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神经内科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大脑退行性改变疾病,以记忆力减退、社会功能下降、人格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期痴呆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前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肿瘤和脑卒中,是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死因[1, 2]。据统计,中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2%~5%,高龄人群可达到10%~20%。目前关于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的调查已较多报道,然而由于受样本量、研究设计方案、调查对象年龄、调查区域等多方面的影响,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结果层次不齐。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了2000年以来已经发表的有关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结果,以期了解现阶段中国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检索
电子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以“dementia OR Alzheimer′s disease OR AD OR vascular dementia OR VD”、“prevalenc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外文数据库;以“痴呆/老年性/血管性”、“流行率/患病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国≥60岁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2年11月。手工检索:为避免上述电子数据库未收录和未发表的文献,研究者还手工检索国内外一些大型学术会议论文等。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60岁中国老年人群;(2)研究为概率抽样;(3)疾病诊断需要经过筛查和确诊2个步骤,确诊标准需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的诊断;(4)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2012年11月;(5)语种限于英文和中文。 1.2.2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为非中国老年人群;(2)研究设计方案不明确;(3)文献中的原始数据无法进行提取或者无法转化的;(4)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纳入文献的筛选
依据既定的文献检索策略,由2位评价者以互盲的形式对其进行筛选,有意见分歧的通过相互讨论解决或者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 1.4 资料提取
一位研究者提取和录入资料,另一位研究者负责核对,资料信息缺失的与参考文献作者联系予以补充和完善。资料的提取信息包括研究调查时间、调查地区、调查人数及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痴呆亚型等痴呆患病例数(患病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本研究中分析的主要效应指标为患病率。经异质性检验分析,如果P>0.10和I2<50%,可认为各研究间同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认为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如果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分析产生异质性的来源。 2 结 果 2.1 纳入文献研究基本情况(表 1)
本次研究共纳入参考文献19篇,涉及14个省市,合计样本量为56 988人,其中老年期痴呆患者3 176例。在所纳入的文献中,其中有9篇来自东部地区,6篇来自中部地区,3篇来自西部地区,1篇未提及调查地点;4篇调查人群为农村居民,7篇为城市居民,8篇农村和城市居民均有。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范围为1.32%~10.25%。
![]() | 表 1 纳入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 |
纳入的19篇参考文献经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χ2=846.47,P<0.10,I2=97.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8%(95%CI=3.7%~6.0%)。漏斗图结果显示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Begg秩相关显示Z=1.99,P=0.046;Egger回归分析显示t=1.29,P=0.214。
![]() | 图 1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森林图 |
对性别、年龄、地区、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痴呆亚型等不同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东部和中部地区患病率高于西部地区;居住在农村者患病高于居住在城市者;文盲人群患病率高于非文盲人群;在婚人群患病率低于非在婚人群;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高于血管性痴呆患病率。
![]() | 表 2 不同亚组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情况 |
Meta分析是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对同一课题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它的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量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各研究结果间的不一致性[22]。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期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已达六七百万,并且在≥65岁人群中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本研究通过既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19篇参考文献,涵盖14个省或直辖市,经Meta分析得出我国≥60岁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8%。雷婷等[23]曾对2000-2009年老年人群进行Meta分析发现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然而此篇研究仅纳入了10篇参考文献且仅涵盖全国10个地区,可见本次研究涉及区域范围更广、搜索文献更全、纳入样本量更大,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高于男性(6.1%vs.4.1%),此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保持一致[23, 24]。研究结果显示,60~64岁年龄组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0.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也随之升高,≥85岁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高达23.0%,此原因也可能与中国目前处于老龄化高峰期有关。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文盲与非文盲老年人群相比以及非在婚(包括丧偶、独居、离异等)与在婚人群相比,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都几乎接近于2:1。西部地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3.6%)低于中、东部地区(4.9%、4.9%)。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2个最主要亚型[23],患病率分别为3.3%和0.9%,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23]。老年期痴呆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政府部门和医学界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1)本研究所纳入的各研究调查结果比较分散,即使在亚组分析中部分发表偏倚也无法排除;(2)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调查地区主要来源于中、东部地区,而来源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较少。
[1] | 徐颂华.老年痴呆症研究现状[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2):87-88. |
[2] | 程辉, 黄悦勤, 刘肇瑞, 等.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残疾人研究, 2011(2):22-26. |
[3] | 李磊, 李峰, 马颖, 等.安徽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4):292-294. |
[4] | 闫芳, 李淑然, 黄悦勤, 等.北京市城市某社区近2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纵向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2):110-113. |
[5] | 李红, 张洪惠, 黄和, 等.福州市鼓山镇农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8):772-775. |
[6] | 陈彬, 罗维武, 陈丽玲, 等.福州市区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情况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1):133-136. |
[7] | 唐牟尼, 刘协和, 卢江, 等.成都地区1997年和2000年两次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结果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3):170-173. |
[8] | 唐牟尼, 马崔, 黄杏梅, 等.广州市城乡5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33(6):340-344. |
[9] | 黄文湧, 杨星, 杨敬源, 等.贵阳市城区老年痴呆患病率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8):983-985. |
[10] | 龚建兵, 何忠炎, 李德芬, 等.海南省儋州市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J].海南医学, 2002, 13(6):52-53. |
[11] | 栗克清, 江琴普, 崔利军, 等.河北省城乡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11):1251-1253. |
[12] | 康美玉, 高玉梅, 霍红旗, 等.河北省老年性痴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9):1123-1125. |
[13] | 谭杰华.湖北民族地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8):703-705. |
[14] | 樊清华, 郑建中.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5):3029-3030. |
[15] | 叶国英, 陈健尔, 陈芙蓉, 等.老年痴呆患病率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2):152-155. |
[16] | 何秀山.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7(1):29-32. |
[17] | 季敏, 姚新伟, 吕军, 等.上海市老年期痴呆患病现况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6):513-515. |
[18] | 孙宏贤, 吴逸雯, 叶福林, 等.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老年人痴呆患病率调查[J].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2):91-95. |
[19] | 王峰, 徐娉, 朱思慧, 等.枣庄市区老年痴呆知晓率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23):9-11. |
[20] | 邹开利, 漆静, 何源, 等.重庆渝中区街道老年期痴呆横断面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 21(6):32-34. |
[21] | 袁也丰, 万爱兰, 陈建云, 等.南昌市区老年期痴呆的现况调查[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1):65-67. |
[22] | van Houwelingen HC, Arends LR, Stijnen T.Advanced methods in meta-analysis:multivariate approach and meta-regression[J].Stat Med, 2002, 21(4):589-624. |
[23] | 雷婷, 马亚娜, 聂宏伟, 等.中国现阶段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4):809-811, 814. |
[24] | Lobo A, Launer LJ, Fratiglioni L, et al.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major subtypes in Europe:a collaborative study of population-based cohorts.Neurolog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Research Group[J].Neurology, 2000, 54(11 Suppl 5):S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