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能够延缓艾滋病的疾病进程,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2]。随着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深入,其费用需求也不断增加。了解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单位成本,既可以为防治项目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也能为下一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依据[3]。我国对ART的单位成本研究较少,既往研究多数是以某地区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货币支出作为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成本依据[4, 5],无法得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单位成本大小。为此,本研究于2011年3—6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陕西、四川和云南等4省6个地市6家医院进行ART的单位成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我国2010年人均GDP水平,将我国各省分为经济好、中、差3类,分别选取广东、陕西、四川省作为研究现场,考虑云南省德宏州疫情严重,其抗病毒治疗模式与上述现场有所不同,也将其作为研究现场。本研究选取的调查现场分别为: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湛江市广东省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省西安市第八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和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德宏州医院。 1.2 方法 1.2.1 成本收集方法
采用自下而上法(bottom-up method,或ingredients approach)收集抗病毒治疗的单位成本[6]。将ART单位成本分解为可加和的子成本,首先测算各子成本,最终加和形成总的单位成本。在具体方法上采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测算相结合的方法[7]。标准成本测算是指根据现行《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8](以下简称《手册》),目前国家免费的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治疗患者在入组前和入组后进行系列体检和随访,首年有7次检测和随访,此后每年4次检测和随访,测算严格按照检测和随访要求所产生的成本。实际成本测算则是针对《手册》中未作明确规定,根据现场实际花费测算其成本花费。 1.2.2 成本构成及核算
抗病毒治疗的单位成本是指一个艾滋患者1年抗病毒药物治疗所需成本投入。本研究将成本分解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部分,直接成本包括药物成本、检测成本、交通成本、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医务人员培训费用、抗病毒药物运输和存储费用等。从政府出资方的角度,此次调查的成本不包括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和毒副反应治疗费用。(1)直接成本核算:①药物成本: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2009年统一采购的药物价格,核算每个患者严格按照治疗规定服药平均一年的成本;②检测成本:根据《手册》要求的检测项目,收集研究现场6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核算病人严格按照《手册》要求进行检测所产生的成本;③交通成本:包括2部分,分别为病人从家到医疗或疾控机构产生的交通费用和未开展CD4检测和HIV病毒载量检测地区向上级机构送血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油费、过路费、食宿费、送检人员补助等);④调查各地抗病毒治疗工作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随访时间,综合调查地区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值,利用其平均工资将随访时间转换为人力成本。(2)间接成本核算:①人员培训成本:直接调查过去3年病毒治疗工作人员接受培训的花费情况;②药物运输存储成本:抗病毒药物运输包括药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到省一级运输费用已折合进药价中,无需测算。省→市→县多采用快递方式运输,故直接调查快递收费作为药物运输成本。药物存储需要占用一定房屋面积,故按其使用面积折算房屋成本。房屋成本根据2011年当地租金进行核算,从而核算出药物存储成本。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每一个单项成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等,将不同单项成本汇总形成总成本。 2 结 果 2.1 药物成本
一线药物司他夫定(stavudine,d4T)、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和依非韦伦(efavirenz,EFV)组合的4种治疗方案药物成本:d4T +3TC +NVP药物成本为1 441.02元/人年,AZT +3TC +NVP组合的成本为1 776.09元/人年,d4T +3TC +EFV组合的成本为4 004.78元/人年,AZT +3TC +EFV组合的成本为4 339.85元/人年;二线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和洛匹那韦(lopinavir,LPV)、利托那韦(ritonavir,RTV)组合的治疗方案药物成本:TDF+3TC+LPV/r(LPV+RTV)组合的成本为8 526.40元/人年。 2.2 检测成本(表 1)
根据《手册》要求的检测项目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费用进行核算,治疗前检测费用为445.00~1 997.36元/人年;治疗后随访检测,首年检测费用为1 645.00~3 857.35元/人年,次年检测费用为940.00~2 665.60元/人年。
![]() | 表 1 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前后检测项目成本(元/人年) |
患者在本市市区的交通成本为0~4元/人次(中位数为3元/人次),在本市下辖县区的交通成本为30~120元/人次(中位数为50元/人次)。根据患者交通成本的数据,计算各个地区的治疗随访首年7次和次年4次的交通成本。患者在本市市区首年交通成本为0~28元/人年(中位数为21元/人年),次年交通成本为0~16元/人年(中位数为12元/人年);患者在本市下辖县区首年交通成本为210~840元/人年(中位数为350元/人年),次年交通成本为120~480元/人年(中位数为200元/人年)。因本省异地只收集到了随访距离最远的患者交通成本为260元/人次,因此只计算了首年交通成本的最高值为1 820元/人年和次年交通成本的的最高值为1 040元/人年。 2.4 人力成本
广东省首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82.7元/人年,次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37.93元/人年;四川省首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61.77元/人年,次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28.33元/人年;陕西省和云南省,首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43.97元/人年,次年治疗随访的人力成本为20.16元/人年。 2.5 间接成本 2.5.1 人员培训成本
抗病毒治疗人员培训成本为5 135~109 500元/年,平均到每个患者的培训花费为41.75~60.33元/人年,人员培训成本的均值为48.73元/人/年。 2.5.2 药物运输存储成本(表 2)
广州市和西安市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直接由药厂运送至医院,其运输费用已折合进药价中,无需测算,因此收集到的药物运输费用来自其余4个地区。南充市和德宏州负责了药物省到地市以及将药物运送到各个县区的运费,分别为3 515和9 922元。药物存储成本收集按照当地平均租金和使用房屋面积折算房屋成本,因此药物存储成本与当地平均租金和药物数量有关。存储费用最高的为广州市,为24 000元/年,最少的为湛江市,为240元/年。综合药物运输和存储费用以及当地管理情况,计算平均每个患者的花费,最低的为湛江市2.31元/人年,最高的为南充市,36.98元/人年。
![]() | 表 2 抗病毒治疗药物运输和存储成本 |
在一线药物且使用NVP的药物组合中,新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中位数为5 907.46元/人年,既往入组患者为3 598.89元/人年;在一线药物且使用EFV的药物组合中,新入组患者为84 71.22元/人年,既往入组患者为6 162.65元/人年;在二线药物的组合中,新入组患者为13 275.30元/人年,既往入组患者为10 966.73元/人年。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的构成以药物成本和检测成本为主,二者合计占90%(91.33%~97.15%)以上。
![]() | 表 3 不同组合的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元/人年) |
![]() | 表 4 不同药物组合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构成比 |
既往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艾滋病患者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直接医疗成本分析,其测算患者直接医疗费用(抗病毒药物、常规随访检测、不良反应纠正和机会性感染治疗作为费用分类),而未包括其间接成本以及CD4、病毒载量运输成本[5]。本次调查采用了“标准成本”思想测算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例如在测算随访检测和人力成本时,均按首年7次随访和次年4次随访予以测算,因此,本测算值代表的是一定理想状况下的成本大小。一般建议在计算成本构成时进行详细明确地分类[9],因此计算单位成本时,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解成可加和的各部分,便于与其他同类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次调查表明,抗病毒治疗单位成本最主要的构成是药物成本和检查成本占到90%以上,因此,对其成本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药物组合和检测收费标准。其次,交通成本也是抗病毒治疗成本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CD4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工作仅在部分机构实施,其他未进行检测的机构运输血样产生交通费用;交通成本视距离远近有较大差异。另外,在异地接受治疗的患者交通成本也非常高。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开展的防治工作千差万别,尽管本次选择了4省6地区6家机构进行调查,存在部分地区单位成本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如本次研究地区未包括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开展工作,可能会有较高的交通成本。其次,本研究在测算成本时未能包括全部的成本要素,如在测算人力投入时是参照当地平均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未考虑工作人员因接触各种艾滋病高危人群或艾滋病感染者增加的人身伤害或职业暴露风险,而应额外给予的高风险补贴等。
总之,本次研究的实际结果可作为国家资源配置和预算编制的参考。更细化的成本研究,尚需开展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调查研究。
[1] | 刘德清,郑艾丽,李光辉,等.HIV/AIDS 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42-1443. |
[2] | 赖文红,喻航,罗映娟,等.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21-1522. |
[3] | 曾刚,曾吉,徐鹏,等.暗娼人群外展干预单位成本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9):607-610. |
[4] | 董学平,周枫,张立,等.农村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直接成本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39-41. |
[5] | 周枫,李永,王建生,等.云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相关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5):450-453. |
[6] | Edejer TT,Baltussen RM,Adam T,et al.Making choices in health:WHO guide to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Z].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181. |
[7] | 王颖,林尚立,梁鸿,等.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测算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5-19. |
[8]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58. |
[9] | 郭志伟,周枫,刘谦.HIV/AIDS治疗成本及其分析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4):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