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4, Vol. 30 Issue (7): 878-881   PDF    
儿童网络成瘾障碍综合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邓暑芳1, 李黎2 , 刘剑萍3    
1. 湘南学院护理学系, 湖南 郴州 423000;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
3. 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网络成瘾障碍综合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符合网络成瘾障碍(IAD)诊断标准的8~14岁儿童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研究组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综合行为干预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应用 IAD 诊断问卷(IAD-DQ)和经修改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儿童IAD-DQ 评分为(3.74±1.56)分、上网时间为(10.86±4.73)h/周、上网频度为(5.88±3.25)次/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1.14)分、(20.36±5.31)h/周、(10.30±5.24)次/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SCL-90 总分为(127.76± 38.35)分,低于对照组的(152.08 ±35.75)分,其各因子评分除躯体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防治儿童网络成瘾障碍,并促进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儿童     网络成瘾障碍     综合行为干预    
Effects of integrated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DENG Shu-fang1, LI Li2 , LIU Jian-ping3    
Department of Nursing Care,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ed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children.Methods Totally 56 children aged 8-14 years an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diagnosed with Young standard were selected from Chenzhou city of Hunan province and divided into a research group(n=28) and a control group(n=28) randomly.The control group got conventional interference,and the research group got a combined school,family,society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was assessed with the IAD-diagnosis questionnaire(IAD-DQ)and the tweaked version of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 of IAD-DQ(3.74±1.56 vs. 6.68±1.14),online time(10.86±4.73 vs. 20.36±5.31 hours/week),and online frequency(5.88±3.25 vs. 10.30±5.24 times/week)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3-months intervention for the combined intervention group(P<0.01 for all).The total SCL-90 score of the combined intervention group(127.76±38.35)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152.08±35.75)and the scores of all SCL-90 domains of the combined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for all)except for somatization and psychoticism.Conclusion Integrated behavior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romote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tegrated behavior intervention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过度沉溺在网络中浏览和游戏或热衷于通过网络建立人际关系,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1]。IAD可能导致如社会退缩、逃学、孤独、抑郁等。有文献报道,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且网络成瘾者发生的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2]。目前国内外对 IAD 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为此,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用“学校、家庭、社会”综合行为干预模式,对湖南省郴州市网络成瘾障碍儿童实施干预,为预防及控制IAD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2年2—8 月,选择来湘南学院心理咨询康复中心、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56例(现患35例,新发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符合Young制定的IAD诊断标准[3],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IAD 症状持续>3个月;上网时间≥14 h/周(即平均上网时间≥2 h/d;上网次数≥4 次/周(因学习需要等正当理由而上网的时间除外);并排除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将56例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儿童网瘾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IAD 诊断问卷(IAD-DQ )评分、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IAD-DQ是Young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 病理性赌博诊断标准拟定8条 IAD 诊断标准,编制成IAD-DQ[3],其内容由 8个问题组成,当肯定回答“是”的问题≥ 5 个时即可诊断 IAD。李毅等[4]对本量表进行的信效度检测:Cronbach a 系数为0.817,诊断灵敏度为0.248(95%CI=0.181~0.306),特异度为0.940(95%CI=0.898~0.965),Kappa系数为 0.214(95%CI=0.122~0.306)。儿童网瘾干预对其心理健康效果评价采用经改编的SCL-90儿童版[5]作为评定工具,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10个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均按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5级评分,1~5分分别代表自觉症状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个等级,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越差。SCL-90儿童版是在SCL-90成人版基础上,适当调整了量表中的一些条目以更适应于8~14岁儿童。在研究开始前,采用本量表对20名IAD儿童进行预调查,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并进一步完善问卷。对修订后的SCL-90儿童版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总量表克朗巴赫系数α为0.812,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03~0.849。量表各因子与总量表均相关,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 0.031~0.512,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521~0.802,说明量表结构比较合理。 1.2.2 调查方法

由经培训的调查人员于干预前、后各评价1 次。评定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然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人员面对面询问儿童,有疑问时家长进行补充。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填完问卷当即收回。收回问卷时调查员对调查内容进行检查,如有疑问尽可能重新询问核实,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有遗漏项目及时填补。 1.2.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系统地为家长介绍网络成瘾的成因、防治方法、以及父母正确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干预组构建与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网络成瘾行为干预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构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行为干预社会化网络,干预时间为3个月。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学校干预:要求学校重视网瘾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在学校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组织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社交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并为其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积极开展同龄人介入:让同龄非网瘾儿童和网瘾者的正常交往,拓展改变网瘾者的兴趣爱好;组织同龄人典型事例的分析、交流,以控制网瘾的发生发展。(2)家庭干预:系统地为家长介绍网络成瘾的成因、防治方法;教育并督促家长以身作则:子女在家时不上网玩游戏、不聚众打牌,不看娱乐电视,尽量与子女一起进行健康的文体活动,比如书法、唱歌、跳舞、体育锻炼等;家长使用系统脱敏疗法在2个月内使子女逐渐戒除网瘾;与子女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并使有益的家庭活动多样化,比如父母和子女一起去进行自然探索、野营、农耕、种树等,找到自然中的快乐,从而戒除网瘾。(3)社会干预:①有关部门完善网吧的管理:学校周围不准开网吧;网吧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②社区尽量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完善的活动设施;③有关部门尽量多开展群众性的有益活动,比如球类、文娱体育竞赛、野外小组竞赛活动等;④建立旗帜鲜明、积极向上、符合儿童口味,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专门网站,通过网络服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56例儿童均来自城区,年龄为 8~14岁,平均(11.8±2.8) 岁;男童38例(67.86%),女童 18例(32.14%);病程最短4月,最长3年,平均(1.3±0.7)年。父母(按 112 人计算)文化程度:大学毕业(含大专)36人(32.14%),高中(含中专)52人(46.43%),初中 24人(21.43%);干部、教师或技术人员 63人(56.25%),经商 21人(18.75%),工人 28人(25.00%)。2组儿童年龄、性别、病程、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组别IAD儿童干预前后IAD-DQ 评分、上网时间与频度比较(表 1)

干预前2组儿童IAD-DQ 评分、上网时间和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儿童IAD-DQ 评分、上网时间和频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

表 1 不同组别儿童干预前后IAD-DQ 评分、上网时间与频度比较(x±s)
2.3 不同组别儿童干预前后SCL-90(儿童版)评分比较(表 2)

干预前2组儿童SCL-90(儿童版)总得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儿童SCL-90(儿童版)各因子评分除躯体化及精神病性外,SCL-90 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

表 2 不同组别儿童干预前后SCL-90 (儿童版)评分比较(x±s,n=56)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网络成瘾综合行为干预模式可减少儿童上网的时间和频率,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陶宏开[6]研究结果表明,应试教育让中国的儿童染上网瘾,并愈演愈烈。应试教育让学生受到较大压力,得不到缓解,从而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背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于网络。本研究中,学校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防治网瘾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校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与竞赛,一方面可以调节学生的感情、丰富生活,并缓解由于学习所引起的神经紧张和疲劳,另一方面通过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学校开展同龄人的介入可以使许多较为隐秘的学生网络行为得到暴露,可以拓展网瘾者的正常交往范围,而同龄人典型事例的分析、交流,不但能够有效干预已经成瘾的学生,而且能够有效阻断网络成瘾在校园的蔓延趋势。因此,学校的干预对于防治网络成瘾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越易网络成瘾,网络游戏更易使儿童发生网络成瘾。而家庭干预对戒除儿童网络成瘾至关重要[7]。目前,中国许多家庭教育和行为方式存在问题,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忽视子女教育,或者外出打工未将子女带到身边抚养,或者只顾自己打牌、玩等,极少关心子女、与子女沟通交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另外,还有放纵型的教养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本研究中,家长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健康行为方式,减低上网欲望;正确的监督管理,规范子女上网内容,并减少上网时间,对戒除儿童网瘾起重要作用,这与贺玉川等[8]研究结果相符。另外,父母与子女一起开展的亲子自然体验活动可以丰富现代家庭生活,降低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减少上网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亲子关系,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在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同时,还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并有利于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本研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防治儿童网络成瘾。有关部门完善网吧的管理有利于家长监管子女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减少儿童玩网络游戏的机会;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提高儿童自制力,控制上网欲望。儿童专门服务网站的建立,可引导儿童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减少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网络成瘾综合行为干预模式,从提高认知、重建健康的行为方式、创造有利的健康环境等各方面干预网络成瘾障碍儿童,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雳.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实证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791-797.
[2] 吕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J].中国校医,2011,25(7):559-561.
[3]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8,1(3):237-244.
[4] 李毅,钟宝亮,刘学兵,等.自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中文版信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5):390-394.
[5] 王锋生,孙业桓,钮娟娟,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 SCL-90 测试结果的 Meta 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2):224-227.
[6] 陶宏开.应试教育成网瘾之源[N].新民晚报,2005-02-25.
[7] 李金,王宏,许红,等.重庆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20-1421.
[8] 贺玉川,郭加宏,周红卫.小学生网络成瘾时间管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13-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