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3, Vol. 29 Issue (9): 1263-1266   PDF    
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趋势分析
赵宏林1, 布仁巴图2, 崔丹3, 哈森高娃2, 林哲2, 李永山4, 张壮伟5, 佟伟军3     
1.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4.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蒙古族7~18岁学生在1985—2010年间身高生长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校点1985、2000、2010年的调查数据,将蒙古族7~18岁学生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类,对学生身高、生长水平的城乡差异、快速增长期及增长高峰年龄变化、成年(18岁)时身高性差等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长期变化有明显增长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均值增长量分别为5.79、5.26、3.66、4.27 cm;1985—2000年(前15年)学生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2001—2010年(后10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增长速度前15年与后10年分别为3.32与0.81、2.84与1.00、2.04与0.60、2.47与0.57 cm/10年,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生长长期变化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特点;蒙古族7~18岁城市学生身高增长大于农村,城乡男生身高增长快于女生(城男城女比较t=4.15,P<0.01;乡男乡女比较t=1.42,P>0.05),蒙古族7~18岁学生中城男、城女、乡女均表现出身高增长高峰年龄提前趋势;蒙古族18岁学生身高性差逐渐增加,1985、2000和2010年城市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9.28(95%CI=8.26~10.30)、12.96(95%CI=12.16~13.76)和13.50(95%CI=12.70~14.30) cm,农村18岁学生身高性差分别为10.37(95% CI=9.79~10.95)、10.97(95%CI=10.24~11.70)和11.66(95% CI=10.89~12.43) cm,2000和2010年城市身高性差均高于农村性差(P<0.05),且性差均<14 cm,提示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增长仍处于生长长期趋势的增长阶段。结论 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的生长水平呈积极增长的长期趋势,且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但城乡学生发育水平仍有差距。
关键词身高     蒙古族     变化趋势     学生    
Secular change in height among Mongolian students aged 7-18 years,1985-2010
ZHAO Hong-lin1, Burenbatu2, CUI Dan3, et al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Nursing College, In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eight change among Mongo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7-18 years from 1985 to 2010 and to analyze its secular trend. Method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nationwide in Mongolian of Tongliao in the year 1985,2000 and 2010.We divided the Mongolian students aged 7-18 years into four groups of urban girls,urban boys,rural girls,and rural boys,and dynamic analyses on the height level and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change of rapid growth period and the age of growth peak,and gender difference at age of 18 year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From 1985 to 2010,the height of Mongo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7-18 years had an obvious secular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height for the urban girls,urban boys,rural girls and rural boys increased by 5.79 cm,5.26 cm,3.66 cm,and 4.27 cm,respectively,from 2001-2010.The increasing speed of height form 1985-2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2001-2010.For the urban girls,urban boys,rural girls,and rural boys,the height increase was 3.32 cm,2.84 cm,2.04 cm,and 2.47 cm during the former 15 years and 0.81 cm,1.00 cm,0.60 cm,and 0.57cm duing the later 10 years,respectively,indicating a slowdown increase trend.Among the students,the average height of urban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ural ones;the growth speed of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irls,and ealier age of growth peak was observed among urban boys,urban girls,and rural girls groups(urban:t=4.15,P<0.01;rural:t=1.42,P>0.05).The gender difference was kept increasing in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with the gaps between the boys and girls of 9.28 cm(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8.26-10.30 cm),12.96 cm(95%CI:12.16-13.76 cm),and 13.50 cm(95%CI:12.70-14.30)for the urban students and 10.37(95%CI:9.79-10.95 cm),10.97 cm(95%CI:10.24-11.70 cm),and 11.66 cm(95%CI:10.89-12.43 cm)for the rural students,respectively,at the year of 1985,2000,and 2010(P<0.05 for all)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ecular increase trend in the height of Mongo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bu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in the height level.
Key words: height     Mongolian     change trend     student    

生长长期变化是反映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生长发育水平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所经历的系列性变化。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生长长期变化的最直观表现。身高生长水平可以敏感地反映一个地域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至今已先后于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由国家组织实施了较为全面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体系。但中国关于学生体质的研究以汉族学生居多,对于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研究还不完善。为了解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建立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参考值及蒙古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提供依据,为提高蒙古族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现对1985、2000、2010年7~18岁蒙古族学生体质健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1985、200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卡片中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校点资料。由通辽市教育局、卫生局、科委、体委、民委组成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进行调查,按国家调研方案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的7~18岁蒙古族学生按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分4个类别,计48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的样本≥100人)。选取父母双方均为纯蒙古族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剔除了非纯蒙古族学生、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及缺、遗、漏项等后,1985、2000、2010年的调查有效人数分别为5 827、5 565、6 088人,共计17 480人。 1.2 方法

按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科技部联合制定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1, 2]要求于1985、2000及2010年进行3次现状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测量蒙古族7~18岁学生的身高(cm)值。测量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根据当时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调查员2人一组(1人测量,1人记录),使用机械式身高坐高计进行检测。受检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处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的站立姿势。此时,调查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向下滑动至受检者头顶;读数时,检测人员双眼与水平压板平面等高。记录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测量误差<0.05 cm。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变量关联性分析,计算身高与年龄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并做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z检验,比较1985与2000及2000与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的身高;平均身高性差之比较用95%CI来估计。 2 结 果 2.1 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状况 2.1.1 1985、2000、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分布

分别对不同年份、城乡、性别学生的年龄和身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均r>0.9,P<0.01);1985、2000、2010年城男与城女2次交叉年龄均比乡男与乡女提前;城男与城女第1次交叉年龄1985、2000、2010年均为8.5岁,其身高水平分别为125、130与135 cm;城男与城女第2次交叉年龄1985年为13岁,2010年为12岁,提前1岁,其身高水平分别为150与153 cm;乡男与乡女第1次交叉年龄1985年为9.5岁,2000年为9.0岁,2010年为8.5岁,1985—2000年、2000—2010年均提前0.5岁,第2次交叉年龄1985年为13.5岁,2010年为12.5岁,提前1岁,其身高水平分别为150与152 cm。 2.1.2 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增长幅度(表 1)

1985—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均值增长量分别为5.79、5.26、3.66、4.27 cm。城乡男生身高均值增长幅度大于城乡女生(城男城女比较,t=4.15,P<0.01;乡男乡女比较,t=1.42,P>0.05),表明男生身高增长较快。此外,同一时间农村学生身高均值增长幅度接近甚至超过城市学生(乡男城男比较,t=1.02,P>0.05;乡女城女比较,t=1.81,P<0.05)。1985—2000年(前15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均值增幅(折算成每10年)分别为3.32、2.84、2.04、2.47 cm/10年;2000—2010年(后10年)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均值增幅分别为0.81、1.00、0.60、0.57 cm/10年,2000—2010年部分年龄组出现身高负增长。前15年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后10年,表明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长期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低龄学生身高增长变化趋势比高龄学生明显,身高增长幅度最大年龄出现在青春期,青春期后身高增长幅度减小。

表 1 蒙古族7~18岁学生不同年份身高均值增长量(cm)
2.2 蒙古族7~18岁学生快速增长期及增长高峰年龄变化(表 2)

城男1985年快速增长期为9、11、13~14岁;2000年为8、10、12~14岁;2010年为8、10、12~13岁;1985、2000、2010年的身高增长高峰年龄分别是14、13、12岁。乡男1985年快速增长期为9~10、12岁;2000年为9~12岁;2010年为9~10、12岁;1985、2000、2010年的身高增长高峰年龄均为12岁。城女1985年快速增长期为8、12~13、15岁;2000年为9、12~13、15岁;2010年为8、10、12~13岁;1985、2000、2010年的身高增长高峰年龄分别是15、13、13岁。乡女1985年快速增长期为10~13岁;2000年为10、12岁;2010年为8、10~12岁;1985、2000、2010年的身高增长高峰年龄分别是12、10、10岁。总体上7~18岁蒙古族学生最大增长速度及快速增长期及增长高峰年龄有提前趋势。

表 2 同地域与性别7~18岁蒙古族学生身高年增长值(cm/年)
2.3 蒙古族学生成年(18岁)平均身高性差变化趋势(表 3)

身高性别差反映基因决定的群体生长潜力。由于男性体格发育对良好或恶劣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反应均大于女性,长期趋势经历时间越长,增幅越大,性差也越大,提示身高愈接近生长的遗传潜力。由表 3可见,蒙古族城市学生成年(18岁)平均身高性差25年变化依次为9.28、12.96、13.50 cm,即2010年>2000年>1985年,平均身高性差逐渐增加。蒙古族乡村学生成年(18岁)平均身高性差25年变化依次为10.37、10.97、11.66 cm,即2010年>2000年>1985年,平均身高性差逐渐增加。同时,2000、2010年城市学生平均身高性差均大于农村学生(均P<0.05)。

表 3 不同年份蒙古族学生成年(18岁)平均身高性差及95%CI(cm)变化
3 讨 论

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反映一个人群在生活条件、健康保健、社会经济水平和卫生标准方面的变化,因此趋势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各人群的社会经济或社会地理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一方面,随着人群营养状况的改善、疾病的控制、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保健的普及、人口流动的增加等促进长期趋势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经济萧条,饥荒、战争年代,人群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也会阻碍趋势向前发展,严重的还会出现倒退[3, 4, 5, 6]。本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2010年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25年来各年龄组均有明显增长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组的身高均值增长量分别为5.79、5.26、3.66、4.27 cm,蒙古族7~18岁学生近25年身高增长迅速,增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身高增长1.0 cm/10年)[7]。在自然环境相对稳定条件下,可能主要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卫生、营养、生活条件等)改善,遗传潜力得到较好发挥有关[8]。本研究将25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即前15年)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第2阶段即后10年,表明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生长长期变化速度有所减缓,这一趋势与发达国家的长期趋势发展史相似[9],蒙古族7~18岁学生1985—2000年增速与日本生长趋势高峰期(1955—1985年)相仿(日本男2.9 cm/10年,女2.3 cm/10年),2000—2010年增速小于日本高峰期增速,大于日本缓慢增长期(1985至今)增速(男0.3 cm/10年,女0.2 cm /10年)[10]。表明蒙古族7~18岁学生生长长期趋势处于由增长高峰期下降阶段,还未到缓慢增长期。

1985、2000、2010年3次现况研究均显示,蒙古族7~18岁学生中城市学生身高增长大于农村学生,25年中身高平均增长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城男>乡男>乡女>城女。乡村学生占中国学生整体的70%以上。乡村学生生长落后会拖后中国青少年整体生长发育水平,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应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在农村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素质教育、学校午餐、学生奶计划、大豆行动等方面应有更大的投入,配合以防治常见病、增强锻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等措施,尽快提高农村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水平[11]。身高增长高峰年龄反映群体生长突增的开端,即青春早期。在25年中蒙古族7~18岁学生中城男、城女、乡女均表现出身高增长高峰年龄提前趋势,反映出青春期提早趋势。身高性差反映基因决定的群体生长潜力。由于男性体格发育对良好或恶劣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反应均大于女性,本研究也证实城乡男生身高增长幅度均值大于城乡女生,即男生身高增长较快。长期趋势经历时间越长,增幅越大,性差也越大,提示身高愈接近生长的遗传潜力。中国“成年身高”水平最高的北京和上海,2005年性差仅为12.4和11.9 cm,距成年身高已停止增长的荷兰等国(14 cm)相差较远,预示中国的成年身高增长还将持续很长时期,而且将逐步取代其他现象,成为长期趋势的主要表现[12]。本研究发现蒙古族7~18岁学生身高性差逐渐增加且2000、2010年城市学生身高性差大于农村学生。反应了蒙古族城市学生基因生长潜力较乡村学生发挥更为充分,且乡村学生生长长期趋势的潜力大于城市学生,由于身高性差均不足14 cm,表明蒙古族7~18岁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身高增长仍处于生长长期趋势的增长阶段且有很大增长潜力。

2000与2010年比较部分年龄组身高出现负增长情况,这种现象出现可能的原因有:(1)近年来中小学校升学压力不断加大,体育活动相对减少,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13];(2)调查样本为中学生,经过考试选拔,其代表性受损;(3)3次现况研究的样本不是来自同一人群,不是连续队列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24-126.
[2] 教育部,体育总局.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3] Malina RM,Reyesy MEP,Tanz SK,et a1.Secular change in height,sitting height and leg length in rural Oaxaca,southern Mexico:1968-2000[J].Ann Hum Biol,2004,3l:615-633.
[4] 徐秀.人类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4):257-259.
[5] 张天成.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217-1219.
[6] 林哲,布仁巴图,金秀平,等.6-18岁蒙古族学生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02-104.
[7]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中国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动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77-80.
[8] 乌云格日勒,胡扬.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10-1013.
[9] 宋逸,季成叶,马军,等.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2):105-108.
[10] 季成叶,张欣,尹小俭,等.中日两国学生身高发育水平及发展趋势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168-1173.
[11] 胡佩谨,季成叶.青少年成年身高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55-58.
[12]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变化存在问题和干预措施[J].生物学通报,2003,38(5):13-15.
[13] 季成叶,胡佩瑾,何忠虎.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1(2):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