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州医学院;
3. 广州增城市健康教育所;
4. 广州从化市健康教育所;
5. 广州市花都区健康教育所;
6. 广州市萝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 广州市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素养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低下的人群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医疗环境,导致个人和国家医疗支出的增加[2]。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实现健康促进的桥梁,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3, 4]。同时,作为一个多指标、多维度的概念,反映了个体或群体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制定广东省广州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2010-2015年)提供公共卫生政策依据,本研究于2011年1-3月进行广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在广州市5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县级市(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共10个乡镇;在抽取的乡镇中,花都、南沙和萝岗区各抽取2个行政村,从化和增城市各抽取3个行政村,共抽取24个行政村;最后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5户,每户确定1名18~69岁常住人口,包括广州户籍和非广州户籍人口(在广州居住> 6个月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抽样600人,按照失访率控制在5%以内计算,总样本量为630人,同时兼顾性别比例和老、中、青年龄比例均衡。
1.2 方法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及个别辅助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完成后,调查员当场检查是否存在漏项、书写错误、逻辑错误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卷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项目方案》统一编制的《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健康素养。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经济收入、户籍及在本地生活年限等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包括3个维度和5类健康问题素养。3个维度为健康知识和理念(18个条目)、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4个条目)、健康基本技能(5个条目);5类健康问题素养包括科学健康观(5个条目)、传染病预防素养(10个条目)、慢性病预防素养(6个条目)、安全与急救素养(7个条目)、基本医疗素养(9个条目)。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多道单选题,所有单选题均回答正确,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但健康观念与艾滋病传播途径2题按多选题判断标准处理);多选题,所有选项正确回答率≥60%,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健康素养判定标准参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5],正确回答≥ 80%健康素养调查内容视为具备总体健康素养;正确回答≥80%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方面的调查内容分别视为具备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正确回答≥80%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5类健康问题分别视为具备这5类健康素养。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1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双录入,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应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630份,有效回收问卷615份,问卷有效率为97.62%。其中男性297人(48.29%),女性318人(51.71%),男女性别比为1:1.07;年龄29~51岁,中位数年龄为38岁;文盲/半文盲16人(2.60%),小学121人(19.68%),初中236人(38.37%),高中/职高/中专190人(30.89%),大专及以上52人(8.46%);汉族608人(98.86%),其他民族7人(1.14%);已婚502人(81.63%),未婚96人(15.61%),其他婚姻状况17人(2.76%);家庭人口数1~3人168人(27.32%),4~6人367人(59.67%),≥7人80人(13.01%);调查前1年家庭月平均收入< 500元69人(11.22%),500元~99人(16.10%),1 000元~178人(28.94%),2 000元~154人(25.04%),≥5 000元46人(7.48%),不清楚69人(11.22%);本市户籍509人(82.76%),非本市户籍106人(17.24%);居住年限1~5年59人(9.59%),6~10年51人(8.29%),11~20年78人(12.68%),21~30年113人(18.37%),≥31年314人(51.06%)。
2.2 广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表 1)615名调查对象中具备健康素养者112人(18.22%),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者分别为204人(33.17%)、47人(7.64%)和280人(45.53%)。
|  | 表 1 广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情况 | 
广州市农村居民具备5类健康素养的人数分别为科学健康观388人、传染病预防素养191人、慢性病预防素养165人、安全与急救素养250人、基本医疗素养86人,比例分别为63.09%、31.06%、26.83%、40.65%、13.98%。知晓率较低的有:科学健康观条目中"注射必要性认知"知晓者362人(58.96%);传染病预防条目中"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能传播的疾病"知晓者158人(25.69%)、"切生熟食物分开"知晓者151人(24.55%)、"被犬、猫抓伤或咬伤后,正确处理方式及是否接种狂犬疫苗"知晓者319人(51.87%);慢性病预防条目中"预防高血压成年人每天食盐用量"知晓者160人(26.02%)、癌症的早期发现"知晓者251人(40.81%);安全与急救条目中"易燃易爆高压放射性生物安全等危险标识"知晓者232人(37.72%)"、"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可能会引起的疾病"知晓者289人(46.99%)";基本医疗条目中"产前检查次数"和OTC含义"知晓者分别为122人(19.84%)和207人(33.66%)。
2.4 农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2)以广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经济收入、居住年限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逐步减少;文化程度越高,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越高;随着居住年限的增加,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
|  | 表 2 农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农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比例高于天津市的11.48%[6]、西安市的3.1%[7],低于成都市的19.30%[8]。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特点与2008年全国监测总体水平[9]相似,即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说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10],提示低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摄取健康信息和主动寻求健康知识以及利用或使用卫生服务的能力。广州市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33.17%)、基本技能(45.53%)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比例仅为7.64%,提示广州市农村居民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知识、理念和基本技能,但不能自觉地转化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诱导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传染病、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的某些问题仍存在薄弱环节,今后应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较全面的健康教育,以满足其健康需求。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健康素养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与全国及各省市既往研究结果[11, 12]基本一致。15~25岁是观念和行为形成及发展的重要阶段,接受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将受益于终身;而≥ 45周岁人群正处于人生保护阶段,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比较健康素养低、且具备慢性病高风险和身体机能退化的特点,因此,针对此人群应积极探索健康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这也符合WHO关于人生三阶段理论的定义和描述[7, 13]。同时,还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知识传播计划和提高健康素养的行动策略,培养农村居民保持健康状态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各类疾病和人群中的作用[14, 15]。
志谢 魏跃红副主任医师统计指导
| [1] |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Current bibliographies in medicine,Bethesda[EB].[2010-10-14].http://www.nlm.nih. Gov/pubs/cbm/hliteracy.html. | 
| [2] | 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 | 
| [3]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ealthy people 2010[M].Washington DC:GPO,2000:56. | 
| [4] | 李新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界定和宣传推广简介[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85-388. | 
| [5] |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9. | 
| [6] | 顾清,李学军,高皓宇,等.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现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4):334-337. | 
| [7] | 赵首年,邱培媛,吕鹏,等.陕西省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291-293. | 
| [8] | 田红梅,张晓燕,刘熹,等.成都市中心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4): 243-245. | 
| [9] | 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等.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43-246. | 
| [10] | 孙琦,陈俊国.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16-318. | 
| [11] | 肖瓅,马昱,李英华,等.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23-326. | 
| [12] | 张轩,陈再芳,罗建,等.无锡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8):617-619. | 
| [13] |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1. | 
| [14] | 周自新,丁兴昌.健康教育工作在预防控制现代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78-79. | 
| [15] | 佟丽,胡俊峰,侯培森.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93-295. | 
 2012, Vol. 28
 2012, Vol. 28 
  


