道开展宣传与教育,增加参保职工对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4],了解个人账户具有支付功能、约束功能和积累功能[5],加强监督力度,完善制度且上升到法律高度[6],这样才能使医保卡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个人账户的去留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仅有6.62%的参保职工赞成取消个人账户,说明医保卡为保障广大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节约医疗费用起到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轻易取消个人账户并不可行,这与姜仁仁等[7]对广州市城镇职工个人账户问题的调查结果一致。
[1] | 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指南》.2011. |
[2] | 马竟波.蚌埠市医保卡使用现状调查与浅析 [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22-1223. |
[3] | 孙全胜,孙涛,张华平,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认知及满意度评价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0-12. |
[4] | 陈华,张晓,曹乾,等.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满意度调查 [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315-316. |
[5] | 刘岚.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7):44-46. |
[6] | 刘建辉.定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95-596. |
[7] | 姜仁仁,白丽萍,梁萍萍.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9:672-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