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淋巴细胞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多系人工合成的培养基加小牛(或胎牛)血清组成。由于小牛血清成分复杂,有效期短,易污染,来源较困难,研究者不断改良培养基成分或用“无血清培养”进行细胞培养的试验研究[1],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稳定、易于接受的培养基供科研和医学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用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enkephalin,MEK)代替传统配方中谷氨酰胺,对大鼠胸腺淋巴细胞培养,并比较不同培养基细胞增值活性及评价新配方培养基的性能,为进一步研究人淋巴细胞培养基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RPMI1640(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美GIBCO公司);L-谷氨酰胺(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拜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EK(美Penta Biotech Inc.公司,批号0711200);3-(4,5-dimethylthiazol-2-yl)-2,5-二苯基溴化〔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美国Sigma公司〕。昆明种小鼠(8周龄)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沈医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08180)。 1.2 方法 1.2.1 新型培养基的配制
将RPMI 1 640中谷氨酰胺用蛋氨酸脑啡肽替换(含蛋氨酸脑啡肽(MEK)浓度分别为0.05、0.1、0.2 mmol/L)组成3组新培养基(分别为新配方1、新配方2、新配方3);无血清新配方中胎牛血清用双蒸水15 mL代替(含MEK浓度分别为0.05、0.1、0.2 mmol/L)3组配方分别为:无血新配方1、无血新配方2、无血新配方3。各种培养基均按常规方法配制,以NaHCO3调pH 至(7.4 ±0.1)。 1.2.2 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与收获
参照文献[2]无菌取小鼠(8周龄)胸腺,制成淋巴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03/m。将40个培养瓶分别加入已配制的各种培养基,共分为RPMI1640完全培养基组;新配方培养基3组;无血清RPMI1640组;无血清新配方培养基3组;每组5个培养瓶。将淋巴细胞悬液加入各培养瓶中,每瓶调整细胞数为2.0×103/mL,37 ℃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5 d。48 h更换培养基一次。胸腺淋巴细胞培养6 h在显微镜下进行第一次观察,以后每间隔12 h观察一次。细胞生长至第3 d进行第1次收获,每个培养瓶6~7 mL细胞悬液、计数、冷冻保存备用,余下每瓶3~4 mL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数为2.0×103/mL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至第5 d,并进行第2次收获计数分析淋巴细胞生长数。 1.2.3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
取大鼠眼内眦静脉血,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活细胞数>95%。用新配方2培养基和无血新配方2调整T淋巴细胞浓度为1×108/L,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内,每孔1 mL。各组样本数均为5孔。分别取培养72 h的细胞 100 μL(1×108/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MTT工作液20 μL,37 ℃孵育4 h后,分别加入二甲基亚砜100 μL,轻轻振荡10 min,静置20 min,待结晶完全溶解后,于酶标仪上以570 nm波长测定各组的吸光度值(A值)。以RPMI 1640培养基为对照孔求出对照组均值(Am),计算各组增殖率(R=A/Am×100%),评价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3]。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胸腺淋巴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胞生长情况(表 1)
胸腺淋巴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 d时,细胞数均有增加,但在不同培养基中收获的 细胞数不同,新配方2培养基和无血新配方2培养基中细胞生长数与RPMII64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1 不同培养基胸腺淋巴细胞培养细胞生长数(个/mL) |
4种培养液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相似,RPMI1640培养基增值率为99.9%;新配方2培养基为103.1%;无血清RPMII640培养基为95.4%;无血清新配方2培养基为9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谷胺酰胺是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缺乏时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4]。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4 ℃下放置7 d即可分解约50%,配制好含谷氨酰胺的培养基在4 ℃放置2周以上时,要重新加入原来量的谷氨酰胺,这为实验增添了很大麻烦。蛋氨酸脑啡肽(MEK)是一种短肽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细胞增殖调控作用 [5]。MEK作为培养基的一种辅助成分刺激淋巴细胞活性明显增高的作用,能够在培养基中对淋巴细胞的生长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并对细胞本身无任何毒副作用[6]。本实验显示:新配方2培养基和无血清新配方2培养基与 RPMI1640培养基细胞生长效果相似,其中含0.1 mmol的MEK的培养基可大幅度提高淋巴细胞生长数。用含0.1 mmol MEK的新配方2培养基对淋巴细胞增值活性指标检测[7],与RPMI1640培养基相比较效果更佳(P>0.05),表明“新型培养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培养液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本实验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MEK代替了谷氨酰胺增加了培养液的稳定性,其作用机理及胸腺淋巴细胞是否以MEK为能源的细胞,有待于下一步进行研究。
[1] | 王永民,陈昭烈.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与设计方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10-114. |
[2] | 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200-201. |
[3] | 张辉,李玉虎,程国强,等.中药复方对 CD+4 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469. |
[4] | 唐明生,覃有振,戴刚,等.不同浓度谷氨酰胺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新医学,2012,43(5):322-326. |
[5] | 邵智星,吴海琴.脑啡肽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56-58. |
[6] | 章旭,夏燕杰,王宁,等.细胞生物活性肽蛋氨酸脑啡肽对小鼠CD4+T细胞mRNA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10,30(1):106-109. |
[7] | 纪辉,任立群,张一宁,等.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能力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4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